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深海余燼 第235頁

《深海余燼》第235頁

“很深很深,我不知道王最后到底潛到了哪個深度,因為我本就不是什麼學者,只是以海軍指揮份參與了一些外圍協助,而且在計劃后半段就不再直接參與行,但僅我所知的,在計劃開始變得……‘不對勁’之前,他們的載人潛水就至抵達了水下一千米的深度,而且還在不斷刷新這個記錄。”

水下一千米……

鄧肯迅速在腦海中整理著自己所知的知識——在地球上,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數字其實已經是很多先進軍事潛艇的極限潛航深度,而大部分軍用潛艇的下潛深度甚至只有四五百米,至于那些輒數千米甚至近萬米的“極限深潛紀錄”,基本上都是由特制的深潛在短時間的,對設備的要求極高,且往往只能用無人設備。

而當年寒霜王的載人潛水已經及了“一千米”這個門檻,放在這個世界半世紀前的工業水平上,哪怕再加上一些超凡力量的輔助,這也已經是個驚人的數字。

而這個驚人的數字背后……顯然還帶來了一些更加“驚人”的東西。

提瑞安剛才提到了,計劃在后期開始漸漸變得“不對勁”,鄧肯沒有忽略這個字眼。

他看向提瑞安,眼神變得深沉:“我希知道整個探索計劃的況——你參與了多,就告訴我多。”

似乎是因為已經回答了不問題,再加上已經適應這種流,這一次提瑞安并沒有猶豫太久,他陷了回憶,并在回憶中慢慢開口:

“……除寒霜的潛淵計劃之外,人類有記錄的常規潛水深度,或者說‘安全水深’,是一百五十米,且局限在近海范圍——我們的計劃最初也是在這個深度開始,而且直到三百米的時候,計劃都是很順利的。

Advertisement

“那已經很黑很黑,海面上的無法穿那麼厚重的水,潛水攜帶的大功率燈也只能照亮一小片區域,而為了探索城邦島嶼下方的‘模樣’,同時也為了盡可能避開遠海區域的一些危險‘生’,比如深海子嗣,我們讓潛水沿著海岸下潛,并一直著島嶼的近海范圍移,我還記得當時的探索者上來之后所描述的景……

“他說島嶼下面就像是一丑陋又糙的柱子,上面覆蓋著厚厚的石灰質沉積,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生棲息在沉積的坑洼里,而除了‘柱子’之外,周圍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片漆黑。”

“島嶼下面是一柱子?”鄧肯忍不住打斷了提瑞安,“不是逐漸膨大的支撐結構,而是一柱子?”

“是的,最起碼寒霜的況就是如此,”提瑞安點了點頭,“這有什麼問題?”

鄧肯搖了搖頭:“……沒問題,你繼續。”

提瑞安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著此前的回憶:“那是在大約三百米深度所見的景象,也是第一艘潛水的極限深度,在意識到這個深度遠不足以探索深海之后,王命令學者們建造了第二艘潛水,這一艘潛水十分功,它一口氣潛了八百米深的水下,而隔著半米厚的高強度玻璃,探索者見到的……仍然是柱子,一筆直的柱子。

“當然,和城邦本的半徑比起來,這已經至有八百米長的‘柱子’其實從比例上仍然是很短的,與其說是支柱,倒不如說它像一個規整的圓盤狀底座,上面托著一座島嶼。

“隨后,我們建造了第三艘潛水——由于技限制,這艘潛水的改進幅度遠遠小于第二艘,它必須小心翼翼地下潛,去挑戰二號潛水的記錄,而就是在一米又一米的緩慢下潛中,我們發現了一件事。

Advertisement

“城邦下面的‘柱子’,其實只有八百五十米‘長’,再往下,什麼都沒有。

“整個結構,是漂浮在海水中的。”

提瑞安停了下來,抬頭看著鄧肯的眼睛:“現在您知道為什麼我剛才說它與其像是一柱子,倒更像是一個圓盤底座了吧?”

鄧肯皺著眉頭,他沒有說話,而是在腦海中按照提瑞安的描述飛快地勾勒著這整個結構——

深海時代的人們“蝸居”在城邦中,這些海上孤島最初給鄧肯的印象是擁狹小的,但實際上,作為功能完備、足以自持的居住地,這些城邦注定了要有一定的“尺寸基礎”,雖然也有一些小型島嶼,但大部分能上名字的大城市的“基礎半徑”都達到了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寒霜作為冷冽海曾經最大的城邦,其規模不會小于這個數字。

而與這個龐大的海上結構相對應的,是其水下“只有”八百五十米深的“底座”——探索者們最初在三百米深度看到城邦的水下部分筆直地探深海,便憑直覺想象這是一直抵“海底”的柱子,但實際從比例上,這“柱子”的形態更像是一個薄薄的圓餅。

規模龐大的城市,就放在這個“圓餅”上。

正如提瑞安描述的那樣:整個結構,是漂浮在海水中的。

可當想象出這個模型之后,鄧肯心中浮現出的卻是巨大的疑——

每一座城邦都是這樣麼?

