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笑了,你終於問到重點上來了,這是說不過我,準備找我的嗎?
那我就滿足你。
讓你來看一看真正的昆之戰。
陳通:
“那我們就來看一看真正的歷史。
真正的歷史中,沒有王莽大軍圍困昆城這個劇。
而是劉秀主出擊。
劉秀他們在昆城,得到王莽軍隊準備在附近集結的時候,並且探知對方兵力不超過四五萬人。
劉秀立刻就帶就帶領著3000騎兵,前去一探究竟。
這擺明了就是去擾敵人。
騎兵的戰是什麼?
那就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別看王莽的軍隊有四五萬人,但未必能夠留得住劉秀的這3000騎兵。
人家劉秀對這一代的地理環境悉的不能在悉了。
這次突襲,可以說毫無風險。
所以劉秀的這3000騎兵纔跟著他一起去襲王莽的軍隊。
並不是像你說的,劉秀的這3000軍隊爲了什麼夢想勇氣和義氣,連命都不要了。
這不是扯淡嗎?
人家騎著馬,還是搞襲的,跟拼命完全就不沾邊。”
…………
我去!
漢武帝痛苦的捂著額頭,這一下真是被自家的秀兒給秀了一臉。
這就是你吹的3000人,悍不畏死的衝向42萬敵軍嗎?
搞了半天,本就沒有所謂的大軍圍困昆城,你劉秀也不是去解救盟友的。
你本就是帶領著3000人準備搞襲的。
雖遠必誅(千古霸君):
“這纔是不侮辱智商的真歷史。
不會有人真以爲三千騎兵去攻打42萬人結的戰陣吧。
那是腦子什麼樣子,纔去做的事?
騎兵本來就是衝鋒,搞襲的。
那講究的就是侵略如火,奔襲如風。
當年匈奴跟漢朝打仗,匈奴就是這麼幹的。
傻子纔會跟你剛正面呢!”
…………
此刻就連不喜歡李世民的楊廣,那也站在了李世民這一邊。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姓劉的,不要怪李二這些人噴你。
你們這給劉秀上加的環,那比李世民更嚴重。
李世民也沒敢吹他的三千破10萬,是他真的只有3000人。
人家背後還有至幾萬人陣。
而且李世民還是重甲騎兵。
劉秀這明顯就是輕騎兵。
我就沒有見過輕騎兵去跟人家大部隊打陣地戰的。
這兩個版本的昆之戰,哪個真哪個假,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嗎?”
…………
皇帝們紛紛鄙視是宋徽宗,到了現在,事實已經足夠清楚了。
但宋徽宗卻不想這麼認輸,陳通把他的偶像拉下了神壇,這口氣怎麼能夠咽得下去呢?
正所謂人爭一口氣,佛爲一炷香。
你如果好好的跟我說,求著我相信,那我說不定還看你可憐,我就不跟你計較了。
可是你非要當面拆穿,這我怎麼可能忍你呢?
那必須跟你槓到底。
最瘦金:
“誰給你說陳通說的歷史,他就符合歷史的真相嗎?”
“就算當時王莽的軍隊只有四五萬人率先到達了戰場。”
“但那也是劉秀三千破5萬,怎麼會變陳通裡的3000破1萬呢?”
“你這水的也太嚴重了吧。”
…………
李世民現在隊陳通有著盲目的相信,他覺得陳通一定可以撕開漢武帝劉秀上不屬於他的環。
雖然李世民無法揭穿劉秀,但只要相信陳通就夠了。
等劉秀被拉下神壇,那劉秀還怎麼跟他唐太宗李世民比呢?
在戰績這一方面,我李世民就可以妥妥的碾你!
雖然我的戰績也有一點誇大的分,但起碼我這些都是真的。
而你整個故事都在造假。
你漢武帝只能去吹3000破42萬,就說明你其他的戰績真沒啥好吹的。
或許別人連你打的什麼仗都不知道,那你還有什麼資格跟我比呢?
千古李二(明主罪君):
“陳通,你就好好的給他說一說,劉秀爲什麼只是3000破1萬。”
“而不是3000破五萬。”
“你要讓他們明白,功業絕對不是靠吹的。”
…………
宋徽宗哼了一聲,眼中滿是不屑。
你說劉秀3000破42萬,可能水分有點大。
但劉秀卻真真正正打崩了王莽的先頭部隊。
這3000破5萬總該是真的吧。
我就不相信你能說出什麼話來?
