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變臣 第四十九章俚語家規

《變臣》第四十九章俚語家規

二天一早,江安義找到娘,把自己的擔憂說了一遍。江黃氏拍著大道:“義兒你說的太對了,安勇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娘也說不他,連妍兒變得也有些不聽話了。你爹死的早,你不在家,娘一個婦道人家,心里急也沒辦法。”

“你舅舅家的兄弟姐妹原來還好,有錢后一個個就像變了個人,特別是東泉,一天到晚勾著安勇就知道惹禍,你大舅二舅就是泥菩薩,只知道做活哪會管家,你三舅天不著家,在外面還養起小的來了,秀蘭有事沒事就來我這里哭,弄得我煩心死了。唉,這有錢啦有時也不見得是好事。”

……

江黃氏絮絮叨叨地好一通埋怨,江安義等娘的牢發完了,道:“娘,你也不用太焦心,趁現在還沒出事,我想定個家規,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說清楚,讓大家都明白,誰要犯了事就按家規置。”

“好好好,娘也覺得家業大了該有些道道,不能和以前一樣糊里糊涂過日子。義兒,你說,該怎麼定?娘聽你的。”

江安義笑道:“這事不能由我說了算,得把舅舅們都請來,大伙商量著定,要不然一家人要鬧生分的。”

江黃氏捂著笑,道:“你的舅舅你還不知道,除了三舅認識幾個字,你大舅二舅跟娘一樣,大字不識,能定什麼家規?”

“娘,話不能這樣講。”江安義微笑地看著娘,這兩年家境好了,娘的臉變得白里紅,風韻十足。江安義暗嘆了口氣,爹死的太早,娘苦了。“家規并不要什麼圣人言語,不是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嗎,咱們家的家規就挑些‘老人言’寫上去,大家聽得懂,人人都知道,做起來就不會有難。”

Advertisement

“這法子好,我這就讓人你三個舅舅去。安勇他們也來聽聽,別到時說不知道。”江黃氏急火火地站起,喊人去三位舅老爺和侄爺。

一柱香后,江家正屋滿了人,江安勇和幾個表兄弟在一起嘀嘀咕咕,不時地發出歡快的笑聲。妍兒帶著幾個表姊妹在側門探頭探腦地張,江安義看到妹妹,舉手相招,妍兒高興地跳起來,跑到哥哥邊,得意地向門外的表姊妹們昂著頭炫耀著。

江安義想了想,出聲道:“大家都進來聽聽吧,遵守家規不是男人的事,子也要遵從。”

江黃氏小聲地告訴三個兄弟請他們來的意思,大舅黃開山笑道:“這樣的事俺們哪說得上來,讓義兒弄好了告訴大家,哪個兔崽子敢不聽看我不他,這些日子我也覺得不對勁,家里作的太過了。”

三舅瞪了一眼正和妍兒打鬧的小兒,轉過臉來道:“這是大事,義兒說的不錯,一個大家族是得有些規矩。紅兒,不要和妍兒搶玩,到爹旁邊來。”

江安義看到屋糟糟的場景,提高嗓門道:“我先說一句吧,老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長輩的話晚輩要遵從。”

這句話立時得到三個舅舅和娘的點頭同意。二舅黃開路道:“我記得爹在世的時候常說‘做人不能忘本’,安義,你看這句行不行?”

“當然行,外公說的好極了。”江安義提筆將這句記在紙上。江黃氏道:“爹這句話我也記得,現在老三就有些忘本了,還養起小婆來了。”

黃開林尷尬地道:“姐,說正事呢,你提這事干啥?”

三舅媽氣哼哼地道:“這怎麼不是正事,今天當著大伙的面,你說清楚,那個娘們你打算怎麼辦?”

Advertisement

黃開山沉下臉,道:“老三,這事你做的是不地道,秀蘭跟著你拉扯這些孩子吃了多苦,你可不能忘了本,有了兩個錢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要不然哥可饒不了你。”

“行行行,大哥、三姐你們別說了,我回去就將打發了。”黃開林敷衍著,岔開話題道:“我也想起一個,‘人怕沒臉,樹怕沒皮’。”

眾人興致很高,七八舌地搶著說,一下子就集了數十條,江安義從中挑了二十條記好,清了清嗓子,一一念給大家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人往高走,鳥向亮飛;窮莫失志,富莫顛狂;和氣生財,忤逆生災;人越嬉越懶,越吃越饞;有理贏,沒理輸;天憑日月,人憑良心’。”

念完之后,江安義問了一句:“大伙都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大舅笑道:“這有什麼不明白的,都是些平常說的話,連妍兒都聽得懂。”妍兒聽到舅舅說也聽得懂,不懂也得裝懂,連連點頭表示懂了。

江安義拍拍妍兒的小腦袋,笑道:“那我考考你,‘人往高走,鳥往亮飛’是什麼意思?”

