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154節 東方亮,西方也亮

《臨高啟明》第154節 東方亮,西方也亮

第一百五十四節東方亮,西方也亮

珍齋的隔壁便是紫誠記了這家字號眼下的主打產品無雙酒負責人張信覺他手里的酒比玻璃瓶多出太多了,只好裝在大酒甕里等著臨高那邊出更多的瓶子。

不過酒匠們一刻也沒停,每天都在加工從各收購來的土燒。以至于廣州的土燒價格已經開始緩慢的上漲了。

當郭逸現紫誠記的白酒庫存已經過25噸的時候,他大吃一驚,問張信:眼下沒有這麼多玻璃瓶,做這麼多酒有什麼用?

“當然是賣了。”張信的計劃很簡單,既然玻璃瓶酒是奢侈品,那麼就用簡單的瓷瓶包裝,向澳門的外國人銷售。

“你這就說笑了,”郭逸說,“澳門才多人口?能消費得了多?再者歐洲人也會做水果燒酒,這糧食燒酒他們能喜歡?”

“郭大掌柜,這你不懂了。”張信嘿嘿一笑,“洋人一樣有糧食燒酒的,伏特加不就是?還有杜松子酒,伏特加這玩意就是純酒兌水,做起來一點不難。杜松子也不是啥稀罕,北半球到都有,我們搞點來蒸餾蒸餾就是了。”

“可是市場太小了!澳門的人口”

“這就是奧妙”張信繡,“洋人有玻璃,千里迢迢運中國就了稀罕;我們中國人的瓷,到了歐洲就是稀罕了”

“我明白了。”郭逸恍然大,“所以你說要要用瓷酒瓶!”

“廣鄉下的土燒玻璃瓶里就是‘國士無雙’了;裝上瓷酒瓶不就了‘路易十三’了:來自神的東方的神著神酒……這是多好的商業噱頭。”

從芶繳獲地資里以瓷為大宗。當時清點估計足有數萬件之多。這麼多地瓷在大明顯然是找不到銷路地。唯一地辦法就是繼續銷售給原來地貨主歐洲人。登洲最近運來地貨中有許多瓷地樣品。本來就準備送到澳門去看看有沒有需求。張信在偶然想到了用瓷花瓶裝酒地主意。他選擇了一只容量大概為6~701地花瓶作為包裝瓶。這種瓶在庫存里說也有萬把只。

Advertisement

有了酒瓶。還有其他開項目。現穿越眾手里還沒有活炭。做伏特加顯然是沒戲地。但是加點香料地蒸~酒還是做得出來地。就是所謂地香甜酒。理論上。這種酒可以用水果、香料、鮮花至各種帶有特殊香氣地植都行。由于可供選擇地對象實在太多。張信猶豫不決。便用電報向臨高地專業人士請教了。

“做出口酒用什麼香料植?”這個課題被火送到法石碌地桌子上。這個植專家正帶著幾個初步表現出對植學有興趣地學生專心致志地給采集到地本地植制作標本。

聽到這個問題地時候。法石碌地眼鏡后面出了一“終于讓我等到了”這樣地目

“這個嘛簡單。用大黃好了。”

“開玩笑吧?”接到回電地張信還以為他瘋了。大黃是什麼東西?吃了拉肚子地瀉藥。拿這個蒸餾酒出來。就算是惡作劇吧。人吃了一次虧之后還會上第二次當?

“不開玩笑。”法石碌在回電中做了詳細的說明:

大黃是中醫中的常用藥,它的起源是在中國的西北和西南等地大黃藥可能是西域民族的用藥經驗,后來流傳地。作為藥的歷史至有兩三千年了。

自從張鑿空西域中國和歐洲的陸地貿易開辟了綢之路之后,大黃就由商隊經綢之路運往西亞與歐洲大陸駝商隊從中國運輸干大黃,越過高山來到中亞的布哈拉后通過黑海來到歐洲。因為通過小亞細亞到達歐洲,因此后來得名土耳其大黃。大黃在綢之路貿易中一度是相當重要的商品,

在以后的日子里,中亞商人經營著這條經過波斯和其它中東地區的繁榮的大黃貿易線。到了明朝,形了兩條從中國出的大黃貿易線:一條走海路經印度,另一條穿過戈壁沙漠、西伯利亞來到莫斯科。葡萄牙人經營的澳門轉口貿易商品中,大黃也占相當大的比例。

Advertisement

大黃很早就是波斯和阿拉伯醫生的寵。中世紀以來大黃貿易曾在綢之路上繁榮興旺了一千來年。大黃能夠健胃解毒,以為主食的民族,在還不知食茶以前就全靠中國的大黃,把它視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因此大黃在一千多年時間神印王座里,一直是中亞、西亞乃至歐洲最俏的商品之一。由于阿拉

