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游記,自己收藏時一字都不需要改,刊印發往天下的話,最好還是以贊頌大齊江山秀麗、地大博、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為主,去掉容易引起民爭議之言論。
初六又要開始當差了,慶的閑暇有限,于是安排解玉逐字逐句地將四篇手稿念給沁芳與拂柳四個大宮聽, 要求他們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覺得可能不太妥當的地方甚至聽完心里不大舒服的地方都給說出來,早晚有空的時候再決定是修改措辭還是直接去掉某些話語。
解玉是書香門第出,沁芳是前朝落選卻被留為宮的秀, 父親是個地方小吏, 拂柳四個大宮, 有的出自殷實百姓之家,有的出自商戶,有的出自貧寒之家,這六人也算包羅了民間不同背景的百姓份了, 也是慶可以完全信任的心腹。
修修改改, 正月下旬,慶再次將認為沒什麼患且用心潤過的四篇手稿給父皇審閱。
“里面有些地方提到了父皇母妃二哥以及一些員,父皇若覺得不妥,直接劃掉就是。”慶提醒父皇道。
小公主的游記里除了如實描述山川景民風產,也記載了帝駕一行人南巡間的一些言行趣事, 有的慶去掉了,包括可能會讓百姓笑二哥莽、傻的事跡,有的認為保留也沒有問題,但最終還是要由父皇決斷。
興武帝邊看邊點頭:“父皇會留意的。”
古往今來,留下游記著作的文人墨客多了,但鮮有皇室子弟寫這些,一是他們可能忍不了路途奔波的辛苦只在近游山玩水,二是他們未必有寫書的閑逸致包括文采。
兒還擔心他做父皇的敝帚自珍,興武帝才沒那麼糊涂,他是真欣賞兒的文采,詠景之言或大氣磅礴或細膩微人臨其境,記述的皇家趣談既如史書般真實可靠,又有野史才有的風趣詼諧。放眼天下,有幾個百姓能接史書的,反而是這種游記更容易在民間流傳。
兒本就惜百姓重視民生,游記中許多想都是在為如何富民籌謀,諸如治水防洪、修路架橋、增設學、養蠶種茶等等,百姓們看到這樣點點滴滴自然而然融帝駕南巡游記中的話語,他們能不到皇上公主對百姓的仁,能不到帝駕南巡的真正用意?
興武帝篤定,兒的游記一旦在民間傳閱開來,聚攏民心之效會比府天天嚷嚷著秦家皇室好強上千萬倍。
因此,興武帝對這四篇手稿審讀得極其認真,最后替兒把關一次后,二月上旬,興武帝把兩位丞相、六部尚書以及翰林院德高重的幾位大學士全都到書房,讓他們一起品讀《南巡》四篇。
四篇手稿共計十萬字有余,小公主標注了順序,所以眾臣單獨取走幾頁看也無礙。
嚴錫正、戴綸兩位丞相以及吏部尚書楊執敏最先認出了小公主的字跡,而其他員就算不悉小公主的字跡,也在序言中看到了“慶公主秦靈微”的落款。
王爺們遞折子時,都得寫上封號與全名,小公主上朝后也是如此。
眾臣一時都揣不皇上的意思,是要他們夸贊小公主的文采、南巡期間還能寫游記的勤勉,還是夸贊小公主在游記中的一些惠民之念?
