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219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第219頁

九月上旬,崔五娘又親自過來了一趟報喜,說幫著沈翠把口信還捎過去了,順帶還打聽到了鄉試桂榜的結果——穆云川高中解元!

第114章 (捉蟲)

中間這一旬左右的時間,崔五娘忙著自家生意,沈翠日常在書院這邊,兩人都沒面。

但前頭說好經常通信,所以后頭崔五娘也會使下人來送信箋。

因為就在同城,也不用像難得通信那樣事無巨細地問候,其實一張信箋上就寫幾句話,跟后世聊微信似的,想到什麼就寫了讓人送一趟。

反正兩家離得也不算很遠。下人日常出來采買的時候,順帶也就把信帶到了。

這次崔五娘親自過來,自然是因為高中解元這種事絕對是一樁大喜事,需要親自來道賀的。

這結果沈翠早就心中有數的,但崔五娘特地過來一趟,也得表現驚喜一些,順帶請進去喝杯茶歇一歇。

繞過宅子中心地帶的書院,崔五娘去了正房。

兩人通信頻繁,崔五娘和說話的方式也親近了不,坐下喝了口茶緩了口氣,是真羨慕道:“前頭說你小兒子乖巧是好福氣,不知道你福氣這般好,連中‘四元’的解元啊,我長這麼大也只聽說過這麼一個。到底是怎麼教養出來的,你可得好好教教我!”

Advertisement

“是云川自己爭氣,天賦好又刻苦努力。我真是沒有半點功勞。”沈翠如實解釋。

恰好周氏過來,沈翠便轉告了這個好消息。

周氏驚喜壞了,臉頰都砣紅了,但因為有客人在,也不好表現得太過激,深呼吸了幾次才平復了紊的呼吸,然后略有些怯地看向沈翠。

沈翠立刻會意,詢問崔五娘道:“那云川他們何時準備回來?”

小媳婦的心思都寫在臉上,崔五娘其實早就明白了,跟著笑道:“其實按著日子早就該回來了,但我那弟弟口風的很,也不說原因,就說是有事兒要留一留,但左右這個月肯定能回來。到時候辦酒可還得請我,我一定要來的!”

沈翠了解地點了點頭,一邊讓佯裝鎮定的周氏出去一趟買些佐茶的點心來,一邊不由想到——崔五娘只提穆云川的績,卻沒提自家親弟弟崔斐,那就是崔斐沒考上?

但崔五娘既不提,也不好發問。

沒多會兒,從外頭回來的周氏徹底平復了心,把點心呈了上來。

崔五娘確實事兒忙,剛吃上一塊點心,沒說上幾句話,留在馬車上的侍就尋了過來,說某某掌柜找

Advertisement

沈翠便也不想著從崔五娘口中打聽崔斐的相關況了,反正如所說,這個月崔斐和穆云川就回來了。到時候怎麼要慶祝一番,也能趁機親自見一見崔斐。

托把書院搬到府城的福,穆云川高中解元之后,翠微這邊的日常起居并沒有到影響。

不然像前頭似的在村里,穆家出了個舉人老爺,還是解元,那門庭若市的程度怕是又更上一層,又要讓沈翠煩不勝擾。

說回自家書院的幾個上,進了府學之后,衛恕和衛奚、梅若初上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最大的變化,就是他們清楚認識地察覺到了什麼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教授和訓導的學識就不用說了,教學方法也遠比勞不語這半路出家的高明。

三個年當然不會因為有了更好的先生就嫌棄勞不語,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是勞不語聽他們說了上課容后,自己親口說自愧弗如的。

府學一眾同窗里頭更是能人輩出,臥虎藏龍。

他們有的擅長作詩,各種佳句信手拈來,本不用費心琢磨推敲,就遠比旁人寫的巧妙;有的擅長策問破題,連梅若初拿到之后都要仔細思索一陣的,對方直接提筆就能寫,而且破得就是那麼巧妙,既言之有,又扣主題;還有人寫八文是一把好手,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都是那麼的恰到好,渾然天……

Advertisement

他們或許綜合素質并沒有梅若初高,但論單項才能,梅若初還真不敢打包票說自己樣樣都比別人出挑。

而且他們還聽說有些人考院試的時候績還很不錯,反而進了府學后,績就一落千丈,最后就泯然眾人了。

梅若初立刻有了危機意識。

因為再過兩個多月,到了歲闌時,就要舉行歲考了。

歲考是考察所有秀才的,某種意味上和鄉試難度差不多。考到一等的,那可以升等,附生可以升為增生,增生升為廩生,考二等沒有升降,廩生停米。考到三四等算及格,考五六等的那可能勸退還不算,還被會革除秀才功名。

梅若初當然不用擔心考及格的問題,但若是一來就考個二等,把院試案首得來的廩生給弄丟了,那也實在太跌份了。

他都這般重視了,衛恕和衛奚就更是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用功程度比過去都上了一個臺階。

往常晚飯過后,他們聚在一起寫功課之前,還會把府學里發生的一些趣事兒講給穆二胖聽。

笑笑鬧鬧的,聊上一二刻鐘的天當做休息,眼下這唯一一項‘娛樂活’也停了,連吃晚飯的時間都被到了半刻鐘。

原來的劇里,衛奚就是進府學之后才越發努力,也學的越好。

沈翠就想著大概他和穆云川較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應該也是認識到了其他人的強大?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