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亂世梟雄 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國慶大朝會與兩國暗鬥

《亂世梟雄》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國慶大朝會與兩國暗鬥

算起來,第一次封賞功臣是王君臨立國稱帝的那一天,而今天是第二次封賞功臣。

王君臨深知,依靠‘爲人民服務’等神信仰,讓全國上下的吏拼了命的做事,還保持清正廉潔,那是絕不可能長久的。

在他看來,賞罰分明、高-薪-養-廉是保證朝廷上下高效、健康運轉的必要條件。

接下來,從兩位宰相到各部主、軍團主將都有封賞,爵位大都由三等縣侯提升至二等或者一等縣侯,最高也沒有突破到縣公以上的爵位上,不過食邑提升的幅度很大。

王君臨著沒有直接提升至公爵之位,依然是因爲天下還沒有一統,且隨著昨天傍晚皇城廣場刺殺時出現的那把非大安國製造的火槍和手榴彈,讓王君臨深李世民的唐國不好對付,以防止到時候加封爵位不好往上加。

不過,因爲皇帝陛下重實幹和功勞,所以此次加封和賜封爵位的結果,其實隨著前些天朝廷相關部門功勞的核算結果的出來,並沒有多懸念。

比如,火懷明、白小波、王灰兒均加封爲開國縣伯,食邑均提升爲三百戶。

而之前已經有爵位,但這一年來,功績不突出,或者因爲沒有參加戰爭的文武員爵位沒有變。

封賞功臣之後,便是天子賜宴,基本上也沒得吃,羣臣奉酒爲天子慶、爲朝廷慶。

總計大約四個時辰的樣子,今年的例行公事終於宣告結束。只不過幾家歡喜幾家嫉妒,有人回家慶祝,有人回家摔杯子,一臉不服和嫉妒。

…………

…………

而在這次大朝會上,王君臨還提出了大安國立國之後第一次軍事改革,兵部和軍府對此早有準備,接著便按照之前定下的章程正式展開。

Advertisement

這次軍事改革主要是軍勳制的正式施行。

部隊的軍勳制漢時便已經存在,和後世軍銜制度有些類似,但又有明顯的區別。

王君臨本想直接採用後世軍銜制度,但經過兵部和軍府結合這個時代部隊實際特點和時代文化特殊,綜合調查研究之後發現軍銜制度並不適合,最後王君臨與聶小雨商議之後,又與李靖等人一起研究分析,決定將後世軍銜制度和這個時代軍勳制度相結合,實行大安國獨有的軍勳制度。

除了本品級職務外,以軍勳品秩決定服、俸祿、資歷等………從大將軍至最末的都尉共是十二階。

結合當前大安國軍職和主要職位人員細化如下:

將軍分爲大將軍、上將軍、中將軍、將軍四級。

其中大將軍爲從一品,兵部、軍府主和十大軍團主將爲大將軍。

上將軍是正二品,軍府和兵部副職、十大軍團副將爲上將軍,特戰隊的大隊長張天岡爲上將軍。

中將軍和將軍分別對應原來隋朝軍制中的郎將和果毅都尉,主要是十大軍團下屬各個營頭主將或者副將。

而將軍之下的軍,王君臨懶得再想新的名字,直接以後世大校、上校、中校、校、大尉、上尉、中尉、尉劃分。

此外,在軍以下未流的士兵又分爲高級士、中級士、低級士、上等兵、下等兵,總共五級。

如此細的劃分,也是軍隊進一步職業化的現,是爲了清晰部隊上下級關係,提高平時和戰時服從命令的意識,從而提升作戰和訓練效率,同時也能夠極大的提振將士的上進心,保持部隊足夠的士氣。

………

Advertisement

………

轉眼間,又是大半年時間過去,大安國和唐國都遵守約定,表面看似相安無事,邊防軍隊也沒有越界挑事。

當然,暗中練兵備戰,努力提升軍力,準備糧草之事肯定是一直在做著。

但是,自從大安國國慶前夜王君臨遭刺殺之事後,雙方諜戰如火如荼,所用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特別是大安國這邊沈果兒派了無數英探子和高手打探唐國那神的武裝備生產基地,想驗證唐國是否已經備生產火藥武的能力。可是,效果一直不是很明顯,反而折損不人手。

