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667章 太史慈大戰周瑜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667章 太史慈大戰周瑜

“伯符不可魯莽,不可魯莽啊!”

眼看著己方已經鳴金、黃忠依然趁著最後這點時間差追斬了潘璋、並且安然退出城頭弓弩的製範圍,孫策自然是怒不可遏,親自出城與黃忠單挑的無明業火再次被點燃。

好在周瑜始終保持著冷靜,強行拉住了有暴走趨勢的孫策。

這也不能怪孫策衝,主要是黃忠表現出來的近戰武藝,確實應該比孫策略遜一籌。

在潘璋拿自己的生命證明過這一點後,孫策愈發篤定“要是剛纔我親自上,躺下的早就是那個無恥老兒了”這一信唸了。

另一方麵,黃忠的鬥將獲勝,多多利用了敵人的輕敵,有“扮豬吃虎”的嫌疑——

不管是現在的潘璋,還是原本曆史上的夏侯淵,都吃了“覺得黃忠已老,近戰肯定比較弱”這個錯覺的虧,輸得多有點猝不及防。

這種“我方輸了不是實力不行,而是運氣不好”的錯覺,最讓人心態炸,急於重開一把。

以周瑜的關係之親,仍然不免捱了孫策兩拳,隻覺一陣氣翻湧。孫策這才意識到自己盛怒之下揍了哥們兒,心懷疚,住了出戰之意。

“冇想到黃忠老兒五十多歲了,還有如此耐力久戰,竟連年富力強的潘璋都……唉!”

城下的李素等了好一會兒,把鐵骨摺扇展開,搭在眉上遮夕,凝神觀察了很久城頭的靜,才惋惜地確認今天這一戰並不可能有後續了:

“艸,肯定是周瑜功拉住了,真是能茍啊,被這樣辱都不出戰。否則要是今天就給孫策一個意外,後麵的仗就好打多了,後續那些複雜方案都可以直接跳過了,唉,晦氣。”

李素罵罵咧咧地歎息了一陣,也冇再多糾結,隻是吩咐部隊往東移,當晚到夏澤西北岸某紮營——這個位置大約可以卡死從江陵城走陸路往漢津口的直線道路。

Advertisement

而如果孫策軍從當縣城和李素新營地之間穿過前往襄,李素這兩萬野外紮營的人馬,也能威脅孫策後路,求之不得地與孫策進行一場陸戰野戰。

李素紮營之後,按計劃招呼太史慈的水路戰船、從襄沿著漢水南下,然後到宜城以南河段沿岸待命,搭載更多陸軍士兵,再試探進攻漢津口。

於是乎,此後兩三天,南郡戰場再次進了短暫的寧靜,時間被拖了十一月初,才發出下一場的小

當然了,黃忠斬殺潘璋的戰功還是該慶祝獎勵的,李素這人向來賞罰分明。

所以紮營後的第一天,李素先在營中擺酒,給黃忠慶功,還鼓勵大家繼續努力,等徹底擊退孫策之後,自然會表奏朝廷統一為大家升

考慮到軍中不宜多飲酒,大夥兒都是喝到點到為止,喝完後賞賜了黃忠黃金十斤,蜀錦一百匹。

李素還私下裡表態,說這次黃忠一定略升半級,打完仗後當箇中郎將冇問題,但如果想當雜號將軍,就要看黃忠後續的表現、再接再厲了。

黃忠當然是表示自己一定竭儘全力。

……

十一月初二,東吳軍漢津口水寨以北三十餘裡的漢水河麵上,今年才第一次撈到作戰任務的太史慈,已經趕到了這正麵戰場。

太史慈把自己的坐船靠在岸邊,讓將士們進行大戰前的最後一次修整。同時,他本人也不得不聽取一下本次作戰的悲催任務指示。

他已經非常不樂意地得知,自己此戰的目的是“詐敗,進一步堅定孫策和周瑜對‘東吳水戰無敵’這個印象的信賴”。

不管心多麼的不願意,出於對司空大人的尊重,他還是得耐著子,請示一下關於演技的問題,免得到時候領導不滿意。

Advertisement

好在李素還算給麵子,不想讓太史慈辱,他隻是公允而輕描淡寫地吩咐:“彆擔心,拿出你真正的實力打就行,彆擔心把周瑜打趴下,他的水戰之能應該在你之上。

而據我所知,這一戰我們用的戰船、裝備並冇有技優勢,佯攻漢津口水寨的兵力人數也於劣勢。兩方麵我們都不占優,輸是正常的。你隻要謹記,一旦發現傷亡過快,事不可為,就立刻後撤。”

太史慈還有些不信:李司空居然覺得咱的水戰之能不如周瑜?咱可是當年圍剿過遼東與東萊之間的大海盜管承的!打水戰甚至海戰都有九年的資曆了!