如果每一座城邦都是這樣,都是沒有基的“漂浮”,那它們又是如何如此穩定的?如果說城邦本的“穩固”是因為其規模夠大,那城邦和城邦之間的相對位置也是如此穩固,這又該如何解釋?

無垠海波濤滾滾,這些“浮島”從來就沒有變過位置,這是為什麼?

Advertisement

鄧肯說出了心中的疑,提瑞安卻只是搖了搖頭:“我們也對此產生過疑,但到最后也沒能搞明白這個問題,而且和后來發生的事相比……‘城邦是怎麼漂在海上的’這個問題也就無關要了。”

“后來發生的事?”鄧肯不好奇起來,“后來發生了什麼?你們到底在深海看到了什麼?”

“后來……三號潛水繼續挑戰極限深度,我們用了將近兩年時間,將這個記錄從八百五十米推進到九百五十米,就像您能想象的那樣,在這個下潛過程中,潛水在逐漸遠離城邦的‘底座’——還記得我一開始說的嗎?為了避免在遠海區域出問題,我們讓潛水在靠近海岸的‘近海安全區’下潛,這整個過程中,潛水其實是一直著城邦以及城邦水下‘結構’的,但隨著下潛持續,探索者遠離了那個‘底座’,況就開始不對勁了。

“幻聽,幻視,覺海水中出現莫名的燈覺有人在外面敲打艇殼,甚至覺有人在外面轉閘門的把手,越是向下,類似的況就越是嚴重,連經過特殊訓練、意志堅韌的探索者都開始在每一次下潛中到巨大的力,而隨攜帶的圣油、神圣書籍以及經文布能產生的庇護作用則越來越不明顯。

“當然,到這里為止,這還都是我們預料中的況——探索未知本就需要面對意志方面的挑戰,那些探索靈界和幽邃海域的學者們也經常遇上這方面的困擾,所以我們仍然在繼續著,只是按照最嚴格的標準加強了探索者的神防護。

“問題出在從九百九十米挑戰一千米的時候。

“三號潛水突然發出急上浮的信號,隨后像瘋了一樣排空水艙猛沖上來,里面的探索者似乎完全不在意這種迅速上浮的行為會要了自己的命,而在沖上海面之后,那名探索者就已經瘋了,艙門打開,他在下嘶吼喊,似乎拼命想要向我們描述些什麼可怕的東西,而在一大堆無法理解的混言語之后,他說出了唯一一句清醒的話:

“我們全都死在那里。”

第二百五十二章 深海寂靜

城邦無無萍地漂浮于無垠海上,八百五十米“厚”的底座之下是似乎永無止盡的黑暗深水,越往深海潛去,便越是聽到難以理解的噪聲,看到難以理解的影,而第一個越過千米水深的探索者則在瘋狂沖上海面之后陷瘋狂,留給世人的唯一一句話是——

“我們全都死在那里。”

這就是寒霜城邦的“潛淵計劃”從開始到漸漸變得不對勁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事

鄧肯陷了短暫的思索中,他突然發現哪怕不去深靈界和幽邃,僅僅在這個世界的“現實維度”,無垠海中所藏的危險詭異也一點不,而在短暫的思索之后,他又突然問道:

“那名探索者后來怎麼樣了?”

“很快便死去了——急速的上浮和減要了他的命,他在狂呼了一會之后便死于管栓塞,最起碼現實層面的原因如此。”

“一個潛水里只有一個乘員?”鄧肯又問道。

“只能容下一人,當然,這會放大探索者承力,但這也是無奈之舉,一方面是當年的技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種探索本就不宜多人同行——在深海之下,你很難確定自己邊的同伴下一秒會被什麼取代,也很難確定自己聽到的聲音是不是真實響起,所以不如干脆獨自下潛,這樣至不用懷疑潛水里還有別人。”

“深海,黑暗,孤獨,遠離文明世界之后直面怪陸離的未知水域,這些都有可能是導致那名探索者瘋狂的原因,”鄧肯慢慢搖了搖頭,“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仍然不足以解釋為什麼潛淵計劃后來會變一個極端忌的話題。”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