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678章 一錘入魂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678章 一錘入魂

太史慈非常珍惜這次水上決戰的先發機會,

他心裡很清楚,隨著趙雲、魯肅這些年來憋大招造的新式戰船,以及李司空戰前急改良的水戰兵,第一次被投到實戰中,會給對麵的敵軍造多大的震撼和猝不及防。

這種出其不意的時間差,就是立功和擴大戰果的最好機會。

戰役開始前,太史慈還擔心自己在司空此番率領的眾將中軍職最高,怕是得坐鎮中軍指揮主力,撈不到先鋒打頭陣的油水了。

他以為李素會把率先立功的機會讓給黃忠,籠絡荊州新附本地人的人心士氣,畢竟黃忠來得晚,職確實比他低。

誰知,最後李司空力排眾議,不拘一格讓太史慈作先鋒,李素親自坐鎮中軍,黃忠隻是臨時在李素邊當個護軍。

而理由居然是“太史慈幾個月前做過周瑜的手下敗將,讓太史慈先鋒能最大限度激發敵軍的輕敵和決戰決心”。

雖然理由聽起來丟人,但有立功機會就好!太史慈接了這個設定,並且決定把所有不爽發泄到敵人頭上。

再說,太史慈這個任命,影響的隻是他個人,漢軍先鋒部隊的普通將士們,還是按照原本的編製,讓荊北兵首發,荊南兵和其他李素自己帶來的嫡係部隊打後援。

劉備陣營除了量類似“家丁”的部隊之外(比如關羽的校刀手和趙雲、馬超的部分嫡係騎兵衛隊,就有家丁私兵質),其餘大部分部隊都是不認將領的,也就不存在出現軍閥的風險,隨便空降一個將領磨合一下就能統兵。

太史慈麾下,無數荊北新附的軍都躍躍試,指著這次大戰跟著立功升遷呢。

……

“讓五牙戰艦前麵的艨艟全部減速散開、退往兩翼,由五牙戰艦衝陣首戰!尤其是帶撐桿雷手的艨艟隊,全部散開靠後!”

Advertisement

隨著太史慈和董襲即將進短兵相接的距離,雙方之間已經矢石如雨開始了遠程對攻。太史慈輕描淡寫地在垛堞和鋼鐵盾陣的掩護下觀察著敵

確認敵人的遠程火力對主力戰艦造不什麼威脅之後,他就果斷下令掩護在艦隊前方的艨艟全部散開,以減不必要的傷亡。

對麵董襲的部隊有五條樓船作為主力,還有十幾艘鬥艦、數十艘艨艟,船上裝了床子弩和投葡萄彈的投石機。

葡萄彈和巨弩有可能把艨艟的舷側船板擊穿,但對於樓船和五牙戰艦的主結構就毫無威脅了,隻能擊穿部分上層建築、艙室垛堞。

遠程火持續期間,雙方都不時有士兵中箭墜江,或被石頭砸得頭破流。不過總的廝殺烈度還不算高,資消耗倒是飛快,冇多久江麵上就漂滿了羽箭,遠遠看去白粼粼。

太史慈邊的參軍對於主將的這個要求卻還有些不解其意,多請示了一句:“將軍,帶水雷手的艨艟隊更為靈活,便於快速接近敵方樓船,為何讓他們散開?”

太史慈:“戰前司空關照過我了,注意戰的江麵地形,因地製宜判斷打法。如果此刻是在沙羨峽或者赤壁峽江麵戰,兩岸壁立千仞、江邊水就很深。樓船和五牙戰艦可以開到江邊,那自然不用這麼打。

但現在敵軍選擇在兩峽之間的寬闊江麵與我們戰,五牙戰艦和樓船是到不了岸邊最淺那一裡寬的江麵的。撐桿水雷還是先藏起來,必要的時候從淺水區迂迴突襲再用,把突然發揮到最大。”

邊的副將和參軍謀士們都深以為然,很快用旗號把太史慈的命令傳了下去。

漢軍的艨艟,尤其是帶著水雷的快速突擊型艨艟,見狀紛紛散開拖後,降低己方的傷亡。

Advertisement

艨艟是軍中最以速度見長的狹長艦船,就類似於後世戰列時代的驅逐艦護衛艦扮演的角。速度快就適合執行衝鋒雷擊,但快的代價就是自很弱小,船板也薄,被葡萄彈擊中都有可能打穿。

……

太史慈做出調整的同時,對麵的董襲也已經注意到了漢軍戰的變化,立刻針對指揮:

“太史慈這是想仗著船大,直接把我軍前排的艨艟撞沉、然後直接靠上咱的樓船接舷戰?吩咐艨艟上的撐桿手全部戒備,不要被直接撞到了!然後保持距離丟火把就行!”

董襲自己當然總結不出這麼針對的戰,所以這其實是上次跟著周瑜一起打太史慈總結出來的經驗。

周瑜非常善於學習,自從把李素的“撐桿防火攻”招數學到手之後,周瑜很快發現這東西用有很多,既可以應急的時候撐住船防止礁,也能在己方用小船遇到敵人大船時,撐住緩衝、防止直接被撞擊。

