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籠中青雀(重生) 第102章 不能回來 青雀已經爬得這麽高,不知還……

《籠中青雀(重生)》第102章 不能回來 青雀已經爬得這麽高,不知還……

第102章 不能回來 青雀已經爬得這麽高,不知還……

景和二十七年, 五月初九日,辰時三刻,楚王府誥封側妃之儀, 于王府前殿莊肅結束。

傳旨的太監上前三步, 躬將聖旨遞上。

青雀高舉雙手接旨,垂首起,將聖旨給正在一旁恭候的張岫,行規矩,禮儀分毫不錯。

“天氣炎熱, 陛下和貴妃娘娘, 都顧念江側妃正懷著孕,所以格外賜恩,特許江側妃先不必宮謝恩了。”那太監果然笑道。

“妾多謝陛下、娘娘隆恩。”青雀再次俯,向大明宮方向行禮, “今後必當更加慎慎行, 保養, 專心為殿下綿延子嗣。”

“江側妃既有此心, 陛下和娘娘必然欣。”太監點頭微笑。

他看向後:“這是上次照顧江側妃的劉掌藥和趙史,貴妃娘娘特賜今次也來照顧側妃, 直到側妃平安生産。”

青雀再次向大明宮拜謝。

終于,諸禮完畢。

季長史上前,口稱“陳公公”,笑請太監過去吃杯茶,坐一坐。

張岫也將聖旨給李嬤嬤, 同季長史一起招待這位聖人的心腹太監。

青雀則含笑迎向了走來的劉掌藥和趙史。

握住兩人的手,嘆說:“想不到我與兩位還有一段緣分。”

“側妃福澤深厚,一年多不見, 越見神煥發、彩照人了。”劉掌藥亦慨笑道,“還有二姐兒,不知一向可好?”

好著呢,”青雀笑說,“能說能跑。只怕不過幾日,兩位就被聒噪得不得了。”

寒暄過這幾句,後一同行禮的李側妃幾人也走上前。

李側妃在旁站定,柳瑩和張孺人繼續上前,走到青雀邊,一左一右攙扶。

“側妃有孕,這裏太漸升,還是先回房中歇息。”張孺人笑道,“也請兩位先安置了吧。”

Advertisement

笑容得,似乎全然真誠,完全看不出曾為青雀晉封側妃,介懷到當日不能來恭賀的地步。

實際上,宮中來人的第二天,與薛、喬二人到雲起堂時,言行態度便已一如平常,見面便為前一日未曾來恭賀請罪賠禮,似乎已經完全接了自己今後難再晉封側妃。

碧蕊和芳蕊上前,請走兩位

李側妃行到青雀面前,緩緩手,握住了

“我天資魯鈍,不如妹妹聰慧,總令殿下煩惱,不能使殿下安心舒懷。今後與妹妹同為殿下側妃,如有何不到之,還請妹妹海涵。”溫和笑著,“恭賀妹妹今日晉封大喜了。”

一聲接一聲,親熱說著“妹妹”,青雀含笑聽罷,便謙卑垂首:“姐姐不但出書香之家,知書識禮、溫賢淑慧,為陛下、娘娘所選中親賜殿下,在府中的資歷,亦遠勝妹妹。若姐姐都自稱‘魯鈍’,妹妹又何敢應這一聲‘聰慧’?今後該是妹妹多仰仗姐姐寬容。”

低垂,正落在兩人握的手上,看到李側妃的雙手消瘦依舊,皮微微泛黃,不見從前的彩,只有十指甲仍用亮眼的大紅。

看來,李側妃心裏,快兩年前的那些事,還遠沒有過去。

不然,也不會當著聖人心腹太監的面,說出這些似是而非的話了。

“妹妹太謙虛了。”李側妃松開手。

不遠,太監陳寶收回注意著楚王府妃妾們的餘,終于微笑對季準點頭,同他到偏殿吃茶歇息。

兩刻鐘後,他告辭回宮。

紫宸殿裏,小朝會還未散。

見陛下暫無空閑,陳寶殿之後,先快速到側室換下汗服,又用棉巾去頸間臉上的汗,整理儀容畢,才回陛下邊等待。

Advertisement

朝臣們又正商議,大軍出的糧草,都分別從哪一調撥為好,軍餉賞賜,又能從何開支。

工部尚書接連反駁了幾個提議。

“難道為征西戎,就連百姓的生計都不顧了嗎!”說到要,他憤怒道,“那白卯河去年就三次決堤,今年再不重修,若遇大汛,豈不讓沿岸幾十萬百姓流離失所!”

“可我分明記得,這白卯河、松陵江,都是近五年才修過河堤。白卯河是景和二十二年修,松陵江是景和二十四年修。”今年新上任的兵部侍郎長興侯皺眉疑,“這才短短數年,上一次修繕的河堤便竟殘破至此,不知工程都是什麽人在負責,當初都是怎麽糟蹋的國庫的錢?”

