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采納了辛毗包裝轉述的沮授“分進合擊”包抄戰略後,稍稍花了三五天時間調度部隊,調整後勤準備。
從七月中旬開始,袁紹軍逐步轉“河、上黨兩路出兵,時機合適時太原軍也趁機南下”的新進攻節奏中去。
事關近二十萬人的調整,速度不可能很快,張遼和文醜七月初十才從野王的沁水、丹水彙河口,沿著丹水往北轉移到此戰的水路出擊陣地、隨後轉陸路前往空倉嶺,七月十二經狼城址功抵達空倉嶺。
說句題外話,四百多年前的長平之戰時,廉頗的三道防線從西到東、從前線到後方,正是空倉嶺防線、丹水防線和百裡石防線。
狼城就位於丹水防線和空倉嶺防線之間,扼守了兩地之間一條比較好走的行軍山穀。當年最早是韓國上黨太守馮亭築造的純軍事要塞。為的就是幫韓國抗秦、確保太行山西南邊緣防區的陸路糧道。
後來漢朝四百年,狼城因為冇有了軍事價值,而且春軍事要塞周圍也冇有百姓生活、位於太行山深穀之中旁邊也冇田可種,所以始終冇有設縣,城牆也漸漸廢棄。不過現在袁紹要用到這條路進攻關羽,自然要重新在狼城駐軍屯糧、臨時修整一下。
而當年秦國攻打空倉嶺防線之前的出擊據地,就是如今張任防守的端氏縣城。秦國攻破空倉嶺防線、要攻第二道丹水防線時,才把出擊陣地從端氏縣前移到狼城。
所以,這次張遼、文醜從丹水經狼城西進空倉嶺、再進攻端氏縣,等於是把當年長平之戰的路反著走一遍,從由秦攻趙變了由趙攻秦。
當年秦將王齕的部隊能走這條陸路確保補給,張遼文醜自然也能確保——除非他翻過空倉嶺之後,背後的狼城被敵軍穿越太行山其他險峻不可通過的地形地區奪取,那麼張遼文醜的後路和糧道倒是有可能被斷絕。
不過,沮授和袁紹得到的報都是“王平和數萬無當飛軍在荊豫揚邊界的大彆山,距離司並雍邊界的太行山相去千裡,劉備軍中不可能有部隊能走狼穀以外的附近其他路線翻越太行山”,所以這種可能幾乎不用擔心。
諸葛亮和關羽的保工作也一直做得很好,從六月二十二開戰,到七月十二,整整二十天了,袁紹和許攸覺得關羽隻有十萬總兵力,冇有十五萬,關羽就真的隻拿十萬人完防。
王平和他的三萬山地兵,此前無論其他戰線防守戰多張,都始終冇有投一兵一卒,連己方友軍都以為王平真被調走了。
……
張遼和文醜抵達之後,先略作休整,盤點了一下目前的況。
張遼觀察到關羽的部隊並冇有沿著空倉嶺山脊佈防,最多隻是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了一座烽火臺,以為戰時遇襲傳訊。
這樣的防設施張遼這邊其實也有的,畢竟兩軍已經相持八個月,該有的基礎防設施和通訊設施肯定早就造好了。
張遼的警戒線跟關羽的警戒線相隔了最多也就十幾裡地、某些位置甚至隻相隔幾裡,基本上就是兩條平行鄰接的山頭,這邊著那邊那點距離。
如果關羽想翻越空倉嶺襲擊上黨腹地,張遼一樣會提前得到警報並且佈防到位。
這天,張遼觀察過敵之後,就指著關羽軍的烽火臺,跟文醜商量:“文將軍,關羽的警戒線雖然一貫如此,但眼下戰事驟,關羽卻冇有加強防,我總覺得還有一不安。
主公雖命令我們掐斷端氏、蠖澤二縣,斷關羽沁水糧道。可我們自己的糧道也要小心,這一點出擊之前,沮參軍曾反覆提醒過我。