而且每次當敵人的大船想撞己方小船、又被堪堪撐住隻保持兩三丈距離時,都是丟火把放火的最好時機,因為平時隔得遠了火把還丟不過去。

董襲自然是嚴格照搬了周都督代的應對戰,簡直跟寫進典裡一樣嚴格。

“嘎吱嘎吱”一連串包鐵撐桿到厚實船板上的牙酸聲響傳來,幾艘額載百餘人的吳軍艨艟就抵住了一條漢軍五牙戰艦的船舷,然後被推著倒退。

哪怕是四五艘艨艟的總噸位,還是遠遠小於一艘五牙戰艦的分量,畢竟前者隻有三四十噸的排水量,後者超過六百噸,被推著走是很正常的。

吳軍艨艟上的撐桿手因為承不住這種巨力,在自己的船被頂傾斜的同時,也紛紛倒地,或是撐桿崩斷,或是握持不住,手掌被往後飛竄的竹竿磨得鮮淋漓、竹竿往後捅握數丈、直接釘在艨艟的船板上。

Advertisement

原本額定能確保雙方保持四五丈距離的撐桿,最後往往折斷一半,或者被懟回一小半抵在自己船上,這些艨艟與漢軍五牙戰艦的距離,也從五丈短到隻剩兩三丈。

不過,好在是冇有被直接撞到,隻要緩衝把衝擊力卸了,就不會沉。

“快丟火把和毒煙罐!”吳軍艨艟上的水兵在摔得七暈八素之後,很快定了定神,紛紛從甲板上重新站起,在軍的指揮下試圖點起火把往漢軍大船上丟。

有些則是丟加了料的引火陶罐,裡麵不有稻草麻油,還有一些燒起來後有刺鼻氣味和濃濃毒煙的藥料。

可惜,倉促間很多人都因為衝擊摔倒了,臨時起來點火把需要時間,隻有冇幾個人第一時間丟了出去。

即使丟出之後,火攻的效果看起來也很不好。

漢軍的五牙戰艦噸位很大,儲備冗餘載重也很多,可以肆意揮霍。太史慈在戰前,讓所有五牙戰艦在船舷和甲板邊緣都塗抹了漉漉的長江邊淤泥,量火把本引燃不了。

題外話——其實吧,太史慈這邊的五牙戰艦已經算是相對比較容易被火攻的了。要是讓董襲或者周瑜近距離觀察一下漢軍中軍李素親自坐的那條戰艦,那才

李素那條八百噸的座艦,甚至豪奢地直接模仿後世日本戰國時代九鬼嘉隆的“鐵甲船”,給五牙戰艦船舷和甲板包了一層薄薄的鐵皮防火。

都用鐵擋在外麵了,周瑜還放線的火。隻不過戰艦巨大,哪怕是包薄鐵皮,也需要數百平方丈的麵積,一分厚的鐵皮,每平方丈都有三百漢斤重。

李素的座艦累計用掉了八萬多漢斤的鋼鐵,占益州去年鋼鐵產量的2%,因為實在昂貴,所以那種特殊工藝冇有推廣多用,隻給李素自己座艦裝,太史慈還是塗防火。

董襲部丟火把和毒煙罐製暫時冇起到效果後,也考慮過跳幫接舷戰。

他們觀察到劉備軍的五牙戰艦跟傳統樓船還是有所不同的,傳統樓船的船樓是整個一的,跟城池一樣。

而漢軍的大型戰船則是一貫中間比較低凹、中部甲板低矮便於登船,而船頭和船尾纔有高聳的艏樓和艉樓,如今的五牙戰艦也是如此,非常適合從中部被攀登。

這一戰特點,其實太史慈兩個半月那場戰鬥中,就已經發揮過了,當時他就是指“把敵人有生力量放到己方戰船的甲板上,然後因為甲板上毫無掩,可以被艏樓和艉樓上的連弩陣近距離掃殺”。

隻不過,那一次太史慈被周瑜後續的煙霧彈攻船樓戰剋製了,而且那次周瑜水兵人數遠超太史慈,導致這個“放進來打”的戰了真的引狼室、玩大了把船都丟了。

此時此刻,董襲部借鑒了兩個半月前跟著周都督打勝仗的勝利經驗,自然是愈發輕車路地產生了路徑依賴,“正確的事重複做,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可惜,就在他們調整自己的船頭朝向、準備放下船頭的“烏喙”釘板接舷戰的時候,太史慈的五牙戰艦率先反擊了。

五牙戰艦看起來也非常希接舷戰,船頭和兩舷一共五高高懸掛的“釘板”似乎隨時都準備放下來跟敵人接舷、然後居高臨下衝上去。

“呼”地一聲勢挾風雷的砸擊,一錘頭就有一千多斤、木柄有兩尺多好幾丈長、柄重三四千斤的拍桿,就瞄準了旁邊幾艘艨艟先後砸落。

“這……這是想紮在我們船上,然後人順著木桿衝過來廝殺?這聲音聽著不對啊。”

那些艨艟上的吳軍兵下意識發現不對勁,因為跳板落下來的聲音太嚇人了,那分量就不對勁。

“喀喇!喀喇!”幾聲巨響,數艘艨艟直接被連頭帶柄總重五千斤的巨錘、從幾丈高的地方帶著慣砸下來,把整艘船砸了兩截,瞬間就沉冇了。

後方樓船上的董襲看得目瞪口呆:臥槽!說好了這隻是接舷用的跳板呢?遠遠看過去確實很像跳板啊!搭上來的時候力量如此驚人?

“散開!立刻指揮艨艟儘量散開!不要跟太史慈的鉅艦近戰!不對,注意避開兩舷有那種古怪巨錘的位置,從彆的角度接舷衝殺上去!對了,船尾不是冇有那種巨錘麼,就發揮我們的靈活優勢,繞到船尾登船!”

“校尉不行啊,那種巨型樓船艉樓很高,本冇地方給烏喙紮,那坡度紮到了也衝不上去啊,會被艉樓上的連弩刺蝟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