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惟許侯夫人 第69頁

《惟許侯夫人》第69頁

已經欠他夠多了,昨天什麼都沒做,他就原諒了

自是不會再疑他,但也哪里好再耽誤他,拖了他的后

杜泠靜讓兩人不要去說,“我自己會同侯爺道,我想多留幾日,與友人敘舊。”

秋霖和艾葉無可奈何,見能留下來安心養幾日病,又覺得也算妥當。

過了沒多久,陸慎如便從外面打發走了兩位知府,又回來了。

杜泠靜見他神如常,不似被風邪的樣子,暗想自己昨夜與他……好歹沒過了病氣到他上。

房中連燒了兩只炭盆,暖烘烘的,另一只盆似乎還是新燒了沒多久,而房中什還沒收拾起來。

他還沒開口問,先出了聲。

“侯爺眼下就要走了嗎?有些友人都聚在此地,還未及多敘幾句,難得相見,侯爺看,我可否多留兩三日?”

盡量讓自己氣息平穩些,男人果然沒聽出來,只著意要單獨留下的事。

他道,“我本也沒準備立刻回京,往附近千戶所繞一趟,查問一下米糧棉之事……其實不去也無妨,那我們明日再啟程?”

杜泠靜意外。

他竟然還要為棄了原本安排的事宜,多停留一日。

只是小病而已,不重要……

連連搖頭道不用,“我想同友人多見幾面,然后陪扈大哥、亭君和各位先生們,一起往京里去。”

因為眾人多了傷,府送他們上京,也要等眾人稍作休歇幾日。

杜泠靜算著時間,到時候這場小病應該好了,正好與眾人一起上京。

而他,要去附近千戶所查探也好,或者早早回京料理諸多事,都不耽誤。

說去,見男人微微蹙眉向看來,“真不跟我一道走?聽聞近來保定這邊,不人得了傷風,你不常在外走,我怕你也染上病氣。”

Advertisement

杜泠靜險些以為秋霖們跟他都說了。

但他還不知道,卻已經預料到了。

杜泠靜不免心中泛起波瀾。

他對,是不是也太過上心了?

從婚后溫以待,到屢次出手相幫;從贈歸林樓藏書,到為拿回老宅再擴一路;從他早早就打聽到吃燎花糖,再到今日連出門,很有可能染上病氣都算得到……

就只是因為枕月樓上,他說彼時對驚鴻一瞥?

還是因為圣旨賜婚,嫁他,做了他夫人?

杜泠靜心中思緒略有些,偏腦袋昏昏沉沉,令更加思量不清。

看向男人的眼睛,他眸很深,此細研出的一硯濃墨,他亦向看來,墨,仿佛要在心上落下一滴,又悄然暈開一樣。

杜泠靜心頭咚得一跳,莫名地,有些不敢再繼續看向他。

拂黨眾人落定,不能讓他,為再留一日。

杜泠靜強打了神,“侯爺無需擔心,我會留意的。就只是延誤幾日,同亭君他們多說些話,過幾日就回去了。”

陸慎如見他娘子確實要留下,又想到自己本也要留下大半人手,護送眾人來京,而那位扈二娘子,更是位善人……

他輕嘆一氣,“好吧。那你著意些,若真病了,立時讓人稟于我,記得了?”

杜泠靜垂了眼眸,輕輕點頭。

男人要往附近千戶所突查克扣米糧冬之事,本就是借道突行,如此方能探出這些千戶所的虛實,當下也不便再耽擱,把崇安留下來給照看夫人,帶了人手奔馬往北去。

男人走之前,見送到門口,就止了的步子,只道,“記得我的話。”

他見“乖順”地同他點頭,這才放心離開。

他很快走了,一路往北離去,連馬蹄聲都消失在了耳中,可杜泠靜回到房中坐下來,卻總還覺得他就在側。

Advertisement

腦中又有些關于他的混思緒,不斷起起伏伏,半晌,才靜下些許,輕嘆一聲。

只是剛站起來,眼前竟倏然一恍,腳下踉蹌了兩步。

第39章

陸慎如走后, 秋霖和艾葉打了冷水來給杜泠靜降溫。

起初還想著,服用些治療傷風的藥丸,下晌或許能起效, 崇安察覺奇怪來問時,杜泠靜還跟他道無事。

可到了黃昏時分, 上徹底燒了起來, 腦袋不變得昏沉,甚至連說話的氣力都沒有了,菖飛奔去請了大夫上門。

自也是瞞不過崇安。

崇安見夫人臉都白了,心肝, “夫人不會是從早間就起燒了吧?緣何沒同侯爺說起?”

