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拐個美人當軍嫂 第605章 有心算無心,依然白忙活

《拐個美人當軍嫂》第605章 有心算無心,依然白忙活

    禾薇繼續勸道:“大叔,我不清楚你們省城那兒的房價如何,可能的話,我覺得你最好帶嬸子搬個家。”

    原因不用說,高友正自己也清楚明白的很。

    四狗子這次的牢獄之災,極有可能會把由頭安在他頭上。無論關上幾年,只要沒死,出來肯定會找他們家麻煩。他一個老爺們還好,可媳婦呢?孩子呢?萬一有點啥事,那真後悔莫及了。

    禾薇見高友正神似有松,笑笑說:

    “大叔,您看這樣行不?您和家人落穩腳跟後,給我們打個電話,以後我們需要什麼山貨,都問您訂購怎麼樣?您看您對山珍比較在行,托您辦這個事我放心。而且我們也不會想要怎樣便宜,無非就是希吃到正宗的野生山珍。你自己采也行,問人收購也行,總之要求野生,而不是那種大批量養或是栽培的,種類倒是不限,只要是這兒的特產都可以。價錢您看著定,您要定不下來,我們找專家估價,肯定給您一個公道價。這個您盡管放心!”

    高友正一聽禾薇倆連將來的活計都給他安排好了,激地直抹眼淚:“有啥不信你們的!俺信!就照大妹子你說的,缺啥山貨了就通知俺,俺負責給你張羅。俺們這兒別的不能保證,山貨那絕對是杠杠的!”

    “!那咱們就這麼說定啦!”

    禾薇笑瞇瞇地點頭,而後把一百萬轉到了高友正的銀行戶頭上。

    搞定了這樁事,接下來就是山貨的收購了。

    高友正倆口子一個負責樣驗貨、一個負責稱重;禾薇兩人一個負責記賬,一個負責給錢。

    一開始還沒人來,他們先把高友正家的山貨收了。

Advertisement

    挨個品種看了看,確實如高友正說的,種類不,數量最多的是榛蘑、黑木耳和紅菇;白木耳,也就是高友正說的金耳相對一點;松蘑、杏鮑菇也有但是不多。

    東西也確實都是好東西。像紅菇,澤比禾薇先前在京都的特產店買的正多了,而且保證沒染、不熏硫磺。這樣的好東西,真是多多益善呀。當即開心地付了錢。

    高友正倆口子也同樣開心。家裡的山貨賣了一萬二,戶頭上又多了一百萬存款,腫麼有種好運來了擋都擋不住的節奏!啦啦啦!

    繼高家之後,第一戶挑著擔子來賣山貨的就是豬佬家了。

    豬佬家帶來的除了和高家一樣的榛蘑、紅菇、木耳等外,還有幾斤品相不錯的猴頭菇和松茸,這也是好東西!

    禾薇很爽快地按市場價結賬。

    豬佬見狀,心裡暗暗點頭。高友正沒撒謊,這倆小年輕確實厚道的。這些東西他們事先都打聽過價格,知道特產店賣多一兩,也在家稱過重,想著要是給的價格不滿意或是缺斤兩,那就二話沒有轉挑走。兜裡的棒槌更是別想他拿出來。

    不過眼下嘛,豬佬樂呵呵地從兜裡掏|出綢包著的一小支棒槌,放在高友正家的炕桌上讓賀擎東看,邊說:“俺們家這棒槌是北坡那邊挖到的,說來也是趕巧了,上趟去縣城,同仁藥房做主的人不在,不然這東西早就不屬於俺了……”總而言之,就是想多賣點錢。

    賀擎東沒和他多說,直接拍了個視頻並幾張近角度的照片傳給沈之硯。

    沈之硯那邊有專家等著,收到視頻和照片立即展開鑒定。沒幾分鐘,傳過來一份估價報告,給出的建議是不超過八萬可以拿下。

Advertisement

    賀擎東看了豬佬一眼,淡淡地說:“八萬。”

    這個價格確實很公道了。

    豬佬心裡有數,因為他之前拿去縣城鑒定過,說是最多給五萬。特產店那邊就更不用說了,超出三萬都覺得他是獅子大開口。看他的眼神能把他整個人都給燒了。如今難得遇到個冤大頭(賀大:特麼你指誰冤大頭?當心爺反口不收!),願意拿八萬塊買,哪裡還會猶豫,生怕賀擎東反悔似的,立馬拍板:“八萬賣你了!”

