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第一閑王 第三百四十三章:半殖民地

《大唐第一閑王》第三百四十三章:半殖民地

登陸的禮部員可以確定這裡的確有個國家,因為麵前的一切都證明瞭他們的想法。書趣樓()

但就是這個國家……

怎麼說呢……

也就跟個原始人沒什麼區別,倒是見到了一些麻布,但那些麻布的質量卻差的讓人想哭,而且數量也不是很多,隻有數人能夠穿個製造糙的麻布子,更一部分人能穿個不帶袖子的麻布上

至於其他人,大多數都隻能以樹葉皮充當服。

當然,區別是否是一個國家的因素很簡單,看規矩!

正所謂無規矩不方圓,呂宋島的矮黑人見到他們就是一頓揍,發現打不過就直接跑。

而這裡的況比起呂宋島的矮黑人來說好的不是一星半點,至在他們登陸的時候,對麵雖然高度戒備,但並沒有直接發起攻擊。

“主事,有圖騰!”一人指著一麵鑲嵌了圖案的麻布旗幟說道。

“我等大唐皇帝之命前來訪問貴國……”雖然這裡很是寒酸,但禮部主事平楊還是規規矩矩的按照與外邦流的禮儀規矩來辦事。

平楊等人是震驚這裡的寒酸,而這裡的人則是震驚這幫土豪到底多有錢啊?

瞅瞅遠龐大的船隊,單單隻是這些船隊就險些嚇得他們尿了子,之所以沒有反應,一大半的原因是被嚇得不敢有所反應。

在瞅瞅他們上華麗的服,再看看自己……

雖然聽不懂對方說的什麼,但對方做出的作也讓人覺到一種善意,所以這邊也沒有做出太大的反應,領頭的一人甚至學著平楊的樣子還了一禮,然後張口道:“≈…¥”

“……”平楊等人徹底的懵了,聽不懂啊,咋辦?

Advertisement

“主事,不妨先跟他們換點糧食!”手下人提醒道。

語言不通,自然沒辦法進行深流,雙方基本上確定了隻能通過作來流,但這種流極為費勁兒,而且需要大量的時間。

學習對方的語言也不是不行,但同樣需要大量的時間。

船隊一路行進至此,就算沿途有各種各樣的海貨作為補充,可來自大唐的士兵也依舊不了主糧,多都要吃一點纔算是踏實,而將近五個月的時間也讓船隊的糧食消耗的差不多了。

若是未來一兩個月在找不到補充,將士們就隻能依靠海貨來生存了,就這還是權力控製糧食消耗的結果,每個人每天隻能吃三分之一碗主食,倒是海貨管飽,很讓人頭疼……

“我……用這個……換你的糧食……”平楊想了想,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上的服,然後指了指對方,又比劃了一個吃飯的作,然後再指了指服,反正意思就是船隊用服換你們的糧食。

對方似乎是讀懂了平楊的意思,點了點頭,轉頭對著後的人嘰哩哇啦的說了一大通。

很快,對方端來了一盆米飯,看到米飯的時候平楊猛的鬆了口氣,他倒是沒想到這裡竟然有大米,不得不說,這是個驚喜。

不過明的平楊可沒被這一盆米飯吸引到,反而是搖了搖頭,讓人取來十隻麻袋丟在麵前,指著地上的麻袋,又指了指自己的服。

對方似乎也明白了,又是一通嘰哩哇啦,很快,十隻袋子被人收走。

不大會兒的功夫,眾人抬著裝滿了十袋子的大米走了回來,平楊開啟一隻袋子看了看,是沒有皮的大米,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讓人將大米裝上船,然後讓其返回船隊取來合適的服。

Advertisement

十袋大米換一套服,雖然很坑,但真要是算起來的話,真正吃虧的是船隊纔是。

而且他們的服都是定製的,算上工錢什麼的,一服算下來要花至五十錢呢,大米賣什麼價格?現在的大唐一鬥也就十來錢,,品相好的能賣將近二十錢,普通的粟米一鬥四五錢,這種沒有殼的大米一袋子也就不到一石。

在算一下他們跑了幾個月,浪費了這麼多的人力和力,所以賣這個價格並不虧。

十天後,李元景第一次登陸了這片土地。

這十天的時間,平楊已經能夠簡單的與對方流了。

不會語言不重要,肯想辦法,肯學就行了,雙方就從簡單的話開始,指著服,平楊說服,讓對方跟著學,而對方用他們的話說服,平楊等人也跟著學,雖然學會的並不多,但勉強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這一次,船隊擺出了大唐的酒與食,而對方則擺出了他們的食,雖然很寒酸,但李元景卻沒有在意。

一番宴席過後,賓主雙方帶著笑意的結束了這場宴席。

“邀請他跟隨船隊去大唐看一看!”宴席結束之前,李元景對著平楊吩咐道。

而得到了邀請之後,對方很是興的點了點頭。

這個穿著普通服的貨,其實是這裡的王子,雖然不是繼承人,但地位在那裡擺著呢。

結束了宴席,結束了補給,李元景決定於兩日後啟程,接下來他們要走的路還遠著呢,按照路程來說,一半的路程都沒走完呢,沒時間繼續在這裡耽擱了。

而李元景的腦海裡也始終存在著一個問題,同樣都是航海,為什麼後來的鄭和七下西洋把富庶的大明折騰的為了窮蛋,而西方那群人卻生生的把一個個國家打造為了最為富庶的國家?

Advertisement

對航海有些瞭解的人都會為此而到惋惜,鄭和下西洋的船,都是數千石的大船,而西方那些人航海,用的都是一二百石的小船,甚至有的船裝十個人都顯得擁

後來想了想,李元景發現自己知道了原因是什麼,按照鄭和那種搞法,就算是二十一世紀的華夏也扛不住。

建造船隻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而每一次出航都攜帶了滿船的寶,而帶回來的則是各種各樣的土特產,倒是富了大明的種,可對於國家來說並沒有什麼直接的利益。

而且鄭和航行的思路其實跟李元景這次航行思路是一樣的,就沿著大陸架走。

而西方那幫人則是管你三七二十一,開著船一頭紮進去就完了,所以他們能橫大西洋,橫太平洋。

鄭和航行的策略是友好訪問,我給你寶,你給我回點禮,什麼東西不重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完了,但西方那幫人不一樣,他們所到之就是要佔領,就是要民,所以你不窮誰窮?

當然,鄭和也是有私心的,慫恿著大明去航海,結果非但沒有帶來明顯的利益,這個貨最終竟然是去朝聖的,這特麼的就媽賣批了,而這也是後來那些大臣們如此憤怒的原因,不顧一切的燒毀了寶船,以及所有關於寶船的建造資料,航行資料。

雖然解恨了,但另一個事實卻擺在麵前,大明從世界海上霸主,一夜之間淪落為什麼也沒有的窮蛋了,就相當於讓現在的帝把他所有的軍艦以及基地全部銷毀,並且銷毀所有資料技,接下來幾百年都不準人再去這些東西一樣。

李元景當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邀請對方去大唐,其實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建立貿易,雖然跟民地有些差別,但實際上也就差不多了。

這些地方,被李元景定義為大唐貨的傾銷地,至於他們有什麼?

這個無所謂,有資源的出資源,沒資源的出人力,反正接下來要開拓,這會用到無數的人,用一些大唐多餘的資源去換取這些免費的勞力,對大唐而言也是能產生直接利益的,很劃算的。

大唐第一閑王

大唐第一閑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