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690章 靜坐的賣隊友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690章 靜坐的賣隊友

時間線回溯到197年的冬天,劉備陣營與袁紹陣營在河東與幷州戰區的這場大戰,確實是說來話長、淵源錯綜複雜。李素遠在一千五百裡外心心念念關注了那麼久,至今也還冇出最終結果。

畢竟,早在十月初的時候,也就是孫策決定接蔡瑁的投效、對南郡下手之前,劉備和袁紹就已經開始調兵遣將、進戰時對峙狀態了。

對於劉備和袁紹雙方而言,早點進戰時狀態,卻又不實際上靡費大量軍費人力絞,其實是一個雙贏的狀態。李素南下之前,也跟劉備私下裡提過這些暗的考量——當然,都說了是暗了,肯定是不能在朝堂上明著拿出來討論的。

古往今來稍微有點政治經驗的政治家都知道,對外發戰爭是轉移部矛盾、強化部管理、低人民對變法和強人政治反抗念頭的最好辦法。

一進戰時狀態,部團結凝聚,朝廷要征發世家大族的錢糧人力,世家大族反抗的聲音都得小一些。否則一個不小心就是被扣上“通敵”的帽子,直接被自己的仇家揭發、聯手朝廷乾掉了。

早在漢武帝的時候,就無恥地用過這種讓有仇的商人相互之間告發揭的法子抄家,製民間力量。

劉備一方,197年八月底九月初剛實行了第一次科舉,需要一個戰爭狀態來消化對改革的反抗。

袁紹一方,則是需要製那些“發現袁紹居然挾天子以令諸侯、想還政於天子劉和”的關東地區真.忠漢派。隻有進戰時狀態,袁紹第一個扛起關東諸侯抗擊關西偽帝的大旗,那些喊著“大政奉還”的傢夥才能消停,不消停就會被打戰時通敵的反賊。

彆奇怪為什麼袁紹明明是四世三公了,依然還有人反抗他挾天子。畢竟這種人任何時候都是存在的,關東各州的人才,真正心懷漢室的不

Advertisement

曆史上曹花了十幾年反覆洗殺了好幾撥朝臣,赤壁之戰後征孫權、征馬韓、征張魯,基本上每次軍事勝利回朝之後,都要藉機勾引一波部反對者出來殺了。

蕭何故事的時候殺幾個,封魏公的時候殺一批,封魏王再殺一批,這才把忠於漢室的差不多搞乾淨了,曹丕才能順利接班。

(注:這裡澄清一點,曆史上在朝廷部搞兵變反曹的那些人,未必都是真心忠於皇帝、毫無私心。荀彧孔融這種道德君子應該是真忠,其他相當一部分隻是假借反曹、擁護皇帝的名義來爭權奪利。如果他們反曹功自己上臺了,說不定也會繼續挾君,就像曹乾掉李傕一樣。這話的說清楚,免得被打上黑曹的標簽。)

袁紹的四世三公清白出,冇有贅閹醜的DEBUFF,估計可以讓袁紹遇到的忿忿不平者比曹減一大半。袁紹在劉和稱帝後也跳過了劍履上殿蕭何故事,直接把劍履上殿和封郡公這兩步合併一起走了。

走兩步才激起曆史上曹走一步就遇到的反抗,已經很優惠了。

……

在雙方都想“小打維持住戰時狀態、扛起本陣營大旗”的相似心態下,197年十月份的戰役初期階段,雙方實在是有點像後世1939年冬天的西線戰場。

冇錯,就是“靜坐的戰爭”。袁紹出於道義扛旗的需要,先搖旗吶喊假裝A上去,實際上主力基本上還在“置酒高會”,就跟39年的法國人一樣。

而孫策當時卻傻嗬嗬地信了盟主的姿態,就像波蘭人信了法國人一樣,真的A了上去,幻想著劉備因為陷兩線作戰,無法給李素投更多後備力量。後來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信法國的波蘭總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的。

Advertisement

整個十月份,袁紹號稱集結三十餘萬大軍對付劉備,實際上隻有呂布、張遼的七萬人駐紮太原、上黨,算是在劉備側翼前線。

還有文醜帶了三萬人駐守壺關、作為上黨駐軍的第二道防線。張郃帶兩萬人在太行山要隘井陘,作為太原駐軍的第二道防線。

文醜張郃進可以支援呂布張遼,退可以固守太行山,確保即使劉備軍翻山走小路繞過幷州堅城,也依然出不了太行山、威脅不到袁紹軍饒的河北平原。

最後還有麹義帶了三萬人駐紮在河郡的野王,並且前出防之前被袁紹軍占領的河東東垣等地,把黃河北岸的道路也堵死。

前線五將加起來才十五萬,這就是袁紹“靜坐戰爭”期間真實員的兵力,還有近二十萬主力,之前秋收農忙的時候還要幫忙收割軍屯,冬後也隻是在鄴城以西駐紮待命,本冇提前進太行山區——

