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回老家了,第二更在十二點後,沒有補更。另外,月底雙倍月票活,求月票。』
————以下正文————
“快快快,上去上去上去。”
在大梁城東城牆的城下,一名穿著尋常士卒革甲的楚軍五百人將一臉心急地催促著麾下的士卒。
在他的催促下,幾名楚國士卒爭先恐後般順著攻城長梯往上爬,然而還沒等他們爬到半途,卻見城牆上的魏卒用長戈、推杆等,生生將長梯給推離了城牆。
在驚恐聲的呼喊聲中,這架攻城長梯連帶著長梯上的楚國士卒們向外傾斜,旋即轟地一聲倒在城外的楚軍人中。
“該死的!”
這名五百人將暗罵一聲,手指著城牆方向,反複大聲喊道:“弓弩手,放箭,製城上的魏卒!”
一連喊了好幾聲,附近的楚軍弓弩手們紛紛舉起弓弩,朝著城上擊,但是換來的,卻是城牆上魏國士卒的反擊。
“製城上!製城上!”這名五百人將扯著嗓子喊道。
忽然見,他心中閃過一警惕,猛然抬頭一瞧,卻見一架明晃晃的魏連弩,不知何時已對準了自己。
『不……』
還沒等這名五百人將做出什麽規避的舉,隻見噗地一聲,一足足兩手指細的鐵矢穿了他的軀,順便連帶著死了他後的兩名楚軍士卒。
“好!又幹掉一個!”
在城牆上,作著機關連弩的魏卒振地歡呼一聲,隨即眯著眼睛尋找下一個目標。
自從前兩日機關連弩大發神威,在一日死了二三十名諸國聯軍的前線將後,這些諸國聯軍的將與將領們,非但立刻就收起了將旗,亦不敢穿戴著有區別於尋常士卒的甲胄,這給有心狙擊這些將的魏軍士卒增加了不難度。
忽然,城牆上有魏卒大聲喊道:“井闌!敵軍的井闌車靠近城牆!”
隻見在城外,有幾十架目測高達六七丈左右的井闌車,正在諸多聯軍士卒的推下,緩緩朝著城牆這邊靠近。
“弩炮準備!”
城牆上有一名魏軍千人將大聲吼道。
當即,便有魏軍士卒作著弩炮,將其對準了遠的井闌車。
城防所用的弩炮,跟當初冶造局在諸國代表麵前演的弩炮並不相同:巨大仿佛如拋石機一般的弩炮機,那是專門用來摧毀城牆的,擁有著比拋石機更強大的城牆破壞能力;而安置在大梁城上的弩炮車,則仿佛是弩炮機的小版,專門用來摧毀城外敵軍的攻城兵。
最主要的就是井闌車。
這也難怪,畢竟井闌車這種攻城兵,對於城池的威脅太大,它可同時兼備「使弩手立於高製敵城的敵軍」以及「能夠比攻城長梯更便捷的方式強行登陸城頭」這兩個優點,因此,一直是防守方的優先摧毀對象。
“砰!”
一架弩炮車率先發,隻見一枚仿佛有人腦袋大小的石彈被彈飛出去,“嘭”地砸在遠一架井闌車的支柱上,那強勁的威力,立刻就打斷了那支柱,以至於井闌車的上半截嘩啦一聲坍塌,幾十名聯軍的弓弩手驚著摔落下來。
“砰砰砰——”
其實幾十架弩炮車跟其後,紛紛開炮,當即便又有三座井闌車被摧毀。
見到這一幕,衛國將領、鄄城侯衛鄖心中暗罵,暗罵魏軍的戰爭兵簡直就是層出不窮。
看著己國士卒的慘重傷亡,衛鄖不由得攥了拳頭。
平心而論,無論衛國還是他鄄城侯衛鄖,皆本不想蹚這趟渾水——四國聯盟要與魏國廝殺,彼此殺個痛快即是,何必要波及他衛國呢?