然而下一刻,宋徽宗就不淡定了。
陳通那是侃侃而談,本就沒有宋徽宗想象的那樣,啞口無言。
陳通:
“爲什麼我要說,劉秀是3000破1萬,而不是3000破5萬呢?
那就要看看劉秀到底是跟誰戰。
他率領3000騎兵跑去搞突襲,而這個時候,真正跟劉秀作戰的人,本不是5萬軍隊。
因爲其中有4萬軍隊,本就沒有跟劉秀戰。
跟劉秀作戰的只有王莽的大司空王邑,以及司徒王邑所率領的1萬軍隊。
爲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因爲王邑,王尋的這1萬軍隊是中軍,這纔是王莽真正的直屬部隊。
在古代,中軍那就相當於作戰指揮部。
讓你不敢相信的是:
劉秀跟這1萬敵人戰的過程中,剩下的4萬人其實就在不遠的地方,他們本來可以很快的支援過來。
但他們卻沒有過來幫忙。
人家自始至終連一箭都沒有放過,就眼睜睜的看著劉秀端了王莽軍隊的作戰指揮部。
斬殺了王莽的這隻軍隊的最高指揮之一的司徒王尋。
所以我才說這是3000破1萬。
因爲剩下的4萬人都是吃瓜羣衆。
他們既沒有搖旗吶喊,也沒有擂鼓助威,而是有多遠閃多遠。
生怕被這兩戰的軍隊給波及到。
那你給我說一說,這能3000破5萬嗎?
那4萬人參與了戰鬥嗎?
人家願意跟王莽一起去攻打劉秀嗎?
他們本就不願意!
既然沒有參與戰爭,何來三千破五萬一說呢?”
…………
朱棣此刻都聽呆了。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原來是這麼回事,敢人家這四五萬軍隊中,願意爲王家出力的只有1萬人。
剩下的都沒有參與戰爭。
而是作壁上觀。
這怎麼能3000破5萬呢?
如果這5萬人形了包夾之勢,把這3000人包了餃子。
劉秀還能如果砍瓜切菜一樣,擊敗王莽的中軍嗎?”
…………
李世民這一下舒服了,這麼看來的話,劉秀的軍隊雖然說是以勝多。
但其實,並沒有那麼難以辦到。
主要還是在於對手太給力了。
千古李二(明主罪君):
“我就說嘛,在實戰這一方面,劉秀怎麼可能跟李世民相比呢?”
“這種戰績,李世民分分鐘鍾都能打出來。”
“怪不得劉秀的們要瘋狂的包裝劉秀,如果不包裝的話,他在歷史上真是籍籍無名。”
………………
皇帝們一下都沒了興趣,畢竟3000對是1萬,看著似乎是以勝多。
但未必是以弱勝強。
尤其是對方還是中軍,中軍主要是起到護衛的作用,護衛的都是最高指揮。
這戰鬥力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
而且方便護衛元帥,中軍本不是清一的騎兵,而是騎兵和步兵的混合軍隊。
甚至是步兵多於騎兵,那是結防戰陣,用於保護主帥的。
本就不是爲了衝鋒殺敵。
劉邦此刻都十分的氣餒,老劉家的秀兒是真不行了。
這種戰績,放在武皇帝這裡,馬馬虎虎也就是屬於中上檔次。
你本就不能跟朱棣李世民這些與勇武著稱的武皇帝相比。
殺白蛇的不都是許仙(詭道聖君):
“秀兒,是不是吹牛吹大發了,讓人直接給踹了下來。”
“這回舒坦了嗎?”
………………
劉秀覺臉上發燒,他終於會到李世民當初的尷尬。
被人撕去環之後,簡直太難了。
不過劉秀可是以道著稱的皇帝,你強我就,咱不在乎。
要問老劉家的臉皮,那隻能說是一個比一個厚。
漢武帝劉徹那還算薄的了。
劉秀可以接自己被拉下神壇,但宋徽宗卻絕對不能夠接。
這可是他的信仰。
宋徽宗此刻仰天狂笑,他笑的是陳通不自量力,笑的是陳通自己打自己的臉。
陳通的話裡滿是,不懟陳通簡直對不起自己。
最瘦金:
“陳通,你還說讓別人不要胡說八道,你自己竟然就在開始造謠。
你竟然給我說,劉秀進攻王莽軍隊的時候,只有1萬中軍跟劉秀在作戰。
其他4萬人竟然隔岸觀火,這簡直就是我聽到世界上最大的笑話。
我就沒有聽說過不幫助友軍的!
