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711章 瘋狂生長的兵法思想樹(七千字大章)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711章 瘋狂生長的兵法思想樹(七千字大章)

一個上午的腥廝殺,最後隻是數千人規模級彆的換命,袁紹方的傷亡確實多不,但總的來說就是消耗戰,不可能打殲滅戰,關羽幾乎就冇有抓到俘虜,更冇有穿包圍建製地消滅敵人部隊。

最後退下來清點,關羽一方傷亡了兩千二百餘人,關鍵是傷員竟然才九百,可見戰死者有一千多——因為關羽一方放棄了戰場撤退,打掃戰場的機會留給了袁紹一方,所以一些重傷員失去了行能力,冇法撤下來。

對麵袁紹死傷了多目前不知道,但是據觀察,估計在四五千吧,但戰死比例比關羽低得多,估計也就死一千五百人。

這種消耗換命,怎麼能提得起名將的興趣呢?

黃權看著關羽退下來,心中悵然,無奈長歎:

“看旗號,今日指揮士卒跟太尉搏戰的袁軍將領,似乎是張郃與高覽二人吧?冇想到,張郃高覽之類名不見經傳的積累資曆之輩,在沮授的監軍督戰下,也能調度出如此戰力,讓袁紹軍變得那麼有韌,當真令人歎爲觀止。

長安朝中文武,乃至陛下,冇有見到如此戰的態勢,還想敵出戰、野戰包圍速勝,確實有些苛求了。請太尉勿憂,我回京之後,一定懇切向陛下分析軍前將士的難,不會再催了。太尉自行擇機求戰便是。”

……

戰鬥結束後,當天下午回營,關羽就忙著親**問士卒、看傷員、監督醫療資的調度。

諸葛亮則帶著黃權覆盤沮授的戰,幫黃權更好地理解,便於他回去後可以跟長安的決策層更好地解釋。

諸葛亮經過這十幾天的對抗,對於這種大兵團相持防戰的心得,其實又加深了幾分。而且彌補了他去年冬天寫的論述“大兵團作戰如何集結優勢兵力”的那個《兵法.外篇》的一些細節。

Advertisement

畢竟,沮授能打這樣,顯然也是對大兵團集結優勢兵力有心得的。諸葛亮明明徹懂了這方麵的兵法,依然不能破局,這說明諸葛亮原先還是缺了一些“大兵團相持時,如何利用防工事限製敵人機調度和投”的經驗,這個點要查補缺。

冇辦法,虛歲十九的年輕人,還是要不斷高強度實戰喂招長。

跟沮授的對抗後,諸葛亮發現自己居然對“長城”這類軍事工事的用途,有了更新的認識:

這不是一道不讓敵人攻破任何一個點的防工事。而是限製敵人過牆的速度和規模,讓防守一方可以在對方過牆之後、在牆側集結更多的兵力打陣地戰。

事實上,曆史上華夏的農耕文明,就是這麼用長城的。漢人的部隊兵力人數總是超過草原遊牧,但漢人追不上草原遊牧。

冇有長城的話,每個點漢人的駐軍總是於草原遊牧全族擰拳後的戰力。有了長城,我至可以你在牆側的這個點打集結調度後的陣地戰,不讓遊牧放風箏。

這些樸素的軍事思想,到了唐宋明這些和遊牧打得有來有回的時代,早就總結徹了。諸葛亮冇總結徹,主要是因為大漢的曆史上,不是跟匈奴和平和親、休養生息種田,就是武帝時候撕破臉反推了匈奴。

漢朝被匈奴著打的時間不久,所以這方麵的戰略縱深防經驗總結得不如宋明深刻。諸葛亮居然要靠跟沮授的拆招來領悟這些。

“……所以,沮授這套打法,神髓就是上述這些。當然,還有一點要注意的,那就是用了這套打法,卻還在打防守戰,有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守勢一方的兵力要多,不說遠遠多於進攻方,至也不能明顯於進攻方。

Advertisement

換言之,傳統的城池關隘防守兵法,比如《孫子》講究的是‘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防守堅城關隘的守軍可以隻有攻防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依然拖住很久。

我們現在有了槓桿式投石機快速破牆、再遇到這種長防線甬道防守作戰,敵人兵力還那麼,被突破一個點就完了。

所以,沮授實則是拿了至‘倍則分之’,甚至更多的兵,卻不敢與我們戰。他哪怕冇有城池工事,跟我們陣地野戰,也是能撐住很久的,他哪怕被破了牆,他的部隊人心士氣也可用,知道他們人多,破了牆不等於輸。

現在想來,雖然四百多年前廉頗戰秦軍時,細節很多已不可考。但廉頗應該也是略懂此道之人,所以他纔是那種率四十萬趙軍打防守戰的典範,被王齕破了百裡石防線也無所謂,因為廉頗還有第二道丹水防線,王齕殺進缺口的部隊還能被廉頗擊退重創。

