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說:“這一制度,倒是比較合理。相比起漢制,戍卒要一直服役到六十歲,而且也得不到多軍餉,合理得太多了。”
劉范道:“一個羅馬軍團,通常有四千人到六千人不等。除了羅馬軍團,羅馬帝國還有輔助軍團。羅馬軍團是主力,兵源是羅馬公民;而輔助軍團的兵源是行省居民。羅馬軍團與輔助軍團之間的關系,就相當大漢帝國的軍和屬國兵。故而羅馬軍團的兵、鎧甲、戰馬和待遇,全面高于輔助軍團,自然戰斗力也就要高于輔助軍團。
但這并不代表羅馬帝國不需要輔助軍團,相反,羅馬帝國也十分依賴于輔助軍團。因為每個羅馬軍團都是以重步兵為主,輕騎兵為輔,組相對簡單。而輔助軍團因為兵源來自各個行省,反而能提供更富的兵種。比如敘利亞行省有十分出的弓箭手。每次出戰,羅馬帝國一般派出十萬到二十萬大軍。比如圖拉真第一次征討達契亞人,即出八個羅馬軍團和七個輔助軍團,一共十五萬大軍;第二次征討達契亞人,則派出十萬大軍。在第二次達契亞戰爭中,達契亞人不得不向圖拉真臣服投降。圖拉真開其國庫,得黃金白銀無數。”
其實劉范想告訴兩人,圖拉真其實得到了達契亞人的黃金一百六十五噸和白銀三百三十一噸。但換算現在的重量單位太麻煩,劉范干脆就說“無數”。
劉范接著說:“圖拉真去世之后,羅馬軍團繼續延續著圖拉真時代的規模,推測應有五十萬到六十萬。而安息帝國在嶺西之戰中,被我涼軍剿滅了三十多萬,損失過半。羅馬帝國一次派出二十萬大軍,當為二十多個軍團,來勢洶洶。若安息帝國不慎,很容易被羅馬帝國大敗,乃至吞并掉其最重要的新月沃土。”
聽了劉范的介紹,趙云和張郃算是對羅馬帝國和羅馬軍團有了些初步認識。
劉范道:“說說看,你們二人準備如何應對羅馬軍團?”
趙云道:“回主公,羅馬軍團雖然強大,但我大涼軍隊,也不是弱旅。羅馬軍團以重步兵和量輕騎兵組,而我大涼軍隊正好以強大的騎兵為主,靈活多變,攻勢迅猛。只要以不變應萬變,發揮大涼騎兵靈活機的優勢,當有較大勝算。”
張郃道:“大涼的弓弩,獨步天下。有撅張弩、腰引弩和臂張弩,經過工部的改良,撅張弩最遠能達四百步之外,基本達到戰國時韓國勁弩的程。安息軍隊中有眾多的重騎兵,披重甲,但卻在嶺西之戰中輕易被我軍的弓弩穿,基本毫無用。末將認為,如果能運用好大涼軍隊的強弓勁弩,當能有較大勝算。”
劉范點點頭,心想西方人確實在制造弓箭方面比較落后。西方比較優良的弓,都要等到英法百年戰爭時,英國的英格蘭長弓問世。現在的羅馬軍團中,弓箭手基本上都來自輔助軍團,也就是借助于那些行省居民。而羅馬軍團中,重步兵以投擲標槍為能;其數量極的輕騎兵,則不會騎,主要承擔通信傳令的任務,以及保護重步兵組的隊列的兩側的安全。
劉范心想,大涼軍隊,既有強大的騎兵,又有強弓勁弩,這是極為有利的條件!
劉范便道:“你們二人說的不錯,既然大涼軍隊有騎兵又有弓弩,那麼或許可以這樣:當在戰場上與羅馬軍團狹路相逢時,不必向其沖鋒。而是先在遠距離用弓弩殺羅馬軍團,使之死傷慘重。若羅馬軍團派出騎兵前來追擊,就帶上弓弩逃開。等甩開了追擊,再折返回去,故技重施,繼續用弓弩殺羅馬軍團。等羅馬軍團被箭雨攻擊得陣型大,再集合騎兵,向之發沖鋒,定能取勝,而且傷亡較小。”
聽了劉范的計謀,趙云和張郃不約而同地,都是一拍腦袋,張郃說:“對啊!如此簡單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末將怎麼沒想到!”