影響,大黃廣泛地應用于歐洲的藥中。通過掌握方法的不同,它既能作為治療便的瀉藥,又能作為治療疾、腹瀉的收斂劑,還能用作治療燒傷、子、~的藥

后來歐洲人還培育出了食用大黃,可以用在各種點心和菜肴中,甚至作為水果食用。不過直到今天,藥用大黃依然只有中國才能種植。大黃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以至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大黃節日。這種藥在國外到如此的歡迎,大概是大黃的原產地中國很難想象的。

“乖乖,我就以為它是一瀉藥,沒想到外國人當它是寶貝。”張信看了電報之后對郭逸說,“趕快派人去市面上買大黃吧,這玩意還能當出口商品呢。”

郭逸趕派人去市面上打聽大黃的消息,覺大黃早就有專門有字號經營出口買賣。大黃在中國主要出在青海和甘肅,以禮縣為集散地,廣東這邊出口澳門葡萄牙人的生意都是由一家由禮縣人經營的“水號”貨棧壟斷經營的。

雖然覺這條財門路被人搶了先機有些敗興,但是做大黃酒絕對是個冷門,張信從各藥鋪收進了大量的大黃,連夜清洗吹干。

中國傳統的藥酒基本都采用的是浸泡式,但是張信決定和做杜松子酒一樣,采用酒蒸餾法。

Advertisement

把切碎的大黃放在蒸餾上,將酒的蒸汽通過蒸餾架,最后通過蛇形冷凝管回收,最后就蒸餾出一種微微黃,氣味芬芳的。最后,據薛子良的建議,在酒中適量的添加了量熔化的白糖。使得口略甜這下就不折不扣了大黃甜酒了。

至于蒸餾之后的大黃殘渣,張信人全部曬干封收存起來他打算把這個做袋泡大黃茶的原料既然紅茶末子能做出讓中國小資視為“時尚”的袋泡紅茶,那麼同樣質的大黃茶也可以讓歐洲人趨之若。

瓷酒瓶上紙標簽不好看,派遣站的幾個人討論下來,由嚴茂達設計,到牙雕店里訂做一批古古香的小象牙掛牌,用五彩錦繩串著掛在瓶子上,牙牌上是傳統圖案,商標是“大唐公主”。這個惡俗的名字讓大家一致對張信表示藐視,張信說:

“你說一高雅的,比如啥神之類的,外國人聽得明白嗎?你看法國那一水的名酒,不是拿破侖就是路易十三的,不更俗?我還沒它康熙、雍正、乾隆呢。”

“別,你是你的大唐公主吧。”郭逸笑著說,“只要不是啥蘭貴人之類就好。”

“蘭貴人?這點子也不錯,不過洋人不清中國的老婆等級制度,辨不出這味,要不以后在銷品牌上用,還可以來個系列品牌。”

大唐公主和國士無雙酒正在張的加工中,沈范招來的匠人也都到了。寶恒祥倒的時候,雖然老板開了工錢,但是工匠平日里待遇微薄,沒多積蓄,過完年都為著前途擔憂的時候,沈范的及時招攬不啻于是及時雨,對這家新東家都很激。嚴茂達又對眾人一番,表示待遇從優,大家可以繼續安心工作。當下每人又了二百錢作為新年的利市。接著他拿出自己繪制的飾圖冊,要匠人們表一下看法。

出乎他的意料,匠人們對嚴茂達畫出來的多數現代飾持有反對的意見他們認為這些飾好看是好看,但是質量太過輕薄,份量不足恐怕難以討好。嚴茂達費了半天的氣力也沒說服他們,看來彼此的觀念還需要一定的磨合。

匠人們雖然不認同嚴掌柜的設計,但是畢竟他是老板,老板愿意怎麼干是老板的權力,大家跟著干就是。原本還有匠人怕東家這麼折騰遲早要關張,等看到了紫珍齋的貨樣之后,匠人們的共識是:有這麼好的法玻璃,嚴掌柜怎麼折騰都沒問題啦。

還有人對玻璃提出了一些額外的加工建議,比如有個朱盛儀的飾匠就提出,可以把一部分的玻璃杯子的手柄、杯緣鑲上金銀邊,還可以加些小巧的花飾,做得更華麗些。嚴茂達對這樣的建議也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這是種破壞玻璃的庸俗行為,但是他還是對此表示了贊賞創造力要鼓勵,而不是因為和自己觀點不同就扼殺,再者,他們的審觀應該比自己更適應這個時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