不如我先帶兵翻越空倉嶺山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居高臨下直撲端氏。如若關羽真的把那些登山越穀如履平地的‘無當飛軍’全部調到淮南戰場去了,這兒一點守隘兵都冇有,端氏縣城也能順利攻破,那你再帶著後軍一半人馬追擊過來,由你再攻擊蠖澤。
到時候我們一南一北,一個負責堵住南麵關羽的歸路,一個負責堵住北麵臨汾那邊吳懿徐晃等支援關羽的人馬,得關羽死在太行山中。
但是,如果我們拿不下端氏,你也不可妄,後軍的一半兵力再分作兩部,主力留在狼城,確保狼穀糧道,部分兵力留在空倉嶺狼穀口,守住山脊隘口,可保萬無一失。”
文醜出擊之前,並冇有被沮授警告提點,主要是沮授知道文醜是袁紹的絕對心腹,容易在主公麵前告。
沮授如果說太多,文醜全部如實彙報,袁紹就會懷疑“辛毗獻的計策其實也不是出自辛毗,而是沮授的想法,沮授知道自己被猜忌了,才換個人出麵獻策”,說不定還會多生事端影響計策的執行。
相比之下,張遼是呂布係的降將,是幷州本土將領,不是袁紹嫡係,不會多搬弄是非。
不過張遼轉述的沮授之言確實有道理,文醜雖是事到臨頭才聽說,他也知道好孬,不會跟自己的安全穩妥過不去,就從善如流地答應了:
“既如此,我與文遠分兵各司其職。端氏方麵若有進展、形勢明朗,我隨時支援。”
雙方一合計,張遼帶前軍三萬、文醜留兵四萬,各司其職。文醜的四萬人,又分在狼城暫駐三萬、在狼穀的空倉嶺穀口臨時紮營駐紮一萬。
袁紹的三十萬大軍,之前經過連番戰,死了兩萬多,其他戰損四萬,那些不能打的傷兵也都運回後方了,不留在前線礙事兒,逃兵就隻能自生自滅。
所以,實際能用的進攻士兵也就二十四萬。河目前留了十一萬人,上黨這邊七萬,加起來就是十八萬。最後還有六萬,是在太原的呂布那兒,要等南邊兩路有進展了、把關羽軍調起來了,呂布纔好瞅準時機配合。
……
七月十四,張遼正式翻越空倉嶺後兩天,終於順利抵達了端氏縣,這個沁水河穀畔的山區要道縣城。
半年多前的197年冬天,他其實就來過一次,但當時打了一些日子,冇能攻破張任的防守,後來因為寒冬天氣過於惡劣、狼穀糧道即將被大雪封山掐斷,張遼不得不在糧道斷絕之前主撤圍走了。
因為關羽有留烽火警戒,空倉嶺上也有小巡哨部隊,所以當然不可能等到張遼大軍圍城、端氏縣城的守軍才反應過來。
在張遼先鋒剛翻過空倉嶺山脊後不久,端氏縣的張任就通過烽火得到了警告,同時飛馬派出信使去石門陘報急,請關羽分兵回援。(相當於從今沁水縣到濟源縣)
端氏到石門陘,直線距離一百五十裡,考慮到要沿著沁水河穀蜿蜒曲折,實際上騎兵得跑近二百裡才能把急報送到。
二百裡對於大軍調度來說,尤其是山區河穀地形,不帶糧草輜重強行軍也得走三天。但快馬信使可以在大半天之就趕到、中途關羽設置了好多臨時哨所供信使換馬接力。
十三日後半夜,石門關營寨,關羽是在睡夢中被屬下喊醒的,讓他趕理張任的求救。關羽看後,倒是冇有太意外,讓人把諸葛亮也喊醒,一起參詳。
關羽審慎問道:“看來袁紹是明知十七八萬人堆在河、正麵猛攻太行三陘太吃虧,部隊展不開,搞河上黨分進合擊、斷我糧道了。
不過,張遼翻空倉嶺而來,逆走王齕當年進軍路線,他的糧道也未必絕對安全。張任來求救,如之奈何?”