不過衛鄖也明白,在當下「非魏即楚」的大格局下,他衛國本沒有選擇的權利,縱使他們並未協助魏國對付諸國聯盟,但諸國聯盟照樣會迫他衛國倒戈對付魏國——這即是弱國的悲哀。
不自覺地,鄄城侯衛鄖想到了早已過世的公子衛瑜,盡管他仍不認為一個衛瑜會讓他衛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至不至於像眼下這麽窩囊——被楚水君著攻打魏國的城池,而魏國的軍卒,亦毫不留地殺死他衛國的士卒。
『唉,事已至此,再想這些又有何用?』
鄄城侯衛鄖歎了口氣,隻能再次振作神,指揮著麾下士卒加進攻大梁,畢竟楚水君正在後方看著呢——若不能使這位楚國的君侯滿意,他衛國恐怕就隻有迎來覆亡。
待等太升到頭頂,這場仗已持續了整整三個時辰。
『真是不可思議的頑強……』
在楚軍的本陣中,楚水君觀著戰況,心下暗暗自語。
他看得出來,此刻正在攻打大梁城的衛**隊,其實並未因為魏衛兩國曾是盟友而手下留——反過來魏軍也沒有,接近六萬兵力的衛軍,一刻不停地猛攻僅僅隻有約三千魏卒防守的東城牆,卻居然至今都未能攻上城頭,這在楚水君看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難道那一紙「魏王駕親征」的檄文,竟支撐著城牆上的魏卒堅持到這種地步?
皺著眉頭思忖了片刻,楚水君下令道:“令衛邵、衛鄖、衛振等人率軍後撤五裏修整,重整旗鼓;再命「西門嵇」、「蔡厚」等人率領糧募兵取代衛軍繼續攻城!”
“是!”
片刻之後,便有傳令兵來到衛將衛邵邊,傳令道:“衛邵將軍,楚水君命你立刻率領軍隊後撤五裏,重整軍勢。”
“謝……”
衛邵勉強出幾分笑容,有氣無力地說了句,也聽不清究竟是在謝這名前來傳令的傳令兵,還是在謝楚水君的高抬貴手。
他的笑容很勉強,勉強中帶著幾分苦。
要知道在這整整三個時辰的攻城戰中,他攏共組織了七撥攻勢,六萬衛軍幾乎每個人都經曆了至兩次攻城,可即便如此,他衛軍還是沒能攻上僅僅隻有約三千名魏卒把守的城牆,反而己方損失了近萬兵力。
說實話,衛邵已經有點看不懂這場攻城戰了,因為在他眼中,遠方大梁城城牆上的魏卒,那些明明隻是駐守雒、大梁兩座都城的王師駐軍,卻發揮出了比商水軍、鄢陵軍、鎮反軍等魏國銳軍隊更加勇悍、更加可怕的實力。
“全軍後撤五裏!”
在深深看了一眼大梁城後,衛邵下令撤兵,無論是仍在城下繼續攻城的衛軍,還是在後方短暫歇息的衛軍士卒,使得大梁城東城門外,就隻剩下一些楚國的糧募兵。
見此,城牆上的魏卒大為歡呼,他們此刻仍以為,衛國正軍的後撤,就意味著諸國聯軍將就此停止今日的攻城戰。
就連東城門這邊的守將周驥都如此認為,用利劍拄著城牆坐在一塊滾木上,滿是、滿頭是汗地大口氣著,暗自歡喜總算是又撐過了一日。
可沒想到是,僅過片刻工夫,就見一名魏卒用略顯抖的聲音道:“將、將軍,敵軍又攻上來了!兵力……千上萬!”
“什麽?”
魏將周驥麵頓變,幾步走到牆垛旁,瞪大眼睛注視著城外。
隻見在城外的郊地,雖然衛國的軍隊正在徐徐撤退,但立刻就有一支看旗號是楚軍的軍隊,接替了衛軍的攻城任務,朝著城池這邊殺了過來。
『怎麽會……難道聯軍……』
周驥皺著眉頭盯著遠的衛軍,他這才發現,衛軍在撤離戰區後,並未像他所猜測的那樣退回諸國聯軍的營寨,而是在距離城牆大概五裏左右的地方停了下來,原地歇息。
依稀還能瞧見,許多衛軍士卒似乎是取出了幹糧之類的吃食,坐在原地一邊吃食,一邊歇息。
看看那些即將攻到城下的糧募兵,再看看遠方正在歇息的衛**隊,魏將周驥心中咯噔一下。
此時他忽然意識到,他將今日的這場攻城戰想的太簡單了,城外的聯軍本沒有就此撤兵罷休的意思,衛軍暫時撤退,隻是為了恢複力,重整士氣罷了。
而可恨的是,楚水君本不給他大梁城上的魏卒息的機會,待衛軍暫時撤退之際,就立刻增派了糧募兵,不求殺敵奪城,純粹就是繼續耗著魏軍,耗到衛軍重整旗鼓,再次攻城。
在猜到這一點後,周驥立刻轉頭看向四周的魏卒,隻見這些魏卒雖然神士氣依舊高昂,但明顯能看得出,他們已經非常疲倦了,不知幾時就會崩潰。
『不妙了……必須想辦法讓將士們換歇息。』
周驥暗暗想道。
就在這時,一名將領走到周驥麵前,低聲說道:“將軍,城牆上的弩矢告罄了……”
“什麽?”