至於周瑜的水戰帶兵能力,太史慈也不是冇見識過——五年前那次,糜竺派太史慈護送使者劉曄去漢中拜謁劉備時,周瑜也同行去過漢中。

那次雙方還是潛在的同盟關係,周瑜是代表孫堅去跟李素談賣長沙郡、換取錢糧擺的控製。

就在那次旅程中,太史慈見識過周瑜如何突破當時的廬江太守陸康的水師攔截,太史慈自問他算是知己知彼,有把握獲勝的。

太史慈便不服問道:“稟司空!您說我軍人數、戰船相比周瑜於劣勢,我不反對。可是我軍的水戰戰配合、船上裝載的武也不如敵軍,莫不是高看了周瑜?還是司空有什麼新的報來源?”

太史慈的質疑,主要集中在“裝備技與質量”上,倒是冇質疑戰船的效能。

因為太史慈也知道,己方陣營如今是有好船的,但並不是他如今用的這批——自從192年關羽拿下宜都郡之後,劉備陣營就已經開始在夷陵發展造船業了,194年之後,造船業進一步往長沙郡的庭湖流域發展,後續魯肅更是在河海兩用船上點了不科技樹。

Advertisement

隻不過之前為了防止驚孫策軍、導致孫策軍害怕不敢西進,所以李素把這些強大的戰船藏得很好,一直藏在庭湖裡冇有暴實力。

周瑜的水軍從長江而來之後,隔斷了荊南與荊北之間的通,荊南的船暫時也冇調過來。這次既然是詐敗,直接順水推舟給太史慈配那些從劉表軍接收來的舊戰船。

不過,太史慈一貫覺得,把舊船配上連弩和輕型槓桿式投石機,再裝上幾年前在益州戰場就發明和使用過的“烏喙”接舷戰跳板、防止火船火攻的撐桿……這一套臨時武裝改造下來,未必不能擊退周瑜!

船差一點,艦載武夠好,還是可以水戰翻盤的嘛。

麵對太史慈的自信判斷,李素隻是冷靜地指出:“子義,我也實話實說了,我確實冇有關於孫策軍水戰裝備的最新細節報——所以,這不才需要你去試探佯攻,幫我打探驗證麼。

不過,以常理度之,我們自當料敵以寬,否則容易吃虧的。自從西涼叛軍覆滅後,天下畢竟是太平了兩年,連北方的袁紹都趁著這兩年學會了全軍裝備馬鐙馬鞍、還造出了槓桿投石機攻城。

周瑜為年輕銳意進取的水戰名將,能不強化他的戰力?反正,我就當他已經有了連弩,也有了投石,你謹慎一點試試,就當是幫我確認一下。”

太史慈這才神凝重起來,他對於李司空關於“技擴散速度”的預判還是比較信任的,這方麵李素總有靈敏到旁人無法解釋的嗅覺。

……

最後一番略作準備後,太史慈終於帶了五千嫡係水兵、以及後續五千李素派給他的援軍,分為前後兩支船隊,從漢水上往漢津口的東吳水寨進攻。

當然,東吳軍雖然號稱總兵力九萬,但是跟太史慈直接手的敵人,並不會太多。

因為孫策始終放了四萬多人在江陵一側,剩下的江津口、竟陵縣,乃至夏澤上的巡邏機部隊,都得分攤兵力。

所以,周瑜能直接用來防守太史慈攻擊的,也就是一萬五千人左右,隻比太史慈多了三分之一,也不算欺負太史慈。另外,在夏澤湖麵上可以往東側支援的部隊,大約也是五千人,可以在開戰後半天之驅船趕到戰場。

之所以支援周瑜的二線兵力這麼,也是因為李素剩下的一萬五千人,會在夏澤北岸機逡巡,牽製東吳主力東進。

於是乎,這場水戰就在看似還相對公平的態勢下,堂堂正正地發了。

“眾將士聽令,全力向前,殺進漢津口,把吳人的船都燒了堵了夏水河口,孫策小兒的大軍就全堵在江陵了!到時候擒獲孫策小兒,李司空會給我們表奏頭功的!”

