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惟許侯夫人 第146頁

《惟許侯夫人》第146頁

杜泠靜和小殿下都嚇了一跳。

杜泠靜再沒想到他反應如此大,他雖與文臣多有不合,與士林中的讀書人,也是各自兩立的關系。但總來還算尊師重道,那孫先生對殿下確實失了些耐,可他對孫先生的行為,亦一點耐都沒有。

逢禎則連忙道,“舅舅消氣,我今日給先生賠禮道歉之后,先生已是諒解了我,不再責怪了。”

陸慎如卻還是沉著臉,想到了什麼,轉而問了杜泠靜。

“扈廷瀾教習學生如何?我觀他溫和,頗為沉得住氣,不若請他給殿下侍講。”

文臣大多站在雍王這邊,難以將小慧王的學業托付給他們,不過扈廷瀾態度算得居中,為人更是中正不阿,又是正兒八經的兩榜進士出,做慧王侍讀當然沒問題。

杜泠靜卻猶豫,“就這麼換先生,會不會不好?”

這位孫先生也教了慧王一年有余,除了嚴厲些沒什麼錯,逢禎也很是猶豫。

兩人都看向陸慎如,陸侯卻道無妨。

“我自會找個恰當的由頭。”

他當真因為這點小事要換人,杜泠靜見他心意已決,不好再說什麼。

不過對于扈廷瀾來說,之前邵伯舉的事令他心志萎靡,如今調他去做侍讀,說不定能讓他好起來。

而他的耐那是再好不過了。

陸慎如思定了此事,便揭過了話茬,他見日頭漸漸偏西,但距離宮門落鑰還有些時候,便同逢禎道,“晚上留在侯府用飯,趕在宮門落鑰前回去,可好?”

逢禎當然想在宮外多逗留些之后,頭點得如同小啄米。

杜泠靜難以想象這是金尊玉貴的皇子,在旁抿了笑。

逢禎卻,“舅母送我的海貝風鈴,不知為何,暑熱天氣還有消暑的效用。”

Advertisement

杜泠靜問,“這如何說?”

聽見小殿下道,“日頭最盛的時候,聽到海貝里的海風聲,便覺海風真吹到了上,心中先清涼三分,便是消暑了。”

杜泠靜笑起來,小皇子還留存著孩的天真,但朝堂上早已為他風起云涌。

杜泠靜見他喜,連腰上的玉佩都是特殊的樣式,能發出鈴鐺一樣的聲音。

忽的想到一,讓人取了來。

件遠遠地看見陸慎如便了起來,“侯爺,侯爺!”

“紅綠鸚哥!”逢禎識得,見那鸚鵡直侯爺,問道,“這鸚哥竟認識舅舅。”

杜泠靜道,“不認識,侯爺怎麼說話它也知道。”

這話剛出口,那鸚鵡就了起來。

“重重有賞,重重有賞!”

男人無奈地笑瞥了杜泠靜一眼。

可真會教好話,還給他小外甥聽。

逢禎則笑得快不過氣了,同杜泠靜道,“舅母,待我回去告訴母妃,母妃定也要笑得不過氣。”

他不由看去自己的舅舅,見舅舅一邊笑瞥著舅母,一邊去舅母的手,舅母不斷地想把手開,但舅舅就是不讓走。

兩人相對而視的目里,似乎都在說話。

真好。逢禎看呆了一息。

父皇雖對母親榮寵有加,但父皇有不止一位妃嬪,他更是有自己正宮皇后,與母妃之間,也再沒有舅舅同舅母這般笑語融融的時候,反而父皇說得每一句話,母妃都細細聽了,費神思量……

杜泠靜吩咐人去備飯了,陸慎如卻道把飯擺在浮空閣上。

那是侯府僅次于漱石亭的高閣,杜泠靜有時候會帶著幾本書,往浮空閣上遠眺聽風。

但他們甫一上了高閣之中,陸侯讓人將他的笛子取了來。

Advertisement

小殿下已欣喜得不知所措,“舅舅要吹笛嗎?”

他沒聽過。

還有一個人也沒聽過。

陸慎如向看去,見同逢禎左右站著,也如逢禎一樣睜大的眼中含了好奇的驚喜。

他輕笑。

兩個小孩。

他目和地看過兩人,執笛站在了窗下。

崇平將高閣四面的窗子全部打開了來,這一瞬,高閣變了高臺。

風呼呼穿過,翻飛起擺,他屏氣起笛,笛聲悠揚響起,又漸漸從風里騰躍而上。

他吹得是杜泠靜并不悉的曲子,但他笛聲就如同駕馭在馬背上,馳騁在大漠里,遼闊嘹亮,仿佛能把風震出波瀾。

恍惚間,杜泠靜好似看到了他在西北指揮千軍萬馬的模樣。

愣住,想起了崇平的話。

他說,侯爺下戰袍,放下長劍,一路離開自長大的西北,來到這波云詭譎的京城。

他說他不遠萬里,是為他后千千萬萬的永定軍而來。

西北是他自長大的故土,而他亦一心向往江南,但他哪里都去不了,唯獨只能立在京城之中。

即便有那些文臣仕子,罵他相當臣賊子,是給滿門忠烈的永定侯府蒙,他也橫刀立馬,絕不搖……

浮空閣上風浪四起。

直到一曲笛聲罷,高閣里靜靜的,仿佛曲聲還在回

陸慎如看向兩人,“怎麼一個兩個都呆了?”

