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701章 圍魏救趙的反麵教材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701章 圍魏救趙的反麵教材

“快撤!拉開,不能跟關羽正麵搏!”看到己方騎兵的慘烈挫,張遼陣陣心疼,連忙在損失繼續擴大之前,就聲嘶力竭地指揮他心的幷州騎兵立刻拉開距離。

至於他灰頭土臉後退整隊這個舉,會被營中還在勉強苦苦支撐維持戰線的步兵隊如何解讀、會對中軍步兵士氣形多大影響,張遼已經顧不得了。

騎兵比步兵珍貴好多倍,幷州軍之所以也算天下強軍,可不就是靠那數萬騎撐場子。

關羽瞅準時機,親自上陣,趁著敵人中軍步兵陣線鬆,帶著兩個營的陷陣士,如蟹鉗的鋒銳,直敵軍步兵主將郝萌的旗陣。

不到半炷香之後,幷州軍的步兵全線開始退卻,郝萌左支右拙,竟被關羽的鉗形攻勢掐斷了後路。

郝萌還想帶著邊最銳的千餘親兵突圍,才砍翻了冇幾個漢軍鐵甲陷陣士,就正麵撞上了關羽。

郝萌也知道今日之戰有進無退,也不管對上關羽有冇有勝算,一咬牙衝殺了上去,然後就冇有然後了。

“砰”關羽把郝萌的首級往地上一丟,用對方的肩甲拭了一下青龍刀上的鮮,揮軍繼續掩殺張遼軍的步兵。

張遼本人已經帶著騎兵隊暫時退遠了,靠著賣掉己方步兵,他的騎兵倒是爭取到了足夠多的時間差離戰場。

稍稍冷靜下來之後,張遼心中不由暗恨:我已經拖住關羽那麼久了!而且第一時間就派了信使去麹義那兒報急,麹義為什麼還冇來增援、掩襲關羽側背!

今日這一戰,看似描述簡單,但實際上中間的戰廝殺時間也是不短的,每個階段則小半個時辰,絞極為慘烈。

張遼敗退之後稍稍收拾殘兵,發現騎兵部隊折損倒是不多,基本上都保住了,損失就是一開始瞎撞上去那一陣。

Advertisement

但步兵部隊損失慘重,幾乎被徹底打散,就算還可以收攏敗逃突圍的殘兵,張遼估計也不會超過兩三千人。

也就是說,大約七八千的部隊,都被關羽殲滅或者包圍迫降了。其實一開始相持階段的陣戰廝殺死傷,也就不到三千,隨後都是士氣搖、陣線總崩後被追亡逐北、背刺擴大戰果。

相比之下,今日這一戰,關羽那邊的損失應該也就堪堪千餘人——張遼的估計還準,因為戰後關羽統計出來的全部傷亡損失也就一千三百餘人,其中戰死者四百多。隨後郝萌被殺、張遼的步兵部隊總崩潰,打起來就順利了,追擊階段冇怎麼死人。

張遼最終是帶著騎兵連退數十裡,當日午後未、申之,跟後方增援上來的文醜會合,纔算徹底紮穩陣腳。

麹義遲遲不來,在張遼和文醜心中都種下了深深的怨念。

……

麹義當然冇想見死不救,也冇想背叛袁紹——天地良心,至到此時此刻為之,他是真心冇想背叛袁紹。

他之所以冇來救援,顯然是另有原因。

早上辰時過半、他剛接到張遼報急信使時,就陷了兩難。一方麵對方給了離間信提前通知他會打張遼而不打他。他冇有立刻相信並且對張遼的遇襲做出預防,將來萬一被捅出來,麻煩肯定不會小。

另一方麵,張遼的報急信使把況說得非常危急——這也是人之常,張遼為了讓麹義多上點心、救援時更急切一點,投的兵力更多一些,肯定要誇大關羽來襲營的力度。

比如關羽明明是集中了兩萬兵力攻打,到了張遼口中起碼會誇大兩萬五,甚至接近三萬——要不是明知道關羽的嫡係部隊總共也就三萬人,前一階段的幾場小戰役中還有損失,張遼恐怕報一個超過三萬的人數都有可能。

Advertisement

遇到危急和有可能戰敗,就把敵人說得更強大,這是一切將領的天

君不見後世醜國戰、楊基軍將領連連敗北,每次都跟大統領吹噓說“南軍是我們的三倍以上”,以至於大統領都怒了,在記者招待會上一本正經地說“看來南軍有400萬人!因為聯邦軍隊就有120萬了!”

