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秦吏 第216章 明察秋毫

《秦吏》第216章 明察秋毫

葉騰依然記得,十多年前,自己升任韓國南郡守時,深責任重大,曾去新鄭拜訪過韓非。

“敢問公子,如何才能察?”

考慮到魯、葉縣等地豪長甚多,小吏也喜歡蒙蔽主上,當時葉騰避席虛心求問。

韓非是天下著名的法家學者,卻是個結,他憋了半天,才憋出了一句話。

“察之所用……七……也。”

說完,韓非便將堆滿案幾的七卷竹簡推給了葉騰,與韓非的口訥相反,竹簡上是漂亮的韓字,七卷《儲說上》,洋洋灑灑近七千言,道盡了察所用七、六微……

那些竹簡,是比黃金玉還珍貴的禮,是連秦王讀了都會拍案絕的名篇。葉騰不釋手,花了幾天時間細細讀了三遍,釋卷后長嘆,韓非公子明明比自己還略小幾歲,可字里行間,卻仿若閱盡了古今,看了人心本質。

越讀,越是心驚,越讀,越是心寒。人與人之間,果然只有利益可言麼?君與臣之間,永遠都是博弈,本無法袒心扉,來一出君臣際會麼?

那些書卷里,用很大篇幅論述了人主怎樣才能看臣下心,有觀聽法、一聽法、挾智法、倒言法、反察法等。

但韓非又在書中說,想要靈活運用這七,歸結底,還是要人主擁有一項能力,那就是明察秋毫。

“人主必如離朱,能視于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懂得為政方略的人,一定有遠見且能明察秋毫,因為不明察就不能蔽之事。

諷刺的是,這些韓非贈卷最大的用,卻是讓葉騰活學活用,做了人主不易察覺的“劫君之”。他順利地蒙蔽了韓王,直到投降秦國前夕,韓王安還一直以為,葉騰是韓國的忠臣,準備殉國呢……

Advertisement

降秦后,葉騰得以升任南郡郡守,繼續以此下,將那些瞧不起他是韓國降臣,刻意欺瞞的吏一個個揪出來理掉。

今天也不例外。

眼前這個出卑微,面容黝黑,卻在兩年忽然扶搖而上的年輕人,以葉騰在政壇爬滾打二十年的經驗,一眼就能看出,他心里藏了許多事。

只要將黑夫、櫞和衷三人的籍貫擺在一起瞧上一眼,得知兩年來農、工、醫上的驚人創舉,居然出自同一家的三人時,明眼人都會到蹊蹺。

“安陸縣令簡直蠢如狗彘。”葉騰暗暗罵道,如此大的都未發現,大概是接二連三看到可作為政績的東西,高興過頭了吧?

葉騰可不蠢,他一眼就看出,黑夫,就是這幾件事的始作俑者。

對付這心存僥幸的年輕人,不必太復雜的法子,葉騰一上來,就直接揭穿了事實。

要想盡辦法提出令對方覺得不愉快的問題,使對方于孤立狀態,使他覺到陷進危機之中了,同時觀察其反應。

這是為上位者的一大樂趣。

當人于危機狀態中時,會呈現出赤的自我,掩飾外表的理智也會喪失,不知不覺地會吐出真心話……

這法子,十年來屢試不爽。

“是巧合?還是另有緣由?黑夫,今日你最好實話實說!”

二千石大吏,全郡生殺予奪均決于口,雖然葉騰看上去消瘦如刀,登時間卻不怒自威。

眼看黑夫額頭已經微微冒汗,誰料,這時候,外面卻有一陣若若現的琴聲傳來,打破了這張的氣氛。

琴聲不太練,像是一個初學者,在別人的指導下試彈,有些生,時不時還會走調。

葉騰皺了皺眉,但隨即又平息了怒氣,出了一笑,他也不急著聽答案了,閉上眼睛,聽琴不語……

Advertisement

……

若現的走調琴聲,在黑夫耳中卻如同天籟!因為這琴聲救了他。

面對葉騰的突襲式的質問,他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不曾想,琴音響起后,葉騰的氣勢卻弱了些,追問得沒那麼了。

黑夫連忙利用這爭分奪秒的機會,在腦中拼命思索該如何回答!

沒想到啊,當初自詡聰明,想鉆秦律空子,帶著親戚一起富貴的行為,卻了眼下最大破綻。也對,一家三人之名,短時間,分別通過三件不同的事傳到郡守之耳,也難怪他懷疑。

這時候該怎麼辦?葉騰何許人也,可不是平日里那句“家翁所教”的口頭禪能敷衍過去的。

隨即想起之前在府邸外時,喜說葉騰已經向他問過自己的況了,黑夫更是不寒而栗。

想來葉騰已經對自己的底細了如指掌了,這種況下,欺瞞敷衍,是最差勁的選擇。

仗著自己是李由親信打死不承認?

也沒用,君不見葉騰談及李由,如言鄰家孩。本該郡守郡尉商量的事,他自己就一言堂了,只在事后移書李由告知一聲,可李由連抱怨都不敢說一句……

謝一路來和那兩個小吏的閑聊,黑夫好歹了解了葉騰是個怎樣的人:他是霸道獨裁的郡守,是一天決四百名犯人的酷吏,也是明察秋毫的循吏。

想法順著他的做出回應,而不是盲目作死。

黑夫暗道:“若他是想要李由難堪,追究我不直之罪,直接審于公堂不就完了?卻特地讓我來私宅,屏蔽左右談,這是不是意味著……”

“葉騰也不想將事做絕?”

