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秦吏 第202章 紅糖

《秦吏》第202章 紅糖

半個時辰后,和月各自捧了一個陶碗,里面盛著青黃的甘蔗,雖然還有些沒有過濾干凈的雜質,但兩個小家伙卻不在乎,一邊小口地喝著,一邊看大人們擺弄面前的件。

外面的人幫忙將石轆搬到后院后,便告辭而歸了,黑夫就和伯兄衷,還有他們姑母的兒子彥,三個人外加新買的那頭黑驢,開始鼓搗起這石轆來。

“此是姊丈按照縣工師家中榨柘漿的木轆做的,放大了兩三倍,更加耐用,也可以每次多榨些。”

云夢澤畔是甘蔗的原產地之一,南郡員也繼承了楚國貴族的風俗,每逢秋冬,都要榨點蔗漿出來。

正如《楚辭》里唱的:“胹(ér)鱉炮羔,有柘漿些”,蔗漿主要用于制作甲魚、羔羊時調味所用,僅限于富貴人家,數量也不多。像黑夫這樣一種就是十幾二十畝,收了幾百斤甘蔗藏在地窖里,打算全榨了的,還真是前所未見。

但家里人卻沒有任何異議,兩年來,黑夫神兮兮鼓搗的東西也不了,每次都能給他們帶來驚喜。再說了,家里不比當年,黑夫手里的錢就超過了十萬,又有閑又有錢時鼓搗點吃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石轆的作原理,就像它外形那樣簡單,黑驢逆時針轉圈拉木桿,在木桿帶下,左邊的石轆就會轉,通過巧妙安放的齒,也帶右邊的石轆轉

兩個石轆間有合適的隙,黑夫讓家里幫忙的幾個雇農、仆役將削了皮的甘蔗喂進轉的石轆中,甘蔗被扁,發出了清脆的聲響。榨出甘蔗向下流早就放好的陶罐里,就這樣榨出了原始的蔗漿……

Advertisement

黑夫自己也勺了一碗甘蔗品嘗,只有淡淡的甜味,果然,兩年時間是不可能完選育改良的,這甜度,恐怕連后世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

可有總比沒有強,這麼多甘蔗他們家嚼一個冬天也吃不完,在留下幾十斤作為明年的種芽后,剩下的索統統榨了,黑夫也想試試,能否制出蔗糖來。

一個時辰后,家里的容便已盆滿鬲滿,主要戰場轉移到了庖廚,沉淀去除蔗中的纖維雜質,便一腦將其倒新打造的鐵釜中。

“彥,你在鄉里售賣飴糖,便按著飴糖的做法,來試試將這一大釜蔗熬干。”

彥是他們姑母的兒子,比黑夫還小一歲,他們家是商籍,平日里在鄉市做小販,沿街吹管簫賣麥芽餳混口飯吃。這些小販做生意不避寒暑,所賣品還得自己制作,這也是黑夫找他來的原因。

彥有些張,畢竟黑夫份不同往日,已經是大夫了,他先是推,說飴糖是用糧食做的,卻從未見人以柘漿為原諒制作過,他恐怕做不來。

“道理都是通的,你且試試,就算沒也無事。”

黑夫卻確定無疑,雖然他也沒見過蔗糖的制作過程,但原理大致能猜出來,不就是除去水分,讓蔗漿里的糖分析出麼?

他昨天下午,親自去云夢鄉看彥做飴糖,前期的復雜工序就不說了,只說最后一步,也是從糧食里析出糖,在鐵釜中用溫火煎熬,不斷攪拌,直到煮濃,停火,冷卻下來后,就是他侄兒侄喜歡吃的飴糖了。此外還有飴,味道有點像后世的高粱飴。

在黑夫催促下,彥只能著頭皮手。庖廚的兩口灶上,有一個敞口的大鐵釜,另有一口小銅釜。第一個灶里燃著曬干的甘蔗葉,烈火熊熊,蔗在鐵釜熬制,最開始時很稀,等沸騰蒸發只剩下四分之一時,便有變濃的趨勢……

Advertisement

彥便將大釜里的甘蔗漿勺至小釜,再以慢火細細地熬煮,蔗越來越濃,漸漸呈現為麗的琥珀……

“煎糖最重要的是火候。”

彥這時候也不那麼張了,他對黑夫和衷如是說,同時練地用湯匙舀起漿水,再將其倒鍋中,從況判斷糖水的程度。

話雖如此,用甘蔗煎糖畢竟和飴糖不太一樣,第一次,彥未能掌握好火候,煎焦了……

大夫……我……”

彥很慌張,以為自己搞砸了,黑夫卻拿起一塊粘在鍋底,黑不溜秋的東西放進里,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

“有點焦苦味,但也有甜味!”

