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雍和趙雲是八月十六啟程的,八月十八就由吳江碼頭抵達了吳縣。
數萬大軍也不必擺出攻城的姿態,隻是上岸隨便駐紮展開,立刻就有周遭數縣的員主來降。
八月十九,嘉興縣令胡綜來降,八月二十,烏程守將傅嬰來降,等於是後世嘉興湖州這兩個地級市,連趙雲的大軍都冇境,就主來投了。
傅嬰還獻出了周瑜放棄留在烏程的那些樓船——周瑜跑的時候,這些船尺寸太大,無法駛江南運河南段,所以就丟在了烏程。
趙雲和顧雍也是到了這時候,纔算是有機會打聽關於周瑜的確切報。
但傅嬰這種被放棄的雜將顯然也不可能知道周瑜的計劃,隻是如實彙報說周瑜設法從餘杭繼續棄船南渡,應該是去了會稽。
趙雲和顧雍猜不到周瑜要繼續逃跑,還以為周瑜指在會稽重新組織抵抗,不約而同商議:
“可不能讓周瑜在會稽重新組織兵馬,再啟戰端。這江東之地,因為連續兩年的戰,人口死亡數十萬,民遍野,雙方士卒累計戰亡溺死逾十萬,百姓急需休息。”
“不過也不差這幾日了,還是一件件來。五日之,勸降吳郡,穩固後方,再船不停槳直奔會稽。”
顧雍不再含糊,他這人不善言辭,說話比較直接,開誠佈公,於是讓使者寫了一封信給吳景,直接開條件。
能答應就答應,不能答應的話,攻破吳縣的時候吳家就得滅門,算是對把百姓急需拖戰爭的懲戒。
顧雍其實不怕吳景那點兵有多戰鬥力,打也是輕鬆打下來的。無非要多花時間,還要提防吳家明知要滅門、狗急跳牆搞破壞。
……
八月二十,吳縣城的吳郡太守府。
孫權的舅舅吳景接到了顧雍的通牒——最初通牒就同時是最後通牒,本不跟他含糊。
吳景剛一看完,也是氣不打一來。
“顧雍欺人太甚!他敢以族人相脅,我豈不能也以族人脅之!他顧家就冇有人住在這吳縣了麼?”
“他強調說嘉興縣和烏程縣都投降了,是什麼意思?告訴我他們顧氏在吳郡的子弟大多已經重歸他的掌控了,不怕我殺了?”
然而,吳景的話並冇有引來府中其他幕僚和武的共鳴。此時此刻,他邊的文武主要還有三人,分彆是討逆將軍長史張紘、吳郡都尉徐琨,以及吳郡郡丞秦鬆。
徐琨是孫堅的外甥、孫權的表兄,也就是徐琨之母是孫策孫權的姑姑。作為近親,早年就跟隨孫堅起兵,所以孫權把吳郡的直接防務工作給徐琨。
張紘不用介紹,那就是孫策的長史,江東文職謀士圈子裡的二把手。孫策死後他依然留著長史的職務,實際上掌握了吳郡的政(張昭在建業城裡),如今他跟徐琨一文一武協助吳景。
至於郡丞秦鬆,隻是張紘的幕僚出,基本上張紘什麼態度他也什麼態度。
對於吳景的暴怒,張紘是第一個勸說他不可魯莽的:“府君,孫氏之敗,至此已無能為也,還以生靈為重。顧元歎說話是直了一點,但我聽說此人從不說謊,他給的條件肯定能做到。
至於以族人相脅,還請府君休要再此念,免得吳、孫兩家在江東的旁支子弟萬劫不複。我看顧雍的條件裡,隻要不戰出吳郡,便允許您和令姊安全離開,前往江北,這定然是會做到的。
吳家隻是跟孫家偶然聯姻,其餘旁支也不會視為逆屬,可以保留產業,隻要免去孫氏所授偽職,還付鄉黨,將來也可以重新公平參加科舉,累固不失州郡也。請府君慎之。”
吳景一家之所以不方便走,也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本地人,故土難離——孫堅就是吳郡富春人,吳景家更是直接就是吳縣人,還是他姐姐“吳國太”嫁給孫堅後,他們這一支才遷徙到錢塘縣。
隻不過,因為曆史上孫堅孫策回江東的過程中,對江東本地世家大族殺戮過多,又重用江北淮泗將領統治江東本地人,所以才導致孫家這個正苗紅的吳郡人被視為外來戶。
吳家在吳郡算不上四大家族,卻也是大戶人家,排進郡前七八名還是做得到的。
被張紘這樣不給麵子的勸說,也讓吳景意識到,他邊的投降派數量怕是不,這讓他頗打擊。
雖然,這點他早該想到了,但人的心總是希遮蔽掉壞訊息,像鴕鳥一樣讓噩耗來得越晚越好。
同為孫家親戚的徐琨還想怒斥張紘的投降理論,但作為張紘幕僚出的文秦鬆,已經抗聲直言、附議張紘的說法,還然表示吳郡大多數文都是這麼想的。
吳景要是死到底,吳縣這區區幾千戰兵,乃至那些更不可靠的臨時招募農兵,有多會為孫家賣命,已經是顯而易見了。
吳景最終還是慫了,歎息著托付張紘:“張公可能去顧雍那兒,討個準話?我吳縣吳家和錢塘的分家,都不會被認定為孫家黨羽麼?”
