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664章 兩場大戰之間的賢者時間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664章 兩場大戰之間的賢者時間

泊如練。

十月二十一這天的戰,終於隨著黃昏的視野越來越差、吳軍士兵越逃越散,落下了帷幕。

之所以說“泊如練”,也是因為長阪坡的地形特點導致的,千上萬人的鮮在緩坡上本存積不住,無法像平地那樣形水窪,結果就是順著阪坡流淌。

原本死個幾千人流出的,在低窪聚集起來,看起來也冇多大占地麵積。可全部如刷地坪漆似,鬼斧神工地把所有刷開攤薄,足夠把方圓幾裡地都染紅。

若是能從空中鳥瞰,簡直是前所未有的壯麗,足夠讓戰敗者留下創傷應激綜合癥。

那些逃散的吳軍士兵,縱然連夜繞過當城、往江陵方向狂奔逃生、功歸隊,心也已經烙下了無法磨滅的破膽恐懼影。

趙雲的部隊因為經過連番戰,倒是冇有力再清點俘虜計算戰果。趙雲把這些事兒給張鬆等文職人員辦理,又吩咐給所有士兵好吃好喝修整、發賞。

好在當本就資極為充裕,有大批從江陵搶運來的東西,都是挑值錢的先運走。所以趙雲豪爽到了給每名參戰生還的鐵騎都發了兩匹寬幅蜀錦、還賞賜羊半爿,允許飽餐痛飲。

負傷者額外賞賜金餅一枚,留下殘疾者再加賞一枚,戰死者卹家屬金餅五枚。

一通賞賜卹下來,全軍花出去的金餅竟然都超過了千枚,這個賬目看得張鬆都心驚跳,擔心到時候怎麼給司空報賬。

不過考慮到趙雲打了以勝多的大勝仗,重創了孫策的北路陸軍主力,張鬆覺得這一切倒也是應該的。

卹花了那麼多,就意味著趙雲的部隊今日的傷亡,其實還是達到了恐怖的四分之一。三千鐵騎損失了近八百人,其中戰死二百多騎,負傷五百多。

Advertisement

傷員裡麵墜馬斷手斷斷肋的重傷員比例最高,還有好幾十個連頸椎腰椎都摔斷了,擺明瞭得國家出錢養他們下半輩子,開支也是不小。

這也是長阪坡這種下坡衝鋒地形作戰不可避免的,很多人衝殺到後來力不支、馬匹被吳軍長槍兵刺殺或者絆翻後,就跟滾地葫蘆似連滾出去十幾圈才停下,脖子腰齊斷都是很正常的。

不得不說趙雲親率多年的這支銳鐵騎是真正的鐵軍,真正做到了令行止,敵人看似再強大,都能一往無前,扛著四分之一傷亡還死戰不休。

相比之下,今天的戰果也是非常碩的,是被趙雲和魏延穿分割、建製投降的敵人就有五六千人之多,再加上零散抓的俘虜,一共有七千餘人。

兩千多人抓七千多俘虜,幾乎是一個人要看押三個,也到了極限了。隻恨趙雲人實在太,明明擊潰了那麼多,也有速度機優勢,就是抓不過來。

總的戰果,總得再過一兩天才能塵埃落定。

……

的吳軍步兵主力,折損了程普、淩兩位主要高級將領,最後建製撤回去的殘部,隻是呂蒙、徐盛、宋謙這些中層將領的親兵。

戰敗之後,他們夜裡都不敢歇息,幾乎是強撐著往江陵逃。可惜步兵走不快,一部分力不支的士兵隻好丟掉一部分裝備,以減輕負重增加逃生機會。

好在潰兵確實走得很分散,趙雲想追也不知道怎麼追,他的兵也得休整。所以二十二日天明後,隻是黃忠帶著速度較慢的步兵往南搜尋。

一路上也冇抓到俘虜,隻是逮住些傷員。傷勢實在重、冇有挽救改造價值的,就補刀給個痛快,結束煎熬,也都拖到一燒了,免得傳染瘟疫。漢軍因為李素多年的治軍意見,對於打掃戰場時的焚燒等衛生工作還是很上心的。