    就這樣,禾薇買到了第二支野山參。

    豬佬帶著倆兒子、挑著重單子,進出高友正家不到半小時,就把家裡當寶一樣供著的棒槌給賣掉了,說是連同那些蘑菇、松茸等零零碎碎的山貨,統共賣了十一萬多。這消息一傳開,村民們激了。

    豬佬是多麼摳門的人啊,平時問他買豬,連個零頭都不肯抹。要不是屯裡就他一家豬檔,誰願去他家買啊。可這麼一個摳門到家的人,竟然半小時把棒槌出手了,這說明啥?――對方給出的價格高啊。

    再一打聽,高友正家裡曬著的那些榛蘑、紅菇啥的居然賣了一萬二,之前聽高友正媳婦嘮叨,說是能賣個八千要燒高香了。沒想到能賣到一萬二,還是現錢易。

    “不會是假鈔吧?”有人質疑了。

    也有人唾笑:“豬佬那麼明的人,還能不注意鈔票真假?經他手的鈔票多了?還能被假鈔糊弄過去?”

    “不收現鈔,說轉賬也行,你們誰不是開通了手機銀行功能嗎?錢到沒到賬這總做不了假吧?”

    持懷疑態度的村民一聽,有道理!紛紛回家扛山貨去高友正家賣了。

Advertisement

    整個三裡屯好似提前進到喜氣洋洋的收時節。

    “媽,你說這是怎麼了?屯裡發生什麼事了嗎?”孫倩一下車,就看到屯裡人都在往一個方向趕,還個個肩扛大麻袋,疑地問孫母。

    孫母也不著頭腦,拿上包包說:“回頭找老叔公問問不就知道了。”

    孫倩一想也是,聳聳肩,催孫母去辦正事了。

    此行來老家,是給大學同學來采買山貨的。

    室友們得知老家就在長白山腳下,紛紛托暑假來買木耳、菌菇等山珍。家裡條件好的,還問買雪蛤或是雪蛤油。

    問價格多心想這麼遠的路,跑一趟車費都要不,多總還要賺點的吧,於是報了個比市面價高一的價,給出的理由是:市面上賣的大部分都不是野貨,純野生的要貴不這已經是最低價了,再低也買不到。

    那幫同學,尤其是兜裡有錢的,對吃食方面比較注重,貴就貴點吧,好歹也是正宗的野山貨。一個個很爽快地給了定金。

    孫倩想著左右要跑一趟,不如多拉幾個人買,這樣賺的差頭也能多些。於是有心算無心地讓室友幫打廣告,最後接到四十一筆訂單,包括二十斤黑木耳、十斤白木耳、五斤紅菇、五斤榛蘑、五斤松蘑、半斤雪蛤。

    按照報的價格,只要不比去年老家那邊的收購價高,這四十一筆訂單共四十五斤半的山貨,說能賺四千。半斤雪蛤就能給帶來一千五六的收益。反正買雪蛤的室友錢多人傻,況且報的價也就比市場價貴個一,只要貨真,絕對不會懷疑中間吞了那麼多

    孫倩興地跑回家一說,孫母也被勾起了興致。娘倆都覺得這生意好賺!

    雖說跑趟老家開車要五六個鐘頭,往返油錢加過路費起碼得七百,可和四千利一比,那還是相當劃算的。

    關鍵是不需要心,這些東西在老家那是隨可見的,頂多貨好貨次的區別。次一點的還能價。孫母常聽老家那些親戚來電話抱怨說收購站又價了,們現在比收購價高一的價格跟他們收,保準死他們!

    母倆懷著雀躍的心,停好車,來到在三裡屯有那麼點影響力的老叔公家,送了老叔公兩瓶價值一百二的酒,說明了來意。

    老叔公若有所思地看著那兩瓶酒沒吱聲,他家小兒媳倒是笑著說:“哎呀,這可真不巧!東頭高友正家今兒來了倆外地客,說是按市場價來收山貨,家裡有囤貨的全都扛那兒賣去了。”

    孫倩心裡一記咯噔。莫非剛在進村的路上,看到的肩扛麻袋、大步流星的村民,其實是去高友正家賣山貨的?

    那怎麼行!都被來人收購走了,要的東西怎麼辦!