妍兒歪著頭想了想,忽扇著大眼睛道:“哥,是不是說人走路要往山上走,小鳥要向著太飛。”

眾人哈哈大笑,江安義 解釋道:“這是說做人得努力上進,就象鳥兒自然向飛一樣。”妍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我會將這些家規刻在竹簡之上,以后大家就要照著家規行事,如果誰有違背,請三個舅舅和我娘罰,大伙同意不同意?”

聽到要責罰,正屋靜了下來,大家面面相覤,不開聲。江安勇哼哼唧唧地站起來道:“哥,我不識字,這麼多家規我也記不住啊,要不,我就算了。”

Advertisement

“安勇,你還想算了,首先就是你要照做,要不然我用大竹條 子你。”江黃氏柳眉倒豎,厲聲喝斥著。江安勇一脖,坐回位置上,不敢再吭聲,旁邊那些蠢蠢的表兄弟們也不敢吭聲了。

江安義道:“安勇說的也有道理,不識字要記這些家規確實不容易,而且就算背下來也不見得知道是什麼意思。”眾人臉上泛起笑容,江安勇高興,哥哥就是偏向自己,知道自己不愿意約束,替自己說好話呢。

將安勇等人的笑意看在眼里,江安義心中暗笑,接著道:“過年時三舅和我說起要辦家塾,正好兩件事放在一起辦,我打算請個先生到家里來教大家識字,家規里可有‘三代不讀書,不如一窩豬’,你們不想變豬吧。這些家規看似簡單,其實里面蘊含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要先生教你們識字,逐漸把道理講給你們聽,你們才會真正明白家規的意思,自然也就記下了。”

大伙苦了臉,剛才說的歡實,現在一聽要讀書識字了,不能再天地撒歡,每天要坐在家塾里被先生管著,聽說背不出書還要打板子。紛紛把目投向家長,希能從自家父親的臉上看到反對的表

黃開山一拍桌子,喝道:“江黃兩家有今天靠的誰?沒有義兒你們還在田里刨食,不要說讀書,你們從私塾門口過人家都嫌你們上臟。現在有機會讓你們讀書了,一個個還像上大刑似的,怎麼,不樂意,不樂意從明天開始跟我下田去。”

大舅一通咆哮,嚇得眾人如同雨打的鵪鶉,不敢開聲。

三舅笑道:“讀書總是種田強,東河、東水幾個你們也看到了,以前在家時跟你們一樣,現在走出去也像模像樣的,在外面別人得他們黃先生、黃管事,至于三舅我,”黃開山自得地了把胡須,道:“他們管我黃員外。”

看到眾人出羨慕的眼,黃開山趁熱打鐵道:“外面的花花世界可好看了,你們不想一輩子呆在鄉下吧,你們看安義書讀的多,走到仁州去了,將來還要去京城,去各地任。你三舅不認識多字,但也到過文平府,德州地面上沒有我沒去過的,東河他們到過的地也不,為啥?就是因為他們認識幾個字。”

江安義暗暗佩服,姜還是老的辣,三舅一席話說的眾人心了。

家塾的地點放在江家,二進院有一小院落,原是用來待客的,騰出來收拾好給先生住。先生的人選江安義也有了,以前縣學里的一位同窗,周昌華周秀才年近五十。周秀才為人老實敦厚,飽讀詩書功底深厚,奈何運道不足,六次赴舉不中。孫輩出世后,周秀才息了上進之心,安心在家開私塾教書。

江安義親自到周秀才家中請人,以二十兩年資請他到家中就塾。周秀才開私塾年收不過七八兩銀子,這一下子翻了一倍多,平山鎮離縣城也不遠,江安義與他約定每日半天課,每旬歇一日,節慶日照歇,這條件是一等一的厚了,周秀才欣然同意。

就館的時候出了點小狀況,妍兒鬧著也要上學。因為事先沒有講過,江安義有些不好意思,倒是周秀才得知后笑道:“令妹才八歲,無妨的,我孫也跟著我識些字,子將來相夫教子能知理識字也是極好的,如果你覺得男有妨,就用竹簾圍一下好了。”

家中事先議定,十六歲以下的人都要到家塾就學。江安勇苦著一張臉在哥哥面前磨嘰:“哥,我還要練武呢,哪有時間讀書,要不我就算了,反正有哥你在,將來你去哪我就跟到哪。”

江安義不理他,板著臉道:“不行,讀書只用半天,余下的時間練武足夠了。安勇,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能再一天到晚地胡鬧,我已經跟娘說過了,你要是再不聽話可真要用大竹片你了。”

周秀才端坐在書塾正中,了孩子們的拜師禮,妍兒和紅兒在竹簾里面向先生飄飄萬福,接過江安義遞過來的戒尺,家塾正式開始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