Advertisement

盔甲兵倒是撿了不,估計有好幾千件,吳兵丟得滿山滿野都是。

二十二日清晨,江陵城的孫策率先收到了兵敗的訊息——是幾個淩手下的吳軍斥候騎兵軍,戰敗後直接往江陵後撤,帶來了第一手的訊息。

“什麼?程老將軍和淩都被趙雲擊殺了?全軍……你是說全軍覆冇?!”孫策驚聞噩耗,激得從胡凳上直接跳了起來,拍案質問。

斥候軍哆嗦著訴苦:“未必……未必是覆冇,但是真的被趙雲徹底擊潰打散了。主公若及時派騎兵接應,或許還能多收攏回一些敗兵。現在敗軍都在往回趕呢。”

孫策拍案又驚又怒,但他也知道這時候還是挽救有生力量最重要,其他細節可以慢慢再問。他揮了揮手:

“帶他們下去喝點粥歇息一下。義公,你帶著騎兵出城往北幾十裡,撒開隊形搜尋,多接應一些敗軍回來。若是潰兵奔波乏力,況也不危急的話,可以把你們的馬讓給潰兵騎回來。”

韓當領命,立刻去辦,出發之前他自己又琢磨了一下,吩咐帶點牛車去拉人。不過不許牛車隊離城太遠,畢竟牛車行遲緩,萬一敵人追擊跑不了。

孫策在南郡府衙仔細問了斥候戰況,才大致知道了勝敗原因,扼腕歎息:“程老將軍用兵猶豫了呀!而且輕敵。怎能因為覺得趙雲人,就迎擊到這等進退兩難的戰場地形!

留守當城外大營也好、堵住荊門穀口也好,結果肯定都比前進到長阪坡主迎敵要好。難得那趙雲已經居高位,依然不吝自丟臉麵想避戰就避戰,唉,事到如今,多說也是無益。”

周瑜又不在,孫策一個人高高在上,連個訴苦扼腕的人都冇有。尤其他這個北路陸軍,程普一旦損失掉,都冇個地位足夠的人跟孫策平等商議了。

Advertisement

孫策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收拾挽救殘兵,二十二日中午的時候,徐盛第一個建製地撤了回來,他帶來了大約一千五百人的整編部隊,裝備也都儲存完好,甚至還額外帶回了一些戰死士兵留的裝備。

這都得益於徐盛的任務本就是圍困當城,冇參與長阪坡之戰,所以至兩座城門外的圍城營地都是冇有遭到追擊、全而退的。

下午的時候,呂蒙也回來了,帶來了敗軍殘部中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大約四千人,建製也還完好,裝備保留了六七。孫策親自接見了他,問了況,還嘉獎了呂蒙敗中挽回、儲存部隊的功勞。

孫策很清楚,部隊在大敗的時候也要爭取樹哪怕一個正麵典型,鼓舞士氣。

孫策還表示讓呂蒙好好乾,他姐夫鄧當如今在夏口臥病,眼看也快不行了。呂蒙憑著這次存師苦勞,可以讓他接替鄧當的職位。

呂蒙回來後,又過了半天,直到半夜時分,宋謙才最後撤回來,他隻有一千人跟隨,裝備都丟了一大半,極為狼狽。後半夜又陸陸續續又零星散兵收攏。

到二十三日清晨,孫策清點整編兵馬時,發現所有潰兵隻收回來七八千人。

孫策悲憤不已長歎:“給程老將軍帶去的可是兩萬七千人,整整兩萬人就這樣損失了!趙雲之攻,似若神鬼。”

事實上,趙雲的部隊造的殺傷和俘虜,肯定是不到兩萬人的。當如今收編的俘虜不過六千。

剩下的一萬四顯然不可能都被殺了,估計有一小半是徹底往四麵八方逃散,徹底被打得嚇破了膽,也冇打算迴歸孫策的部隊了。

這種況,在軍中的年輕士兵之間是很常見的,尤其是那些還未娶妻的。這一點從孫策軍收攏的零散敗兵年齡構上也能看出來:

拚死拚活逃回去繼續跟著孫策混的,都是些二十多歲以上,甚至三十多的老兵。他們在江東和廬江還有親人妻兒,不回去老婆孩子會死或者被迫改嫁拋棄。

二十歲以下的年兵幾乎都能逃散就逃散了,反正一人吃飽全家不,留在南郡一樣是當兵當農民。

當時的家庭也不會隻生一個孩子,家中父母自然還有兄弟姐妹去養,自己隻要逃得命,還能偽裝戰死,說不定孫策還能給戰冇者家屬減幾年稅呢。

不過這種招數,眼下也就袁紹和孫策部隊的敗逃士兵能用用,曹軍那邊就不行了。曆史上魏國後期琢磨過一些比較損的“人力資源政策”。

諸如把逃亡和戰死士兵的老婆一律發給其他活著的士兵當老婆。發現軍隊投降敵人要連坐家屬。這些狠招出來後,士兵逃散不歸的問題就大大減輕了。(現在曹還冇實施)

……

孫策盤點完最終戰損況後,韓當這時也已帶著接應收攏敗軍的騎兵隊全部回城了,他整整一天一夜冇睡,回城後還不敢去休息,而是請示孫策下一步的計劃:

“主公,末將以為,既然初戰敗北已,懊悔也是無用,不如固守一兩日,等公瑾的水路主力抵達,略作休整恢複戰力士氣,再作區

實話實說,此戰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隻是我軍驟得江陵、拿到瞭如許巨量的資,又捨不得被張鬆怯懦搶運走的那一小部分,貪多務得了。隻要我們審慎應對,不再冒險貪心,大事依然可為。”

孫策點點頭:“是孤對不起三軍將士,驟得巨利,一時被如虹氣勢矇蔽了見識,狂妄冒進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是我軍初南郡太順了。此戰不怪任何人,一切過錯由我承擔,逃回來的將士全部要好好犒賞,以利再戰。”

韓當惴惴試探:“不知主公打算如何再戰?恕屬下直言,公瑾援軍抵達之後,李素的步兵主力,算算日子也差不多從襄到當了。

從戰前蔡瑁給的報看,李素在襄就有兩萬步軍,是隨時可以接應各的。就算他要留人守住襄,不能全來,那李素加上趙雲、黃忠在當已有的部隊,怕是也有兩萬人。

我軍八萬攻打兩萬人固守的城池,未必能很快拿下。而且蔡瑁也說了,張鬆提前察覺到異常,把江陵城的貴重軍械全部運走。

我昨日接應到徐盛時,徐盛也說他試探攻打過當,城灰瓶麻油連弩諸般造價昂貴的攻守城械和箭矢都極為充裕。雖然城牆不高防殘破,依然對攻城一方殺傷極重。我軍可不能拿著江東子弟的命去白白填這無底啊。”

孫策很有戰敗後反省者該有的謙遜姿態,所以很尊重韓當,讓他有機會把話說完,隨後孫策才誠懇地認錯:

“義公放心,孤有分寸,再戰也不是戰、戰。孤已經看明白了,南人舟,北人乘馬。這次的失敗,也讓我們充分認清了趙雲鐵騎之利、南北軍在開闊平原上決戰的差距。

長阪到江陵之間,恰好有百餘裡的開闊江漢平原,田連阡陌,又無水澤,恰恰是荊北最適合騎兵決戰的戰場。之前我們是恰巧撞到趙雲最長項的戰法上了。

但是,隻要趙雲從當繼續南下,過了麥城,到了江陵東北,夏澤等諸多雲夢澤殘跡湖泊沼澤配合,地勢泥濘低窪。騎兵就冇法發揮了。

公瑾抵達之後,隻要夏口那邊嚴把住漢水長江的河口,不讓漢水中的李素軍戰船直接進長江,我們又把住漢水靠夏水連通長江的漢津口、江津口,則李素軍在襄的戰船全部無法來到南線戰場。

到時候李素軍在南線戰場的全部戰船,都隻有靠丘守將甘寧躲到庭湖和湘江長沙等地那一點船。如此,水戰還是我軍絕對優勢!

趁著這次戰敗,我們就假裝已經氣餒,不敢再陸戰求戰,等著李素自己憋不住急於收複江陵,到江陵城邊與我們作戰,我們依托夏澤水網沿岸擾,定可反敗為勝。”

韓當還覺得有一丁點不靠譜的細節冇想明白,提醒道:“那李素真的會急於反攻江陵城麼?”

孫策憤怒地獰笑:“江陵城可是被蔡瑁獻了一百八十萬石糧食給我們!夠大軍吃十五個月的!我們多駐紮一天,就多吃一天,這些糧食原本都是李素的,他會不急著儘快拿回去減損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