方向是對的,于是黑夫便讓彥再接再厲。到了第二次,彥更加專注神,他將火調得更小,用匕勺舀起濃稠的糖漿,對著,瞇起眼睛觀察糖漿自然流下來的拉況。

終于,在他確定可以時,火停了,釜中是已經變得濃稠無比的金紅的糖漿,滾燙冒氣,甘甜撲鼻,它們被舀進陶碗里,在寒冷的天氣里,漸漸變的砣子……

這時候,在外面聞著糖漿香味,早就按捺不住的和月了進來,黑夫便切了兩塊糖塞進他們里,一甘甜,夾雜著獨特的焦香味……

“仲叔沒騙人,真的是糖!”

“還真能煎出糖來!”

彥也謹慎地嘗了塊,不由大喜,說實話,除去第一次經驗不足煎過頭外,這甘蔗煎糖,可比用麥、梁等糧食制糖簡單多了!

“但這糖為何是紅的?”平日里他做的飴餳糖,以白、淡黃居多。

“因為它就紅糖!”

黑夫給這種糖欽定了名字,也了一塊,這悉的味道,仿佛又回到了前世關心朋友來例假,買紅糖泡開水的日子……

Advertisement

往事如煙啊,不是恍如隔世,而是真的兩世相隔了。

不過問題又來了,他們只做出了大塊的紅糖,潔白如冰雪的冰糖、白糖又是怎麼制出的呢?

黑夫翻了翻白眼,他哪知道?

紅糖之所以發紅,因為里面還有不甘蔗本的雜質,在此基礎上如何除雜,如何析出顆粒狀的砂糖白糖?那些工序,恐怕還得找人慢慢索才行,眼前的彥就是個很好的人選。

首先他是姑母之子,與黑夫是親戚關系,信得過。而且還是商籍,就算在市場上販賣紅糖,也不違法。

按照彥的說法,若能多做些紅糖,還是有利可圖的。此比“稼墻作甘”的飴餳在原料上便宜,工序上也更加簡便。

不過,待到他們將地窖的四百斤甘蔗全部榨了煎糖后,彥就沒那麼樂觀了,因為眾人忙活了大半天,才煎出了十斤左右的塊狀紅糖……

“還是得改良甘蔗啊,甜度太低了,至得提高兩三倍才行。”

黑夫很是苦惱,他們索了一天,煎糖的工序已經較為,但就是原料無法過關,要命的是,這還不是一年半載能解決的,還得慢慢折騰才行。

黑夫決定,明年在自家地里,先種他個上百畝甘蔗!

至于今天折騰出的十來斤紅糖,先放家里自己吃吧,也許能請伯嫂試試,做條糖醋魚來嘗嘗?

醋早在周朝就有了,稱之為“醯”(xī),乃是家常必備之,《論語》里就有個關于鄰居借醋的故事……

黑夫在那食指大,外面卻傳來了一個尖嗓子的聲。

“何這麼香?”

彥吐了吐舌頭:“是我母親來了。”

果然,外面的衷也笑道:“姑母來的正巧,彥做出了好糖,姑母快嘗嘗。”

“真甜……是彥做的?且給我包幾斤帶回去嘗嘗。”

黑夫和彥對視一眼,都有些不想離開庖廚了。彥是生來就怕他母親,黑夫則是有些扛不住這位姑母催婚做,他才回來三日,姑母便給他推薦過五位本鄉的姑娘……

果然,姑母的尖嗓門已經移到了院正做陣線的黑夫母親,向報功道:“伯嫂,你囑咐我的事,辦妥了!我今日又給黑夫問了一門好婚事!本鄉三老之孫,年方十六,模樣周俊,材也好生養,可為黑夫良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