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人其實纔是最輕鬆的,特別是李元景這種份,什麼心也不用,隻需要按照流程去走就行了。書趣樓()
爽倒是爽的,穿越發老婆也刺激的,唯獨讓李元景有些鬱悶的,是到現在都還不知道這個未來的老婆到底長啥樣。
等悉完這些流程,天也已經暗淡了下來,這個時候在出城顯然是不現實的,而城的王府基本沒住過,這個時候還正在收拾,也不太適合住人。
所以李元景又一次回到了武德殿,這個曾經自己住過的地方。
當然,晚飯過後,李元景還是被李世民給喊了過去。
整整一天的時間李世民都沒有麵,自己一個人坐在書房不斷的批閱著奏章,不斷的見到有員進進出出的忙碌著。
而兩兄弟至今也已經很久沒有聊過天了,對於李元景,李世民其實也談不上放心不放心。
這幾年李元景的所作所為讓李世民很放心,但是從前麵傳回來的訊息來看,李世民又不是那麼的放心。
當然,李元景這個尺度拿的很好,讓李世民始終於放心又不放心的臨界值。
說擔憂他手中的部隊吧,可李元景偏偏將這部隊直接扔給了李道宗和李績這兩個人,他自己則是當起了甩手掌櫃,除了一些抉擇之外,李元景基本什麼事也不管。
甚至李世民現在都在懷疑,若是這兩個人從中作梗,李元景還能不能調這支部隊。
這些話李世民當然不會跟李元景去說,畢竟作為兄長,懷疑可以,但當著麵說出來就太不給人麵子了。
“耽羅的事你怎麼看?”李世民直接開口問起了正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李世民已經習慣了去詢問李元景的建議,或許這是他製定的計劃?
“房相不是已經有了計劃了嗎?”李元景扣了扣鼻屎,隨意的彈在地上,看的李世民一陣蛋疼,暗道這貨還真是隨意啊。
“計劃雖然有了,但若是按照這個計劃的話,你所製定的橋頭堡就沒了,而大唐想要將其打造橋頭堡的話,就需要不斷的運輸糧食上去囤積起來才行,戰略上雖然意義很大,但所花費的本也是巨大的。”李世民直接說道。
據實際況來看,房玄齡製定的計劃無疑是最合適的,但距離預想中的結果相差還是太遠了。
李元景拿起了房玄齡製定的計劃看了一遍,這份計劃他隻是聽說過,並沒有詳細的看過。
其問題主要出現在可耕地麵積上,據耽羅的資料記載,以及房玄齡親自派人去觀察的結果顯示,耽羅的可耕地麵積僅僅隻有百萬畝左右,而按照均田製的要求,這個計劃是本行不通的,因為所有的耕地都算進去,也就夠移民幾千戶人家的。
而且這還沒有考慮到那些土著,就算耽羅為了大唐的一個州,朝廷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土地都收過來,去讓那些土著們自生自滅。
而考慮到這些因素之後,其實大唐移民吞併耽羅的計劃已經不復存在了,因為本不可能實施。
“現在登記的戶有多?”李元景問道。
“四十多萬戶了,這些人現在依舊租種著世家門閥的地,除了份變了以外,其他的還是照舊,就等著新地給他們了。”李世民滿是憂慮的說著。
人口多了,應當高興纔是,但現在李世民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許諾的分地,現在卻無地可分,短時間倒還好說,可日子久了呢?
朝廷的許諾久久得不到兌現,接下來就是人心散了,再然後就會發更嚴重的問題。
“耽羅先改為軍屯吧,把那兩萬士兵的家屬全部遷過去,大家共同耕種,統一發放糧食,在上麵建立學校,讓孩子們可以免費接教育,以此來暫時平息不滿,另外,可以考慮倭國那邊了,據現有報來看,倭國南部的那座大島上人並不多,而且耕地況也要比耽羅好的多。
拿下之後可以考慮前期繼續用軍屯的模式來開發,然後製定一個規則,大家按照勞來計算工分,年後按照工分的多來確定分配多畝地。
除此之外,我建議做好將均田製的分配數量降低的準備!”李元景簡單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耽羅那邊毋庸置疑,移民肯定是要過去的,既然無法解決耕地的問題,那就隻能先吃大鍋飯了。
戶洗白的移民不好安排,那些叛軍的家屬還不好安排嗎?這些人本沒的選,朝廷能放他們一馬就要燒高香去了,而且還保證他們有吃的,跟普通百姓一樣能到各種待遇。
什麼公平不公平的,李元景現在腦子裡可沒那些想法,大開發的年代,哪有公平可言?
或許現在在他們看來不公平,但幾年後,幾十年後呢?他們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降低分配數量,這是要讓百姓活活死啊!”李世民嘆了口氣,他也知道人多地的事實,但是有什麼辦法?
大唐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縣是能夠足授的,在這種況下再去減分配數量,這不是反是什麼?
還有,真以為到手的二十畝地,按照畝產均數兩石,一年就能收獲四十石不?
那隻是理論收獲,跟實際收獲沒有任何關係,耕地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養地,現在普遍的做法是種兩年,休一年,就算有堆法推出也沒能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原因無他,大家都去堆了,哪有那麼多給你?
靠自家產出?一年的產出,充其量也就隻夠兩三畝地用的,這還是作的認真一些的結果,一些二百五選手甚至還不夠兩畝地用呢。
所以,畝產一石左右的地還有不,但是用了堆的地,產出的確是增加了不。
“種豆可以改善土地的力問題,另外這次我打算不計代價的讓杜荷把料給搞出來,這樣的話,作空間就更大了。”李元景想了想,認真道。
如果將後世的各種料拿到現在來耕種,在確保照料以及水源充足的況下,畝產能達到多?
關於這個問題李元景認真的考慮了一下,然後給出了一個十分肯定,似乎又帶著一不確定的答案,那就是三到五石之間。
也就是說,三百斤到五百斤之間,這還是外在條件都不錯的前提下,若是照料的不好,產量可能會低於三百斤也說不準。
但最大的好在於,這些料是可以幫助土地減休耕期的,甚至是不用休耕,若是能保證畝產三百斤,也就是三石,所有土地都不用休耕,那麼,大唐的糧食將會多到吃不完,甚至是吃兩口吐出來一口都吃不完的地步。
別拿後世進口糧食來比較,後世十四億人,現在連一億人都不到,完全沒得可比。
大唐第一閑王
大唐第一閑王
穿越回大唐,卻被李世民逼著娶公主,別人是駙馬,蘇程偏要做詩酒風流舉世無雙的駙馬爺!
作為一個演技高超的演員,林柯穿越到了大魏圣朝,成了禮部尚書之子。但他是娼籍賤庶!這個世界把人分為上三流,中流流,下九流……而娼籍屬于下九流,不能參加科舉。母親是何籍,子女就是何籍!什麼?三尊六道九流?三六九等?我等生來自由,誰敢高高在上!賤籍說書人是吧?我教你寫《贅婿兒》、《劍去》、《斗穿蒼穹》,看看那些個尊籍愛不愛看!賤籍娼是吧?我教你跳芭蕾舞、驚鴻舞、孔雀魚,看看那些個尊籍要不要買門票!賤籍行商是吧?你有沒有聽說過《論資本》、《論國富》、《管理學》、《營銷學》……還有賤籍盜,我和你說說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