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清楚,他率領鎮守於此,夏口的防可以說是穩如泰山,可陸遜還是率兵過來了,若是直接進攻夏口,本對南戰局起不到什麼作用,因此陸遜很有可能有其他後招。
隻是馬謖一時間也猜不出陸遜的想法,因此他隻能下令讓士兵嚴加防範,在江麵上多步巡江戰船,防備陸遜襲。
時間轉眼來到晚上。
陸遜這邊也已經建好了營寨。
江東兵馬的中軍大帳之中。
陸遜對著眾將說道:「如今距我們與文將軍商議大計已過去兩日,估計文將軍已經回到江夏,帶兵趕往漢水邊上了。
如今南局勢不容樂觀,出兵解圍拖延不得,我意今晚便派人將戰船送過去,好讓文將軍早日出兵。」
眾將聞言皆點了點頭。
旋即陸遜下令道:「今晚本都督親率領三萬兵馬攻打蜀軍水寨,吸引蜀軍,丁奉將軍,你率兵一萬兵馬,乘坐走舸,趁我拖住漢軍之時,悄悄渡漢水之中,將戰船給文聘之後,從北岸行軍繞道我營寨對麵,屆時我派人接你們回來。」
「諾!」丁奉拱手領命。
當天晚上,江東兵馬用過飯後,陸遜便先行率三萬水軍向著上遊開拔而去,不過陸遜非常聰明,雖然率三萬大軍進發,卻仍舊是讓士兵打火把,每前進數裡,先派快船巡邏江麵,解決漢軍的巡邏隊伍,做出悄悄進軍,打算襲的姿態。
而丁奉則率領一萬兵馬乘坐走舸,也不打火把,遠遠跟在陸遜大軍後方。
陸遜的進軍,很快被漢軍的巡江士卒發現,士兵連忙趕往夏口,通報馬謖。
馬謖得到訊息,對著士兵詢問道:「江東兵馬是直接開拔,大張旗鼓的過來,還是小心翼翼,步步為營?」
士兵回答道:「將軍,陸遜進軍非常小心,他們沒有點起多火把,我們也不知道他來了多人,並且他是先派人乘坐小船解決江上我們巡邏的人才慢慢開過來。
若不是將軍增派了巡邏的士卒,隻怕我們就無法回來報信,陸遜殺到家門口我們尚且不知。」
一將詢問道:「將軍,陸遜過來,直接讓兄弟們備戰就是了,問這個作甚!」
馬謖沉道:「陸遜半夜進軍,若大張旗鼓,必有它謀,若小心翼翼,步步為營,纔算是真襲。」
一將聞言說道:「陸遜進軍時小心謹慎,生怕被我軍察覺,可見他是打算襲了,我這就去傳令水寨,讓他們做好準備。」
馬謖目送著這將領離開,眉頭鎖,總覺有些不大對勁。
馬謖想了想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搖了搖頭,便前往城頭,等著陸續抵達,好居中指揮。
很快陸遜便率兵抵達了夏口,並向著建立在漢水之側的水寨發起進攻。
漢水與長江匯,形一個角,夏口就位於這個角上,兩個水寨,都是靠著夏口建立,可以從夏口派兵直接進去水寨。
陸遜派兵來攻漢水上的水寨,馬謖得到訊息之後,便率兵城中一部分兵馬趕往水寨指揮。
黑夜之中,江麵上響起一陣陣喊殺之聲,箭矢往來如飛的聲音不絕於耳。
這個時候,丁奉趁漢軍被陸遜吸引,悄悄率領著一萬兵馬,乘坐著走舸,靠著漢水北岸悄悄的了過去。
這江下,皆是暗樁,沉船,可以防止大型船隻過去,隻是卻擋不住走舸小船。
此刻馬謖正領軍與陸遜作戰,加之丁奉行軍又沒有點起火把,也無人發現他。
很快,船隊便經過了這片水域,回頭去,可見漢軍水寨方向燈火通明,喊殺聲震天地。
「速速向前航行!」
丁奉沒有在此地多待,下令士兵繼續向前。
在江上行了約二十裡路之後,丁奉便命人點起火把,好讓漢水北岸的文聘兵馬見到。
江夏三分,大漢佔據的江夏郡,東部與江東接壤,而北部與曹魏接壤,這漢水之北,就是曹魏的地盤。不過漢水,若繼續深漢水,便是江夏南郡的腹地了。
沿江航行了沒一會,丁奉便聽到北岸傳來呼喚聲:「可是江東水軍?」
丁奉聞言連忙下令道:「是文聘將軍,速速靠岸!」
船隊靠岸,丁奉便見得岸邊突然有大量火把點起,文聘率兵趕了過來。雖然江北是曹魏的地盤,但漢軍全控漢水,魏國沒有戰船,文聘在此地也得小心翼翼,生怕漢軍發現。
「將軍早到了!」丁奉下了船,對著文聘拱手見禮。
文聘拱了拱手,說道:「我當天便回了江夏,挑選了一萬兵,也才今日傍晚抵達此地。」
丁奉點了點頭,指著後江上的走舸說道:「我此來帶了走舸兩千五百艘,盡皆付將軍了!」
文聘拱手行了一禮:「多謝將軍,此次卻是承你們江東的了。」
丁奉將文聘扶起,麵凝重道:「文將軍,實不相瞞,今日蜀軍巡江斥候大增,你乘坐走舸沿漢水趕往樊城,隻怕天明就會被巡江斥候發現。
那些巡江斥候自然不足為慮,但馬謖得知,必會派兵進漢水追擊你們,大戰船的速度遠要比走舸快,你們走不了多遠就會被他們追上。
因此都督多給了五百艘走舸,你們將其帶上,到了狹窄的江麵上,便弄沉多餘的走舸,以阻馬謖追擊。我江東隻能幫你到這裡了,剩下的敵人,隻能靠你們自己解決了。」
文聘聞言再次向著丁奉躬一禮:「替我向陸都督道謝,就說我如果能活著回來,一定請他喝酒!」
「將軍保重!」丁奉扶起文聘,拍了拍他的手掌道。
文聘點了點頭,此刻江東士兵已經下了戰船,文聘便指揮魏軍登船。
丁奉站在岸邊,目著文聘率兵離去,見文聘有遠,這才率兵沿江而行。此次是魏國的地盤,繼續往前,就進去了江東地界,可以返回營寨。
文聘率領登上船隻,便率兵沿著漢水進發,命令士卒拚命劃船,以期能夠儘快抵達樊城。
東漢末年,一個王朝行將就木。一場傳染烈度極強,癥狀奇怪的瘟疫讓這個亂世進入末世。倖存的三百多萬人口散佈在大漢王朝六百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內。 試看,一個兩世之人,一個王朝,一個民族,成百上千的梟雄豪傑,三百多萬末世亂離人將在這末世之中如何選擇自己的命運
他世襲罔替,卻非王侯;他出身世家,卻非高門。作為六扇門中的一個牢頭兒,他本想老老實實把祖上傳下來的這隻鐵飯碗一代代傳承下去,卻不想被一個神棍忽悠出了那一方小天地,這一去,便是一個太歲橫空出世。 楊凌人稱楊砍頭,楊帆人稱瘟郎中,他卻有著更多的綽號,瘋典史、驢推官、夜天子……,每一個綽號,都代表著他的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