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與儒門的齊州之爭,從互相潑髒水開始到張海石從渤海府撤軍,總共持續了一月有餘。期間東海與遼東方面多有書信往來。
就是在這一個月的時間中,秦清完了北伐的相應準備,於正月三十開始北伐。
這也是李玄都從一開始就確定秦清無法馳援齊州而他不得不獨自面對龍老人的主要原因。
二月初二青龍節,李玄都下令讓清微宗船隊從渤海府撤退,前往祖龍島暫且停靠修整,此時距離秦清出兵已經過去了三天。
二月初四,李玄都抵達齊王府,召見齊王門客,距離秦清出兵已經過去五天。
五天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大魏太宗皇帝北伐,七月出兵,十月大敗金帳大軍,十一月班師回朝,用時四個月。其中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趕路上面,因爲當時金帳呈收態勢,需要大魏軍隊深草原,而且草原茫茫,尋找王庭主力決戰也需要時間。
秦清這次北伐與太宗皇帝不同,不求佔地,不求財牲畜,不設立都司衛所,求的是速戰速決,目標並非位於金帳草原深的王庭,而是可能威脅到遼東的金帳有生力量,也就是靠近遼東邊境的金帳軍隊,預計時間在一個月之返回遼東,所以五天時間已經是六分之一,足夠秦清深金帳東部地域,尋找到金帳騎兵。
不同於齊州的雨連綿,此時的草原晴空萬里。秦清策馬立於一高坡之上,從侍從手中取過“千里”,向金帳陣地去。
許多中原人對於金帳大軍的印象就是騎兵,來去如風,彎弓箭,事實上金帳大軍當年能橫掃中原,還是很注重工匠和各種兵軍械的應用,當年攻城的時候,就曾使用目人改進的投石機,可拋發重達一百五十斤的巨石,拋距離二百五十步,約有一百三十丈,巨石落地之後,可地七尺。
不過金帳被趕出中原之後,兵軍械就陷到一定的停滯之中,尤其是在火方面,遠不如遼東大軍,此時金帳人面對秦清的進攻便擺出了當年老祖宗們曾用過的辦法,在草原上修建了一座“駝城”。
何謂“駝城”?就是由駱駝築的城堡。駱駝每逢遇到氣候突然變化,風沙彌漫,狂飈飛降的時候,這駱駝不用人招呼,即能互相依傍,堅臥不。當年金帳人攻打大晉的時候,曾用過這個辦法,如今金帳人又拿出來了,把全軍的數千頭駱駝,全都集中起來,環繞陣地,列一排,駝峰上了大木箱,上邊又蓋了氈布、棉被、皮革等等,灑上水,以此來抵銃彈箭矢,銃手和弓手蔽在駱駝後,形防工事,就好似一座城。與中原軍隊的車陣有異曲同工之妙。然後又在兩翼埋伏騎兵,若是遼東大軍正面強攻,兩翼騎兵便可突然出現,縱橫穿,將遼東大軍攔腰截斷。
這是許多中原人很難想象的,金帳人竟然也會“守城”。
對付車陣或者駝城的最好辦法就是火炮,以火炮轟擊,畢竟不是真正的城牆,很快便會被打開缺口,無奈這次秦清是要速戰速決,火炮沉重,行不便,故而未曾攜帶。
秦清放下手中的“千里”,沉聲道:“用火箭。”
立刻有人傳令而去。
片刻後,一大片火紅的箭雨升騰而起,麻麻,哪怕是在白天,也頗爲醒目。
“火箭!”金帳那邊的士兵立時認了出來。
下一刻,這片火雨便降落在金帳的駝城之中,因爲箭雨是拋,所以高高的城牆也好,駱駝車陣也罷,都不能阻擋,雖然金帳已經提前灑水,防止火攻,但火箭上有烈火油,落地之後還是熊熊燃燒起來,使得金帳士兵紛紛躲避,立時陷混之中。
火箭不止一,而是一之後又一,並且各不相同,有的是攜帶火油,散佈火種,燃燒件,有的卻是直接炸裂開來,主要傷人。
這是太平宗的傑作,許多方案都是太平宗早已設計好的,只是太平宗沒有軍隊,便沒有大規模生產列裝的必要,而遼東則剛好相反,於是雙方一拍即合,使得遼東大軍的火箭水平大幅上升。唯一中不足的就是,火箭造價不菲,若是沒錢,無法大規模使用,若是不能大規模使用,效果也相當有限。
遼東這一次直接發了一千二百餘枚火箭,將半個駝城都變了火海,金帳士氣大跌,陷混之中,遼東大軍此時進攻,便可直取而下。
金帳主帥也不是傻子,遭遇遼東大軍主力,本想固守,眼下是行不通了,也只好力一搏。
