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武帝看向何元敬。
何元敬雙手遞給錢學士一本書:“整本書皇上已經讀完了,需要學士解疑的地方皇上都勾出來了,學士可按照順序解讀。”
錢學士翻看一會兒,配合地解讀起來,先念原句,再講解其中的深意以及涉及的史事背景。
興武帝全神貫注地聽著。
慶聽得也很認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換個人肯定要問了,可答應了父皇要乖乖的,慶就一直忍著不出聲,聽不懂的時候就觀察錢學士的胡子袍,或是瞧瞧父皇的龍袍,聽得懂了,慶就盯著錢學士的臉。
中間休息時,興武帝離開座椅,牽著兒在書房里走:“麟兒喜歡聽嗎?”
慶:“喜歡。”
興武帝:“你都聽得懂?”
慶搖頭,立即拋出一個記憶最深的問題來。
興武帝耐心地給兒解答,時間有限,很快父倆又坐在了錢學士面前。
講讀完畢,興武帝命何元敬送兒回去,他問錢學士:“你覺得公主天分如何?”
錢學士慨道:“臣觀公主慧定力兼備,遠勝臣邊那些空負聰慧虛名的子侄。”
興武帝也是這麼想的,考慮著可以提前安排兒去崇文閣讀書了,讓先生陪著半讀半玩地學起來。
單獨休息了一會兒,興武帝開始批閱奏折。
“皇上,嚴相求見。”
“宣。”
嚴錫正既是興武帝倚重的丞相,也是他的岳父,人一進來,興武帝就笑著讓嚴錫正坐在他對面,十分親近。
嚴錫正微微躬著,婉拒道:“臣站著就是。”
他重禮數,興武帝也不勉強,問:“嚴相找朕何事?”
嚴錫正看著面前正當壯年的英武帝王,肅容道:“皇上一統江山霸業已,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穩固這份霸業,文政吏制可以循序漸進,儲君人選卻應早早定下,以固大齊國之本,徹底杜絕皇子間爭儲紛爭以及臣子自作聰明擅自站位之。”
興武帝沉思片刻,道:“嚴相此話正合朕意,只是朕有三個皇子,嚴相覺得……”
嚴錫正:“皇上有何可猶豫的,大皇子為中宮嫡子,小小年紀已經文武雙全,既長且賢,正是大齊太子的不二人選啊!”
興武帝笑了,示意何元敬退下,他低聲調侃道:“朕還以為,嚴相會推舉二皇子。”
嚴錫正面不改,凜然道:“皇上不嫌臣愚鈍封臣為相,那麼臣這輩子便只是皇上的臣,臣獻給皇上的每一策都是為了大齊王朝的興盛以及大齊百姓的安穩,絕不會徇任何私。別說二皇子重武輕文不聽勸教,即便二皇子同樣文武雙全,在臣這里他也永遠越不過大皇子去。”
“好了好了,朕不過開句玩笑,嚴相不必如此。”
興武帝繞過來,單手拍了拍嚴錫正的肩膀以示安。
嚴錫正:“那立太子之事……”
興武帝:“就依你所說,去幫朕擬旨吧。”
第7章
初八的早朝是興武帝初回京城臨時加的,每月逢三、六、九的日子才會開例行朝會。
興武四年六月初九,興武帝在太極殿頒布旨意,冊封嫡長子秦弘為太子。
旨意傳到后宮,麗妃頓時了一塊兒心病,有時候怕興武帝因為寵太過而突發奇想選老三當太子,讓娘仨一下子被貴妃、大皇子兩黨同時記恨,兒尚小,孤一人在京,哪斗得過貴妃、大皇子后的功臣家族?
“母妃,什麼太子?”
小公主的問題又來了。
麗妃:“太子就是一個王朝的儲君,是父皇之后的下一個皇帝。麟兒以后見到大哥要改太子哥哥,記住了嗎?”
