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22節 李華梅和海軍眾

《臨高啟明》第22節 李華梅和海軍眾

與此同時,杭州號上的李華梅對正在舵的樂琳大為嘲諷,說他的舵技只會把船帶到礁石上去。()樂琳那一國海軍制服被飛起來的浪花打得的,還要被的調侃,看起來慘不忍睹。接著又對著爬在桅桿和桁架上一個多小時還沒放下帆只是抱著桅桿發抖的海軍眾喊:“你們幾個土鱉到底要抱到什麼時候?準備討桅桿做老婆嗎?!”

李海平在上面瑟瑟發抖,在十幾米高的左右搖擺不停的桅桿上爬桁架,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雖然是爬了上來,到了頂上本就不敢再往桁架上爬了,更不用說去卷帆布了。他死死的抓著繩網,只覺得子不斷的在起伏晃,心里連連苦――沒想到這帆船還真不好玩啊,看來自己以后一定要當鐵桿的蒸汽鐵甲艦派。

再看旁邊的老狄比自己還慘――老狄原來在陸軍干活,不知怎麼的又想當海軍陸戰隊的干活,仗著曾經在岸防部隊服過二年役,一投奔海軍就了海兵連的連長。其人好談軍隊建設問題,一天到晚K98、虎式坦克、88mm大炮不離口,屬于海軍眾中有的哈德派。一直說爬桅桿對他來說小菜一碟,沒想到第一次上船海訓就拉稀了。這會連桁架都沒爬上來,半當間抱著桅桿雙眼閉。NND,李海平心想按說我們現代人是不該恐高的,不管在哪里都得爬幾層樓的……

“好了,你們都下來吧。看你們那模樣真糟心。”大概李華梅對他們也不抱什麼希了。

“我今兒有點筋,使不上力。”老狄一下來就強調客觀因素,“真得,你們看,現在還發麻呢――”

“你們居然能在臨高活到現.在還真是上帝保。”李華梅笑著,“就這樣還想自己駕船?爬桅桿都不會。”

Advertisement

真是令人郁悶無比卻又無可辯.駁。李海平無語。不過倒是對詳細到每個水手的職責分工和不斷進行的各種針對演習大為贊賞,同時又對海軍眾配備的德林杰手槍極興趣。他看在眼里,心中暗喜,只要有弱點就好辦。

吁吁,服被桅桿的烏.漆墨黑的蒙德抗議道:“誰說船長就必須會爬桅桿的?難道船長還要自己去燒鍋爐嗎?”說到這里忽然意識到李華梅不懂什麼鍋爐,便又改口道,“我們可是掌握了比爬桅桿更先進的技的高素質人才!”

李華梅雖然笑而不語,心里知道這話不假。從自己.的小姐那里已經知道了澳洲人擁有許多新鮮的玩意,自己親會的覺又完全不同。海灣那艘巨大的鐵船出現在眼前帶來震撼是無與倫比的,過去在海上能看到的最大船只也不過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大型卡里昂式帆船,這些一千噸以上的海上怪與眼前的鐵船相比,簡直就是鯨魚與鯊魚的區別,那比城墻還高的舷墻就讓驚嘆了。

他們用的的手槍、步槍,就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擁有不用火繩、不用轉也不用燧石就能擊發的火槍――小小的銅片到底藏著什麼?這個比鐵船更讓興趣。更不用說軍們人人都佩戴著的雙筒遠鏡了――比整個東印度到澳門所有歐洲人擁有的遠鏡都要看得遠,看得清楚。

也有不那麼科學的東西,最奇怪的就是一個可.以隨時和遠的人通話的小盒子,一開始只以為是個小騙,當真正聽到盒子里傳來說話的聲音,并且能夠和無休止的對談下去之時,李華梅心里涌起了極大的恐懼――這樣的東西,不是巫是什麼?

Advertisement

但是這些人又.看不出有半點玩弄巫覺――澳門是個怪陸離的民地商業城市,有形形的各種文化和信仰,自然也有人玩弄各式各樣的巫,所以李華梅得多都略知一二的。這群人不要說巫,連宗教信仰都談不上有一點,平時的言談舉止就是伙無神論者。

在博鋪呆得這幾天幾乎每天都有這類讓到吃驚的事,甚至不經意間就能發現一樣聞所未聞的新事,大到鐵船,小到他們用的一張紙,甚至一些奇怪生活習慣:比如這些人總是隨帶著一包紙,除了用來上廁所,平時還用這種紙當手帕