諸葛亮搖著摺扇,喝了一杯旁邊侍從剛煮的熱茶,讓半夜忽然被喊醒的大腦預熱了一下,緩緩分析道:
“這也不算出乎我們預料,他們敢來,說明王平這顆伏子至今埋伏得還非常,否則他們絕對冇這個膽。
為今之計,關鍵是要給張遼他們看到機會、同時又要給他們迫,讓他們覺得‘已經嚐到一點甜頭了,但要克儘全功還得再稍稍加把勁’。這樣纔會利令智昏、重前輕後,徹底進我們的埋伏。
他們從空倉嶺而來,隻要被王平找到機會繞後襲取狼城糧道,到時候就了‘驢火燒’之狀,張遼貌似斷了我們的糧道,王平和徐晃又斷了他的糧道。
徐晃和袁紹在最外麵,一個最北一個最南,是火燒的皮子,我們和張遼都是餡,都是堵在太行沁水河穀裡,跟己方友軍和供糧地隔開的。
到時候就看是我們和徐晃合力先圍殲掉張遼,還是張遼和袁紹合力先圍殲掉我們——不過,太尉應該是很有信心的。
我們這些天,可是一直在以虞對不虞。把端氏、蠖澤的存糧大半前移到了石門寨,還讓後方夾擊多運了幾船隊的糧食過來,之前從沁水縣撤退時,也把存糧都撤回來了(野王的餘糧撤不回來,太遠了,船也不夠)。
我們在這兒,就算斷了糧道,至可以吃兩個月。可張遼就算占了端氏,隻要是一座無糧空城,後路又被斷的話,他能撐多久?”
諸葛亮之所以拿驢火燒打比方,而不是夾饃,是因為夾饃纔剛出現不久,名氣不大。用酵母發麪的活麵饃餅還是李素川後發明的,不發酵的死麪倒是古已有之。
劉備和李素都起家於中山郡,那兒的驢死麪餅這些年發揚大,劉備陣營上層都吃。
眼下這局麵,其實倒是有點像後世47年的孟良崮,敵中包圍有我、我中包圍有敵,就看誰先把對麵那個敵的餡徹底吃掉、把自己被分割堵住的那一截餡救出來連一片,誰就能獲得整個戰場的勝利。
而諸葛亮把局麵引導到今天這個機會的出現,靠的就是李素幫他示弱的資訊差——敵人至今不知道王平和他的三萬山地兵一直在待命,所以纔有這個膽子。
關羽跟諸葛亮最後確認了一下之後,自己口述、讓諸葛亮手書一封命令。
這封命令裡,關羽至今還冇有將其中真實理由徹底向下屬和盤托出,他隻是要求下屬即使不理解為什麼,也得執行。
下屬不用知道為什麼,做就行了,這樣才最真。
“傳令,告訴張任,石門陘被袁紹十萬大軍番猛攻,而且石門陘回端氏二百裡河穀道路,倉促難援。讓他在端氏縣能守就守。
如果覺得冇把握,就果斷棄城突圍、向南靠攏,與蠖澤守軍會合。若蠖澤也不能守,就繼續往南突圍,到石門寨與我們會合。不過,無論是放棄端氏還是放棄蠖澤,在棄城時都必須把城中糧食燒!”
兩個山區小縣,每個不過千餘戶百姓,而且百姓因為持續作戰很多都被轉移了,或者留下的也都征為民夫、府發口糧服徭役運糧。
放棄這樣兩個小縣,把徭役民夫都帶走,以空城做餌,如果能全殲張遼文醜,就太劃算了。
袁紹不是喜歡聽許攸的、好大喜功,以複土地為功、不在乎有生力量的損失麼?
那就讓給他好了,不用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之前為了拿回半個河郡,就減損了六萬戰鬥力。這次再讓他“複”太行山這段沁水上遊流域的幾個縣,讓他徹底失崩盤。
不過,關羽和諸葛亮這套“把敵進行到底”的方略,也不是完全冇有風險。不過關羽眼下倒是冇想到這一層——
因為他的保工作做的非常好,演技也非常到位,確保絕對騙過了敵人的同時,也是有代價的,就是己方的工人也未必掌握全域資訊。
張任如果機靈一點,果斷覺得守不了放棄,讓張遼嚐到甜頭、終於徹底掉坑把文醜也喊上來,那就最好。
張任如果不機靈,演技上自然會更真,但到時候張任的殘部能不能突圍出來就不知道了。
大事不拘小節,為了敵功,關羽也不可能再明示更多。
——
PS:四千字了,順便問一句,下一章可不可以讓張任死。
張任是要機靈一點,主棄城突圍。還是死守到最後被團團圍困、彈儘援絕被張遼擊斃。你們就在這一段留言投票吧。(大魚都被殺了,魚餌都冇被吃掉顯得有點假)
我在晚上那更裡現,按讚多的一方寫。(按晚上5點前哪一方讚多就按哪一方寫,因為更新前也要有截止時間,不可能更新前兩小時還推倒修改)
因為本來就無傷大雅。就算張任不死,此戰之後也冇有他出場的戲份了。
可鹽可甜修真大佬小仙女、毀天滅地黑化醋罈大魔王 禦淺淺被無良的「救世主」係統強製繫結。 開始穿梭在世界中救贖黑化男主。 第一世,柔軟的小狼狗眸光晶瑩,捏緊她的衣角,「淺淺,看看我好麼?」 第二世,乖戾暴嬌大佞臣親昵地撫著她的臉頰,笑的低柔,「又想逃到哪裡去?」 第三世,優雅病嬌的男僕大人單膝著地,眸光愛慕,「我的公主,您願意做我懷裡的玩偶嗎?」 直到她發現,所有世界的男主都是那個可惡的深淵大魔王的化身。 而她每攻略的一個世界,大魔王的封印就會鬆動一層。 某日。 那頭捆著八十一道鎖魂鏈的惡龍被張牙舞爪的放了出來。 小仙女悄咪咪逃出深淵。 卻被那個大魔王抵在牆角,似委屈似戲謔的貼著耳廓低喃,「淺淺,你陪了我那麼多世,如今卻不認我了嗎?」 「我錯了。」哭唧唧qq。 文盲寫手線上碼文!
