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工部營繕司郎中因為收商家賄賂被史臺參倒了,工部也有七八個屬牽連獲罪,父皇的意思是屬由吏部直接敲定,但正五品的營繕司郎中父皇希能從地方員里選出一位才干、品行兼備的,好給工部帶來些新風氣,而不是從早就深諳京城場之道的現任京里面挑。
父皇把他的要求告訴楊執敏,怎麼挑人就是楊執敏的事了。
鑒于營繕司郎中是五品,地方員只能憑政績升或平級調,楊執敏便讓考功司把上次正七品至正五品地方員各階考功排名前十的名單都列出來一份,且還要將這批員待考核的近期政績于一個月速審一遍,免得他按照之前的考功舉薦員,結果該員這一兩年剛捅了大簍子,讓他在皇上那里落個失職之罪。所以這陣子考功司的員們都忙得團團轉,每人的書桌上都擺了一摞摞的考功文書,有往年的,也有最近一二年等待納考核的地方員政績答報。
慶有單獨一間休息室,可以在那邊歇晌、解手,但與考功司的郎中譚詹、員外郎董升元共用一間公房。考慮到小公主剛剛上手還不悉這邊的運作,這次譚詹、董升元分別負責正七品從六品、正六品從五品員的政績審核,慶只需負責正五品地方員的政績審核。
正五品的地方皆為郡守。
大齊朝共有十四州、一百八十二郡與一千余縣,一州之主為刺史,一郡之主為郡守,一縣之主為知縣。
慶拿到的有十個郡守的考功與履歷,沒想到十人里竟看到了兩個還算悉的名字,一個是舉薦給父皇的落魄舉人賈方平,如今在揚州會稽郡任第四年的郡守,一個是那位雖然不曾見過卻有著脈關系的外祖父羅蟠。
三歲的慶聽母妃簡單提起過這位外祖父,知道是當時為一地知縣的外祖父將母妃獻給父皇的。
慶還記得與母妃的那段對話。
“母妃,大哥大姐的外祖父已經去世了,所以我們看不到他,我跟三哥的外祖父也去世了嗎?”
“……沒有,你外祖父在外面當知縣呢。”
“……二哥的外祖父是嚴錫正,嚴錫正有開國之功才能當左相,我的外祖父才干很差嗎?”
“……前朝很,外祖父就是混日子的,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才。”
“母妃,外祖父今年多歲了?”
“我算算,應該有五十三了吧,正好比麟兒大五十歲。”
現在想想,外祖父四十多歲時還只是一個知縣,要麼是其懷才不遇,要麼就是本無大才,可真有才的話,憑父皇對母妃的寵,怎麼二十年來始終讓外祖父在地方輾轉調?
慶仔細查看了父皇登基后羅蟠的履歷與考功,總共十年的知縣生涯中,羅蟠有七年都是混日子,最后三年大概終于認清他不能憑借在宮為妃的兒平步青云了,終于勤勤懇懇在最后一任知縣上做出了政績,直升郡守。
羅蟠的第一任郡守是在益州做的,他鼓勵百姓開荒,捐出個人銀款為百姓修橋鋪路,還破了前任郡守未能破解的三樁殺人舊案,因此得了很高的政績考評。前年調到了京師的汝南郡,距離京城是越來越近了。
慶能從母妃的態度中猜出羅蟠對母妃并不算慈父,不然母妃不會對親生父親毫無思念,正因為如此,父皇待羅蟠也是全看他的政績決定升遷與否,或許考慮到羅蟠年紀越來越大了,說不定哪天就沒了,父皇才決定把老人家調到京師,方便讓母妃見老人家最后一面?
無論如何,慶都不認為羅蟠是繼任工部營繕司郎中的合適人選,一則此人的功利心太強,前朝沒人脈的時候混日子,新朝有寵妃兒了就指靠兒混好日子,眼看著混不到才賣力表現給父皇看,二則此人年紀太大了,工部事繁忙,萬一他到任不久就沒了,吏部豈不是還要再忙一場?