在場的有十來個臣子,也不是人人都要去揣測帝心的,看到妙便隨口夸了出來,一個夸了,其他人也就陸續跟著夸了起來,且為了證明自己并非刻意奉承討好帝王之流,個個都言之有。
興武帝讓他們換著觀覽了半個多時辰,才吩咐宮人上茶。
趁著喝茶休息的時候,興武帝笑著道:“朕看麟兒這幾篇游記寫得極好,既盛贊了大齊的地大博,也如實記錄了朕這次南巡路上的風塵仆仆與督為民之心,所以朕準備讓國子監刊印書發往各地,讓天下百姓都開拓一下見識,順便知道朕的南巡不是為了游山玩水,也沒有肆意浪費國庫與糧。”
別人的游記,游的多是名山大川,兒提及的則是南巡路上經過的山水,其中不乏名山,更多的則是名不見經傳卻與當地百姓息息相關的普通山河。
幾位翰林院的大學士最先頷首,他們都是做學問的清流,小公主的游記獨樹一幟意義非凡,確實值得印書流傳,當然,如果小公主寫得狗屁不通,他們也將極力反對,否則后人不但會罵興武帝與小公主沒有自知之明,更會罵他們畏懼皇權不敢勸諫。
至于子能不能出書,其實各朝都有一些才憑借真才實學得以揚名,只要小公主有才,著書遠比朝為更容易被天下學子所接。
手握大權的重臣們這邊,六位尚書都先看向兩位丞相,這也是一種場上的禮數了。
嚴錫正有苦難言。
小公主的游記寫得好,皇上要刊印的理由也無懈可擊,單從游記本,他不該反對也反對不了。
面對興武帝含笑等待他開口的視線,嚴錫正公允地認可了此事。
他都同意了,戴綸、楊執敏等人更不會敗皇上的興,畢竟確實沒有道理反對啊。
興武帝還是很謙虛的,讓幾位大學士帶走小兒的手稿,看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員們告退時,興武帝留下了嚴錫正。
“來,陪朕下幾盤。”興武帝移步坐到擺了棋盤的羅漢床這邊,招呼嚴錫正道。
嚴錫正先行禮再落座。
興武帝瞅瞅左相頭上似乎沒太大變化的白發,笑道:“左相還是比朕省心啊,瞧瞧,過了個年,朕的白發都快超過左相了。”
雖然兩人只差了八歲,但興武帝常年練武,比一坐一整天不怎麼彈的丞相看起來要顯得年輕多了,直到今年,興武帝的老相反而超過了嚴錫正。
這話讓嚴錫正心疼又心酸,興武帝是他真心輔佐的明主,當年若非賞識興武帝的才干,他也不會把兒嫁給興武帝為貴妾。
他慚愧道:“皇上心懷萬民勞神費力,老臣只是略盡綿薄之力為皇上分憂,是老臣無能,讓皇上累了。”
興武帝擺擺手:“說這些客套話,沒有左相輔佐,朕可能早累土了。”
嚴錫正:“……”
他聽得難,興武帝反倒自有樂趣,笑了笑,提起去年監國九個月的太子:“朕老了,有的事不愿意想也得想,跟別人不好開口,與左相就不繞彎子了,您老說說,弘兒真能擔負起朕給他的大任嗎?”
早兩年嚴錫正都敢中氣十足地替太子做保證,可親眼看著太子被一樁樁國事嚇到引發頭疾的弱病態,嚴錫正的腰桿都不直了,半晌才道:“三位殿下,臣還是最看好太子。”
太子只是弱沒有魄力,卻能明辨是非,只要邊都是賢臣,太子就能做好守之君。
敬王秦炳是他的親外孫,但這外孫又莽又無謀算,既有沖壞事的缺點,也有盲目自信不聽勸諫的君王大忌,賢臣再賢,也怕君王捂住耳朵一意孤行。
咸王秦仁的心里本就沒有裝著天下,真坐上龍椅的話,秦仁一定會把所有國事都推給大臣,哪個大臣說得有道理秦仁就聽誰的,但大臣們都長了一張能言善辯的,真吵起來,秦仁只會左右勸和,等他徹底做出決斷,國事早耽誤了。
把大齊江山比作一艘船的話,太子只是畏懼風雨但還會兢兢業業地往前劃。敬王不怕風雨,但他敢直接把船往暴風雨的方向開。咸王呢,他會躺在船上睡覺,直接把船給臣子,臣子們吵起來他再勸架,勸著勸著說不定就把船弄翻了。
興武帝贊同嚴錫正對老二、老三的點評,太子這邊他卻認為老丞相還是心了,沒有指出太子最大的問題:“只是臣子諫言,朕相信太子能明辨是非,可一旦涉及到皇親,涉及到他的兄弟姐妹叔伯摯友,凡是能以私挾制他的人,太子都會犯糊涂,將私置于國事之上。”
就像親姐往場里塞人,太子明知不對還是幫了,就像王叔要馬,太子也是為難一會兒就應了。
包括嚴錫正這樣的開國功臣,如果他想要爭權奪勢,迫太子都比迫他的親外孫敬王更容易。
嚴錫正沉默了。
他看到了這一點,可那畢竟是太子,興武帝可以不留面地批評自己的兒子,他說得太狠,皇上懷疑他有心扶植親外孫怎麼辦?