他冷笑:“花幾百上千萬貫再修一次河堤,三年之後,再決堤、再重修,國庫便是再過上二十年,也不會有錢!”

“白卯河要重修,是事出有因!”工部尚書漲紅了臉。

六部重臣爭執不休,左相與右相坐在上首,甚出言,只偶爾看聖人的面,打一打圓場。

終于,正午之前,今次朝會且散。

衆臣一改爭執時的激烈,依序安靜退出。

皇帝雙目闔起,面上出些許煩躁疲憊,緩緩吐出口氣。

待他這口濁氣吐全,陳寶奉上一杯新茶,笑道:“陛下,正是午膳的時辰了。今日陛下在何用膳?”

“在——”皇帝睜開眼睛,“哦,你回來了。”

手指上茶杯,他問:“那江氏如何?”

“若依奴婢看,倒是知禮懂事的人。”陳寶說過這句,便笑著將江側妃接旨前後的言行一一說明。

皇帝聽了,未作評價,只道:“午膳,去貴妃那裏用。”

雲貴妃正有一事請示皇帝:“下月初八日,霍家的孩子東宮。因是熱孝裏先冊封,不圓房,不知是冊封禮後,陛下就的禮,還是待明年圓房之後,再行家禮?”

Advertisement

手中是尚宮局、尚儀局和禮部暫擬的條陳,皇帝接過細看。

“就讓來罷。”略看畢,皇帝嘆道,“這孩子的婚事坎坷,既有了結果,就先把禮數做全,也安的心。”

“是。”雲貴妃應下,接回條陳,,笑著說,“待宮,東宮的良娣位上,也算四角齊全了。”

東宮的妃嬪娘子,可是有近四十人之衆,阿昱的王府才幾人?

若論好、納人,寵姬妾無度,阿昱可遠不如太子這位大哥荒唐。

-

楚王府新封了一位側妃,雖不大宴賓客,聖旨傳出去,各親友府上,亦紛紛送去賀禮。

一日,康國公府也得知了消息。

衛嬤嬤提著膽子來將這事回稟。

“江……側妃?”

霍玥的口好像發悶,又因心髒極速跳,似要跳出來,好像輕得很。

張張,吐出這幾個字,忽然覺得間一陣發腥,便俯嘔。

衛嬤嬤慌忙上前。

但霍玥忍耐片刻,卻閉

深深皺著眉心,將滿的腥氣咽了回去。

“天……太熱了。”

仰起將手帕蓋在臉上,不人看出的心緒:“去給我拿碗消暑湯。”

“娘子……”

“快去呀!”

衛嬤嬤不敢多言,只能趕示意丫鬟。

霍玥到茶杯,狠狠灌了幾口涼的茶,似乎沖淡了口中的氣。

偏在這時,後院傳來一陣哭音。

“又怎麽了!”一把摔下茶杯,“都七八個月了,還是日只知道哭!夜裏哭,白日也哭!”

“去告訴賈姨娘!”道,“姐兒上若有不好,就趕請太醫!別耽擱了!缺什麽什麽就快來要!難道我還能虧待了?”

丫鬟應著,連忙去了。

衛嬤嬤便命人打掃滿地的瓷片和茶水。

過了約半刻,孩子的哭聲小下去。

廚上也送來了消暑的湯飲。

“去,給賈姨娘也送一碗。”霍玥命人,“說照顧姐兒辛苦了。”

又有一個丫鬟趕著出去。

發洩過這一通,霍玥的臉漸漸和緩了。

衛嬤嬤方試探勸道:“姐兒……才六個多月,還不到懂事的日子呢。小孩子不會說話,了只能哭。娘子若覺得吵鬧誤事,不如把賈姨娘和姐兒挪出去,想看孩子了,抱來也方便。”

說完,不待霍玥反應,又忙說:“可若把姐兒挪出去住,等公子帶哥兒回來,玉和知春,也不好都在這裏住了。”

兒就罷了,玉和知春誰若生了兒子,當然要養在娘子邊才妥當。

可若娘子厭煩庶子庶,連哭聲都聽不得,便是二公子還願意讓娘子養子嗣,怕是國公也不會同意。

聽得這話,霍玥面上先顯出忍耐。

但片刻之後,卻舒展眉頭,輕輕地笑了。

“那就挪出去吧。”輕松地說,“就是新姨娘們帶著哥兒回來了,也不必同我一起住。”

那是宋檀的孩子,又不是的。

宋檀的孩子……

宋檀——

“雖說你二公子的孩子都要我一聲‘母親’,可我畢竟,不是親娘啊。”走向書房,走到放著紙筆的地方,“們自己養著孩子,我省了心,你二公子和國公也都放心,不是三全其?”

