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范的擔憂,并非是杞人憂天。劉范來自后世,又是專業學史的,知道國的西進運中,就有很多移民,因為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走那些已經被探明為比較安全的路,而是走那些危險的近路,很多人就被困在荒山里,不是凍死就是死。
而康州和夏州,也就是康居國故地和大夏之地,也就是后世的中亞地區,沙漠戈壁是最主要的地貌,稍有不慎,誤走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也很難找到綠洲,那就必死無疑。
中書省的賈詡和郭嘉、門下省的田、尚書省的盧植、戶部的黃琬和董扶,紛紛道:“是,屬下等會商議出章程來。”
劉范又想了想,道:“雖說移民實邊,許民圈地,此乃仁政,但孤仍然有一個擔憂啊。”
眾人都道:“什麼擔憂?”
劉范道:“百姓圈占土地后,土地不可增減,但人口必然要增減。百姓有了下一代,其下一代長大后自然要家立戶,就要均分土地。這樣,隨著人口的繁衍生息,土地會被細分得越來越小。其實,這就跟推恩令一樣,土地隨著人口增加,就自然被細分,最后難免被分完。固然短時間,這個問題不會太大,但百年后呢?千年后呢?人多地這個問題可就太大了!”
眾人一聽,皆道:“如此重大的患,主公竟然想在了屬下等的前面,屬下等真是愧難當。”
劉范沒好氣地說:“你們也知道愧!就不說那些尚書了,就說說三省的長們,你們可都是宰相啊!怎麼連這個問題都沒有考慮清楚,還要等孤來親自理!”
三省長們都很愧地低下了頭。
尚書令盧植說:“這個卻也好辦。”
“師父有何高見?”
盧植說:“我大涼現大約有人口千萬。雖說這個數字已經不算小了,而且我大涼境沙漠戈壁廣闊,但土地面積也還算寬裕。尤其是新奪來廣闊的康州和夏州,我大涼土地,用以養活千萬人口綽綽有余,至在百年間不會出現太大的矛盾。但百年之后,大涼人口必定翻倍,到那時土地就不夠用了。
為了滿足新增人口,我有一策,那就是預先把一些土地劃出來備用,不準百姓經營,專供給新增人口。”
劉范一聽,覺得好像有些悉,突然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機地”嘛!
盧植說:“隨著屯田制度取消,本來有一千萬人口的涼州、天州和昆州,會被分出四百萬人口,這樣,人口了四,相應地,土地就多了出來。我們可以把涼州、天州和昆州本為屯田范圍的的田地和草場的一半,以及所有適宜開墾為耕地的荒地,一律劃為備用之地。
而康州和昆州沒有經過屯田,只有一些開墾出來的田地。在圈占時,只準許百姓圈占那些已經開墾出的田地,適宜開墾為耕地的荒地一律劃為備用之地。而對于二州的草原,則一分為二,一半劃為圈占范圍,另一半劃為備用之地。
備用之地和其他土地一樣,一律歸涼國公室所有。不同的是,備用之地,是儲備為新增人口所用,平時不準任何人經營使用。凡是擅自經營使用備用之地者,一律依法嚴懲。”
劉范道:“嗯,按師父的這個法子,我大涼的子民就算代代相傳,繁衍生息,至在三四百年不會出現土地矛盾。”
中書侍郎郭嘉也道:“是啊,咱們大涼的涼州、天州和昆州,本有耕地140萬頃,草場220萬頃。十軍之戰后奪得康州和夏州后,大概有耕地230萬頃,草場330萬頃,沙漠戈壁等不適宜開墾之地有300萬頃,所滋養的人口僅為1070萬。
而比大涼版圖略小一點的后漢,有耕地將近700萬頃,所滋養的人口多達00萬;在頂峰時,也就是前漢平帝時,大漢耕地有820萬頃,人口6300萬。所以嘉估計,再把大涼土地遠不如大漢土地之開發日久、灌溉發達、沃平整的因素加以考慮,最起碼大涼人口超過3000萬,不然不會出現人多地的問題。
現在再加上盧令君的備用之地,看來我大涼要出現如同后漢那樣的人多地的況,是很難了。”
吏部尚書管寧愁苦地道:“但我大涼一直于上升勢頭,每年的糧食都是產,百姓沒有荒之憂;而且自從主公命華佗、張仲景等人,大開醫院以來,大涼的醫療水平也上去了,嬰兒活率大大提升;加之人民本來就樂于開枝散葉,子孫滿堂。
我估計,我大涼要想人口超過3000萬,卻也用不了兩三百年啊!再過個兩三百年,等備用之地也被分完后,咱們再拿什麼來養活新增人口呢?”
劉范聽完,馬上就哈哈大笑,不語。
管寧很疑不解,不知道為何劉范發笑。
兵部尚書馬騰很快就明白了劉范的意思,也是哈哈大笑,說:“管尚書,你覺得我大涼有主公的英明領導,有四十萬虎狼之師,在五六百年之間,打不下比現在方圓七千五百里更大的疆土,用來滋養大涼子民嗎?”
眾人一聽,紛紛發笑,管寧也是一臉的不好意思。
法部尚書劉虞也微笑道:“就在去年時,我大涼僅有涼、天、昆三州,人口千萬。而現在,大涼已經有五個州,人口還是千萬。這還僅僅是一年之間的變化。而等備用之地也不夠用、過去五六百年的時候,在那時,大涼別說早已把后漢給吞并了,恐怕連遠在十萬里之外的大秦,也給整個吃下了吧!到那時,管尚書還害怕大涼的耕地不過大涼子民用嗎?”
大秦,也就是羅馬帝國。
劉范笑道:“叔父夸張了!不過還有另外一種結局,那就是在五六百年后,大涼被別人給滅了,那管尚書同樣也不用擔憂,大涼會出現人多地的況。”
管寧點點頭,說:“這麼說,倒是我有些杞人憂天了。”
劉范搖搖頭,說:“管卿至眼長遠嘛!”
她,一個修仙家族的沒有靈根的廢材,卻深得父兄及家族的愛護,本該開心的過完一生,卻因一次意外,失了記憶,有了個兒子。 韶華將逝,仙器護體,開啟天才的修鍊體質,看她如何帶著兒子踏上仙途,並順拐那個不負責任的爹,一起問鼎仙界!
遠古正邪俱滅之謎,由一個平凡少年一步步的揭開。一件殘缺不全的奇特小鼎,要將他帶向何方…… 他丹田不全,且是五行靈根,更是萬年難得一見的廢體,五行均衡體,一次必然的機遇,習得天地奇決《五臟神訣》。 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以金木水火土五靈進五臟,生生不息,往來循環,補丹田之殘缺,生丹田之氣,讓他脫胎換骨,走上了相似但不相同的修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