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日,夏修文、呂清謀和歐文斌依次來到了周懷面前。不過,上奏的建議卻只有兩份,其中一份是呂清謀跟歐文斌共同署名。
對此,周懷早就已經見怪不怪。這個歐文斌,不知為何那麼親近呂清謀。不過,對於此,周懷倒是樂見其。
如今的衛國下面的員,算是分了三方勢力。一方是以狄叢為首的西北老將,不過這些人,一般不參與政事,只有行軍打仗的時候才能派上用場。另外兩方,則是以夏修文為首的戎人員勢力以及呂清謀、歐文斌為首的新興勢力。
很明顯,既不討西北老將喜歡,又沒有夏修文自有戎國人本土優勢的呂清謀一夥,是三方勢力最小者。所以歐文斌跟他一起混,正好可以稍微平衡一下各方勢力。
首先,周懷拿起了夏修文的意見先行觀看。看著看著,眉頭不由挑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個夏修文的確是個人才,一切都站在大局出發,很有見地。
隨即,周懷放下夏修文的建議,看起了呂清謀的建議。
看著看著,周懷就將呂清謀的建議輕輕放下,敲著桌子沉思不語。
若是在昨日郡主沒有提醒與他,他現在恐怕還是拿不定注意。但是自昨日之後,他更傾向於夏修文的建議。而且,若論有理有據,明顯夏修文的這篇更佳。
但是,俗話說得好,當領導的,哪能那麼輕易的下決定?況且,為裁判員,說服別人這件事,還是給對方為好。
心中有了定計,周懷將兩份建議調換一下,對著面坦然的呂清謀和夏修文道:“你們都先看看對方的吧。”
聞言,兩人對視了一眼,隨即不約而同的拿起對方的建議看了起來。
夏修文只是掃了眼呂清謀的建議,就將其放在了桌上。
還是老生常談,不過在針對世家這一方面,卻稍稍了許多,不會讓百姓產生反。但是,也就如此罷了。這說明,呂清謀的思想,還停留在鬥爭上。
而當看完夏修文的建議後,呂清謀不由眉頭微皺,默然不語。
只見夏修文那份建議上寫道:
“屬下以為,各地世家自己出資建立學院一事,得分幾方面來看。從世家的角度來說,建立書院,已經表明了世家們的態度。就是他們不想與衛王府正面對抗,只是想在衛王府手下多攬些權力,混口飯吃,也從另一方面現了那些世家已經認同了我衛王府的統治。屬下以為,此乃人之常,不能因此就對這些世家擅加殺戮。否則,以後若是我衛國進中原之時,當地哪還有世族敢於投靠我國?”
“從百姓的角度來說,他們本就為農耕所困,為勞役所苦,家無余財,缸無余糧。若想讓他們自行供養出一名學子,那是難上加難,幾乎得掏空家中的余財。但是又有誰甘心子孫後代一輩子寒苦?哪怕自己年老弱,沒有了希,但是也希子孫不再承耕作之苦。而科舉的推行,以及當地世族開設的學院無疑給了他們希。況且,就算子孫沒有考上科舉,但是有所學問,也能在學院中任職,最起碼能夠解決自溫飽問題。所以學院之事,絕對是利民之舉!”
“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如今我國剛剛才結束戰爭,國家窮困,國庫中也沒有剩余的資金,我們也沒有多余的人手來編設學院。況且,學院建之後,後續仍有一大筆開銷,指地方財政,本難以為繼。而那些世家這麼做,無疑是在幫我們衛國培養大量人才,可以說解了我們燃眉之急!”
“當然,世家之心,昊天上帝,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對此,我們衛王府也應有所應對。屬下不才,有一下五點建議,還主上定奪。”
“其一,嚴令世家所設書院,務必得征收束脩。不過束脩多寡,得由當地府據實際況上報衛王府之後統一制定,爭取遠遠低於市價,使其在當地百姓可承范圍之。同時,由當地府出面,對那些實在出不起束脩的寒門子弟,進行免束脩學。不過這些名單,必須上報到衛王府,由衛王府進行核實批準!而這些束脩,同樣的由衛王府撥款補到各個學院,相當於是衛王府出資幫這些寒門子弟學。 ”
“其二,嚴令世家所設學院不得擅自關停!學子一旦學,未來就系與學院之上!而學院既然征收了束脩,就與學生之間產生了義務關系,必須得對學生負責!若是學院半途關閉,其中正在就讀或者要就讀的學子又當如何?當然,若是當地世家家境衰落,難以為繼,其他世家可以繼續資助學院。若是實在沒有世家願意資助,則當地府沒收學院所有土地財,繼續供應學子讀書!”
“其三,各地府,至要在當地設置一家辦學院。財力充沛的府可以多辦幾家,以收納更多的學子。辦的學院,在原則上,規模要大於世家所辦之學院,束脩要低於世家所辦之學院,教習的水平要高於世家所辦的學院,給教習的薪資可以高於市價所辦學院!同時,對於辦學院的教習,衛王府也可以出一套政令,讓其在當地的地位要略高於尋常百姓!”
“其四,設置學籍制度,將正規辦學的學院都納進來,對於學員中的學子進行登記造冊,注明其詳細信息,以方便各地政府或者衛王府的管理!”
“其五,在都城長安開設最高學院!統一招納各學院中最出類拔萃的學子!並且收集各地珍惜書籍,招納各地名士以充學院!同時,對於在最高學院中任職的教習,應授予他們虛職,使其地位在一般地方員之上!”
放下手中的奏折,呂清謀心中震撼,久久不語。
不得不說,他算是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