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八月十五是中秋,家家拜月飲酒同歡。
若是在東京城,中秋徹夜不宵,百姓們可以在各瓦子娛樂。不過在津縣,就沒那麽多去了。
高家被查後,東城和西城兩瓦子幾乎歇業,皆因兩地方都是高家的産業,全被抄沒歸公。是以,津縣的百姓這個中秋過得些許冷清。
但津縣衙,卻另是一番景。
縣衙西邊有不大不小的池子,池邊桂樹頗為開闊。蘇綰早幾天前就收拾出來,還讓人搭了座涼亭。
這會兒,衆人坐在亭中吃餅,月落在池中殘荷上,輕寂靜。
“這是什麽餡的?”陸安荀起塊如茶杯大小的月餅問。
“五仁的,你嘗嘗。”蘇綰說。
祁淵視線落在盤中月餅上,見上頭花和紋路特別,也拿起塊細細探究。
這時,蘇嫻在一旁低聲解說:“這種月餅,其上有福、祿、壽、禧等吉祥字樣。制作法子也簡單,先在木板上挖槽雕花以作模,然後將包好餡的面餅放進去印制型。”
聞言,祁淵轉頭看了一眼。
這一眼,似笑非笑,莫名令蘇嫻臉熱。
自從上次在馬車裏不小心靠他肩睡著後,跟祁淵的關系似乎變得怪異起來。
說不清哪裏怪異,但每每面對祁淵令到難為,他一個作或眼神總能讓覺得別有深意。
適才見他研究月餅,只是順口解釋罷了。他看做什麽?
莫不是覺得自己刻意親近?
所幸蘇綰拯救了蘇嫻,開口說:“我大姐說得沒錯,模做餅其實在百姓之家很常見,只不過們不以此做月餅。”
本朝沒有月餅之說,五仁月餅是蘇綰自制的。請工匠做了各樣的模,有祥雲圖案的,也有花鳥魚蟲的,皆如茶盞大小,好盛在盤中與衆人分食。
蘇嫻和陸安荀還好,以前也吃過蘇綰做的月餅,而且也清楚慣來做這些吃食,對這些新奇的吃法已經見怪不怪。
倒是祁淵,頗有些新鮮。素來不重口腹之的他,也忍不住把一整塊吃完了。
“味道不錯。”他惜字如金地點評。
陸安荀瞥了他一眼:“喜歡?”
祁淵點頭:“自然是喜歡的。”
陸安荀將手上的一塊遞過去,狀似隨意道:“那你多吃點,這月餅我吃了很多年。除了五仁,還有蓮蓉、豆沙、蛋黃、紅棗等等,滋味不一,樣樣可口。”
祁淵又豈會聽不出他語氣裏滿滿得意?
多吃幾種餡料的餅子就能讓他炫耀至此,出息!
但轉頭瞥見蘇嫻低頭含笑,他也跟著心好。
“中秋賞月,必不能了酒。”蘇綰說:“這是昨日海籮送來的竹葉酒,母親親手釀制的。我嘗了口,還不錯,你們也嘗嘗。”
給自己和陸安荀倒了兩杯,然後問祁淵:“祁大人可要吃一杯?”
在的印象裏,祁淵這人除了辦案其他的一概不興趣,不論是酒還是食。
卻不想,祁淵點頭:“可。”
蘇綰給他倒了一杯,轉頭又問蘇嫻:“大姐呢?也吃嗎?”
蘇嫻慣來不會當衆飲酒,除非長輩所賜。但若遇中秋,私下會在院中小酌。今日遠在千裏他鄉,且月難得,點頭:“好,我也嘗嘗。”
一杯清酒遞過來,裏頭水漾,倒映著月。
蘇嫻默了默,作詩:“風吹落葉聲,蕭瑟秋;一夜涼于水,流螢滅複明。”
“好句!”