慶記住了,問:“可父皇是皇帝啊,大哥當皇帝了,父皇去哪了?”
麗妃忽然酸了眼睛,摟著兒道:“麟兒長大就知道了,現在不要再問,父皇聽說會傷心的,太子哥哥也會傷心。”
興武帝年長十七歲,多半是要走在前頭的。
慶懵懵懂懂地應下。
麗妃帶著兒去了貴妃的長春宮,封太子是喜事,要跟貴妃表達喜悅之意。
三位皇子還在太極殿,貴妃正與永康公主說笑。
貴妃飽讀詩書,因為當年父親欣賞興武帝的儀表才干而為牽了紅線,一則兒的婚姻大事本就該聽從父母之命,二則貴妃見到的興武帝確實有王者之風,貴妃便心甘愿地做了興武帝的貴妾,為其管家教子。
興武帝登基后,貴妃第一時間想到了立儲大事,以貴妃之尊執掌后宮,又有一位丞相父親,無論在興武帝、大臣還是看熱鬧的百姓眼中,似乎都該希自家的二皇子能夠繼承大位,而這種世俗常見的猜疑便了架在們母子下的火。
事實上,貴妃讀史時贊同的便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襲承之法,因為只有早早定死了這個規矩,后來的大臣們才會早早將太子視為下一任皇帝忠心不二,才能避免其他皇子為了一個“賢”名不擇手段包括拉攏黨羽為其造勢。
這三年,興武帝不曾詢問對立儲的看法,貴妃也沒有機會主提起此事,現在好了,大皇子了太子,只要繼續做個安分守己的貴妃,時時叮囑二皇子要恭敬太子,自能避開宮外的是是非非。
貴妃的喜與麗妃相似,永康的喜就是發自肺腑地為胞弟高興了。
祖母去世那年,弟弟剛五歲,永康已經八歲了,祖母走前單獨跟說了很久的話,說們姐弟倆可憐早早沒了親娘,說貴妃雖然看起來對他們很好,但貴妃肯定更偏心二弟,等父親真的坐上龍椅,貴妃肯定會為二弟爭取。
祖母說,弟弟年不懂事,讓千萬別被貴妃的表象騙了,讓做姐姐的必須盯弟弟保護弟弟,如果弟弟被貴妃養傻了,要記得替弟弟爭太子的位置。
永康把這些話牢牢記在心里,九年來沒有一刻放松過,如今要出宮了,再也無法近距離地守著弟弟,這時父皇冊封弟弟為太子,相當于喂了永康一顆定心丸,同時消除了心里“父皇有了新妃忘舊妻,只偏疼二弟、三弟、妹妹”的酸念頭。
慶一直覺得大姐姐有些兇,板著臉的時候比笑容多,但今日一進來就看到了笑容燦爛的大姐姐,眼睛彎彎的,出來的幾顆牙白白的,上次大姐姐這麼笑,還是二哥跑著跑著摔了個大跟頭……
大姐姐開心,慶忍不住也笑了起來。
永康先看麗妃,見麗妃不擅長偽裝的臉上既有由衷的高興又有幾分對的討好,頗有向證明對弟弟的擁護之意,比貴妃容易看穿千百倍,永康心越發地好,破天荒地起朝麗妃行了個晚輩之禮,而平時對麗妃本沒這麼講禮,畢竟是父皇的嫡長,麗妃只是個出低微、以侍人的妃子罷了。
麗妃寵若驚。
永康自顧站直了,朝麗妃旁邊的妹妹出手:“麟兒過來,姐姐抱。”
平時很羨慕妹妹,覺得所有福氣都被妹妹占了,這讓永康既無法否認妹妹的可,又不高興像以前哄弟弟那樣去哄異母所生的妹妹玩,連帶著反對大皇子跟妹妹過于親近。
今日之后一切都不一樣了,妹妹再寵都只是個妃嬪所出的公主,最多再過十幾年被父皇寵的日子,等弟弟繼位,這個親皇姐必將比皇帝庶出的妹妹更人尊崇。
