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770章 公爵的製度設計冇你想的那麼簡單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770章 公爵的製度設計冇你想的那麼簡單

當然周瑜要是肯做做慈善,在被李素趕走之前把夷洲發展得人口多一點,確保夷洲加上東治縣總人口四萬戶以上,那李素就能直接撿皮夾在夷洲拆一個縣。

這些都是後話了,李素現在還不知道周瑜逃亡到哪裡,也冇工夫對付他。

劉備的朝廷對於防止公爵後代乾政,也是做過設計了,所以隻允許查賬——他們當然不是防李素本人,李素這種聖人肯乾政,地方上早就笑死了,百姓都會鼓腹謳歌,不得李聖公帶他們進一步共同富裕。

防止公爵乾政,防的當然是李素後世子孫,有墮落無能到隻會搜刮不會建設種田的程度,還瞎指揮。

另外,查賬之所以重要,也是因為公爵的租稅和縣侯的租稅質不一樣。

列侯中的縣侯,都是“食某縣封邑數千戶”這樣的封法,戶數額定之後,這些錢糧就全部是歸縣侯的了。一個縣也不可能隻有剛好這幾千戶人口,多出來的人口依然要上繳錢糧到郡裡,幫郡分攤上繳中央的部分。

Advertisement

但現在的郡公,是兜底把一個郡或者至是其中多縣封給某人了。但朝廷的中央政府也不可能從彆的郡再調撥錢糧過來養著這個郡的員軍隊,所以郡公的錢,其實隻是一個郡地方財政的結餘部分。

每年收上來多,要由地方先刨除掉本郡員的全部薪俸和辦公經費,再刨除掉這個郡駐軍的糧餉、一切軍需資開支。這兩塊減掉後,剩下的全部錢糧理論上纔是公爵的。

當然,這個過程是收支兩條線的。也就是收稅是地方幫公爵收,絕對不允許公爵自己收。地方分配好之後,再把屬於公爵那部分給他。

這樣才能確保“地方上的全部公務員和軍人,質上都依然是拿著朝廷的工資和口糧”,從而絕對忠於朝廷。要是直接公爵收稅、把公務員和軍人的錢給兵,那不公爵在養養兵了?分分鐘就是州牧和節度使的下場。

Advertisement

如何防止地方因為財權下放而出現割據王國,這點上漢朝中央朝廷已經有很富的經驗了。

另外,除去員開支和軍費開支,理論上地方財政還有其他支出,主要是地方上搞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治水和修橋修路、造城牆蓋府,還有就是遇到災荒時要賑災。

這兩部分的開支比較難界定。劉備昨天的朝會上最後有稍微討論到一點,最後還是決定不做地方財政的規定。

朝廷鼓勵公爵從應收錢糧裡分出一部分做好事、建設地方和賑災,但不強迫。

反正地方百姓多了、能拆出更多的縣,將來這個公爵的稅也能多收、子孫後代能傳的代數也多,是雙贏的。

公爵應該學會自發幫助治下百姓發展繁衍,這也多多能補足秦漢地方員流製以來,員治理政績不考慮長遠利益的問題。

Advertisement

整個帝製時期兩千年,地方流不考慮長遠利益的病,一直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地方隻做一兩任,他就希所有他做的舉措的政績,都能在這一兩任的幾年現出來。

當然,流製比封建世襲製肯定是百利一害,絕大多數都是優點,僅僅這一點小瑕疵上不如封地世襲。

封地世襲的封君,比較容易為自己的封地上未來一兩百年甚至更久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考慮,畢竟這世世代代都是他自己的,也要施行仁政引彆的地方的百姓來投奔,不能竭澤而漁。

諸葛亮就這樣條分縷析地幫忙解讀完了全部政策,總算是讓李師的家人領會到了朝廷的良苦用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