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貴妃被尊為太后之后,原以為榮華富貴即將來臨,從此高高在上,無上尊貴。
可很快失了。
作為太后的日子過得并不算順心如意。
后宮里屬于先帝的嬪妃該理的,都被理得差不多了,出宮的出宮,殉葬的殉葬,還有一些留在宮里養老。
送走了太皇太后,太后住進了壽安宮。
新帝為了節約宮里開支,讓太妃太嬪們跟著太后住,太后住主殿,太妃和太嬪住偏殿。
原本以的份,壽安宮只能一個人住,應該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可如今除了,還有另外四人同住。
平日里可以不照面,然一到用膳時間,太妃太嬪就要跟太后一起,因為皇上說飲食要節約,太后一個人吃七八道菜太奢侈,吃不完的都浪費了。
所以五個人十道菜,規格既不會顯得太寒酸,又不會浪費食,且人多吃飯還熱鬧,可以避免太后一個人太孤獨。
太后不滿抗議,但抗議無效。
不但飲食和穿著上極盡節儉,太后的自由也完全被剝奪,不能隨時召見自己的兒子,郁錦也不能隨時隨地進宮拜見母后,完全斷絕了母子勾結、意圖篡位的可能。
新帝登基第二年除夕,太后想設家宴慶祝一下,郁棠以“父皇駕崩不足一年,尚在孝期”為借口,駁回了太后辦家宴的提議。
除夕夜新帝可以跟大臣們一起守歲。
而太后卻只能孤零零地待在壽安宮,跟幾個太妃一起眼地看著天空燃起的煙火。
午夜夢回時分,時常怨恨郁棠心狠,對自己的母親都這般無,時常又后悔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早知道郁棠最后能坐上皇位,一定會善待。
可世間沒有后悔藥。
如今的郁棠已經是鋼筋鐵骨,油鹽不進,任如何低聲下氣,言相勸,始終無于衷。
承明三年三月,太后想提拔自己的娘家人做,郁棠駁回,太后想讓自己的侄子進宮伺候帝,郁棠繼續駁回。
太后氣得在壽安宮大發雷霆,大罵郁棠狼心狗肺,連外祖母家的親人都不愿提拔。
郁棠對此不痛不。
承明四年五月,金貴妃遠在晟州的侄子捐錢買,借機斂財,被郁棠派出去的欽差查個水落石出,所有參與之人全部死。
太后得知之后,又驚又怒,氣得差點沒暈過去,歇斯底里地囂著要自盡,才終于讓郁棠紆尊降貴踏進壽安宮。
這也是搬進壽安宮之后,郁棠第二次踏進這里。
太后對著郁棠大發脾氣,指責不孝,說是個薄寡義之人,早晚惹得眾叛親離!
郁棠調來侍衛壽安宮,從此隔絕太后跟外界的聯系,除了壽安宮里與同住的太妃太嬪和宮,不許再見任何人。
太后大驚失,無力癱在地。
不過郁棠并沒有苛待,那以后依然好吃好喝地供著,遵守著當初讓吃香喝辣的承諾,做到了帝王一言九鼎。
家族沒落後成為宮女不說,為了活命,不得不李代桃僵,做了和親的公主。 陸挽棠尚來不及感嘆一聲命運多舛,就被要挾去刺殺皇帝。 她該如何才能夠步步榮寵,擺脫控制,重獲自由?而這深宮之中,到底又有沒有真情?孫皇后,張貴妃,各色妃嬪美人,待她殺出血路,於九宮之上,看盡風光。
重生前,她的世界只有沈風宸一人,為他忤逆父親,棄三千將士於不顧,毅然決然回京助他奪太子位,就在她滿心幸福等憐愛時,卻等來了一杯毒酒……重生后,她虐渣男,踢渣女,醫毒無雙,名動天下,每天都在轟動帝都的路上……「王爺召集我們是有什麼大事要商量嗎?」 「莫非又有戰事?」 某王爺坐在高位上,面容嚴肅,一本正經道:「諸位,本王今日有一事請教」 王爺竟然有事請教他們?「王爺請講」 「諸位平常在家是如何上自家夫人榻的」 後來,帝都上到八十老人,下到三歲孩童,都知道那個殺伐果斷的晉王總是上不了晉王妃的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