而唐國那邊派了不殺手妄想刺殺大安國這邊的重臣,但效果同樣不好,往往還沒有手,便被大安國這邊察覺,然後被反圍殺,折損了不高手。

此外,最近安全府發現,唐國那邊在教育、民生、法制等很多方面極力模仿大安國,百姓雖然遠沒有達到大安國這邊很多地方安居樂業的程度,但日子也越過越好,而且李世民很擅長聚攏民心,讓大安國這邊慣用的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和一些暗中佈置效果沒有以往那麼明顯。

特別是在秦嶺深山中的兩敵後據地被唐國的人查了出來,派大軍圍殺,損失慘重。

而且,對於擅長學習敵人的優點,從而反過來對付敵人的李世民,肯定不會過“發展敵後據地”這等妙招。

只是,王君臨是以這一招起家的,又擅長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怎麼會沒有防備,李世民派了不人暗中在大安國各地搞事,都沒有功。

最後,李世民盯上了西南邊的南詔六族。

之前打樑國的時候,王君臨定下大的戰略,沈果兒帶領安全府上下全力實施,火懷明作,利用南詔六族搞事,牽制樑國。

Advertisement

再後來南詔六族沒有控制住貪婪心,想趁機擴大地盤,被王君臨派尉遲敬德帶領老虎軍團狠狠的給揍了幾次,損失慘重,甚至連之前國中之國的地位都沒有了,直接被王君臨派人強行編戶冊,立南詔郡,南詔六族之人也徹底的爲了大安國百姓。

王君臨雖然吩咐朝廷相關衙門和南詔郡的太守制定了一系列安、漢化南詔六族的策略手段,這大半年來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耗時都至也要數年之久才能徹底化去南詔六族所有百姓對大安國的仇恨,讓他們徹底認同自己是大安國百姓。

而李世民在這個時候,派人前往南詔族搞事,卻也是目如炬,手段狠辣,和當初王君臨讓沈果兒在南詔六族搞事其實是一個道理、一個策略。

若是李世民功在南詔六族搞出事,在一年多之後,兩國大戰時,南詔族若是再叛一次,勢必要牽制相當一部分大安國的兵力。

爲此,李世民非常重視,派了得力心腹干將蕭瑀暗中前往南詔郡。

蕭瑀此人卻也是歷史名人,在原本歷史上也是名列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甚至排前極爲靠前,善學能書,骨鯁正直,在歷史上有著骨鯁大儒之稱。

而李世民派蕭瑀前往南詔郡聯絡南詔六族搞事,除了其本能力出衆、做事縝之外,還因爲他本是後梁明帝蕭巋之子,一手立樑國稱帝的蕭銑還屬他的子侄輩親族,但是蕭瑀與蕭銃卻是兩路人,兩人甚至還有仇怨,所以之前蕭銃建立樑國,蕭瑀始終沒有去投靠,一直在李淵麾下效力,李世民兵變之後,便對李世民效忠。

蕭銃畢竟是後梁皇族,而後樑當年與南詔六族常年打道,甚至還有過聯姻,以其份搞一些事倒是有些優勢。

只是,蕭瑀喬裝份,千里迢迢來到南詔郡之後,所見所聞讓他心中越來越沉重,也越來越慨不已。

這一天,蕭銃來到了南詔郡紅布縣,這裡是漢詔兩族混雜城,這座城市他十多年前來過一次,不說這期間戰破壞,即使是當時大隋還算呈平,當時就已經破敗不堪,百姓食不果腹,街頭死、凍死人乃是常事,豪強草菅人命、漢詔兩族發生衝突火拼乃是習慣。

但是,如今破敗的土房子和坑坑窪窪的街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高大結實的紅磚樓。原本滿城就一個書店,如今一路走過來他竟然已經看見了六個規模不小的書坊,而且門口書冊的標價和所擁有的書種類,讓他這個也算是有大儒之名的人都到羨慕。

而他走在街上,看不見多乞丐,沒有了府派出的撿車,更看不見縱馬橫衝直撞的紈絝子弟撞死人現象。

每個人都充滿了一種邁向新生的氣神和眼睛深對眼前生活的珍惜,無不標示著這一切是來之不易的。

蕭瑀對眼前的一切,到難以置信。因爲,他知道他們唐國也就是長安城及附近幾個城池才能夠如此,甚至治安未必有這紅布縣城好。

而當他順著朗朗讀書聲,來到一個佔地十多畝,用紅磚青瓦圍牆圍起來的院子時,他的震撼終於達到了頂峰。

“紅布中學!莫非是私塾………不對,應該是塾,但好像又不一樣。”蕭瑀剛剛看清這個院子正門口橫著的大牌匾上的字跡時,一個清脆的鈴鐺聲響起,剛剛還寂靜中有著斷斷續續讀書聲的院子,竟然在瞬間一下子沸騰起來,十歲到十八歲不等的年呼喊著、跳躍著,揹著各式各樣的書包,一臉燦爛笑容的從校門口跑了出來。