這4萬人還是王莽的軍隊嗎?
你怎麼不說這4萬人是劉秀的軍隊呢?
你這分明就是在胡扯!
這4萬人憑什麼要隔岸觀火呢?
你覺得這合乎邏輯嗎?”
………………
崇禎此刻都不得不吐槽了,這個他真的太悉了。
自掛東南枝(最純昏君):
“如果你去讀一讀明朝末年的歷史,你就能夠明白。”
“將軍們隔岸觀火,互相拆臺的事簡直不要太多。”
“孫傳庭最後跟李自的大戰,那崇禎這邊的將軍就瘋狂在拆臺。”
“各種見死不救,各種提前跑路,各種坑隊友的現象,那簡直是層出不窮!”
崇禎最近可是惡補了一下明朝末年的歷史,當他看到孫傳廷跟李自作戰的時候。
孫傳庭這邊的將軍竟然經常臨陣逃,把孫傳庭陷於死地。
他的肺都要氣炸了。
他翻盤的機會還是很多的,結果,就是讓這些狼子野心的混蛋全給毀了。
這才讓他吊死在歪脖樹上。
………
陳通此刻也不想廢話,就你這樣的,還想打我的假?
你先搞清楚邏輯關係在說。
陳通:
“知道我爲什麼要給你反覆強調,在昆之戰發生的那一年嗎?
就是讓你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你一定要對標崇禎17年,也就是崇禎在梅山上吊死的那一年。
因爲這兩個時期的社會大環境,那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就是王朝到了崩潰的前夕。
你真以爲這四五萬人都是王莽的軍隊嗎?
那你也想得太了!
王莽可是出了名的皇權薄弱,他開始上臺的時候,那就是跪貴族。
而當王莽復古改革失敗以後,王莽更是被所有的貴族,所有的地方豪強,以及所有的百姓拋棄了。
也就是說:
公元23年,除了王家直屬的勢力之外,王莽已經指揮不其他人的軍隊了。
只要長腦子的將軍和貴族都明白,王莽已經日薄西山。
這就等於是快要吊死在眉山之前的崇禎。
誰還願意爲崇禎赴湯蹈火?
人家基本上都想著,怎麼能夠在世趁勢而起,人家都想要保存實力!
所以,除了王莽直屬的這1萬軍隊,其他的軍隊本就不想跟劉秀作戰。
因爲如果王莽倒臺了,那麼下一個最有可能爲皇帝的,就是更始帝劉玄。
小鎮的平凡少年踏入京城,做最逍遙的皇帝,娶最美的皇後。
開局成為李二的影子,在他失蹤後,開始冒牌皇帝。卻不料因此啟用了冒牌皇帝係統,開啟了他的假皇之路!模仿殺神白起,殺得突厥血流成河,震撼全唐!模仿漢祖劉邦,一顆七竅玲瓏之心,分曉忠奸!模仿水族龍神,一聲怒吼,全大唐暴雨,從此大旱不存於世!半年後,李二迴歸,卻被眾叛親離。長孫無垢:對不起,我懷了他的孩子,我們離婚吧!李秀寧:你不配為我李家人,滾!長樂:你滾,你這樣的畜生不配當人父!李二吐血三尺,當場暴斃。這時,係統出聲了:恭喜宿主絆倒正皇,即將穿越到下一個曆史時空……
國朝新立,百業待興。舉薦的文官故作驚人姿態高談闊論,已有鍵盤俠雛形。開國的武將百般受辱唾面自乾,夾著尾巴甘當受氣包。越王府中,三世子秦遊捏著被退婚的書約,看著府中拖欠下人薪俸的賬目,聽著老管家的碎碎念,只得仰天長嘆。 “這開局,完全就是地獄難度啊。”
明朝末年,朝政日趨腐敗,黨派林立,黨爭迭起。關外女真,野心勃勃。朱由校決定做些什麼,挽大明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