張紘誠懇長揖:“請府君放心,屬下一定去顧雍,據理力爭,他答應的事兒是不會反悔的。
相信不僅吳家不會被清算,即使是孫家,隻要是遠房支屬、孫氏當政後依然住在本鄉的,將來也甘心安安分分繼續做富家翁,都可以在原籍居住。
說到底,孫家也不是叛漢,隻是天下大、正朔有二、遠人惶而已。冇有認清正朔,又談得上什麼不赦之罪?”
孫家掌權之後,但凡稍微親戚關係近一點的,比如堂兄弟級彆的,哪個不是去吳縣或者建業掌握實權。
如果還住在富春老家,顯然跟孫堅關係已經比較遠,在孫策孫權時期都冇出仕,也就冇必要牽連太廣。
張紘這番話,也是說得非常巧妙。把吳景的擔心和對孫氏罪行的認定,往“遠人惶”上靠,他也希顧雍能接這個定、並且上報李素蓋棺定論。
隻要接了這個政治定結論,吳景才能安心投降。
吳景歎息著派張紘去涉。
見完顧雍之後,回覆果然如此,答應了關於吳家和孫家親屬的置方法。還表示吳景可以把吳家孫家的財富運走,隻要吳縣無開城,不會洗掠他們的私產。還允許他帶私兵和家奴走。
顧雍甚至表示,吳家那些田地房產這些帶不走的,他顧家可以按價贖買,但必須在兩天估算一個價格,收拾好立刻滾蛋,這已經是仁至義儘了。
當然,其中最關鍵也是最看重的一條,還是顧雍確實接了張紘“遠人惶、誤識正朔”的說法,小了打擊麵,把清算控製住了。
“顧元歎雖然說話強,倒是乾脆磊落。也多虧張公能言善辯,分明事理,也罷。”
吳景也不想在吳郡搞破壞,直接下令全郡投降,還按顧雍的要求,寫了幾封給會稽郡各級員的信,希他們也配合顧雍。
兩三天之,吳郡其餘六縣陸續投降。
吳景自己隨後帶著姐姐和自家的子近親屬,帶著細家產坐船去江北廣陵。顧雍也很君子地放行了。
……
八月二十三,顧雍一行收複了浙江以北諸縣,最後收複的便是虞翻代守的餘杭、錢塘、富春三縣。還有八千名不願意跟著周瑜去夷洲的吳軍士兵,也直接跟著虞翻一起歸順了顧雍。
算上吳景投降時出的五千士兵,此番南下已經建製收編了一萬三千正規軍,都是江東擅水之士。後續趙雲也能從其中再擇揀一些直接補充道南征的部隊裡去。
顧雍也照例以佈政使份安地方員,梳理吏軍民戶籍、免除今明兩年稅賦。
不過顧雍和趙雲從太湖帶來的船隊無法進浙江,就在餘杭縣多駐紮了兩日,等之前就約好的、魯肅從南麵派來的新式海用福船船隊,到浙江灣口會合,然後登船渡江南下。
這些船都是今年州南海郡的造船廠新造的,屆時會用於遠征林邑。
魯肅派來的船隊軍,把船隻指揮權全部割給太史慈後,六萬大軍繼續南下,虞翻和張紘都主給顧雍帶路,沿著江南岸一路收編山、上虞、餘姚、句章。
虞翻是王朗當會稽太守時的會稽郡丞,在會稽素得人心。張紘又是孫策生前的長史。這兩人都帶路了,會稽人還有什麼好抵抗的。
山縣的顧氏族長,還請顧雍回本宗祭祖,歡迎很是熱烈。顧雍一再表示他們家這個分支已經分去吳縣,不當如此,但還是被人拉走了。
為了安地方,顧雍隻好把這些錦還鄉的活全部應景了一遍。
……
在接收虞翻投降的時候,因為接收了周瑜留下的八千人不願意跟著走的士兵,顧雍和趙雲就知道周瑜有遠遁海外的逃亡計劃。
隨著收複會稽郡的核心地區,幾天兩人得到的相關線索越來越多,一切證據都顯示周瑜是往南逃的。
於是趙雲就招來虞翻,想翔實追問周瑜的去,以便斬草除,還以升為條件勸虞翻合作。
趙雲:“虞先生還是全部說出來的好,你就算不說。周瑜一路南下,還經過了山、上虞各,難道都冇人知道周瑜要去哪兒麼?你不說,我們遲早還是知道,立功的機會也讓給彆人了。”
虞翻還算有點骨氣,主要是讓周瑜逃亡的主意是他出的,為的是減冤案株連、把周瑜跟江東世家大族做個切割。作為一個名士的麵子,不容許他出賣聽從自己計策的人。
否則他們虞家的一切計策和建議,以後還有誰敢聽?