祁淵忖了忖,也作道:
“天高月淨,海闊雁聲殘;獨倚蓬窗久,飄飄桂子丹。”
陸安荀細品了會,一杯酒下肚,沉:
“客舍新酒,家山萬裏心;
青溪千樹遠,白雪一村音。
老鶴無人語,寒隔竹尋;
此時誰是伴,明月滿瑤琴。”
“好個‘此時誰是伴,明月滿瑤琴’。”蘇嫻誇贊道:“這詩意境極好,陸大人果真才華高溢。”
也不知是不是的錯覺,總覺得這話說完,祁淵的氣息有點冷。
蘇嫻默默地將臉上喜悅收斂。
亭中四人,三人作完詩下意識看向蘇綰,但隨即想到什麽,又不約而同收回目。
蘇綰被這目深深“傷害”到了,大怒:“你們什麽意思?不就是作詩嗎?”
陸安荀:“你會?”
“.......我不會作,但我會背啊。”
蘇嫻抿笑道:“小妹頑皮,從小就不喜讀書。不過作詩也好,背詩也好,只要應景皆得宜。”
還得是大姐!
蘇綰滿意。
等著!來個大的嚇死你們!
“嗯咳......”蘇綰清了清嗓子,說:“作詩我不會,但我曾讀過一首詞,正與今日中秋圓月有關,意境極好。”
醞釀了會,溫聲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背誦完,三人神各異看著。
蘇綰茫然,小心翼翼問:“怎麽了?”
陸安荀問:“你在哪本書上看的?如此佳句我斷不可能沒讀過。”
祁淵也道:“此詞實在妙極,我從小讀書,自認沒有萬本也有上千。卻從未見過此詞,不知蘇四小姐拜讀的是哪一位大作。”
蘇嫻也詫異得很:“竟不知小妹讀的詞還有我沒聽過的,果真是學海無窮盡。”
呵呵!
蘇綰訕笑,讀過,但不是這個時代的,蘇軾他老人家這會兒還沒出生呢。
真是對不住了!
但也不能隨便瞎編,只好著頭皮道:“一位蘇軾的大家,我也不知在哪本書上看的,記得以前去書肆買話本時無意瞧了眼,覺得好就記下來了。”
察覺陸安荀此刻贊賞又疑的眼神,蘇綰微微昂起下——我看的書多著呢,你又豈會全看過?
見如此,陸安荀不揚。
蘇嫻沉迷在詩詞意境中,對月喃喃重複:“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果真好!”說著,抱起琵琶,然後走到亭外月下石凳,輕輕撥弄琴弦。
不得不說,才就是才,蘇嫻在奏樂上造詣極高。作為蘇家第一個孩子,蘇老爹對傾注許多意,從小心培養。且蘇嫻聰明,極天賦,不論琴棋書畫皆通。
適才蘇綰只單單誦了首詞,蘇嫻不僅記住,還能將意境融合即興作曲,曲調幾乎跟後世《水調歌頭》有異曲同工之。
蘇綰陶醉地聽著,不多時,又響起一陣空靈的笛音。
擡眼看去。
祁淵不知何時也走出涼亭,站在荷池另一側,以笛作配,附和蘇嫻的琵琶。
這兩人默契十足,竟是分毫不差地共同完了一首曲。
然而琴音結束後,氣氛就有些不對勁了。
哪不對勁呢?
蘇綰覺得祁淵看大姐的眼神變得直白起來。
居然毫不顧忌地、欣賞而歡喜地,著蘇嫻。
蘇嫻被他看得赧,低頭裝作隨意撥弄琵琶,道:“我許久沒這把琴了,此前離京時,原是想著路上有它解悶。孰料路上沒用著,今日倒是派上用場。”
“小妹,”欣喜:“我實在喜歡你適才誦的詞,可否將它默寫與我?”
酷搜集詩詞,難得有這麽好的一首,竟是比得了錢財珠寶還高興。
但話問完,遲遲未得到回應。擡頭再看時,哪裏還能見蘇綰和陸安荀的影?
蘇綰早就拉著陸安荀跑了。
不跑不行,再不跑,能被祁淵和蘇嫻兩人之間的紅泡泡齁死。
出縣衙後,陸安荀問:“我們去哪?”
蘇綰:“我們去海邊走走如何?”
“大晚上去海邊?”
大晚上才浪漫啊!