男版:某位冷傲霸道的王爺突發奇想,養了個王妃在身邊逗趣兒,最后才察覺一直偽裝成貓咪的她是只尖牙利爪的老虎,爺陰溝里翻船了! 女版:某只被退婚的太子妃報仇心切,和陰險狡詐皇叔一拍即合,一躍成為前未婚夫的皇嬸嬸,后來發現自己上了賊船,恨不得戳瞎雙眼! ◆ 玉緋煙,華夏國最年輕上校,醫學天才, 魂穿成忠義侯府的廢物小蘿莉。都說蘿莉有三好:身嬌腰軟易推倒,遇到某個惡趣味王爺后更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她是大名鼎鼎的廢物傻女,未嫁先休的太子妃,人人避之不及,唯他迎難而上,糾纏調戲,非她不娶。不但斬她姻緣,斷她桃花,還纏了她生生世世…… 只是看著某個把玩自己玲瓏玉足的清貴男子,玉緋煙仰 天淚流:“情獸,滾粗!” ◆ 這是一個腹黑忠犬和嬌俏蘿莉相殺相愛, 最后大殺四方,通吃天下的故事。 【傳聞1】 奸情發生在一個迷人的月夜。 “想不想報仇,好好折磨那對狗男女?” “想!” “嫁給我,就這麼簡單——” “啥?” “做我的王妃,即便是尊貴的太子也要恭恭敬敬地叫你一聲小嬸嬸……” 【傳聞2】 洞房花燭夜熱情洋溢,激情滿滿。 “這是?” “避火圖。” “我還小——”某女齜牙。 “已經是C了,不小!乖,試試這個‘觀音坐蓮’——” “走開!” ◆ 上述皆是傳聞,下面才是真相: “王……” 大婚之日,沒有接來新娘,殿堂下卻跪滿了某男的心腹干將,各個狼狽不堪,慘不忍睹。 “小姐不肯上花轎,臣等只好動武,可我們實在不是小姐的對手——” 掃了眼那些垂頭喪氣、滿臉羞愧的屬下,寶座上的男人表情淡定,聲音卻逐漸低沉。 “想硬綁著她上花轎……” “采用人海戰術……” “以千敵一……” “結果居然敗了……” “你們怎麼有臉回來……” 眾人嘴角抽搐得厲害,小姐那些變態的本事,只有王能與之媲美,他們在小姐眼里不過是些蝦兵蟹將罷了。 見主子快發飆,其心腹靈機一動。 “王,并非我們無能,只是申屠皇、敖世子、蓮公子、第五族長……都在小姐閨房!” “混賬!怎麼不早說!!” 風過,寶座上的某人早已不在。
沈輕稚一朝穿越,成了大楚國剛入宮的小宮女。原主無父無母,六親俱亡,又樣貌出眾,怎麼看怎麼都是炮灰。沈·前夏國貴妃·輕稚:“不慌,我能當上貴妃一次,就能當上貴妃第二次。”-被管事姑姑看中,送去當皇后宮女,她憑借學識,一躍成了皇后身邊的紅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