總得覺下來,覺得澳洲人比較象歐洲人多一些,對待科技的認識,使用的品,著的習慣等等,甚至言談舉止也類似。但是他們的確是中國裔的,后來聽這些海軍們說,他們是宋代移民的后裔之后,更使對自己的判斷深信不疑。

如果說李華梅從小生活在中西合璧式的家庭里,所以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都能泰然之,那麼澳洲人擁有的就是一種全新的文化,是從未到過的。這讓原本只是接小姐的任務這樣的被心態變了一種強烈的好奇心了。

“你們那鐵快船,的確好。”李華梅贊同,“不過好像你們再也造不出來了。”

“那是現在,再過幾年你看吧,我們的巡洋艦會布滿整個中國海域。”李海平豪萬丈,完全忘記了自己在桅桿上的丑態。

“是嗎?那賣給我一艘好嗎?”

“這個,”李海平有些遲疑,“得我們領導同意,我說了不算。不過,”他鄭重其事的說,“你要是肯當我們的海軍總教練,將來給你一艘都不再話下!”

Advertisement

李華梅咯咯的笑了起來:“逗你玩呢,你們這幾艘鐵快船都是寶貝,當我不知道。我還是賺我的錢去好了。隨便教教你們爬桅桿也是舉手之勞了,將來能賣給我幾支槍就行。”

“好的好的!”李海平連連點頭,忘記自己并不是海軍的首腦,“只要你幫幫我們訓練,幾支槍算得了什麼――”

正在這時,只聽臨高角上傳來隆隆的炮聲,一的濃煙沖天而起。這是工能委的武設計局在試火炮。這是新近為博鋪的臨高角炮臺鑄造的口徑150mm前裝線膛炮。它是D日以來武設計局制造的最大口徑的火炮,發48磅重米尼式炮彈的時候,最大程幾乎可達四公里之外――這在當時是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眾人都興的拿起遠鏡向遠觀看:果然,在離臨高角烽火臺若干的距離的海面上一線停泊著好幾艘舢板,舢板上都cha著紅旗。水柱不斷的在舢板附近的海面上an起,震的小船上下起伏不定。

“這是什麼命中度啊,十幾發了,居然一炮都沒中。”李海平著臉說,“看來下一個申請預算的時候訓練用的炮彈要加三倍,不然沒等打中,敵人就沖到眼前了。”

幾個海軍眾也隨聲附和。

還是老狄懂行:“你瞎咋呼什麼,這是在測算火炮表呢。你以為這些船是靶子呀?大炮是由進而及遠得在打。”

“那些是測距船――”樂琳說。

李華梅一把搶過了李海平的遠鏡看了半天,兩眼放的說:“這炮很好,炮手也很強。打得夠準的。”

這等于是當面打臉。不過他們已經被李華梅的挖苦慣了,也不以為意。不過任誰都看得出李華梅對大炮的興趣相當的濃厚--到博鋪快一周了,還沒見識過穿越軍大炮開火的模樣。

“肯賣我大炮的話,我就幫你們培訓水手!”李華梅丟下遠鏡,重重的說了這句話。

“行!”李海平又一次包拍脯了。海上力量部的幾個狼相對暗笑――人魚終于上鉤了。也有幾個組織紀律比較強的,包括樂琳就有些擔憂:這事執委會還沒批準,就算海軍自己的首長都沒同意,怎麼可以隨便承諾別人呢。

“這事我負責向領導匯報!這幾天肯定會接見你了。”

“呀,架子還真大,”李華梅撇了撇,“我還不稀罕呢,什麼執委會委員,值幾個小廣片的。沐猴而冠!”

海軍眾一起捧腹大笑,取笑領導一貫是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娛樂。

“比起見什麼執委會主席,我更想去看看上大鐵船看看――”李華梅忽然來了個千的嘆息,“好大――”

狼立馬就想歪了,全腦補一番。

蒙德立馬表態:“我們再去和領導說說,讓你上船看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雖然海軍眾和李華梅親度直線上升,但是礙于海上力量部高層的慎重,李華梅實際上能夠活的地方依然是有限的。除了帆船,所有的機船,從到登陸艇一概都不能上去。馬千矚在任命海軍機關主要首長的時候就非常英明的只選前PLA的海軍軍,希借助他們多年來被黨教育出來的自覺來貫徹執委會的意志。

這麼以來,在海軍中就無形中形了兩個派系:一個是以陳海等前職業軍的海軍機關集團,另一個則是以海軍好者和前海軍士兵構。未來的海軍兩大集團就在此時開始形雛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