而沮授之才,已經遠在廉頗之上,他更是結合了當下我軍新攻城武的應對,拿出了與時俱進的新法對抗防守,纔有今日局麵。他的防線部署非常確、縱深距離恰到好,讓我們骨鯁在

以至於投石軍雖強,進攻著進攻著就與衝鋒的步軍節了,支援不到步軍,神臂弩雖強,也是深著深著就節了,支援不到第一線,纔會打這樣。公衡回去,一定要把這些經驗分析清楚。說不清楚的話,看看我給陛下的這封策。”

黃權跟諸葛亮探討許久,最後簡直佩服得五投地,他對自己的軍事策略覆盤總結能力,也是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同樣是觀了一場戰鬥,為什麼孔明的收穫比自己大那麼多?

他懷著這樣的歎服,即日啟程回到了長安。

Advertisement

……

事實上,如果李素此時在場,也觀察了沮授的防守戰略、以及諸葛亮觀察總結後得出的心得,恐怕也會再一次驚訝於曆史的加速:

如前所述,去年冬天諸葛亮幫關羽取得的勝利,其實是“約米尼總結的拿破崙時代線機集結優勢”,

但戰後,諸葛亮甚至超前地自行反省總結出了“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出現奇時代的外線分進合擊同時輸出優勢”。

而今天這一戰,沮授可謂是讓諸葛亮意識到了“有了奇時代的外線優勢戰略思想,依然有可能被線的防守方使絆子,有勁兒使不住”。

因為,沮授今天用的防思想,不就是後世普法戰爭後數十年、一直到一戰前夕,發展出來的“彈”思想麼!

曆史上一戰前發展出來的彈,正是剋製普法戰爭時代奇外線戰略的新一代戰略思想,讓防守方依托可以放棄的縱深防線,重新奪回了普法時代轉移到進攻一方的優勢。

所以,德軍在一戰時沿用普發時的奇思想,搞施裡芬旋轉門計劃,纔沒那麼容易,後來更是屢次陷泥潭——

整個一戰,至在西線戰場,明顯是誰防守誰占優,進攻一方虧到死,奇時代進攻方外線優勢然無存了,得等下一個時代的理論閃電戰出現,外線進攻方優勢才奪回來。

的核心是什麼?你不是有分進合擊的優勢麼?你不是有集中優勢火力步炮協同麼?那我防守方就不在你進攻方預選好的要強攻的那個戰場上跟你打!

我把防縱深做深,可以放棄前沿陣地,把你放進來,因為直到一戰基層部隊還冇普及無線電,所以一線攻擊部隊冇法實施呼炮火支援。

一旦衝進去雙方犬牙了,進攻一方無法及時掌握自己人打了多深,防守方卻能實時知道自己丟了多縱深,這時候防守方可以呼炮火進攻方呼不了,進攻方就被慘

今天這種況,無非是“彈縱深”的簡化版。一戰時大炮能二十幾公裡,所以彈要求防線縱深二十公裡以上。諸葛亮的槓桿式投石機隻能三四百步,所以沮授的彈防線縱深隻要三四百步。

沮授做不到讓你“步炮協同節”,但隻要做到讓你“步投石協同節”、“步神臂弩協同節”,然後跟你混戰群毆反衝鋒,一樣回來。

李素前世作為一個外學院的高材生,他打遊戲時也很喜歡那些“P社四萌”的人均甲級ZF高模擬遊戲,那種遊戲能讓他有宣泄自己智力的優越

所以,當李素後來聽說了諸葛亮和沮授在這短短半年多裡的軍事對抗和外線攻守方部隊集結優勢理論的替升級,他簡直有一種錯覺:

去年冬天,關羽剛出手時,他似乎是在打《歐陸風雲》,軍事理論巔峰就是拿皇約米尼克勞塞維茨。

後來諸葛亮總結昇華,軍事理論已經從《歐陸風雲》的背景升級到了《維多利亞》係列,都是奇普法戰爭時期的軍事語了。

現在沮授和諸葛亮再次對抗、各自完善總結,那些概括出來的軍事理論語,似乎已經是《小鬍子的野》背景裡的早期語了。

西方世界總結了一百多年的兵法,他們用了半年多的替對抗就左右互搏出來了。

果然,軍事理論要升級,關鍵還是要將遇良才、棋逢對手。西方人五十年一次進步,關鍵還是能打的人太,每個時代第一名的軍事家,都有遠超同時代所有人的碾實力。以至於拿皇一招鮮吃遍天,冇對手破他的招,他就一輩子不用升級。

或許,奇生活在拿皇同時代,破了拿皇的招,而且不是一擊斃命、給拿皇時間反思總結、麵壁圖破壁,說不定一年半載就昇華變招了。

一個謝三和燕十三同時存在的時代,是幸運的時代,是武學快速進步的時代。

兵法亦然。

——

PS:七千字大章,昨天也八千字了,多還了兩千字。今天還四千字,所以我還欠四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