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章雁門關外
龐統的一句話,就讓風雲對麵前那一片白茫茫的霧氣,有了更加多的關注。
這一片霧氣,雖然不算太過於濃鬱,但是呈現給風雲的就是一片白茫茫的白,和四周那些黃褐的土地,十分的不相稱。
所以風雲纔會在第一時間就注意到這裡。
隻是雖然看出了這裡有陣法,風雲卻並未看出,這裡的陣法是什麼。
所以隻好不恥下問,衝著龐統詢問了一句。
“士元,你看出這裡的陣法是何種陣法了嗎?”
風雲謙遜的看了一眼龐統,這一次他冇有帶上週瑜,唯一能夠指的謀士,也就隻有龐統了。
要是龐統認不出這個陣法的話,那麼風雲也就冇有著了。
“主公,這陣法我比較罕見,我也不太確定,什麼我不清楚,不過,可以試一試破陣,說不定能夠憑藉運氣,將這陣法破開。”
龐統主修的並不是陣法,他雖然和諸葛亮齊名,但諸葛亮對於陣法比較有研究,而他龐統則是對統兵謀劃更在行。
對於麵前的這個陣法,龐統能夠認出來已經實屬不易了,想要破解的話,自然更是要費一番腦子。
不過風雲也冇有其他人能夠依靠,在聽見了龐統的話之後,也是點了點頭,馬上就吩咐了一句。
“那就拜托了,士元,儘力而為,就算破解不了這陣法,也冇有關係。”
雖然龐統說了儘力而為,但是風雲其實也冇有抱太大的希,畢竟龐統的能力,解不開這裡的陣法也是有可原的,風雲也不會怪罪於他。
而龐統有了風雲的吩咐之後,便立刻開始著手破解麵前的陣法了。
風雲所在的這個地方,做雁門。
距離這裡不遠,有一座城池,做雁門關,是負責幷州和塞外匈奴接的關卡之一,這裡有之前先秦留下來的長城,連綿萬裡,雄偉壯闊。
雁門關東臨隆嶺、雁門山,西靠隆山,兩山對峙,形如鬨門,每年大雁往飛其間,故稱雁門。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在此置有雁門郡,唐朝置關,名曰西烴關,也名雁門關。
向東南方向奔馳半小時左右,就會見到群山起伏、壑縱橫的勾注山脈。山腳之下,數百座漢墓封土堆狀若丘陵一般,高者十餘米,低者約有四五米,迄迄,散落在曠野荒郊之上。
在這些漢墓中,埋葬著無數個漢朝守衛雁門關將士之忠骨,行人路過此地,無不肅然起敬憑弔英魂。
走出廣武城,沿著同大公路順前往,便進一條狹穀,人稱雁門古險道,兩側峰巒疊蟑,怪石淩空險惡,翻過一道陡峭山梁,雁門關即躍人眼簾。
據風雲所知,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常駐雁門,憑藉關城之險,慎重防守,擊敗匈奴十萬人馬。
所以這裡極有可能是存在李牧的地方,武安君李牧如果存在的話,很有可能就在這附近,可風雲一直找不到。
關於雁門關,也是來曆很大,不僅李牧再次揚名,曆朝曆代都有大將再次鎮守邊塞的外族,如漢朝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曾經率兵和匈奴在此廖戰,大獲全勝,威震塞外。
隋煬帝楊廣曾經率兵在此與突厥作戰;唐將薛仁貴曾經在此追趕突厥兵馬捷報頻傳;北宋楊業也曾幾齣雁門大破遼兵,使其聞風喪膽,博得“楊無敵”稱號。英雄業績,不勝枚舉;生故事,廣為人知。
而風雲對於雁門關最大的印象,或許就是唐朝李賀寫的那首詩了。
黑雲城城摧,甲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雖然這首詩是唐朝時期寫的,但是描繪的景就算是現在的風雲,也能夠觀察出來。
這種邊塞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麵,在現在這個時候,也相差無幾。
而風雲在這雁門關外的山峰上踱步,等候著龐統的訊息,自己也一邊觀察不遠的塞外。
那邊就已經是匈奴人的地盤了。雖然看不見匈奴人的影子,卻依然很有玩家敢衝雁門關出去。
大概過了十幾分鐘,風雲這邊還在沉思,邊塞的匈奴人到底是啥樣的時候,龐統就已經有了結果。
“主公!”
龐統欣喜的看著風雲,遠遠的衝白霧前走了過來,一見麵就衝著風雲說。
“我看出來了,這裡的陣法八荒石陣。”
“八荒石陣?這是什麼陣法?”
風雲聽完了龐統的話,眉頭一皺,並冇有聽說過這個陣法,自然對於龐統所說的話,並不是特彆的清楚。
龐統馬上就給風雲解釋了起來。
“八荒石陣,說起來也不可怕,隻不過是一個輔助類的陣法,主要的作用其實並不是攻擊,而是迷人,主公你看這些白霧,彆看這些白霧的存在很隨意,但都是有章法的,他們的後麵都有一塊的巨石。”
龐統一邊說,一邊揮手,扇出一陣微風,這些微風吹麵前的白霧,然後讓白霧隨之飄散開來。
出了裡麵的一塊塊巨大的石頭。
這些石頭怪石嶙峋,奇特飛凡,但都頗為高大,看似毫無章法的隨意放,卻能夠給人一陣不太妙的覺。
“這些石頭是乾什麼用的?”
“八荒石陣,有一定的攻擊力,但更主要的是困敵,這裡是一個迷宮,隻要走進去的話,差不多就會迷失在迷霧和石之中,很能夠走出來的。”
“運氣好的好,會被陣法帶回口的地方,運氣不好就會迷失在陣法之中,一直困在裡麵,無法出來,想要憑運氣進這陣法部,很難。”
龐統已經看出了這裡的陣法是什麼,風雲便立刻興了起來,急忙又詢問了一句。
“那,士元你的意思是,你有把握破陣了?”
風雲的話,讓龐統剛纔還略帶興的臉頓時一紅。
“還冇有,雖然我已經知道了這個是什麼陣法,但是想要破陣還是冇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