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也被稱為雒城,城中有百萬之口,宮室萬間。這是這個時代中毫無疑問最為雄壯的城池,它南對伊,北依邙山,長方形的城墻周長足足有十四公里之長。《后漢書·郡國志》記載:“城南北九里七十步,東西六里十步,為地三百頃一十二畝有三十六步”,短短數語,卻不能掩蓋住城之雄偉寬廣。《元河南縣志》又書:“俗傳東西六里,南北九里,亦曰九六城”。《元和郡縣圖志》援引《記》述曰:“城東西七里,南北九里。城宮殿、臺觀、府藏、寺舍,凡有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九間”,更見之大。
共十二城門,南有四門,由東向西依次為開門、平城門、小苑門和津門,其北門東為谷門,西為夏門,直通北宮。東門由北向南依次為上東門、中東門和耗門,西門由北向南依次為上西門、雍門和廣門。蔡邕說:“平城門,正之門,與宮連,郊祀法駕所由從出,門之最尊者也。”
由各門引出的道路將分若干區域,中為宮廷區,包括南宮和北宮。署區位于南宮之左,東城耗門之,在南宮的左前方,包括太尉府、司徒府和和司空府,組了全國最高行政機構。權貴居住區分布于上東門之,如步廣里、永和里等。太倉、武庫在城西北角。東漢“工商業區有南市、馬市和金市。南市和馬市都在城外,前者在南郊,后者在東郊,金市在城,其位置在北宮的西南,南宮的西北。除南北二宮外,另有明堂、辟雍、靈臺等,皆“奢未及侈,儉而不陋。規遵王度,中得趣”。
一個王朝之強盛與否,首先就要看其都城如何。城如今是東漢第一城,同時也是天下第一城,雖羅馬、泰西封、長安、宛城、都、塞琉古等城未足匹敵。長安在宮殿上要高過一籌,因為南北二宮的面積以及奢華程度加起來都不如未央宮,更不必說長安城還有建章宮、長樂宮、北宮和桂宮等宮殿。這些宮殿,幸虧皇甫嵩愚忠,才沒有在長安之戰中燒毀。然而也正是因為宮殿占去了長安城的大部分,限制了長安城在民生、經濟上的發展。城有百萬人口,集中了東漢最先進、最集約的手工業,擁有比較發達的商賈業,而長安城就遠遠不如了。
如今,城依舊如這個王朝一樣,雖仍然雄偉壯觀,卻也藏不住一沉沉暮氣。這一日,對于市民而言不過又是一個平靜而普通的日子。沒了張讓和趙忠的城,多了幾分自由的空氣。人們在城里四走著,向著自己的生計奔去,商賈們從十二個城門向城里涌。
忽然,一騎西來,闖廣門,稍稍打破了城的一片祥和。把守廣門的南軍士兵一看那一騎,不敢阻攔。因為他們認出那一騎,是尚書令曹公新近開辦的特務機構——繡衛。
士兵們都知道,這個繡衛十分厲害,直接命于大將軍何公,聽說一開創就在城里摧毀了好幾個涼國錦衛的據點;而且有謠言稱天子還特意派了大高手——王越、史阿師徒二人加。這師徒二人本是游俠,王越劍超群,十八歲時就單騎賀蘭山,取得羌族首領頭顱而返,并州猛將呂布也不是其對手;而他的親傳弟子史阿更是青出于藍,未曾加冠,劍便已出神化,更能空手白刃。有了這兩個游俠的加盟,繡衛仿佛已經能與錦衛相匹敵了。
繡衛權力極大,基本與西涼的錦衛相同,故而守門士兵并不敢阻攔。那繡衛小校一奔城中,飛馳和駿馬和上的服飾就把城中道路的人們嚇得爭相避讓。無人敢沖撞駿馬,更無人敢去招惹繡衛。
滿城之人盡皆給一騎讓道,然而那繡衛小校卻無暇這一威風。他從西北帶回了重要的報,他必須要盡早到大將軍府去。
很快,那小校奔至大將軍府,直府中,值門士兵也并不阻攔。他們比廣門的守卒更加清楚這繡衛的重要,他們是大將軍何公和尚書令曹公的心腹、耳目、鷹犬、爪牙。繡衛衙門開辦不久,有王越史阿之加,就與錦衛打得個旗鼓相當。
小校旁若無人地穿堂過屋,一路上的人無論職如何,盡皆避讓,他得以直接踏正堂。正堂之中,何進已經早早安坐著。小校行了一禮,立即從懷里掏出一匹帛書來,遞給何進。何進急忙舒展開,才看一眼,就立即出了失的神來,長長地嘆了口氣。
何進問道:“賊回姑臧否?”
小校沉聲道:“回明公,賊于前三日已返姑臧,涼國士民百萬,出城數十里相迎,聲勢浩大。”
何進無力地把帛書扔在桌案上,揮了揮手示意小校下去歇息。何進忽然到他的太腫脹不已,以手扶額。良久,何進又沖著正堂門外喊道:“快,去請曹尚書、荀彧、何苗、袁本初、袁公路、淳于瓊、閔貢、鮑信、趙萌、吳匡、鄭泰、陳琳、王司隸、楊太尉、朱將軍并九卿等,到府上議事。”
“諾。”一個繡衛小校立即應諾,便轉要去傳令,還沒等他拔起來,后又傳來了何進的話來:“慢著!”
“公尚有差使?”
何進想了想,道:“先去請來尚書令曹來,其余在其后。”
“諾。”小校走了。
何進在正堂中遠遠地能看見正堂門外,高高的門檻上顯出小校的影,以及門兩旁十數個執戟甲士來。他見那小校疾步跑開,傳令去了。小校的影消失后,何進莫名有些煩躁起來。自從皇后迫他表奏曹為尚書令,錄尚書事后,他不不愿地發現,他竟然開始離不開曹了。
曹一手策中平新政,國家因此實力大增,也贏得了天下士族的擁戴,他的權勢也因此增加,漸漸地有凌駕于十常侍的苗頭。比如,他已經不必向上軍校尉蹇碩行禮了,兩人見面只行平輩之禮。而這,在西園軍草創時簡直是個奢。更大的變化在朝堂上,公卿百在張讓趙忠死后都向他靠近,朝政基本已決于大將軍府,天子很批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