蘇綰心想。
“我明日還得早起去開羊鎮,可不能耽擱太晚。”
蘇綰憋了憋,兇道:“耽擱晚點會死嗎?”
陸安荀無奈,只得任拉著去看海。
路上,蘇綰問:“開羊鎮的事還沒完嗎?”
陸安荀說:“秋收已結束,正好利用這空檔修繕農田水利,開羊鎮此前田地兼并最為嚴重,以它作為示範點再合適不過。”
蘇綰點頭,過去數十年,津縣的田地大多都掌握在豪紳手中。如今豪紳鏟除,首要做的就是恢複百姓生計。
“津部分田地荒廢多年,若不重新修整實在可惜。可若要重新修整,勢必得勞民傷財。農田要改造,農業工也要改良,而且還得修水渠.......”陸安荀邊走邊琢磨:“商市也要發展,不然單憑農業,津縣難興盛。”
“眼下事多,皆為要,倒令我有些難以決策。”
陸安荀初來此地當縣令,許多事并無多經驗。曾太學時寫過幾篇民生策論,皆為紙上談兵,眼下落在實才知困難重重。
他曾翻遍縣衙裏歷任縣令的政策,但都沒有可靠建議和實例。更多的是記錄跟高家合作之事,并以此為政績上報朝廷。
後來,他又去翻看其他州縣的履歷,發現大多是按部就班,所見問題大同小異,沉疴舊疾仍無人能解。
一切事,還得靠他自己索。
見他凝眉沉思,蘇綰想了想,說:“我倒是覺得,萬世要,不如先修路。”
陸安荀詫異轉頭。
“你想啊.......”蘇綰道:“津縣落後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若要它興盛也非一時之功。農田水利固然重要,商市也固然重要,但這一切都得有路才行啊。”
“繼續說。”陸安荀道。
“我看過津縣的游記,當地藏了許多景食。”蘇綰不著痕跡瞎扯:“但我發現,令我出行困難的不是馬車也不是其他,而是腳下無路。”
見他贊賞地看過來,蘇綰道::“看什麽看?我雖然沒當縣令,但這種事多懂些。”
自古以來,哪個地方要發展不是先修路的?
道路是商市命脈,所謂“路通人通財通”,百姓生活以及商市經營都得靠路支撐。總之,要想富先修路,這是至理名言。
陸安荀饒有興致瞥:“你還懂哪些?”
嘿!看不起?
可是正經高材生,專業就是這個,還難得倒?
“我觀察過了,”蘇綰說:“津縣落後乃多方因素造。除了豪紳壟斷的歷史原因,最主要還是此地環境優勢不大,再者百姓荒農而興漁業,商市買賣過于簡單。”
津縣百姓依賴過于依賴自然資源,且制造陋原始,以至于商業難以發展。
另外就是津縣産業系以及結構問題。
當地豪紳占百姓農田多年,漸漸導致百姓只能以打漁為生,是以,津縣重漁而輕農、商。百姓自給自足,盡管有部分地區開始發展漁業,卻只是小打小鬧,整個津縣只能依靠小商販來維持商市,當然發展落後。
總的來說,一個地方若想興盛,就得揚長避短,以特而形優勢。津縣眼下最大的特便是漁業,若要發展,倒是可從這裏手。
只不過話又說回來,千條萬條固然好,沒有路走就是死路一條。要解決津的問題,前提必須是先修路。
基礎設施不完善,哪個商人願意來這裏做買賣?
“所以,我認為修路較為迫。”蘇綰道:“但也不是隨便修,哪個地方富庶就往哪個地方修,借對方之勢以強建自我,省時省力啊。”
借著月,陸安荀仔細審查蘇綰。
“這些又是從哪裏知道的?”