周驥聞言一驚,失聲問道:“今早不是才從城搬來了十幾個大箱的弩矢麽?你居然說弩矢告罄?”
那名將領苦笑著說道:“將軍,似今日這般激烈的廝殺,縱使十萬支弩矢也不經用啊,又何況僅僅隻有四萬支弩矢,城上的弩手們每人擊十餘回,就差不多耗盡了……”
周驥張了張,默然不語。
見此,那名將領催促道:“將軍,還是速速派人向城的兵械庫討要弩矢吧。”
聽聞此言,周驥長長歎了口氣,搖搖頭說道:“今早那些弩矢送來時,兵械庫的軍需就已對周某明言,這已經是城最後的庫存了……”
“那……”那名將領聞言變。
要知道迄今為止,他們完全是靠弓弩才製了城外諸國聯軍的進攻,此刻弩矢告罄,他們將如何抵城外數十萬的敵軍?
『真是屋偏逢連夜雨啊……』
周驥惆悵地歎了口氣,轉頭看向附近那些疲力盡的魏卒。
既然弩矢告罄,那麽,防守城牆就隻能依靠白刃戰,然而,似他麾下剩下的近兩千名疲力盡的魏卒,如何招架地住城外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敵軍?
想到這裏,他召來兩名親兵,吩咐他們道:“你二人即刻去城找尋褚府正,傳告褚大人,東城門需要支援,這裏需要大量的人手。請他速速派來那些新兵!”
“是!”兩名親兵抱拳而去。
看著那兩名親兵離去,周驥長長吐了口氣。
既然弩矢告罄,那麽,就用人命來堵死楚國的軍隊,填完衛軍填城的百姓。
除非大梁城已無男兒,否則這座城,絕不會被諸國聯軍攻陷!
如果您覺得《大魏宮廷》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526/)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難承其重,定奪其冠。邊城少年擡頭的那一天,滿眼帝王將相冠冕不正,於是揚刀開始了獵冠的征程。這是一個以君王爲獵物的故事!
21世紀中文係高材生,魂穿大唐成了贅婿! 手上戴著一個鐲子,各種現代武器應有盡有! 文科生拿武器,難道要當個武官不成? 不,我要詩詞歌賦,我要扮豬吃老虎! 一個中年男人打量一番,賤賤一笑:「既然賢婿已無大恙,那麼——去報官府吧!」 莫名其妙的被送上戰場,打了勝仗回來卻被人給休了! 好在張十二不僅精通詩詞歌賦,還帶著各種現代武器的Bug!
永盛十二年。 著名古裝編劇作家顧錦年穿越大夏王朝。 驚奇的發現,自己所在的世界,仙武並存,王朝為尊。 而自己更是成為大夏第一權貴,鎮國公之孫,三代男丁獨苗,享受萬千寵愛。 但讓顧錦年驚訝的是,這個世界儒道昌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顧錦年發現自己的儒道,好像有那麼億點點過分。 下棋落子,金光璀璨,大龍浮現。 寫字,一字千金,非大儒不可直視。 念一首詩詞,詩出法隨,異象連連。 畫一幅畫,顧錦年都不敢畫眼睛,生怕成真。 當代亞聖:「為什麼他的異象比我的還強?」 ---- 本書又名《只有我的儒道有特效》《我的特效有億點點誇張》《特效流儒道》《打架我不行,裝嗶你不行》 已有三萬均訂作品《大魏讀書�
穿越成國公府三少爺的陳凡,為了讓女帝退婚擺爛五年!終于因為太過紈绔,等到了女帝的退婚圣旨。可才退婚不久,女帝好像就后悔了!“他怎麼這麼有才華?我以前怎麼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