沒錯,并非每個秦吏都像喜那麼鐵面無私。

隨著那救命的琴音慢慢淡去,黑夫也想明白了,實話實說,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Advertisement

當然,是葉騰想聽的“實話”。

“下吏有罪!”

黑夫像是一個被老師揭穿幫同學抄作業的學生般,誠惶誠恐地下拜認罪。

葉騰緩緩睜開了眼:“何罪之有?”

“不直之罪。以上種種,的確是黑夫想出來,又與伯兄、姊丈商量,再由他們做出的!”

而后,黑夫就將這些發明的來源說了出來,他說自己心疼母親、伯嫂舂米辛苦,看著家里打水用的桔槔突發奇想,便請姊丈做了踏碓。

而后見到紀山銅勞力,碎礦緩慢,唯恐影響了冶銅效率和武庫補充兵的速度,于是又看著溪流江水,有了改踏碓為水碓的主意……

,黑夫只說自己本就是農戶子弟,年前就終日與糞土屎尿打道,是偶然一次發現的。

至于裹傷之,他則將鍋推給了年時的那次”奇遇“,說自己跌破后,遇上了一個鶴發的老丈,他救助所學,當初黑夫就是如此對陳無咎胡吹的。

最后黑夫誠懇地說道:“黑夫雖然瞞了些事實,但若只是黑夫一人空想,既不能如姊丈一樣,輕松做出復雜的械,也無法如家兄一般,不避污穢,春夏秋冬無一日懈怠,盡心照料農田,證實堆的確能使粟稻增產!”

“臨溪羨魚者無法得魚,退而結網者,才是將魚補上來的人!比起我,姊丈與家兄更應賞得爵!故黑夫有罪,姊丈、伯兄卻無罪!”

黑夫一口氣將這些事都攬了下來,他還想著,若是葉騰不放過,繼續追問,他就說,是十七歲的時候大病一場,突然開竅,然后看什麼都通了!

怎麼,我聰明也有錯?

豈料,葉騰卻點了點頭道:“你能說實話,這便夠了。”

黑夫正張地準備回答下一個質問,此刻只覺一下撲了空……

“此事我已知矣,你雖有不直之實,卻無刻意欺瞞之心。雖然律令不允許吏不務正業,但只是想想,提個建言也無過錯。今后此事不必藏,可讓所有人知曉,不然……”

葉騰看著他,嚴肅地說道:“縱然是利國利民之舉,但你在大王眼里,依然逃不過一個‘不直’的印象!梓材之木,也將變大而無用的櫟(lì)樹了!”

這便是葉騰今日非要問個清楚的原因。

葉騰朝北方一拱手:“堆之法、水碓,都要送到咸給大王過目的,其功效足以震驚朝野,為伐楚助力。但你試想一下,當汝家兄弟三人之名一齊呈于王前,我都能看出蹊蹺來,何況大王?”

葉騰最清楚不過了,秦王政,也是韓非之論的忠誠踐行者。論對法、、勢的運用,古往今來沒有哪個帝王能出其右。葉騰可不敢像糊弄韓王那樣欺瞞秦王,韓國之邪降將,到了秦國,卻只能做盡忠職守的良臣。

再兇惡狡猾的狼,到了秦王腳邊,就了搖著尾的狗。

若是不愿,就只能像昌平君那樣造反了,不過在葉騰看來,那是死路一條,大勢已定,昌平君已是楚國這座大墳冢里的枯骨了……

大王生平最討厭的,就是背叛,最敏的,就是欺瞞!呂不韋、嫪毐、樊于期、長安君,想想那些背叛欺瞞大王的人下場如何吧。

每天要檢閱百余斤簡牘的王,不會過任何一個細節。

所以若不提前想好說辭,肯定會出事,難說連他這南郡守也要背個不察的罪名。

這也是葉騰將安陸獻上的“堆之法”下,沒敢立刻上呈咸的原因,他必須問個清楚,才能做下一步的決定。

若方才黑夫胡吹一氣,呵,雖不至于驟然刑殺,但此人這一生的仕途,也差不多到頭了……

眼下他實話實話,倒還值得救助。

聽到郡守提及秦王,黑夫也作恍然大悟狀:“下吏多謝郡守救命之恩!”

“你明白了?”葉騰出了笑。

話說到這份上,哪還能不明白?黑夫只能道:“下吏銘記于心!此生不敢忘懷!”

“那就下去罷,讓你訓練的醫護急救之士,這件事務必做好!”

不過幾句話功夫,便能讓前途明的黑夫欠自己一個“救命之恩”,葉騰很滿意,他現在雖然是小人,但指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呢。

既然目的已達到,他便拍了拍手,讓外面的屬吏進來,開始送客,臨別前還不忘囑咐幾句。

“你年紀輕輕,便已見聞于大王之耳,今后的路還長,切勿為了小利、小事耽誤前程!當年韓非公子送我一句話,我今日轉贈于你……”

葉騰嚴肅地說道:“臣有大罪者,其行欺主也,其罪當死亡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