侯爺若是知道,他走之前夫人就病了, 還瞞了他……

杜泠靜跟他搖了頭,“侯爺還有事在,趕路不易。先不要報去侯爺,若明日還高燒不退, 再報不遲。”

說完, 嗓痛得出不了聲。

崇安苦了臉, 但見夫人說話艱難,連忙含混著應了下來。

但明日再報?下晌他察覺些奇怪, 就該問清楚,去報給侯爺。這已經延誤了大半天, 再等明日夫人高燒不退再去報,崇安覺得自己不用在侯府里待了。

他見夫人顧不上他, 出門就打發了人追著侯爺的步子報去。

陸慎如繞道去了一趟城防下的紫荊關守千戶所。

就算軍中管得再嚴,罰得再重,每年總還有投機取巧之徒, 膽大妄為敢貪將士的軍糧棉

他話已經發下去了,若是再被他抓到治下有將領膽敢明知故犯,他不拿此人殺儆猴,就可惜了。

只是他往紫荊關千戶所繞了一圈,不想卻見,就在昨日,這紫荊關的千戶,把之前欠軍戶的,剛剛補發上。

Advertisement

陸慎如聽聞昨日剛補上,口氣帶著幾分可惜地“哦”了一聲。

的侍衛都替這紫荊港千戶暗松口氣,只怕那位千戶,還不知自己此刻逃過了一劫,不然今歲在哪過年,都不好說了。

但既然沒能突查到,陸侯爺便也沒再停留,甚至不必知會千戶所的將領,悄無聲息地就離了去。

從紫荊關一路往東北方向去,京城遙遙在

陸慎如路上順當,不時就到了京中。

他當先問了榮昌伯府的事。余幕僚留在京城令他的意思,協助榮昌伯府督辦此事。

他道伯夫人都照著侯爺的意思辦了,眼下兩位小爺,都被伯夫人親手送去了大理寺的牢里。

“皇上令大理寺查辦,眼下還沒說到底要如何置。”

從寬,只令這二人殺人償命,從嚴,伯府雖不至于闔府抄斬,但掛落不了,榮昌伯本人也要落個治家不嚴的罪名。

陸慎如這兩日沒在京中,余幕僚道,“竇閣老和邵家那些人,知道邵伯舉的事,也拿著伯府的事在朝中吵嚷,讓皇上務必從嚴。不過遼東的戰事須得伯爺在外領兵牽制,也有人道此事等戰事平定再料理不遲。依在下看,皇上是這個意思。”

陸慎如點頭,他已經去信給了榮昌伯,他長子戰死沙場,兩個子又都犯了重罪,幸而膝下還有庶子,也算驍勇善戰,他之后會重用這位庶出的次子,只要能保住伯府,他會力這位次子襲爵,機會還是有的。

不過榮昌伯也上了年紀,他這兩日思量了一番,“此事后,就調伯爺回西安坐鎮,令他那庶子繼續在寧夏歷練。”

余幕僚道,“侯爺,那位楊二爺資歷尚淺,怕他一人頂不住。”

“我曉得。”陸慎如頷首,“把忠慶伯世子從陜西行都司調去寧夏,魏琮可獨當一面。”

見他雖然出京一趟,但都思量了妥善安排,余幕僚稍稍松了口氣。

“侯爺安置合宜,要不然一旦邊關戰事不利,朝中那些人又有話可說了。”

男人無所謂地笑了一聲,“見怪不怪,明日一早還是要上朝的。”

但他這話說完,余幕僚突然想起了什麼。

“侯爺剛回來,還不知道吧?今早皇上見朝堂里不人病了,連竇閣老都上不了朝,道是近來傷風頗為嚴重,干脆輟朝五日。”

皇上龍一向欠安,最怕被染上病氣,但凡遇到這種況,總要輟朝幾日。

不過陸慎如沒想到,“連竇閣老都病了?”

另一旁一位幕僚道了一句,“竇閣老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也該休歇了。”

這些年,這位閣臣大人可沒給侯爺出難題。

那幕僚這一說,廳中人都不免笑了起來。

先帝晚年要提拔閣臣,彼時竇閣老年過五旬,正是閣的合宜年歲,不想先帝竟然一手將三十六歲的杜致禮提了上來。

弘啟十五年,杜閣老三十六歲閣,直到殷佑三年,竇閣老才以五十六歲閣,如今已年過六旬。

此人力雍王為儲,與擁立慧王一派陸氏眾人,斗的不可開,極為難纏。

侯爺也是被他歷練,年紀輕輕便越發周全深沉。

另一邊的幕僚孫先生上了些年歲,這些年人雖不在朝堂里,卻也看遍了朝堂人來人往。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5Q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