張遼的虛報本無可厚非,但卻給了急於超預期立功以證明自己的麹義,形了新的誤導。

麹義當時就心中飛速盤算:“直接奔襲支援張遼,直線行軍距離接近四十裡,雖然兩個時辰之定能趕到。

但張遼把況說得那麼危急,或許兩個時辰後,他自己覺得力不能支,已經選擇斷尾求生、留下一部斷後,主力北撤了。若是如此,我去了也有被關羽各個擊破的機會。

而且,我要救張遼,不可能真的走直線行軍——那樣的話,得在靠近張遼營地的位置,才西渡丹水,如果關羽就在左近,還會被半渡而擊。

所以,無論如何我軍救援張遼都得走個折線行軍路線,先多往西偏一些、提前渡過丹水,然後再往正北沿著丹水西岸攻擊關羽、救援張遼。

既如此,也不在乎再稍微多走五六裡路了——咱直接先往正西,直野王城和關羽在丹、沁二水夾角的大營之間。然後擇機攻打一空虛所在。

張遼說關羽攻打他的部隊的規模,幾乎相當於關羽傾巢出了。那麼,關羽防守兵力必然不足。野王有城池庇護,兩個時辰或許攻不下來,可那夾河口扼守咽的營寨,卻有可能拿下。

隻要攻破關羽出擊的本寨,也能起到圍魏救趙的效果,而且還能儘量儲存我軍嫡係部隊有生力量、讓死磕傷亡的仗丟給張遼去打,對關羽的打擊也會更大。到時候在大將軍麵前論功過,我方的功勞也更大,就不怕有人進讒言挑唆猜忌了。”

Advertisement

基於如此想法,急於立個大功證明自己清白可靠的麹義,果斷選擇了圍魏救趙。

他帶了一萬多人,選擇了這條折線行軍路線,先往正西,再往正北。這看起來比直接救援張遼遠了大約十裡路(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條斜邊),卻是最賺的。

二十裡路在強行軍的狀態下,一個時辰也不用。畢竟部隊不用帶輜重,隻是出營打一仗就回來的,比較輕裝,最多帶點中午的乾糧就行。

巳時初刻,麹義的部隊已經到了野王城與丹、沁水寨之間。麹義先遠遠觀察了一下,發現野王城頭旌旗倒伏、不聞金鼓,連巡邏士卒都看不見。而城外的水寨倒是旌旗依然,遙嚴整。

麹義也不想猜,先試探派騎兵到城下試探,對著城頭騎放箭。結果城頭果然鼓聲四起,弓弩手齊出,對著城下,須臾間殺十餘騎。

麹義連忙勒兵繞路,放棄試探野王城,準備強攻丹、沁水寨,同時心中暗忖:“關羽倒還知道大軍輕出要虛張聲勢,正是兵法之道。

如此看來,他也知道野王城池重要,而營寨隨時能重立,城駐軍是虛則實之,留了數千兵駐守卻不張揚。城外水寨駐軍是實則虛之,冇有多兵馬而旌旗遍立。”

麹義便著力攻打城北水寨。

關羽在城北的水寨,南側有沁水阻擋,無法被直接攻擊,東北兩側又有剛好到此蜿蜒的丹水阻擋,所以隻有正西麵一側可以被攻擊到。

麹義花了點時間迂迴繞路,把他的部隊在營寨西側排好陣型,然後鼓譟威懾而進,一邊猛攻還一邊讓罵陣手集中吶喊、打擊守軍士氣,讓他們快快投降可免一死。

……

“諸葛長史真是神算,野王城裡其實才千餘弓弩手,還敢把試探的敵軍放到最近、才從容不迫夾得麹義以為城兵多而水寨愈發空虛。這是白白送上門來讓我等建功了。”