這些事他自己都琢磨了許久,旁的不說,就說修路,他也是斟酌再斟酌、考慮再考慮才如此認為。竟不想,輕飄飄地就能分析整個津縣現狀,并準確地提出該以何為先。
蘇綰清楚他心裏存疑,這疑從適才背那首《水調歌頭》就已經開始了,不然也不會用“又”這個字。
蘇綰嘿嘿一笑:“我聰明呀。”
陸安荀斜眼睨,明顯不信。
“不是啦,這是我近日看津縣的賬本知道的。”說:“你別看這稅收賬冊不起眼,可它囊括了整個津縣的商市況。”
前世,她千方百計地取代族姐,成了那個男人的正妻,結果,她的夫君一生都不曾踏入她房門半步,最後於絕望的愛中自焚而死.重生後,在這個講究門第風骨的魏晉時代,她起於卑暗,胸懷機謀,利用先知,步步爲營,在一次次的驚與險中脫穎而出.瑯玡王七,魏晉第一名士,風姿飄逸,面對她的利用和逃脫,他說:是不是我一貫的表現,太過寬宏超脫,使你想用則用,想離則離?在愛情與自尊中,且看她如何與這貴比帝王的腹黑男子鬥智鬥勇,如何讓曾經對她棄之如敝屣的男人癡迷執著,如何擺脫成爲家族討好上位者的工具,贏得別樣人生…
末世神醫安濘死那一刻絕對料不到自己會穿進一本狗血古言小說里,更料不到,她穿進去之后,每天都在被瘋批男主暗殺!
元衡郡主的嫡女李清懿在魏府受盡欺辱,之后被魏府送給了當朝權勢滔天的宦官秦增當玩物。洞房花燭夜,她沒能等來權宦夫君就莫名其妙的死了,睜眼回到母親元衡郡主接她到魏府的那一日。面對魏府一干吃人的蛇蝎,李清懿恨的咬牙切齒!魏府二夫人想害她二叔入獄,她就把二夫人做的惡事一樣樣揭出來,看她惶惶不可終日,到死都不能解脫!魏府二姑娘誣她二嬸清白,她就讓對方嘗嘗身敗名裂,無路可退是什麼滋味!魏府老夫人圖謀李家家財,她就讓對方感受一下失去一切的痛苦!還有她那個城府極深的繼父魏世成,想做首輔?沒門!李清懿在魏府興風作浪,卻也沒忘記她的權宦夫君秦增,這一世,她必得先下手為強,免得將來他恢復身份,被人瘋搶!不過,為啥春風一度之后,這個宦官夫君好像沒有那麼冷了?
【雙c+1v1+甜寵+多子+非女強+he,友情提示:生子需謹慎,小說只為娛樂】貝慈穿越了。還是個差點餓死街頭的黃毛丫頭,好在將軍府老夫人心善,花二兩紋銀將其買下,不至于讓她穿越即死亡。時間一點點過去,原本的雄心壯志在看透了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本質后,她萎了。從心之下,她乖乖巧巧抱上大腿,一步步爬到安心養老的位置。若干年后,回首身后跟著的一群小崽子,貝慈感嘆,上面有人頂著,下面有人撐著。如此生活,美哉~
侯府嫡女沈沅生得芙蓉面,凝脂肌,是揚州府的第一美人。她與康平伯陸諶定下婚約後,便做了個夢。 夢中她被夫君冷落,只因陸諶娶她的緣由是她同她庶妹容貌肖似,待失蹤的庶妹歸來後,沈沅很快便悽慘離世。 而陸諶的五叔——權傾朝野,鐵腕狠辣的當朝首輔,兼鎮國公陸之昀。每月卻會獨自來她墳前,靜默陪伴。 彼時沈沅已故多年。 卻沒成想,陸之昀一直未娶,最後親登侯府,娶了她的靈牌。 重生後,沈沅不願重蹈覆轍,便將目標瞄準了這位冷肅權臣。 韶園宴上,年過而立的男人成熟英俊,身着緋袍公服,佩革帶樑冠,氣度鎮重威嚴。 待他即從她身旁而過時,沈沅故意將手中軟帕落地,想借此靠近試探。 陸之昀不近女色,平生最厭惡脂粉味,衆人都在靜看沈沅的笑話。誰料,一貫冷心冷面的首輔竟幫沈沅拾起了帕子。 男人神情淡漠,只低聲道:“拿好。” 無人知曉,他惦念了這個美人整整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