三歲的慶只能看出邊人的喜怒,理解不了更復雜的緒,大姐姐喜歡,慶就乖乖地給大姐姐抱,并且盼著大姐姐可以一直像今天這麼開心,因為只有開心的大姐姐才愿意陪玩。
冊封太子是喜事,晌午興武帝了二妃與五個孩子都來乾元殿用飯。
貴妃、麗妃帶著永康、慶兩位公主同行。
三位皇子已經在乾元殿了,興武帝一會兒勉勵新封的太子秦弘,一會兒教導兩個弟弟要以太子為先。
眷們進來后,雙方先盡禮數,二妃要朝興武帝行禮,小輩們也要向長輩行禮。
幸好人,兩三句話的功夫就忙完了,慶記得母妃的話,向秦弘時乖巧地喚道:“太子哥哥。”
秦弘妹妹的頭,溫聲道:“那是外人對大哥的敬稱,咱們都是自家兄妹,麟兒還是繼續我大哥吧,聽起來更親。”
說完,他看向已經強調過一遍的兩個弟弟。
秦炳:“行,那我就繼續你大哥,我可喊不出太子、哥、哥。”
最后的兩個哥字,秦炳每說一個字就朝秦弘點下頭,怪模怪樣的,看得興武帝都笑了。
吃過飯,趁著孩子們都在,興武帝道:“父皇這些年一直在忙,都沒時間陪伴你們,現在天下一統父皇可以輕松些了,正好明日休沐,父皇準備拿出一整天陪你們,說說,你們都想玩什麼,或是去哪里玩。”
他鼓勵地看向再過幾個月就要出嫁的大公主。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天麟國沐王戰功赫赫,連皇上都要忌憚三分。傳言,沐王仙人之姿,風華絕代,迷倒皇城一片未出閣的少女,卻對女人不感興趣。傳言,沐王有戀獸癖,喜得一隻白糰子小獸,寶貝的要命,每日捧著暖被窩。小獸不見,王府雞飛狗跳,人人自危。某獸:我不要,不要和你生一窩小獸……
大慶末年,災難頻生!東邊兵禍,西邊旱情!民不聊生,十室九空! 唐果兒一朝穿越,就趕上了逃荒大軍,黃沙遍野,寸草不生!左手是麵黃肌瘦的弟弟,右邊是現撿的胡子拉碴的大個兒拖油瓶!又看看自己弱不禁風的小身板! 隻想仰天長嘯一聲! 好在自己空間在手,吃喝不愁,看她怎麼帶著幼弟在這荒年裏掙出一番天地來! 呆萌女主:噯?!那個大個兒呢?! 腹黑將軍:你在問我嗎?
容鶯喜歡當朝帝師這件事,本是沒多少人知曉的,連她也只敢對自己的貓唸叨。只因她是個極不起眼,又不被在意的人物。 也只有她記得與聞人湙在瓏山寺的朝夕相伴,記得患難中的不離不棄與真心相付。 —— 叛軍攻入皇城的那一日春光正好,青牆映着雪似的杏花。叛軍統帥奉帝師之命捉拿皇室子弟,以做到斬草除根。 容鶯面對着追來的叛軍,鼓起勇氣問道:“是帝師要我死嗎?” “這是自然。” 直到那一刻,她才恍然夢醒,原來在聞人湙眼裏,她也算不上什麼要緊的人。 所謂真心交付,不如說是一廂情願,自作多情。 —— 潔白的杏花飄落在血染的衣衫,映入聞人湙寒涼深邃的眼眸。他想不通,這樣怯懦膽小的一個人,怎麼會有勇氣自刎。 遂問向侍從:“公主沒有哭鬧嗎?” 侍從答道:“未曾。” 他愣了一下,忽然心中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