宋檀,靠不住。

已經選了兩個丫鬟給他,他還能被·,又納新人,還不敢對實說。

婚七年,他最開始的承諾,“一生一世一雙人”,早已是一團污糟的廢話。

相識快二十年的丈夫都靠不住,不是自己肚子裏鑽出的孩子,就能靠得住嗎?

“正好,近日又有幾件大事,我現在這子,也經不住孩子吵鬧了。”

霍玥坐下,提起筆。

落,白玉鐲在細瘦的手腕上輕晃,更顯伶仃。

“尤其四妹妹東宮大喜,咱們家裏更不能了禮數。”

笑著,遮掩住心裏的慌,開始擬一個月後的禮單。

伯父和伯娘再對不滿,也姓“霍”,是永興侯府的兒,四妹妹的親堂姐。

丈夫和娘家都靠不住,青雀……又已經爬得這麽高,不知將來更加得勢,還會對怎麽報複。

也只能多為自己打算,另尋出路了。

-

六月初八日,東宮冊封新良娣大喜。

東宮良娣不同于其他皇子的妾室,名位與宮中三品婕妤等同,份貴重。因此東宮喜宴辦得盛大,一應禮儀,僅次于縣公大婚之儀。

至夜,賓客散盡。

一年後方可圓房,太子并不前往新妃的寢殿,而是到書房與謀臣語。

“西征之事……哎!只怕是無可阻擋了。”

“一但楚王得勝,他氣焰更加猖狂,必當危及殿下。”

“恐怕他不甘久居人下,早晚必起反心!”

“永興侯雖丁憂……”

“即便楚王勢大,永興侯在軍中畢竟基不淺,我等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

“正是。”

大紅吉服的太子斜倚矮榻,目著西面的琉璃窗扉,淡笑出聲:

“父皇滿腔慈,總是對六弟太過放心。”

“孤如此籌謀,也是一心為父皇著想。”

-

當熾烈的盛夏留下些許餘溫走過,京城的樹葉染上金黃緋紅,青雀的孕也將來到第七個月。

征西戎之事漸有定論,朝廷已為這件大事加快運轉。

八月,中秋之後,青雀收到了楚王來信。

他又對道歉,說不能在生産之時回來陪伴。又說,或許明年一整年都不能回來。

青雀早已有所猜測,并不覺得憾。

只是有些怕。

上一世,他畢竟死在征西戎的軍帳裏。那時年份雖然與今世不同,楚王的狀況應也不同,可心裏還是起了一個疑影,不能散開。

也沒辦法對人說。

楚王的信裏還寫,江逾白選定的弓寧已因功升正六品校尉。他十分願意迎娶江逾白為妻,正用全副家置辦聘禮,若江逾白也還願意嫁,便在明年開春之後來西陲完婚。

“夜長夢多。”

青雀如此決定,對母親妹妹說:“明春或許已開戰事,只怕沒有時間再給他們婚。殿下之意,應是要你們陪過我生産再走,但有沒有你們,我也一樣生。趁現在還在秋天,路還好走,你們這就收拾行李出發吧。逾白的嫁妝我早備好了,幾日就能整理齊全上路。”

“便是不急著婚,也何妨看一看西陲風,看能不能順應在那生活。”笑著阻止兩人的反對,“也別說‘逾白自己走,阿娘留下陪我’的話。說定了阿娘今後是同逾白過日子,早晚也要去的,你們誰能放心對方自己上路去那麽遠?還是一起都去了吧!”

“你不是還說,要同丈夫好生過日子,打他的心嗎?”又問江逾白,“沒有現在就過去共苦,以後怎麽好同甘。”

“他若不幸……你也好看一看其他人呀。”又悄悄地說。

華芳年與江逾白勸無可勸,只能聽從。

青雀便笑道:“我請張岫送你們去。”

們回去準備,青雀便了張岫過來。

張岫聽過吩咐,還沒應,便見夫人屏退了衆人,又笑著說:“你送們去了,也正好不用回來了。——放心,不是你什麽事辦的不好,我不滿意,更不是我厭煩了你,是們在那裏沒有親友,殿下事忙,不得你先照顧。我又知道,你有志向。”

青雀向前傾,真心對他說:“在這裏照顧了我和承快兩年,于你而言,著實是大材小用了。殿下先時留下你,本是怕我份不夠,人看輕,或有些事自己不好說,不方便辦,便可由你出面。如今我已封側妃,份不似從前低微,又與季長史、孟典軍他們都算了,有什麽事都好開口。恰好把你送過去,不正是量才而用?”

張岫立在原,神是青雀從沒在他臉上見過的呆怔。

“我給殿下寫信,會著重說,是我想讓你留下。”青雀便鼓勵他說,“至于結果怎樣,我也信你可以說服殿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