逢禎愣愣眨著眼睛,“舅舅怎麼吹得比授笛的先生還氣息平穩又氣勢磅礴?”

陸慎如笑出聲,崇平在旁回道。

“侯爺自還沒啟蒙,就已會在馬背上吹笛,自是氣息平穩不。”

至于氣勢磅礴,因為侯爺笛下,是西北綿延千里邊關下的千軍萬馬。

陸慎如又瞧了自己的娘子,這仔細一看——

Advertisement

怎麼眼睛還紅了?

他微微挑眉,杜泠靜連忙眨著眼睛收了神思。

說吹得實在是太好了,“若是胡笛,會否比此更有氣勢?”

輕聲同他道,“勉樓里,有一祖父友人贈他的胡笛,我練過,卻吹不明白。”

道,“那笛子一度壞了,卻又某日莫名好了,就敢在祖父忌日之前,想來有些靈。”

問他要不要,讓人從青州取來。

陸慎如看了一眼。

壞了的笛子怎麼可能莫名變好?

真是個呆子。

但他不要那笛子。

他祖父送出去的東西,他哪有收回來的道理?

他笑著,去問小外甥要不要吹吹笛子。

難得有請舅舅指點的機會,逢祺也吹了新學的曲子,陸慎如耐心給外甥指導了許久,眼見日頭西沉,到了吃飯的時候。

恰有幕僚來尋,陸慎如道一旁同人說了幾句。

杜泠靜則了逢禎。

“殿下,準備用飯吧。”

但不知逢禎是否過于專注手中的笛子,并沒聽到。

杜泠靜又輕聲說了一遍。

他還是沒聽到。

杜泠靜一愣,卻見陸慎如走了過來,他沒逢禎,而是徑直走到了他側,握了男孩的肩頭。

“殿下,用飯了。”

逢禎這才聽見。

三人一起用了飯,時候就不早了。

陸慎如和杜泠靜將小殿下一路送到了宮門口,趕在宮門關閉之前,小殿下一步三回頭地同他們拜著手,依依不舍地離去。

次日他便讓人給舅舅和舅母都送了東西。

給舅舅的是個掌大小的玉笛,陸慎如試了試,還真能吹,且準,不過這般大小,更似個掛件。

而給杜泠靜的則是玉雕的鈴鐺,能系在腰間。

陸慎如卻瞧出這鈴鐺的來頭,“是殿下時的,他喜歡有聲的東西,這對鈴鐺還是娘娘特意尋人為他制的,用的是極品羊脂玉。”

同一塊玉料,貴妃還給彼時尚在膝下的雍王逢祺,也雕了一塊玉牌。

一玉同出兩,分贈兄弟二人。

但早已時過境遷。

*

蔣楓川道翰林院任了職。

祝奉連同一眾好的舊友,請了他往秉燭樓里吃飯。

不過蔣楓川不讓眾人請他,“諸位都是兄長,都比六郎年長,今次又是為我慶賀,怎能讓兄長們破費?”

要的一點,他們都是蔣竹修生前的友人。

“從前各位兄長都對家兄多有幫襯,六郎代他,在此謝過了!”

他舉杯敬了眾人又自飲,連飲三杯,有人道了一句。

“你們兄弟二人真是,謙筠生前給我們都寄了信,拜托我們一定照顧你,如今他沒了,你登科來了京城,又替他道謝我等的幫襯。”

他說眾人其實也沒幫得上什麼,“但你們兄弟這等誼,時間也不多見。”

世間兄弟手足,能和和睦睦就已是緣分,多的是因家產掙得頭破流,互為仇敵。

哪有蔣氏兄弟二人這般兄友弟恭,真意切。

偏偏,蔣三郎和蔣六郎,還不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蔣謙筠已逝,眾人提及英年早逝的舊友多有悵然,吃上幾杯酒,更為他嘆。

“我們以前都羨慕謙筠,說他是解元出,本就高于眾人,而杜閣老又看上了他,要招他做東床快婿,娶得更是那東香閣主。若杜閣老沒有意外過,謙筠也不曾病逝,前途必然不可限量,以他的才能,亦可登臨臺閣。謙筠娶得是他青梅竹馬的心上之人,如何不讓人艷羨。”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5Q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