所以,小公主為自己負責的這十人排序時,將羅蟠放到了最后一位。
考功司郎中譚詹將所有名單呈遞到尚書楊執敏這里。
第一張名單就是正五品郡守的,楊執敏從上往下看,賈方平排在第三,羅蟠排在第十。
他問譚詹:“誰排的?”
往年他都會特意把羅蟠排在前頭,再怎麼著這人也是麗妃的父親啊,皇上可以不選,但他不能不薦。
譚詹笑道:“公主排的,理由是羅老早年政績平平,不如前面九人。”
楊執敏指指賈方平的名字:“這個又怎麼說?”他記得,這是小公主發現的人才。
譚詹:“公主說,此人剛場四年,有才卻實干經驗,最好再多在地方歷練幾年,去其傲氣。”
楊執敏胡子,繼續看下面的幾份名單。
最終,楊執敏選出包括了羅蟠、賈方平在的五人,先拿去中書省給二相過目。
嚴錫正眉頭一皺,指著排在下面的賈、羅二人問:“公主選出來的?”
楊執敏就把小公主對二人的評詞都說了一遍,微笑道:“臣覺得公主的話有些道理,只是賈方平的傲氣可以化為為政的銳意,羅老早年政績平平近年政績斐然,恰恰說明其懷有大才,既然有才,吏部便該舉薦。”
嚴錫正:“……說得不錯,走,你隨我一起去見皇上。”
到了興武帝面前,嚴錫正便讓楊執敏一一點評名單上的五人,包括轉述小公主的兩番評詞。
興武帝強著角,問嚴錫正:“麟兒與執敏各執一詞,左相認為這二人如何?”
嚴錫正:“……臣贊同公主,賈方平當年挨打就說明他行事還不夠周全,需要多練練,至于羅蟠,可用可不用,全憑皇上決斷。”
他自己也是老頭,不會挑羅蟠的年紀,但羅蟠的功利心是個大問題,這種人,既能為了進京而勤政,那麼等他如愿以償了,他也很容易懈怠下來,甚至開始作威作福。
興武帝就指了指楊執敏:“你啊,舉薦外人一薦一個準,就是遇到朕的親戚總要犯點小糊涂。”
楊執敏:“……”
這是單指麗妃的父親啊,還是也連帶了別的事?
第102章
興武帝最終選擇了被楊執敏排在第一位的陸啟。
此人現在黔州刺史邊任從五品的別駕, 是本朝考上來的二甲進士,一步步從知縣升上來的, 其人為政尤其通于工事,從疏通河道、修葺城池營地到開辟山路、督造船橋都有政績,是個名副其實的干吏,近年黔州民生改善他與更擅長治民、除匪、斷案的黔州刺史幾乎可以平分功勞。
正因為楊執敏在大事上薦人一直靠譜,興武帝才不會因為他幫了太子的幾次忙而真的遷怒于他,相反,興武帝能理解楊執敏的為難,那麼一個不紅眼圈的太子,也算是楊執敏看著長大的晚輩,楊執敏本就不是嚴錫正、聶鏊那種剛直不阿的子, 如何狠得下心拒絕?只能先全了太子的面子,再暗中盯著那幾個不走正路的員,小過督其改正, 大過按律懲。
歸結底, 這事還是要怪在太子頭上, 他若能以儲君的份鎮住向他舉薦不正之的親姐,楊執敏又哪里多的這些麻煩?
下心煩,當晚興武帝跟麗妃說起了這次給工部補缺的事:“朕看楊執敏還舉薦了你爹,也不知麟兒知不知道那是的外祖父。”
被帝王摟在懷里的麗妃瞬間張起來:“麟兒小時候好奇自己有沒有外祖父, 我跟講過一次, 至于麟兒還記不記得,我就不清楚了,皇上是懷疑麟兒故意把我爹的名子遞給楊大人的嗎?”
