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明月 第142章 絕妙好棋 絕世名帖.

《大唐明月》第142章 絕妙好棋 絕世名帖.

高宗不顧長孫無忌和羣臣異議,執意讓蔣孝璋當上了尚藥局的奉

琉璃納悶的看著裴行儉,“此事有何可異議的?蔣醫醫了得,又通藥理,子雖是古怪了些,爲人卻還方正。且莫說他治好了武昭儀,前幾個月聖上頭風頻發,不也是他歸來後調理一番便好轉了?他本是侍醫,如今再擢拔他一級爲奉,不是順理章麼?再說,尚藥局誰當奉與朝政半點干係也無,長孫太尉他們爲何要反對?”

裴行儉搖頭笑了笑,解釋道,“你有所不知,按朝廷編員,尚藥局設奉兩名,如今名額已滿,聖上又提拔蔣孝璋爲奉,於理自然不合。因此聖上是下令擢拔蔣醫爲奉員外特置,雖是編員之外,一切待遇同正員。長孫太尉便雲,大唐開國以來,員外絕無待遇同正之理,開此先例,著實不妥。爲一醫而壞了制度,朝廷日後該如何取信於天下冠?”

琉璃點了點頭,也是,大唐的公務員也是有編制的,提拔一個醫事小,壞了規矩事大,只是若是如此,“聖上怎麼還是擢拔了他?”

裴行儉淡然道,“聖上說,蔣醫之功爲前所未有,故前所未有之恩遇,也是理所應當,只是其功涉及幃,他原不公告天下,若是太尉著實想知,他也只好直言不諱,教羣臣和天下人看看,擢他爲奉特置到底是何道理。”

琉璃立時明白過來,武則天的後手只怕已是發了,定然是蔣醫發現了王皇后不利於武昭儀和高宗的手段,從而立下大功,使得高宗決心要擢拔他,“那長孫太尉怎麼說?”

裴行儉語氣略帶嘲諷,“還能怎麼說,自然是既然事涉幃,陛下做主便好,臣等不便置喙。”

Advertisement

琉璃忍不住笑了起來:高宗這是擺明了在威脅長孫無忌,你不讓我提拔蔣孝璋,我便把王皇后的罪狀昭告天下,如此一來廢后之舉便再也不會有任何迴轉的餘地,長孫無忌想來不會對後宮之事毫無耳聞,猝不及防之下自然不敢賭這一把,這一招還真是不錯卻聽裴行儉嘆道,“若以棋局爲喻,聖上的這一步可稱絕妙,經此一事,朝堂局勢已扭轉了大半。”

琉璃不由一呆,提拔了一個醫,就算是破格提拔了一個醫,雖然堵住了長孫無忌的,但怎麼就絕妙了,又怎麼會扭轉朝堂的局勢?

裴行儉見了琉璃的神,微微一笑,“李舍人之事,已教滿朝員看清楚,與長孫太尉不睦者,只要合了聖意,便依然可以留用於朝廷,太尉亦無可奈何;蔣醫之事,更會教天下人明白,聖上想重用之人,便是太尉反對,便是違反了章制,依然可以得到提拔、恩寵。須知朝廷編員有限,而員外同正之例一開,便給多人留出了一條青雲直上之路如此一來,日後人心向背自然已是不同。”

原來如此如果說李義府的事是意外之獲,那蔣孝璋的這次提拔便是一步心設置好了的棋,時機人選都恰到好,如此不又暗含殺機,怎麼看怎麼都像武則天的手筆……琉璃想了半日,只覺得自己的腦子果然是不夠用,在這種局面中,別說去下棋,連看棋都看不懂,不由嘆了口氣,“橫豎與咱們無關便是了。”

裴行儉詫異的看了琉璃一眼,笑了起來,“怎麼會無關?我若猜得不錯,不出一個月,李舍人與許學士等人便會先後擢升,我……或許會吏部。”

Advertisement

琉璃吃了一驚,裴行儉的臉也漸漸有些沉凝,“吏部這幾年一直爲褚相與柳尚書所把持,最是水潑不進,聖上上回召我宮,便曾說過一句,我應做個郎,纔算人盡其用。”

琉璃有些啞然,雖然對朝政並不悉,卻也知道,三省六部裡最爲要的便是吏部,爲吏部侍郎、員外郎這樣的郎,不知是多大唐員的夢想,只是對於裴行儉而言,卻是離他遠離漩渦的夢想越來越遠了……看著裴行儉無論如何算不上愉悅的神想說點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只能手握住了他的手掌。

裴行儉低頭看著琉璃笑了笑,反手把了懷中,安的拍了拍的背,開口時已換了話題,“聽說今日那位鄭氏阿嬸來過一次,出門時差點歡喜得哭了?”

琉璃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好容易才收了笑容,一本正經的道,“正是今日多虧來教導了我一番,最後又告訴我這產業原是賣了的好,二十萬貫之價也合適得,他們做叔叔嬸嬸的絕不會干涉,這般好意,我自然要好好謝一番纔是。”

裴行儉忍不住哈哈大笑,輕輕琉璃的臉頰,“誰若是小瞧了你,可夠們喝上一壺的”

琉璃笑嘻嘻的沒做聲,裴行儉停了片刻卻問道,“既然這邊已然無事,你可想好了該如何置那二十萬貫錢?”

