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七百一十九章 潼關

《明末邊軍一小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潼關

進門之時,城門前方已是熙熙攘攘,大量的運糧隊伍不斷進城,沉重的,滿栽輜重糧草的馬車與獨車,在輜重兵的用力拖拽下,魚貫以進。

三軍未,糧草先行,糧草重要不用質疑,孫傳庭等人不可能趕走糧車,讓自己先走,他們等待好久,才能夠繼續前進。

掛遊擊軍職,雇傭軍楊虎與當地潼關守將,迎接了孫總督一行。虎爺率領的一部軍士,中一總的獵騎兵,三總的驃騎兵,在營部命令下,先期一步趕來防守,他們還負責哨探。

依虎爺的介紹,對面原上,已經出現了零散的流賊哨騎。

不過估計他們的主力人馬,至要五到十天后,方能夠到達潼關附近。畢竟按路途,從襄到潼關一千多裡,他們步卒一天走三十到五十裡,起碼全部需要二十到三十天,才能趕到目的。

Advertisement

不過流賊馬隊眾多,一些哨騎部隊,已經相續出現,虎爺這些天帶著麾下,至殺了數十個。

虎爺夜不收出,麾下的獵騎兵,人人有騎銃,可以在馬上開銃,程比馬弓遠,又個個有好馬,他們在馬上打了就跑,加之本地軍士作向導,神出鬼沒的,流賊哨騎對之無可奈何。

不過流賊馬兵越來越多,虎爺這兩天已經有所收斂,他並不願白白折損麾下力量。

報的重視,流賊其實比兵還重視,而從湖廣到河南的驛站已經基本廢黜,待陝西方面得到消息,流賊大部已經在河南的道路上走得很遠。

但畢竟是主地,已方還是有防守等方面優勢,他們的哨騎馬隊,也不可能有攻城能力,所以倒不必要擔心,但從今天開始,加潼關防務,卻是刻不容緩。

孫傳庭靜靜聽著,待楊虎說完,他親切的拉起虎爺的手,讚道:“多虧楊千總,我師才能對流賊了如指掌。”

Advertisement

虎爺不回手,抱拳道:“孫督過譽了,這是末將該做的。”

隨後孫傳庭不顧上疲困,擺擺手止住幕僚稍稍歇息勸說,領眾人上了西門,潼關形勢,東西長,南北窄,整座城池看來既像馬鞍,又像金元寶,孫傳庭也準備從西到東、到南,巡視全城。

他們上了西門,當地的守軍已經在戒備,城牆上到是巡邏之人。

眾人順著城牆往北,很快看到渭河,這一段城牆一直到北門,一直是建在渭河邊上,城牆離河岸不遠,最寬不到一裡,漲水之時,城牆便作為河堤之用。

然後到達北關,這裡是渭河、黃河,河水更是寬闊,站在高高城牆上,見黃河浩浩東流,視線極為開闊,眾人皆有心一暢之

一幕僚歎道:“大好河山,豈能淪於流賊之手?”

眾人皆是點頭。

Advertisement

而在這裡,城牆離河岸也更為狹窄,普遍不到一裡,很多還是泥濘河攤地,流賊若攻打,在這些狹小的門前地帶,想要大規模集結是不可能的。

城牆上的火炮,甚至可以打到河水裡去,將過來攻城的敵人,攔腰打一段段。

守軍再出擊,攻打這些城牆城門的敵人,除了往黃河裡跑,沒有別的出路。

而且這些段的城牆普遍高在五丈多,敵軍想要爬上城牆,首先就要累個半死。

這些地方的城門,還皆是側走向,如同馬面的側面,攻城的馬隊衝到此,不知不覺就緩了速度。而拐到這裡後,城上的守軍還能對他們的隊伍腰部進行有效的殺傷。

小北門是水關,潼河穿城而過,與河水城的南水關呼應,二水關在涵上都建了觀樓、箭樓,可以有效的防敵人從水面上攻城。

在小北關上,已經可以看到對面的山西省,那方的風陵渡,還有風陵堆與中條山。

此時黃河上一些渡船正兩岸往來,卻是潼關的守軍,與風陵渡的山西守軍呼應聯絡。

吳爭春出自己的千裡鏡眺,隨之有千裡鏡的人,還有孫傳庭,也紛紛出千裡鏡,往黃河對岸張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