興武帝與的右手十指扣,自嘲道:“朕得多心狠啊,才會這麼懷疑自己最喜歡的孩子。”
麗妃:“……”不懷疑你說這個做何。
興武帝:“你爹不適合這個缺, 不過到今年年底,他在汝南郡的任上也待滿三年了,你想他的話,明年朕把他調到京城來。”
麗妃馬上道:“不想,皇上還是讓他繼續在地方為吧,調到京城,我怕他給仁哥兒、麟兒惹麻煩。”
這位父親,平時看不出什麼才干與野心,做知縣時談不上大大惡但也絕非清清白白,沒想到一遇到機會就把獻了出去好換取繼續在齊王地盤做甚至升的機會,得虧興武帝是個明君,也沒犯糊涂,不然真有可能讓父親在京城撈個顯赫高位。
麗妃很怕這樣的父親來京后會替那個并沒有野心的兒子胡鉆營,給兄妹倆都帶去禍患。
一邊是沒多分的父親,一邊是當心肝的兩個孩子,麗妃選擇起來本不需要猶豫。
興武帝松開的手,了的頭發:“有朕與麟兒看著,他什麼麻煩也惹不起來,敢有一點惹事的念頭朕立即將他趕回老家去,但這幾年他政績不俗,朕再著他,一來對他不公,二來倒外面猜疑朕對你們娘仨有何不滿,明寵暗的。”
最關鍵的是,羅蟠年紀大了,麗妃上說不想,哪天噩耗傳來,能不哭?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穿越古代,陸清靈被債主包圍,無語望天︰“不帶這麼玩的!!!”更有四歲包子三百六十度環繞叫“娘親”,單身狗陸清靈再次望天,“給孩子算什麼本事!有本事再給個孩她爹啊!”某天包子牽來一個大將軍,“娘親,這是我爹!”
陸雲檀是平南侯府的嫡女。 年幼時母親去世,父親娶繼室入門、生下與她同父異母的幾個兄弟姊妹後,她就已經被排擠在平南侯府邊緣,好在後來被太子李明衍接進了東宮。 在東宮生活的八年,李明衍如父如兄,對她管教甚嚴。 陸雲檀敬他,不敢叫一聲哥哥,只敢喊殿下,更是從心底裏怕他,守着森嚴的規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無人知道,陸雲檀更愛他,愛得癡狂,偷偷藏着他的發,他的紙與帕。 殿下差人送來了一匹繡緞 我當着衆宮女的面將它壓在箱匣最底層 入夜後偷偷拿出緊貼肌膚 想要殿下您的手 狠狠撕碎它,滾燙的薄脣用力吸咬我的耳珠,看你淡漠的眼漸漸染上迷情 是我做過最旖旎的夢。 可她明白,這位矜貴清冷的太子殿下從來沒有對她動過心。 . 朝野衆臣眼裏,當今太子李明衍如謫仙下凡,清冷高貴,無論是品性與能力,皆爲歷代儲君之最。 這位完美的儲君殿下向來克己慎獨,唯一的出格之事,那就是枉顧禮法,將平南侯府那個小姑娘深養在東宮。 衆人以爲儲君殿下就是可憐小姑娘母親早亡,動下惻隱之心。 但只有李明衍自己知道,他動的不只是惻隱之心。 對她,是偏執、是掠奪,是要拼命剋制才能忍下的控制慾,是日日夜夜想將她禁錮身邊的瘋狂佔有。 . 終於有一天—— 裝有陸雲檀一切小祕密的小匣子被徹底打翻,所有太子殿下的東西散落一地。 她慌亂想撿起,最後撞進李明衍那深不見底的眼眸。 他一步一步逼近,最後那雙尊貴無比的手輕蒙她雙眼,鉗制她細腰,不讓她逃脫半分,聲音低沉繞耳畔:“原來忍得這麼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