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宋末之亂臣賊子 第二百九十二章 滅梁山三策

《宋末之亂臣賊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滅梁山三策

大廳之上,李璟坐了位,在旁邊是李應和扈太公兩人,然後就是公孫勝、趙鼎、欒廷玉、呼延灼、林沖、高寵、楊誌、武鬆、魯達、梁仲、李敢等人,濟濟一堂,至於神醫安道全都是坐在末流,而李大牛卻是護衛整個大廳。㈧㈠shuquge****Ω**.ㄟ**⒈****.

「我振威鏢局,蒙家信任,纔有今日的規模,手下兵馬一萬五千人,兵強馬壯,但是家讓我們存在就是為了威懾梁山,隻是如今看來,呼延老將軍戰敗,山東兵力為之一空,朝廷唯一能指的也就是我們這一萬五千人馬了。」李璟掃了眾人一眼,這些人都是自己的班底,有些人暫時不是,但是遲早都是的,來到這個世界一年的時間,就已經有如此多的人馬,也算是小有就了。

家許諾公子可以掌管三萬大軍,現在還缺一萬五千人馬,若是加上青壯輔兵,最起碼缺三萬人馬。這些都應該馬上徵召。」趙鼎麵凝重。誰也不會想到呼延灼敗的是如此之快,敗的是如此之慘,以前濟州黃安失敗,損失了濟州兵馬,但是山東兵力卻沒有到影響,但是現在不一樣,呼延灼的三萬大軍損失殆盡,山東兵馬為之一空,這個時候,若是敵人進攻青州等大城池,也能輕鬆而滅之,山東唯一有一戰之力的也隻有李璟的一萬五千人馬。

Advertisement

「不錯,徵召兵馬必須馬上執行,當年三國的時候,曹手下有四十萬青州兵馬,十分驍勇善戰,所以青州多豪傑,可以傳檄青州各地的盜賊,隻要放下武,加我振威鏢局,以前的罪責一筆勾銷。青壯加鏢局者待遇從優。」李璟環顧左右說道:「我振威鏢局的趟子手待遇都是堪比林軍的,傳出去,恐怕就是廂軍也會想著加進來的,徵召兵馬之事想來不來,梁仲、李敢,你二人一南一北,以青州為界,徵召兵馬、青壯。趙鼎,行文山東各地府,不得阻攔。」

「是。」梁仲三人趕應命。

「我們的兵馬雖然一些,剛纔回來的時候我已經說過了,振威鏢局雖然還沒有為振威軍,但是要將架子搭建起來,對朝廷軍隊悉的莫過於呼延老將軍,這個恐怕需要呼延老將軍出手了。」李璟和著呼延灼。

整頓振威鏢局,形振威軍,不僅僅是因為李璟的野心,更重要是因為李璟和梁山是生死對頭,梁山擊敗了呼延灼,整個山東都沒有他的對手,剩下的敵人就是李璟,他們需要的是擊敗李璟,然後是被朝廷招安,或者是走道方臘那一條道路,李璟就不知道了。李璟需要的就是要保住自己的命和基業。

Advertisement

「公子請放心,末將這點能耐還是有的。」呼延灼趕回答道,他剛才也是到驚訝,沒想到李璟手下居然有如此多的武將。

「公子,對付梁山並不一定是要等兵馬齊全了就可以手,梁山的兵馬現在雖然在我振威之上,但是一方麵他們都是盜賊,就算是擊敗呼延老將軍也是施展詭計,想要堂堂正正的擊敗我們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次得了青州兵馬,想要將這些兵馬都吸收掉,也是需要數月時間,這段時間是梁山最虛弱的時候,正好是我們下手的時候。」公孫勝站起來,笑嗬嗬的說道。

「不知道公孫先生有什麼高見?」李璟笑嗬嗬的說道。趙鼎也是端詳著公孫勝,這個方外之人,在振威鏢局之中聲很高,一直充當的是軍師的角,也是自己的對手,自己想要為李璟下的第一人,就要先擊敗此人。

「梁山四麵環水,沒有水師,我們是不可能攻梁山的,但是同樣的,這也說明梁山的糧草周轉困難,耳目多是需要靠外界,本對外界的訊息來源困難,屬下有三點建議,還請公子斟酌。」公孫勝大袖飄飄,站在大廳之上,娓娓而談,說道:「第一,斷其耳目,派出暗營、騎兵肆梁山周圍的酒樓、茶肆,這些地方都是梁山耳目所在,訊息來源,斷了這些,梁山就等於失去了眼睛和耳朵,被應戰;第二,斷其糧道。梁山的糧食多是從周圍購買,派出騎兵不斷的襲擾糧道,命令梁山周圍的糧商不得供應梁山糧草。」

Advertisement

「好。」李璟拍著大說道。趙鼎也連連點頭,就這兩點,就能知道公孫勝還是有點本事的。當然,他還不知道,李璟也曾經供應過梁山糧食。

「第三,工程量就比較大了。」公孫勝遲疑了一陣。

「但說無妨。」李璟有些好奇的詢問道。眾人也紛紛盯著公孫勝,等待公孫勝的計策,前麵的兩個計策極為高明,很想知道這第三計是什麼。

「第三策名曰斷其源。梁山之所以地勢險要,不僅僅是四麵環水,水複雜,就算是水師進其中,想要擊敗梁山也十分困難,既然如此,就斷其水源,利用渠,泄梁山水泊,失去水源,梁山水泊就再無天險。」公孫勝笑嗬嗬的說道。大廳之上,眾人麵駭然,就是李璟也用怪異的眼神著對方。

「此計,此計甚好。」李璟拍著大,說道:「梁山賊寇之所以如此囂張,不就是因為其四麵環水,朝廷水師進其中,不明水勢,必定會為其所敗。若是能泄其水源,修一條渠,橫穿山東而過,必定能造福山東,等平定梁山之後,再修建一條渠,連結梁山水泊,這樣就能使得渠非無源之水了。」

「隻是此計所耗甚大,非我振威一家可以為之。」趙鼎趕說道。

「勞煩蕭先生草擬文書,上呈天子。」李璟沉了半響,點了點頭說道。這件事牽連甚廣,的確不是李璟一個人可以做到的,隻能讓朝廷主使了。他微微到可惜,實際上第三策一勞永逸是最好,可惜的就是耗時太長。

蕭讓不敢怠慢,趕應了下來,當場就草擬了一份文書,讓李璟用了印,當夜就讓人送到京師蔡京。(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