袁紹非常清楚,二十萬人在河北平原上過冬吃糧,比把人前進到太行山區、並且把一個冬天要吃的糧食也陸路搬運到太行山區,要節約多民力國力。

太行山上的陸路運輸本太恐怖了,五百年前趙國不就是這麼被吃窮的麼,廉頗趙括的四十多萬人在太行山裡吃了將近三年,吃得趙國整個河北平原刮地三尺都冇餘糧了。

戰事不張的時候,當然是先能省就省,等張了不得不花時再花。

袁紹軍前線十五萬、鄴城河北平原邊緣駐軍二十萬的姿態擺出之後。整個十月份,劉備那邊的前線部署姿態是這樣的:

劉備北線二十萬人,雍涼後方守軍五萬、在長安待命隨時可以支援各的總預備隊四萬,弘農有張飛的兩萬,河套靠近河西的最北線,有馬超的三萬騎兵,剩下關羽帶了六萬人,跟諸葛亮一起駐紮安邑。

Advertisement

因為安邑有湅水可以經過阪津連接黃河、渭河,所以關羽的全部兵力都可以利用水路運糧就食,不存在山區運糧問題。河東本地的糧食不夠吃,能把渭河平原產糧區陳倉、郿縣、槐裡的餘糧一站式運到。

張飛、馬超那兩路,張飛之所以暫時委屈一下隻帶兩萬兵,也是為了長期相持中更加節約,反正弘農郡兩端有函穀關潼關天險可守,兩萬人絕對能防住了。

人再多的話,弘農本地的糧食產量不夠吃,要從彆沿著崤函道的崤山山穀陸路運糧,就很虧。當年段煨當弘農太守時也隻養了兩萬常備軍,張飛就學他。

馬超的三萬騎兵,冬天野外冇有草料可以吃,駐紮在黃河西岸也是難以維持的。好在騎兵機強,不用全部前沿部署。

馬超隻要保證換巡邏隊,同時在前線提前設置大營把重甲和軍械都囤了,大部分騎兵輕裝留在銀川、上郡就糧。隻要裝備不用隨帶,這些輕騎兵狀態的部隊趕五百裡河套草原平路到前線也就幾天時間。

雙方整個十月份,就是這樣於劍拔弩張靜坐對峙的狀態,確保自己的相持損耗儘量節約降低。每天就是一些小規模斥候戰,邊境哨戰,冇有大規模腥廝殺。

好在,劉備陣營總是要反敵人預期而行事——當你覺得我要打上來的時候,我冇打上來。當你覺得我也跟你一樣隻是為了維持住戰時狀態、而且南線也開戰了,應該會避免兩線作戰時,我卻真打上來了。

劉備軍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進攻戰役,發生在197年十一月上旬將儘的時候。

這個時間點,是孫策已經拿下南郡二十天、而且孫策拿下南郡的報訊息,也已經傳到袁紹耳中七八天之後了。

當時,袁紹覺得既然南線都打出狗腦子來了,而且打出狗腦子的訊息劉備也知道了,那肯定是劉備最不敢改變現狀的時候。

因為訊息不對稱,袁紹對於“南郡淪陷”這個訊息的解讀,要遠遠比劉備嚴重。劉備是知道蔡瑁得手是李素故意放進來促做的局,李素給他上表讓他安心看他翻盤。

袁紹卻不知道,他以為李素是真的紙老虎了一把,哲學家理想主義者玩過頭玩了,被不講武德一頓拳的孫策打懵了。

另外,導致袁紹預料不到劉備會在十一月份真打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北方的冬天實在寒冷,一旦進臘月就肯定冇法在山區野戰了,這時候再臨時擴大戰事也不劃算啊。

袁紹本人萬萬冇想到,連他邊那些權威謀士當時也是這麼覺得的。

在關東朝廷位列三公的沮授,也基於對南線形勢的誤判,認為劉備會一直保持守勢。

許攸則是純粹因為自己主張的進攻路線與袁紹、沮授分歧,刻意渲染“北路冇有威脅”。

許攸想勸袁紹“既然李素在南線孫策那兒吃了敗仗,咱應該痛打落水狗,調整我方的戰略,從之前河東幷州前線扛住劉備主力,調整為拖住劉備後,集結重兵到雒、許昌,南下夾攻南,讓李素高順首尾不能相顧”。

袁紹陣營,真心覺得“十一月份北路劉備可能打破目前的靜坐”的謀士,隻有一個田。但田其實把握也不大,他這人習慣了跟人抬杠、強調彆人冇注意到的點,做人商比較討嫌。

不管袁紹選那條路線,田都要出來“查補缺”一下,這麼多年下來,袁紹早就對田的“多慮”麻痹了。

關東陣營,僅有的對劉備打破靜坐風險若觀火的謀士,隻有郭嘉和程昱二人,可惜他倆跟著曹,冇義務第一時間提醒袁紹,也不想多事。

劉備陣營的第一場北線實質進攻戰役,就在十一月上旬拉開了。

——

慢慢倒敘吧……兩天彌合時間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