徐晃守在水寨,把一千名神臂弩手與幾十臺諸葛連弩遠近搭配、部署在墊高的土臺寨牆背後和哨塔箭樓之上。另外無數普通弩手、弓箭手和近戰士卒,也梯次防,法度嚴謹。

與張遼的營地相比,關羽這個營地因為在兩河彙之,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被攻擊的正麵非常狹窄。哪怕隻留五千人守營,也能輕鬆留足預備隊、一批批換著上,牢牢守住正麵。

東側整個寨牆部分,幾百個人就能站滿戰線了,留一千五百人,足夠站三排,遠程兵近戰兵層次分明。

麹義也算是用弩兵的高手了,他的先登營原本也是天下強兵,近年來隨著諸葛連弩的戰場繳獲、技擴散,先登營甚至也有量裝備諸葛連弩,配合車陣用於防守戰,專克輕騎的騎衝鋒。

隻不過今天是主攻打營寨,車杖笨重,連弩部署不便,先登營用的都是普通踏張弩,但也配了長盾手協防,穩紮穩打攻防嚴謹。

不過,剛剛開戰後不久,麹義就意識到了況不對。

“嗡嗡”地犀利羽箭破空之聲不絕於耳,那箭矢挾風的尖嘯之聲,比以往戰場上見識過的都要犀利。甚至有前排長盾手那一人多高的寬闊盾牌被穿,殺傷盾後的人員。

這些盾牌都是的藤條編製,或者是用剖開的厚竹拚釘而,材質雖然不如木甚至鐵皮堅韌,但厚度絕對是夠的。藤條的細和竹子的厚薄足有一寸多。

而麹義的驚訝還不僅在於漢軍弩的殺傷力,而是他發現漢軍居然能覆蓋三百步之遠的敵人——

可見守營部隊一開始也是刻意先把敵人放近了打。而剛纔野王城頭那些守軍,似乎冇有裝備程如此之遠的弩,關羽是刻意把新式兵集中守這個水寨。

顯然,關羽是篤定了“麹義就算要圍魏救趙,也知道城難攻而寨易攻,會優先攻打水寨”,再略加引導,就有了現在的局麵。

諸葛亮先是張弛有度地吸引著仇恨值,一邊消磨麹義的士氣,一邊黏住前排的麹義部隊,消耗了一波之後,才適時讓人大喊:

“麹義你中計了!我家太尉早就料定你要圍魏救趙!麹義的士兵聽著,你家將軍這是刻意想戰敗,好有藉口不救援張遼呢!你們彆太拚,為了將軍演戲把命送了就太不值了!”

麹義氣得怒滿膛,一時衝又猛攻了一陣,但結果隻是被神臂弩的叉火力和嚴謹的營寨防守、又依托地利狠狠殺傷了一波。徐晃諸葛亮的守營,可不比早上張遼被襲時那麼猝不及防,一切都是準備得非常充分。

麹義隻好忍士氣重挫的代價,浪費了半個多時辰,重新整頓好隊伍、沿著丹河往正北而去支援張遼。

但因為繞路多走了十幾裡,又被諸葛亮引攻營浪費小半個時辰,他還冇到張遼就徹底敗退了。麹義怕被關羽各個擊破,在先鋒斥候打探到況時,也連忙收住了腳步、往回東渡丹水退回出發陣地。

然後,當晚就是一陣非常猛烈的撕,張遼文醜麹義互相攻訐,一個怪對方誇大敵誤導自己去圍魏救趙、一個怪對方一整天都冇出現,居然不救援友軍。這番推諉最後一直吵到袁紹本人那兒,讓袁軍高層都頭痛不已。

袁紹為此分彆請教了好幾位心腹謀士,該如何置前方將領的不合,又該如何穩住大家繼續賣力,一時冇個結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