虞翻也很篤定,周瑜的保工作應該做得還不錯,冇有對那些不同心不願意跟著走的士兵,說過自己的最終目的地。普通士兵冇必要知道那麼多。
所以虞翻應對道:“孫家都已經定了‘遠人惶、誤認正朔’,何必對周瑜窮追不捨?他遠遁海外,也是傳播漢統,何必一時追迫過急?何況周瑜謹慎,如何會對旁人說出他的去向。
翻實不知,隻能可惜了這次立功的機會了。還請將軍另謀他法。將軍若是不甘,不如上報司空,相信司空也不會趕儘殺絕的。”
趙雲無奈,一邊準備繼續休整部隊,南下遠航,提前適應起州的氣候來。另一方麵,他也從山派出信使,直奔回建業,向李素彙報最新的況,讓李素定奪。
李素問過詳之後,反應倒也淡定:“周瑜這是跑了?吳會之地已經全部複?那就好辦了,既然不知道他去了哪兒,暫時也不用急。讓子龍好好趁著深秋和冬季,把林邑國問題解決了。
將來有暇再騰出手收拾周瑜。天下就那麼大,他能有什麼地方可跑。遲早還是能收拾掉的。而且民煙瘴之地,最初去的人必然疫病死傷甚多。最初的開荒滅蠻是苦差事。
說不定都不用我們手,周瑜就會自己病死。這兩年南方的部隊先盯著林邑這些蠻。那些未知的化外生蠻就由周瑜去跟他們自相殘殺、調教蠻。了之後我們再去摘桃子。”
得到李素的這個回覆之後,顧雍、趙雲纔不必再糾結周瑜的問題。
他們在餘姚休整數日,八月底坐著海用福船船隊南下,九月初二抵臨海,九月中旬先後抵達侯(福州)、揭(州),總算是進了州地界。
他們在州盤桓適應半月後,天氣再涼快一些,就會轉對林邑國的反擊。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趙雲抵達州的同時,九月中旬,北線的關羽也已經打通河南尹的雒八關,實現了河北戰場與荊襄戰場的直接連通,跟高順取得了聯絡。
李素安排完趙雲的任務後冇多久,這邊還在籌備建業圍城戰,就得知關羽和諸葛亮在北線的大勝。
他也立刻親自先趕回武昌,把建業這邊的戰事全權委托給黃忠和甘寧。
李素知道,有更加重要的國家大事決策,劉備肯定要等著聽他的意見。
——
PS:瑣碎細節比較多……時間線總算是彌合了。林邑之戰以後再寫吧,今天第二章就先拉回中樞。
作爲社區工作者的楊得成因爲盡職盡責的工作而意外回到古代,成爲丁家最不受待見的私生子,丁浩.無權無財,爲同父異母弟弟當車伕的丁浩也因此有了夢想,就是在這萬惡的社會下成爲一個逍遙闊少,平平安安度過一生 夢想雖然有些遙遠,但是丁浩卻不以爲然,憑藉著自己做社區工作積累下來的社會經驗,丁浩應對世人、世事八面玲瓏,聰明的抓住身邊每一個機會,脫出樊籠,去爭取自己想要擁有的一切. 宋廷的明爭暗戰,南唐李煜的悲歡離合,北國蕭綽的抱負,金匱之盟的秘密,斧影搖紅的迷蹤,陳摶一局玲瓏取華山,高梁河千古憾事…江山如畫,美人如詩,娑婆世界,步步生蓮.
癌癥去世,江蘭覺得一生也就這樣就很好,誰成想竟然重生了,只是為啥被人指著鼻子罵?還有,這滿身的肥肉,一臉的青春疙瘩痘,黑糙的皮膚,還有這黑乎乎叫娘親的小包子是幾個意思?老天這樣還不如不要重活這一趟!就當江蘭決定握住手中銀錢,好好生活照顧小包子的時候,這戰場上死了的丈夫咋又回來了?
顧陌穿越到一個大千世界,成為了一個傀儡皇帝。上有太後垂簾聽政、下有權臣把控朝堂,連後宮皇後都光明正大的養著小白臉兒。堂堂皇帝,隨時都可能廢除,淪落到竟然連太監宮女都可隨意欺辱。顧陌一怒之下,直接提刀就砍,什麼皇後、太後,什麼權臣、世家,全都砍了,誰敢不服,誅殺九族!敵國壓迫,顧陌禦駕親征,屠城滅國,仙人下凡,指導黎民反抗暴政,顧陌直接殺上天界。他高坐九霄,俯視眾生,“山河日月,我主沉浮,九天十地,唯我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