趙云不由得贊嘆道:“主公真是天下最擅于指揮騎兵的統帥,末將真是心服口服!”
劉范笑道:“得了,不必再拍馬屁了!這個方法雖好,但也不能保證百試百靈。戰場之上,瞬息萬變。而且羅馬軍團和輔助軍團,兵種眾多。兵種眾多,也就意味著只要指揮得當,就可以使用眾多的戰法。等與羅馬軍團狹路相逢,你們二人可要審時度勢,因地制宜,按照實際況來決定戰法。可不能照搬孤的計謀,須知用兵靈活多變的道理。”
趙云和張郃齊聲回答:“喏,末將謹記主公教誨。”
劉范道:“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安息帝國。這次戰爭,表面上看,我大涼軍隊只需要戰勝羅馬軍團,其實也要暗中抵擋安息帝國。比如,大涼軍隊擁有許多安息軍隊所沒有的軍事裝備,馬槊、明鎧、弓弩等,都明顯優于安息軍隊。
安息帝國這個新任的皇帝沃吉斯五世,比起其父來,更為明強干,詭計多端。你等定要提防他取我軍先進的軍事裝備,甚至還要提防他卸磨殺驢,襲我大涼軍隊。”
趙云和張郃點點頭,說:“放心吧,主公,論打仗、論計謀,沃吉斯五世還遠不如我等。”
見兩人并不懼怕沃吉斯五世,劉范心里也有了底。
趙云道:“主公,在擊敗羅馬軍團對安息帝國的侵之后,又將如何?”
劉范道:“羅馬帝國極其富有,又正好極為癡迷我大涼售賣的綢。大涼可以借向羅馬帝國傾銷綢,來賺取羅馬帝國的財富。所以,在戰勝羅馬軍團之后,你等二人須派人出使羅馬帝國,要求他們派遣使者,或者由我大涼派遣使者前去羅馬帝國也可以。總而言之,兩國必須展開對貿易問題的談判,重點是定下商稅稅率和貨幣結算規則。”
既然世人皆稱我為魔,則索性,從此我蘇銘……就是魔! 我要寫一個真正的魔,不是時間流逝后世人眼中粗俗陰暗的魔頭,魔王,而是魔!! 我要寫的,是在他之前,世間本無魔!!在他之后,世間同樣再無真正的魔! 我要寫的,是蘇銘站在山峰,看著天地,帶著一股滄桑與悲涼,喃喃著無人問津的話語。“既然世人皆稱我為魔,則索性,從此我蘇銘……就是魔!” 魔前一叩三千年,回首凡塵不做仙,只為她……掌緣生滅 請看耳根作品《求魔》
昆侖雪殿,曾有仙人言,逝者流離,生者不釋。魂魄一去,將同草秋。屍者重生,遊離人間,當為仙家百門所不容,屍魔伏誅。 這一日,少年自棺中醒來,血枯骨寒,睜眼已是百年人。 仙人一淚,長相守,可解前塵一夢。 不修長生修凡死,不為萬古同悲尋恨,隻願此生終老溫柔,白雲不羨仙鄉。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 一位虛假的地神:我要身化輪迴! 一位真實的地神:老子殺了你後,給你搞個風水大陣,弄一個好看的墳包。 一位虛假的地神:厚德載物。 一位真實的地神:東西不錯,拿來吧你,天材地寶有德者居之。 虛假的地神:憨厚老實。 真實的地神: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我的耳目,我就靜靜看著你裝!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 地神就一定要在地上嗎?我分個身,當個天官不過分吧? ps:已有二百萬字精品老書《成爲了道醫之後》,均訂4400,高訂兩萬兩千多,大家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