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190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第190頁

凌青明并不見怪,狀似隨意地撿了其中一些問題來問梅若初。

梅若初自然都對答如流。

所謂外行看熱鬧,行看門道。

兩人你問我答了幾句,凌青明就清楚眼前之人學問基十分扎實。但時間尚短,且不好分辨他和穆云川到底誰學問更勝一籌。不過也不用急在這一時,后頭等他在青竹待久了,自然能知道他深淺。

眼看著到了用晚飯的時辰,凌青明讓齋夫先帶他去伙房用飯,又客氣道:“不知道若初來的這麼快,客房還未打掃,還要麻煩你今晚先隨便和其他學子將就一晚。”

梅若初說不會,“凌山長客氣,學生并不貪圖什麼,就和其他學子一樣就。”

他態度謙和,并不恃才傲,凌青明對他的欣賞又多了一層。叮囑那負責當向導的齋夫多上心一些。

后頭那齋夫就陪著梅若初去了伙房。

青竹的伙房是分餐制,伙夫做好大鍋飯,學生憑飯票購買。

至于飯票麼,則不包含在束脩,需要學生另外花銀錢購買兌換。

梅若初作為弘樂書院的學子代表過來的,肯定不需要他花費這個銀錢,齋夫和伙夫打了個招呼,讓他隨意取用。

Advertisement

梅若初就和普通學子一樣,要了兩個清淡的小菜和幾個饅頭,請那齋夫一道分用。

他剛坐定沒多久,學堂那邊散了學,腸轆轆的學子蜂擁而至。

他雖然面生,但坐在角落,一時間還未有人發現他。

后頭梅若初吃的差不多了,就聽伙房里兩撥人起了爭執。

一個虎背熊腰、形壯碩的學子攔住了另一個,開口質問道:“宋堯,外頭說衛恕的流言是不是你散播的?”

聽到宋堯的名字,梅若初便轉臉去瞧。

被攔著的宋堯并不見毫慌,只是輕嗤一聲,反問道:“什麼傳言?堂兄說來我聽聽,看我知不知道。”

質問他的那個當然就是宋黎了。

他說的傳言,自然是指衛恕把青竹的東西傳到翠微,這才出了衛奚那麼個縣案。但在人前復述一遍,怕就是讓不知道的人也會聽說,放大了那傳言的影響力。

宋黎臉鐵青,與他好的人就過來勸他,說算了,“流言這種東西本就止于智者,那些人說一陣也就過去了。”

“是啊,宋兄。雖說衛兄與人和善,和他惡的只有宋堯一人,但咱們也沒證據。前頭你和他鬧一場,忘記后果了嗎?”

Advertisement

很快,宋黎就讓人勸走了。

“皇帝不急太監急。”宋堯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輕哼一聲。

去年他考中案首,當時風頭無兩,但因為府試績差,那幾個奉承他的人便立刻見風使舵,變了另一副面孔。

就像此時他跟宋黎發生了口角,便無人來相護。

這宋堯呢,也不會覺得人緣差是自己的問題,只覺得還怪衛恕,明明考場就是發生了火災,若是衛恕也考差了,不就無事了?

偏衛恕沒有被影響,倒顯得他信口胡謅,無的放矢。

“等來日院試……哼!”宋堯端著吃食,腦中已經開始想著在院試中大展拳腳,把衛恕狠狠比下去后,前頭那些人又像從前似的來奉承他的畫面。

他經過梅若初邊的時候,梅若初出聲詢問道:“兄臺可是去年的案首宋堯?”

這件風事,青竹這邊已經鮮有人提起了。宋堯腳下一停,轉頭看見了梅若初陌生的面孔,問道:“你是……”

齋夫便幫著做了簡單的解釋,說梅若初是弘樂書院出來的學子代表,日前在翠微游學,今日才過來青竹。

聽他說是在翠微待過一陣過來的,宋堯暗道一聲晦氣,以為梅若初和宋黎一樣,要幫著衛恕出頭。

Advertisement

但對方是弘樂書院的學子代表,凌青明都把他視為貴客的,便不能隨便應對了。

然而出乎宋堯意外的,梅若初并沒有為難他,而是道:“宋兄的才名,我仰慕久矣。去年宋兄在縣試中寫的那首試帖詩,文采斐然。”

當初弘樂書院整理各府縣的試題,自然也想辦法弄到了各場考試中的一些優秀答案。宋堯的那首詩并不算什麼千古絕句,只能說是尚佳。

梅若初過目不忘,當場就把去年宋堯去年寫的那首詩一字不差地念了出來。

宋堯并不知道梅若初有這個本事,還當他真仰慕自己的才學,所以才能在一年之后,念出他臨場所作的詩文。

這一下子就拉近了兩人的距離,他干脆坐下,和梅若初聊了起來。

用過飯后,便是齋夫該為他安排學舍了。

宋堯主提出,讓梅若初跟他住。

青竹的學舍一般也是大通鋪,若想住的好些,住宿費需要另外繳納。

宋家家境殷實,前頭宋堯和宋黎同住雙人間。

但自打堂兄弟二人惡,宋黎就搬去了其他地方。

而其余大多數人也嫌宋堯那得勢后,就抖起來了的小人臉令人不齒,誰都沒想和他同住。他學舍里便只有他一人。

很順利的,梅若初便和宋堯住到了一

兩人夜間談論詩文,四書五經,不論宋堯說什麼,梅若初都能接上話。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若是一個人不論說什麼,另一人都能毫無困難地接上,其實就意味著另一人各方面水平都比他高出太多。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