琉璃心裡一跳,忙笑道,“你放心,這二十萬貫不會在咱們這裡花上一錢,自然是要讓全族都能獲益。今日我還跟鄭氏嬸嬸說了,咱們與大長公主割之時,會請們來做個見證,總之絕不會讓任何人挑出理來。”

裴行儉凝視著琉璃的眼睛,半晌才若有所思的微笑起來,“你覺得妥當便好只是何時會割,如今便已經定下了麼?”

Advertisement

琉璃輕輕的嘆了口氣,“定是尚未定下,想來也不過是這幾日罷。”

現在,等的也不過是那個壞消息。

只是之後幾天,一切卻是出奇的風平浪靜,到了初十,掌櫃莊頭們報的價目終於到齊,果然是剛好二十萬貫,鄭宛娘第二日便又來了一趟,當下敲定了二十二萬貫的價目。鄭宛娘又道,若是金銀可折價計,或是能賒欠些零頭,河東公府倒也籌備得差不離了。琉璃只能笑著說不急,還是一次割清楚纔好,況且自己這邊也要做些準備。

朝堂上,正如裴行儉所料,李義府很快被破格擢拔爲執掌中書省實務的中書侍郎,然而這一次,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卻全是無反應。裴行儉更是日日例行公事的上朝、去縣衙,午後歸家,半點異常的跡象也無。直到中秋前兩日,他才晚歸了一回,手裡還小心翼翼的拿著一個匣子。

琉璃早已等得心急,忙迎了上去,問道,“今日怎麼回來得這般晚。”

裴行儉笑了笑,“今日褚相召我過去了一趟。”

褚遂良找他?琉璃的心頓時提了起來,忙問,“他爲何要找你過去?”

裴行儉略有些詫異的看了琉璃一眼,把手裡的匣子遞給了,“便是爲了這個。”

琉璃心裡納悶,打開這個一尺多長的檀木匣子一看,裡面是一個用紫細綾裝裱過的小小卷軸。忙用手絹手,才小心翼翼拿了出來,展開一看,不過是一張平常尺寸的白麻細紙,紙面已略呈黃,上面是幾行飄逸的今草,氣韻流轉連貫,字跡勁秀灑。琉璃只看了一眼,便口讚了聲,“好帖”

裴行儉笑道,“你的字雖然有些稚氣,眼倒是老辣得很。”

琉璃看了半晌,還是搖了搖頭,“我認不出是誰的墨書,似乎不是王右軍的?”

裴行儉笑容裡有一見的得意,“是張伯英的真跡”

草聖張芝的真跡?琉璃不由吃了一驚,這位東漢書法家,雖然有著草聖的赫赫威名,卻沒有多真跡流傳下來,在宮裡兩年,因武則天和高宗都極書法,見過不王羲之的帖子,但張芝的只見過兩張,如今這便是第三張。忙又仔仔細細的看了兩遍,點頭不語。

裴行儉也淨過手,用葛巾細細的乾了,才從琉璃手裡接過了字帖,“張伯英的真跡最是難得,我當年費盡心思,也不過見過的四五張,能借我臨摹的不過三張,已算是極難得的運氣了,因此褚相今日才找到我,讓我幫他鑑別一下。你看,這種紙張,這般字跡,哪裡做得了假?便是在張伯英的真跡裡,也當屬上上品。”

琉璃奇道,“既是真跡,褚相爲何會讓你帶回來?”

裴行儉笑道,“自然是讓我幫他臨幾張。”

琉璃點頭不語,若論書法,褚遂良是公認的當世第一,只是他更長於楷書,而裴行儉則以草隸見長,臨草書更是一絕,當日高宗便曾把宮裡收藏的草書名帖都找出來讓裴行儉臨過一遍,如今褚遂良得了張芝的真跡,請他幫忙臨幾張也是順理章。只是想到褚遂良這個名字,的心裡到底還是有些不安,想了一遍只能問道,“可說好了何時把字帖還他?”

裴行儉道,“這倒是沒說,這臨出好帖來原也要幾分機緣,這幾日我要好好多臨幾遍纔是,張伯英的當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琉璃看了一眼這張只怕是千金難換的字帖,又看了一眼頗有些逸興橫飛的裴行儉,只覺得心裡那種不安的覺越發強烈,裴行儉卻是低頭專注的看著字帖,半晌才擡頭看見了琉璃的臉,微微一怔後笑了起來,“你莫擔憂,我自有分寸。”

就像自己看見好畫就會喪失理智,裴行儉看見好字的反應似乎也差不太多……琉璃垂下眼簾,無聲的嘆了口氣。

然而永徽六年的中秋竟是平平穩穩的過去了,唯一的意外便是琉璃讓廚下用藕、蓮子、桂圓熬出的玩月羹,因廚娘放的時間長了些,煮得明的藕有小半化了水,只得又重新做了一遍。

到了第二日,琉璃剛剛用過早膳,阿霓卻回報道,雪奴有事求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