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和張勛去了皇宮沒多久,袁耀就見到了袁膺。
沒人知道袁耀和袁膺談了些什麼,當天下午袁耀就在張勛的護送下離開了壽春。
跟隨袁耀一同離開的,還有袁膺與他的一眾心腹。
當然,壽春皇宮裡的宮、常侍也都追隨著袁耀離開這座袁曾經營多年的城池。
呂布駐軍的地方離壽春不過一二十裡。
訊息很快傳到了軍中。
得到訊息,呂布立刻召來張遼等人。
荀攸和徐晃、李典也應邀而來。
眾人落座,呂布說道:“斥候才送來訊息,張勛護送袁耀離開壽春,往廬江方向去了。你們認為我是該追還是不該追?”
張遼等人得到的訊息往往都比呂布更晚,聽說袁耀離開壽春,幾位將軍都皺起了眉頭。
坐在荀攸旁的徐晃問道:“溫侯認為該不該追?”
“徐將軍踢的一手好球,我才問的問題,隨後又甩給了我。”呂布笑著搖頭。
雖然不太明白踢球是什麼意思,徐晃的臉還是有些難看。
呂布也沒直接作出決斷,而是看向荀攸:“荀公認為我是該追殺袁耀,還是該攻打壽春?”
“袁耀不過是個黃口小兒。”荀攸回道:“殺不殺他並不重要,要的還是壽春。”
“荀公的意思和我不謀而合。”呂布笑著點頭,對張遼等人說道:“明天一早大軍近壽春,我親自領兵攻打,文遠和子龍帶兵為我陣,叔至暫時隻要在軍中觀戰就好。”
“陳將軍忠義我早有耳聞。”已經沒辦法說服陳到投效,荀攸乾脆又來了一招落井下石:“可我卻怎麼也想不明白,既然投了溫候,為什麼不肯帶兵攻打壽春?”
“並不是我不肯……”陳到試圖辯解。
他剛開口,荀攸就把話給堵了回去:“既然不是不肯,為什麼溫侯隻讓將軍留在軍中觀戰,卻不令將軍出戰?”
陳到被問的啞口無言。
呂布卻撇著了一句:“難道荀公認為我麾下沒有能人?”
“當然不是。”被呂布這麼問,到荀攸辯解:“我隻是有些疑,想把事弄明白而已……”
“沒什麼不明白的。”呂布說道:“叔至才離開淮南投我,我派他去攻打壽春,見到楊弘豈不是難堪?何況我邊無論文遠還是子龍,都是萬人敵。區區淮南,難不還要勞師眾,連曹公都給請來?”
呂布搬出曹,荀攸更不知道該怎麼說纔好。
他還在盤算著措辭,呂布接著又說:“我這個人,大病也沒什麼,就是有些傲。曹公要打淮南,還把攻打這裡當件正經事。可我卻覺得本沒必要費心。淮南要兵沒兵,要糧沒糧。更沒有智慮過人的謀臣,也沒有武勇冠絕天下的將軍。拿下壽春,簡直比折斷一支筷子還簡單。實力懸殊,我可是有著十的任資本。既然能夠任,要是我再不把事做的張揚一些,豈不是對不住上天送給我們的優勢?”
明知呂布是在說歪理,荀攸卻偏偏找不到辯駁的理由。
他眉頭皺著,向呂布問道:“溫侯果真覺得壽春容易拿下?”
“彈丸小城,有什麼不容易?”呂布說道:“張勛護著袁耀離開,帶走的兵馬不。守衛壽春的隻是楊弘,在我眼裡,他可什麼都不是!”
“雖然我軍實力強橫,溫侯還是不要太自大纔好!”荀攸提醒:“要知道,獵犬也有咬死猛虎的時候。”
呂布沒有回應,而是看向陳到,臉上笑容變得有些猥瑣:“叔至從壽春來,知不知道壽春城裡人怎樣?”
沒人想到他會突然問這麼個問題。
陳到也是一愣,下意識的回了句:“江淮一帶十分滋養,壽春人溫潤如玉,溫侯應該會喜歡。”
“人如玉就好!”呂布站了起來:“文遠、子龍聽令!”
不僅張遼和趙雲起,包括荀攸在,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離座站起。
“我曾答應三軍將士,進了壽春任由他們搶掠財貨,城人由著他們帶回徐州。”呂布說道:“答應了將士們的事絕對不能言而無信,可節製他們又隻有我一人可以。你倆坐鎮,阻截城逃出的敵軍。我則親自領軍攻城,務必在七日之擊破壽春!”
從來沒有哪位將軍會給自己立下幾天攻破城池的目標。
呂布不僅立下了,還是當著荀攸等人說出口。
張遼、趙雲領命,荀攸倒是沒說什麼,李典卻了句:“溫候說七日之攻破壽春,是不是有些太張揚了?要知道壽春雖然不比、長安,它也是昔日楚國都城,楚將項燕可就是在這裡擊破強秦十萬大軍。末將雖然不才,還是想多說一句……”
自從送資去了鐘離,李典對呂布就很不待見,說話的語氣也不是太好。
“我覺得李將軍還是什麼都別說的合適。”呂布直截了當的打斷了他:“我不是李將軍,李將軍也不是我。當年項燕雖然勇猛,最終不還是敗在白起手中?李將軍覺得攻不破的地方,對我來說恰恰就是可以信馬由韁到觀的去。不同的人本事不同,看待事也不同。以將軍的能耐,打壽春確實難,可我打壽春……”
呂布笑著搖頭。
他的笑容帶著蔑視,讓李典覺十分不爽。
李典正要發作,荀攸向他使了個眼。
發現了荀攸的眼,李典才沒有把話接著說下去。
他懊惱的在荀攸旁坐下,臉偏到一旁,看也不想多看呂布一眼。
“李將軍也是好心。”不想讓氣氛變得太古怪,荀攸對呂布說道:“想必溫侯還有要事和幾位將軍商議,軍中要務,外人聽多了也不合適。我與徐將軍、李將軍還是先告辭!”
“我是為曹公打仗,荀公也是為曹公辦事,都是一家人,哪有這麼多客套話說?”呂布說道:“既然荀公覺著在這裡不合適,我送你們出去。”
荀攸當然想聽完呂布的部署,隻要呂布稍做挽留,他就有足夠的理由留下。
最強呂布之橫掃千軍
穿越大明朝,成爲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那個,我躲在後面,背黑鍋我來,送死你們去。
“二營長,把老子的意大利炮拉上來!”“團長,意大利炮,哪里有咱們的邊區造好用,讓小鬼子嘗嘗咱們的邊區造!”“八一馬步槍,三棱刺,手榴彈,五零炮,要什麼有什麼!”這是一個在穿越搞抗日軍工的故事,保證很爽很熱血,歡迎大家品讀。…
天漢八年,冬至時分,北風朔朔,北奴王親帥大軍十萬,攻破雁門關。燕州塗炭,狼煙四起,屍橫遍野,十室九空,骸骨遍地!王命數十道,無一藩王奉昭勤王。龍漢岌岌可危!京師城外,紅衣勝火,白馬金戈。少年立馬燕水河畔,麒麟細甲,精鋼鐵面。長柄金戈,直指長空,目光如炬,視死如歸!一戈破甲八千,五千紅甲盡出行,七萬北奴留屍關中。見龍卸甲,少年歸來。從此龍漢少了一位神勇天將軍,多了一位少年書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