君臣二人默默下了一會兒棋,最終還是由嚴錫正問了出來:“三位殿下,皇上都有不滿意的地方,不知皇上準備如何應對?”
興武帝左手抱著瓷制的棋罐,右手出一顆黑子放下,笑道:“朕還以為左相已經猜到了。”
嚴錫正心頭一跳,直勾勾盯著對面的帝王:“皇上想提拔慶公主為太子輔政?”
小公主的游記一旦發至天下各州,得到的便是一世可用的賢名與流傳千古的名,如此,只要皇上再給小公主輔政攝政的名銜,便是太子登基,小公主的尊貴權勢也在雍王、大公主、敬王、咸王之上,太子不住的皇親,小公主可以替他去。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凱旋之日,聖上賜了穆王爺一道空白婚旨:京中所有未出閣女子,穆王爺可任選一位,娶為王妃。 於是整個京城都炸了—— “穆王爺才華橫溢,定會娶大才女當王妃!” “穆王爺乃不敗神話,定會娶武門之後當王妃!” “咦?我怎麼聽說穆王爺有心上人了?” 君如甯掀桌:穆王你大爺,有心上人了還寫姑奶奶的名字做什麼?! 婚後,君如甯每天隻想抱住自己的小金庫逃離京城。 誰知那位不近女色的穆王爺步步逼緊,“王妃莫要亂跑,當心傷了胎氣。” 君如甯笑:“王爺指的胎氣,是本王妃未放出來的屁麼?” 穆王爺笑:“皇上給我們的孩兒賜了名,你再懷不上,當心掉腦袋。” 君如甯:“…………” 。
一朝穿越,她懷孕了! 然而分娩之時,她懵圈了,她這是生了個瓜?還是生了個蛋?還是生瓜蛋子? 某鳳凰滿臉黑線娘子,我們鳳凰一族是卵生…… 某瓜娃子娘親,這都怪我爹! 某女不重要,看我帶著我家瓜瓜上天入地,偷雞打魚,啊,不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一朝穿越,命不由己。顧文君卻是個假男人,女兒身。今日顧家欺她無權無勢人微言輕,他朝金榜題名權傾朝野時,何人敢不敬她怕她!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為首輔。某暴君道:只要你恢復女兒身嫁為皇后,朕也可以在愛卿之下。顧文君怕了。陛下,臣有罪!…
穿越在拜完天地的洞房裡,還是搶了姐姐丈夫的的綠茶? 某女表示狗命重要,先逃為快。 某男一笑,進了我房就是我的了人了。 女人呢,就應該寵著,她上天就寵上天,她入地就寵入地,那樣男人才有面子。 當財傾天下的某王說出這樣一句話的時候,整個京城人的下巴都掉了,開始反思自己沒錢是不是因為不夠寵老婆。 全線甜寵! 無度!
錦鯉小地仙,躍龍門被雷劈死,重生在虐待瘸腿夫君的惡媳婦兒身上,還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唯一高興的是,得了個便宜俏夫君,“夫君你真好看,以後我養你。”事出常態必有妖,某人冷臉,“油嘴滑舌。”紅錦啄了他的唇瓣,舔了舔唇角湊近道:“不僅滑,還又香又軟……”陸景辰:“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