就在遼東大軍準備進攻駝城的時候,其兩旁側翼方向有煙塵升騰而起,大批金帳騎兵驅趕了大量的馬羣,朝著遼東車營滾滾衝來。
這些馬羣都被蒙上了眼罩,無懼火,在馬羣之後則是披重甲的金帳騎兵,金帳人沒有火箭火炮,可有的是馬,同樣是下了本錢。
金帳聞名於世的是輕騎兵遊鬥戰,無奈面對車陣的火銃輕型火炮,程不佔優勢,只能選擇衝陣強攻。
遼東車營隨之轉攻爲守,隨著鳴哨聲音,車營中頓時閃爍起無數火,隨即便是大團大團的濃厚白煙升起,大半個車營好似被煙霧籠罩,嗆人的硝煙味道到都是。
不知多鉛彈鉛丸激出去,比雨點還要細。一瞬間,衝鋒的馬羣好似遇到了一道無形的牆壁,如同割草一般倒下,霧瀰漫,橫遍地,跟隨在馬羣之後的部分騎兵也不能倖免,被打穿了子和鐵甲,從馬上一頭栽下。
這次秦清所率人馬中便有相當多的“龍騎兵”,下馬之後,手持火銃,分爲三層,最外層首先發火銃,繼而後退,然後第二層、第三層繼續發,在二三層發時,第一列裝填彈丸和火藥,三層流開火,沒有毫停歇。
這並非秦清首創,而是當年的祁英提出,置火銃爲三行,列陣中,前行退後,次行繼之;又不退,次行退後,三行繼之。只可惜祁英死於地師徐無鬼之手,這火銃戰法不被朝廷重視,反而是遼東將其發揚大。其實火銃戰法的關鍵在於工藝,若是工藝不,極爲容易炸膛,士卒畏之如虎,大魏朝廷並非工藝不足,而是工匠地位低下,火作坊剋扣嚴重,生產的火缺陷嚴重,使得大魏火反而還不如開朝之初。
火銃三齊之後,狂奔的馬羣幾乎死傷殆盡,其後的重騎也到一定的損傷,不過重騎也終於衝到了車陣面前。
這時候火銃最大的不足就顯現出來,那就是近戰孱弱,火銃用於近戰,並不比燒火強出多。
不過秦清這邊早有預料,火銃兵依次後退,俗稱“家丁”的銳士卒隨之出。
這些銳兵士大多有神境的修爲,隊長甚至有抱丹境修爲,以十一人爲一陣。
最前二人,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
再二人爲狼筅手執狼筅,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
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如敵人迂迴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
小陣又結大陣,毫不。
金帳騎兵衝開車營一個口子之後,立時對上這些銳遼東士卒,開始了極爲慘烈的廝殺。
兩軍膠著在一起,火銃弓箭統統失去了作用,金屬撞擊的聲音和廝殺的慘聲不斷傳來。
遼東大軍士氣正盛,又有秦清在後面督陣,所以個個勇,人人當先。金帳的騎兵們,也都是驍勇善戰之輩,而且先前的火箭也讓他們明白,若是不能衝陣取勝,只會被遼東人用火慢慢磨死,所以也是拼死力戰,毫無退之意。
雙方人馬攪在一起,兵刃撞,鮮四濺,不斷有人倒地,說是山海,半點沒有誇張。
這些金帳兵士只知道自己遇到了遼東主力,卻不知領軍何人,雖然瞧見帥旗上大大的“秦”字,但秦襄也是姓秦,並未想到是秦清的秦,於是力朝著帥旗所在方向衝殺而來。
在衝陣之人中藏有專有擊殺敵將的金帳高手,全部甲普通,但是修爲不俗,與江湖高手不同,這些人都是從沙場上磨礪出來的,玄元境的修爲可以媲先天境,足有五十餘人。
這五十餘人下馬後合力一,彷彿一長矛的矛尖,無堅不摧,哪怕是銳家丁也無法阻擋,很快便殺穿了陣型,直往帥旗方向而來。
帥旗這邊除了秦清和諸多隨從贊畫之外,沒有多親衛,也沒有哪個將領如此建議,實在是沒有那個必要,正如秦清對白繡裳所說,其實他也可以衝鋒陷陣。
秦清隨手接過一把腰刀,然後緩緩拔刀。
不見刀刀氣,似乎什麼也不曾發生,就是簡單拔刀而已,可是在刀鋒的平行一線之上,五十餘人在剎那間被悉數攔腰斬斷,下半還保持著站立的姿勢,上半卻已經撲倒在地,腸子臟流了一地,腥無比,關鍵是這些人一時間還未死絕,發出撕心裂肺的哀嚎。
若說李玄都是如今劍道第一人,秦清便是當之無愧的用刀第一人。
這一刀,可謂是殺用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