    孫母也是擔心這個,不過吃的鹽到底比多,面上依舊掛著淡淡的笑,問道:“那倆外地客總不會收很多吧?我們家倩倩替同學帶的量不多,統共就四五十斤,怎麼滴都能騰出點來吧?”

    “那可說不準。”老叔公家的小兒媳坐在堂屋的門檻上,著家裡人的裳邊說今兒聽來的新聞,“俺聽大軍媳婦說,那倆人給的價格和你們省城市場上賣的一樣,那可比收購站給的公道多了,也不短斤兩。反正豬佬家那支小棒槌都賣了,那價格絕對打不了晃。”

    “豬佬家那支棒槌都賣了?”孫母這下笑不出來了,對小嬸娘的話也信了八九分。

    要知道清明節那趟回來,豬佬還在那兒嚷,沒個六萬甭想把他家的寶貝棒槌收走。也就是說,今兒來三裡屯的那倆外地客,問豬佬收的棒槌肯定超過了六萬。

    果然,下一秒就聽老叔公家的小兒媳說:“聽說賣了八萬呢。可把豬佬樂的!說是之前拿去縣城問,也只給五萬,收購站就更了。可見那倆人給的價格確實老公道了。這麼一來,誰家的囤貨還留著不賣啊,不賣的是呆瓜!打算留著自家吃的都翻出來賣了,過這村沒這個店啊,誰家還缺這一口吃的?反正過不多久新鮮的菇子又能采了。俺們家的紅菇俺也托大軍媳婦拿去稱了……”

    這話落到孫倩娘倆耳裡,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啊。

    腦子裡一群的草泥馬集暴走狂奔:四千塊賺不到了!

    “媽――”孫倩急哭了,“那怎麼辦啊,說好的……”

    定金都收了,要是收不到同學們要的山貨,豈不是還要把揣兜兜的定金退回去?

    孫母此刻也沒轍了,求助地看向老叔公:“叔公,您看我們娘倆個大老遠跑這一趟,本以為能幫咱屯子做點好事兒,沒想到……”

    沒想到被倆外地客搶先了。你說他們要是也按一貫的收購價收吧,們娘倆也能拉到點貨。畢竟價格一樣,做為同鄉的們,想收到四五十斤貨還不簡單?

    所謂水不流外人田,同樣的好事兒,當然要先著鄉裡鄉親了。可價格不一樣,而且還高出收購價那麼多,這事兒就難辦了。孫母心裡門清,越發著急了。

    老叔公敲了敲煙鬥,慢條斯理地說:“你們娘倆個遲了一步,提前一天來,這事兒也就好辦了。”

    這不廢話嘛!

    孫氏母暗地裡齊翻了個白眼。

    孫倩忍不住接腔:“太爺爺,假設的話咱就別嘮了行麼,能不能講點實際點的呀?”

    “倩倩!”孫母佯怒地喝住,轉而對老叔公說,“小孩子家家的不懂事,叔公您別和置氣。這事兒吧,都怪我,倩倩倒是回家好些天了,催著我早點來,可家裡一時半會走不開,等安頓好出門也到這會兒了。叔公您看,能不能幫咱們娘倆個勻點?倩倩答應了幫同學帶點咱們這邊的山貨回學校,總不好讓出爾反爾是不?”

    關鍵是那四千塊啊四千塊,說好的四千塊可萬不能打水漂啊!

    “這話說的,能幫俺們哪會不幫?屯子裡同姓的可就剩俺們幾家了,水總要往自家人田裡潑的不是?”老叔公的小兒媳生怕自家僅剩的那幾斤榛蘑保不住,搶先一步接腔,“可今兒屯裡人都知道高友正家來了倆外地客,給的價錢不比市場價低,都紛紛往高家跑,俺們想攔也攔不住啊。要不這樣,俺領你們走一趟高家,有什麼要說的,你們娘倆自個兒找他們商量去。”

    也只好這樣了。坐這兒大眼瞪小眼的,又瞪不出朵花來。

    孫母歎了口氣,無奈地應了小嬸娘的提議。

    老叔公滿意地朝小兒媳點點頭,又將視線移到那兩瓶酒上,慢條斯理地說:“沒幫到你們,這酒……

    孫母訕笑著接道:“本就買來孝敬叔公的,哪有再提回去的道理。”

    心卻實在算不上妙。(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