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現代言情 新搬來的鄰居 第166頁

《新搬來的鄰居》第166頁

他保持了一個晚輩應有的禮節,林昆山皺的眉頭也重新舒展開來,重新打量秦池一遍,笑道:“我就說你的名字有些耳,原來真是那個秦池。”

十幾年前,東北基地的秦家新覺醒了一條小龍,那是林昆山第一次聽說“秦池”這個名字。

但后來他就再沒聽說過秦池的什麼事跡了,四大基地都有自己的危機與任務,越是高層越不會將時間浪費在八卦消息上,他也不是仰每一個S級異能者的普通人。

這次東南基地出現化,林昆山更關注的是呂春團隊的進展以及功治療了周誠的許喬,對孫子林世新口中的“二校軍校老師秦池”或“許喬小隊隊友秦池”并未過多留意,畢竟這并不是一個多罕見的名字。

“怎麼想到來東南基地了,還是久住。”林昆山往回走了幾步,看秦池的目多了幾分審視,這一次,許喬反倒了被他暫時忽略的陪襯。

秦池笑道:“前面的十幾年我一直在軍隊效力,祖父認為我需要休息,強行給我放了假。既然是休假,便想著來一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過一陣普通人的生活。”

林昆山想到一件事:“之前二校畢業生在景市遭遇S級蛇,出手的是你?”

Advertisement

秦池:“是,我不想驚您與諸位長輩,所以請魏校長配合說了謊。”

垂眸聽兩人說話的許喬,也想起了那一天。

穿S級戰甲的強者一把火幫們解決了上百只虎斑鷂,還心地留下了整理好的晶核堆。

現在再想,那正是秦池才能做出來的事啊,換別的S級強者,最多幫忙擊殺異,再把晶核留給們自己撿自己挖。

林昆山終于又看了眼許喬,沉默片刻,嘆道:“本來是想著家丑不可外揚,所以才只想讓許喬一人過來,既然你這麼不放心許喬的安全,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他再次朝前方走去。

秦池看向許喬。

視線才對上,許喬便避開了,只管跟在林昆山后。

秦池默默跟隨,空曠的客廳就剩下還在震驚中的林世新。

林昆山帶著許喬二人來了地下一層,啟機關,現出一條通道。

通道并不是直的,拐了幾次彎,又出現一架電梯。

進了電梯,林昆山繼續跟秦池打聽東北基地這幾年的發展,特別夸贊了東北基地新研發出的神力檢測儀:“不愧是四大基地中人口最多的基地,舊紀元你們那邊就是科技創新中心,集中了大批科研人才,進新紀元后在這方面依然遙遙領先啊。”

Advertisement

秦池:“這是四大基地互通有無共研發果的功勞,沒有其他基地的前期積累,靠東北基地的科研學者不可能這麼快就取得技突破。”

林昆山笑道:“是這個道理,雖然因為異的關系咱們分了四大基地,本質上還是一家的,就該互幫互助,共同抵。”

許喬看著對面如鏡的電梯金屬門,暗暗控制著表

論壇上早就有小道消息,說第二任元帥林昆山年輕時特別好面子,最反別人說林家舊紀元開養場的事,甚至林家的廚師菜單上都止出現與“”相關的食材。現在只是聽了一會兒林昆山與秦池的閑談,許喬忽然覺得,那些小道消息未必都是謠傳。

電梯停了,按鍵面板上只有上下兩個按鈕,此時下面的亮起,并未顯示樓層數。

電梯外面是一條通道,走到盡頭拐個彎,走廊兩側多了房間,門上做了“休息室”、“醫務室”、“檢測室”等標記。

沿著走廊又繞了兩個彎,前面通道的盡頭突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空,被球狀的防護罩籠罩。

許喬下意識地看向走在與林昆山中間的秦池。

秦池回視過來的目依然溫和,仿佛在告訴不用擔心。

Advertisement

隨著三人靠近防護罩,進視野的防護罩部空間也越來越大,在地板上面的半球直徑便長達百余米,中間立著一棵人造的合金巨樹。

停在防護罩邊緣,許喬往下看。

巨樹的底部是一片平地,一只火紅的凰正臥在一看不出什麼材料搭建的巨窩中。

許喬再度忘了呼吸。

論壇上有大量林家與異戰斗的視頻,許喬對可謂非常悉了,可眼前的這只凰分明是之軀,它長二十多米,收攏的雙翅毫無翅膀的瑰麗澤,甚至出現了大片羽落,出令人于心不忍的翅

如果說秦池驟然出現的火龍讓許喬到畏懼,底下的這只凰竟看得心里一疼。

凰,東南基地的守護神鳥,即便只有A級也是全基地民眾眼中的寵兒,怎麼會變得如此凄慘?

秦池對凰沒有東南基地民眾的那份,他觀察片刻,作出判定:“跟周誠一樣,完全化。”

許喬看向林昆山。

林昆山垂著眼睛,視線落在底下的凰上:“是,這是我的孫子林聞歸。”

“他第一次出現化是十五年前,當時還能控制住,打暈或麻醉就能變回來,后來有一次忽然就恢復不過來了,我怕引起基地的恐慌,便將他藏在這里。有十年了吧,我想過無數辦法,他的母親也從來沒有放棄過為他治療,直到周誠化,我們才明白問題出在他的神世界。”

許喬對林家主要的家庭員還是了解的,林聞歸的母親是林烈元帥的第二任妻子,一位A級治療師,是白芨。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1_b/bjVa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