太史慈在一艘額定載量兩千人的樓船上,一手仗戟一手揮著佩劍,吶喊指揮,讓船隊全向前。除了他的旗艦之外,漢軍還有另外兩艘樓船,隻是尺寸略小一些,剩下最小的船也都是鬥艦。(放火用的小船不算,另外戰船冇有坐滿人)

而隨著兩軍越來越接近、太史慈看清楚了對麵下遊周瑜軍擺出的陣勢,他的信心反而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因為他發現雖然吳軍號稱也有不大船,但是在漢津口這分戰場上,吳軍最大的戰船也不過是載七八百人的鬥艦,其他都是艨艟。

顯然,吳軍的船之所以小,是為了適應夏水航道的吃水深度。再大的船要滯留在漢津,就隻能走漢水、長江繞一大圈過來,冇法走夏水直接與江陵互通有無。所以周瑜把大船都留在江陵和江津了。

“雖然咱的船也是劉表的舊船,可還比你大幾倍呢,周瑜你憑什麼跟我打!人數多我一倍也冇用!”

太史慈如是暗忖,眼看著雙方接近到床子弩和槓桿式投石車的對攻距離後,立刻就命令己方戰船全部開始投石放弩。

一時之間,漢水河麵上矢石紛飛。對麵周瑜的水軍因為程不占優,被迫先捱了太史慈一先手集火,不過好在河麵上船隻顛簸起伏,而且又是移靶打移靶,石頭命中率很低,倒也暫時冇有明顯損失。

七八顆重達上百漢斤的大石頭,撲通撲通落漢水河麵,距離吳軍戰船最近的一顆也至有幾丈遠,隻是濺了舷側那些吳軍水兵一的水。

雖然冇有實際戰果,但這種嘗試著實可圈可點,因為這是華夏大地上第一次敵我兩軍都有投石機對砸的大規模水戰,足以載史冊。

太史慈的船大,可以搭載的投石機噸位自然也大,他的旗艦上有前後共計四架投一百漢斤石彈的機,最大程三百步。

相比之下,對麵周瑜的投石機小一些,還冇進程,暫時蓄勢不發

可惜太史慈砸了兩,用實戰經驗驗證了這個距離上顛簸的移本打不中,他也就不再糾結這點程優勢是否適合“放風箏”,選擇了催督船隊繼續近上去。

“我軍順流而下,利在衝突敵陣,靠近到二百步再投!”

漢軍船隊穩穩地推進,周瑜的戰船見狀已經開始打橫、甚至掉頭,準備保持距離,防止被大船衝撞和跳幫砍殺。不過因為掉頭要浪費時間,太史慈還是很快近到二百步以,石頭的命中率開始提升,周瑜一方的投石機也開始反擊。

“喀喇~”一聲悶響,一塊上百漢斤的大石頭直接砸中了一條吳軍的艨艟,正正地砸在甲板上。

幾條數尺寬的厚船板都被砸斷了,石頭砸毀甲板後餘勢衰減,卻依然能把船底的木板撞出裂,河水立刻滲了進來。

損艨艟上的劃槳手們,立刻拋下槳櫓、手忙腳自救。其他鄰近船隻上的吳軍水兵,看到漢軍投石機之威,也瞬間有些慌搖。

周瑜立刻拔出寶劍,厲聲大喝穩住陣腳:“不許喧嘩!膽敢軍者斬!艨艟擅自退卻擾陣型者,斬屯長;鬥艦擅自退卻擾陣型者,斬曲長!”

艨艟鬥艦都是中型軍艦,一艘船也有百餘人到五六百人,所以船上擔任“艦長”的軍分彆是屯長和曲軍侯了。要是那種兩三千人的樓船滿載,艦長至得是個軍司馬,才能管那麼多人。

周瑜治軍甚嚴,隨著他的令行止,今天隨他一起出戰的董襲、陳武二將也嚴格執行,很快彈住了慌的士兵。(黃蓋在夏澤率領巡邏艦隊,所以冇有參戰)

那艘被砸水的艨艟也很快堵穩住,英勇地準備還擊。

相反倒是那艘損艨艟的旁邊,有一艘友鄰船隻,隻是因為之前的,以及被幾顆砸得越來越近的近失彈嚇到了,居然了隊形想加速離戰線。

結果被董襲的坐船攔住去路,兩船近到五十步之,董襲親自喝令逃船隻上的士兵把違令軍拿下執行軍法。如果不從,那就放箭執行軍法!

士兵們當然不敢不從,殺了個臨陣逃屯長。

周瑜穩住陣腳後,繼續給邊的將士們鼓勁:“大家不要慌!太史慈的坐艦投石機雖重而遲緩,發之後要間隔不時間,不如我們靈活。各船拉大距離變為散陣,自由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