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掛東南枝:
“明朝的稅率是所有炎黃朝代中最低的,沒有之一!”
“把這些財富全部留在了百姓手中,”
“難道這也是罪不可赦嗎?”
……………………
李自的臉相當難看,沒想到自己的第一句話就被陳通噴了狗。
而漢武帝等人也是口誅筆伐。
雖遠必誅(千古霸君):
“陳通說的不錯,有的人就是太不要臉,那是爲黑而黑。”
“噴朱元璋的頂層設計有問題,那你怎麼不順帶提一下朱元璋藏富於民的事呢?”
“如果把這兩件事綜合一下,你還覺得這種制度一定是錯的嗎?”
“如果讓百姓去選,你覺得他們會選哪一種?”
“是讓他們多稅賦,讓國富民不強,”
“還是讓他們稅賦,讓民富國不強呢?”
“你不要告訴我朱元璋採取了這種制度以後,就會造國不富民不強的地步?”
………………
皇帝們都是紛紛搖頭,一個制度到底傾向於哪裡,其實從設計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
陳通此刻就給大家進行了一番科普。
陳通:
“很多人把經濟制度想的太簡單了,覺得我上我也行,這就非常可笑。
真以爲那些絕代人傑就那麼好當嗎?
首先在頂層設計的時候,就存在二選一的問題。
選擇一,多收稅賦。
那可以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王朝可以用這些錢來做更多的事。
但是,這樣也會讓當時的百姓生活相當拮據。
選擇二,收稅賦。
那的確會讓王朝損失很大的經濟實力,王朝甚至不得不停止一些大型的工程。
但是,百姓手裡就會有很多錢,幸福很強啊!
這就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要麼讓國富,要麼讓民強。
有的人可能在這個時候就要擡槓了,說我可以選擇第三條路,那就是讓國富民也強。
但你去調查一下,能讓國富的同時也能達到民強的,那必須要滿足一個非常苛刻的條件。
那就是生產力大發!
那是需要你自己的生產力發生本的變革,才能造社會經濟總量的總躍遷。
如果你的經濟沒有從量變發生到質變的時候,你只能在國富和民強中二選一。
這就是必然的宏觀經濟規律。
所以很多王朝就要千方百計地提生產力,要讓自己的科技技發生一次質的躍遷。
這樣才能在實現國富的時候也達到民強。
但很顯然,在古代王朝,若沒有特定的歷史機遇,是不可能實現的。
其實在古代王朝中,隋朝就是一個特例中的特例。
它就是到了生產力整躍遷的時候。
那就是楊廣再一次地打開了塵封已久的綢之路。
並且楊廣是用大運河連通南北,加速了流速度,還打造了南北雙經濟中心,
徹底打通了國貿易和國外貿易的貿易樞紐,把炎黃變了整個世界的貿易中心。
這才讓隋朝能夠有國富民也強的基礎。
可惜楊廣沒有藏富於民,如果楊廣藏富於民了,那麼楊廣就是炎黃曆史上最典型的國富民也強。
因爲他是生產力大發造的必然結果。
而在其他時期,很難有這樣的歷史機遇,你的生產力無法總躍遷,
你的社會生產總值在一定時間基本持平的,
那麼你把社會總財富攬在了王朝的財政裡面,那就只能讓百姓一點利益。
因爲這些財富,你是靠多收稅賦而來的。
懂不懂?
你看看,劉邦,漢武,李世民,他們在發戰爭的時候,都必須增加稅賦,這就是因爲,他們無法做到,國富民也強。
在這個時候,就要犧牲百姓的利益,增加王朝的財政實力。
現在你還覺得朱元璋的這種頂層制度,它一定是錯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