人不多,很快便從蕭瑀邊跑完了,蕭瑀暗暗算了一下,人數不到兩百,但這件事本所代表的意義,蕭瑀以大儒份看來,本來是好事,但是以敵國臣屬的份看來,心中極爲沉重。

因爲若南詔郡各地都是這種況,他想要在敵後建立敵後據地的目標實施起來實在是太難。

這是蕭瑀進南詔郡後到達的第一個城市。

蕭瑀沒有敢做任何特殊的事,帶著幾名隨從住店、吃飯,然後從紅布城倒換了出行文書,離開了這座在他看來已經‘胎換骨’平和安詳的城市。

雖然心中頗爲沉重,但是蕭瑀還心存僥倖,畢竟這是一座最靠近漢人之地的南詔郡城池,想來南詔郡深那些之前完全由南詔六族人掌控的地方,況與這紅布縣城應該大爲不同。

只是,越往深走,蕭瑀的心中越來越沉重。

紅布城的西南面山林谷地中鑲嵌著一個個南詔族的村寨,之前南詔族也有種植水稻等農作的,但是都是東一片、西一片,而且頗爲混糙,若不是江南稻子非常容易耕種且存活,產量也還可以,這種耕種標準若是在北方,本產不了多糧食。

而蕭瑀此時卻是看到了幾條非常整齊的大水渠,而沿著水渠水道邊上分佈著幾乎一無際的農田。

這一幕,將蕭瑀震驚的一時間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七月份的稻田裡,一無際的淺黃綠毯鋪到了天邊。

幾條亮晶晶的河流………不!是人工水渠,將這片毯子分幾部分,田野裡滿是勤勞的農夫在地裡辛勤的侍弄這些珍貴的稻苗。

在更遠的地方,一羣羣的人還在開墾新的農田,有工匠正在河邊安置巨大的,蕭瑀從未見過的水車,有吏騎著馬四巡視,來往不絕的馬車,熱火朝天的勞場面卻讓他心中發寒。

蕭瑀特意走近了那些農人,那些工匠,那些吏………

看到的場景讓他到不可思議,也到可怕。

工匠大多是漢人、吏大多也是漢人,農人中則大多是南詔族人,也有部分漢人,但是貌似充當著指導南詔族人種田的角

此外,便是趕著馬車四奔走做生意的有漢人,其中也有部分南詔人。

在蕭瑀的印象中,多年以來,漢人和南詔人在一起就算不是刀兵相見,最起碼也是互相充滿敵意和不相信。

然而,眼前這些人他們愉快的嬉戲,幹活,偶爾也會大聲的喝罵幾聲,勞的場面熱烈而和諧,每一個人似乎都非常的愉快。

來之前,蕭瑀對大安國當前的制、司法衙門,在農民和商人中廣爲流傳的《農法》和《商法》、《民法》等等,都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而且在他們唐國皇帝陛下的大力倡導推之下,唐國也在竭力模仿學習這些方面。

可是,直到此時親眼看了之後,蕭瑀才深切到他們唐國模仿學習的一些東西……或許只是皮,至從效果來看是這樣的。

“這才一年多,大安國立國才一年多,便已經有了固的覺,軍隊戰力天下無敵也就算了。如今在政上也是如此的出,大安國的君臣………或者說大安國皇帝王君臨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一直以來,蕭瑀認爲他們唐國皇帝李世民已經是難得一見的雄主,在他看來,李世民甚至有爲千古一帝的可能,但貌似與王君臨比起來,還差了很多。

而且蕭瑀知道這種差別不是一星半點的差距,而是一種層次上的差距。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池桑竹之屬。阡陌通,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

蕭瑀暗歎一聲,心中越加沉重,心中暗自發苦,不住心中暗忖道:“若是南詔郡每個縣地都是如此,我唐國陛下給我賦予重任想要完………”

“不過………”想到這裡,蕭瑀頓了一下,想起南詔族的族地所在,心想那個地方的南詔族百姓是生詔族人,與這些詔族人大爲不同,絕不可能被大安國馴服到如此程度。

…………

…………

PS:八千多字的一大更送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