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8章誰還不是個國民豆?
隔日清晨。
唐青宇一大早便是已經等在了雲墨軒門前,等候著陳槐安的馬車。
不多時候,早市剛剛開始變得熱鬨起來,陳槐安的馬車,便已是停在了雲墨軒的門前。
“上車。”
陳槐安開車簾招呼道,順手扔過來一個冒著熱氣的布包,裡頭裹著三個碩大的包子。
唐青宇趕忙鑽進馬車坐下,繼而問道:“大人,我們這是要去何?您今日穿得好……隆重啊!”
一瞧見陳槐安,唐青宇便是愣住了。
在他的印象中,陳槐安平日裡是素來不喜歡把自己裝扮得太過打眼的,即便是而今,陳槐安乃是朝堂之上從二品的大員,職位幾乎與六部尚書齊平,尋常時候瞧見陳槐安,也依舊是穿得簡單樸實。
可今日,陳槐安可謂是花了大力氣裝扮自己——
今日的陳槐安,從頭到腳都是一嶄新的袍,頭上頂著一頂青玉冠,用了一一看就知道品相極好的玉簪子定住髮髻,上穿戴的,是一襲緞麵的長衫,雖是暗,但上頭卻繡著頗為飄逸灑的雲團繡紋。
腰帶約莫著半個手掌寬,鑲著三枚黃銅鉚,左掛玉珠,右佩香囊,腳下踏著一雙銀封邊的馬靴,手裡打著一把摺紙扇,扇麵上題著“海納百川”四個大字,一看便知,乃是出自某位名家之手!
瞧著陳槐安今日打扮得如此隆重,唐青宇或多或也猜到了,今日,定是有什麼隆重的活。
昨日便聽陳槐安說了,今天聚集來的,是京城諸多有名的文人才子,想必,陳槐安也是有著什麼重要的事要對文人才子們宣佈。再聯想到昨天看過的,陳槐安給他的新書,唐青宇心頭,已是有了猜測。
恐怕今日,陳槐安是想要召集文人才子們,一同商議同類型詩文著作的事,員才子們一同投其中!
唐青宇的這聲驚呼,陳槐安麵上並不在意,心頭卻是不免苦笑。
這服,是嶽父秦安山和嶽母寧氏一同為他挑選的。
唐青宇猜得不錯,今日他召集文人們,就是想要聯合京城的所有文人仕子,投到國懷類的文章著作之中,也因此以一種頗為隆重的形式,邀請了京城幾乎所有的文人仕子,前往煙柳長廊相聚。
聽聞此事之後,嶽父嶽母可是激壞了。
現而今的他,畢竟人人都要稱一聲“詩仙”,乃是京城學子,乃至整個瀟湘國的文人仕子們共同追捧的偶像,自然是要麵一些纔好。
原本按照他自己的打算,平時如何,今日便如何就是了,冇必要搞得那麼隆重,嶽父卻不答應,說是他而今,不僅僅是文人仕子們追捧的人,更是國家朝堂之上的要員,該有的麵,是務必要做足的,便連夜令人找來了京城最好的工匠,定做了這一服!
而嶽母寧氏,更是憑著多年鑒彆玉的老辣眼,親自給他挑選了今日的配飾之,從頭到腳的件,樣樣都是頗為緻的,且不說陳槐安的段,還算是標緻拔了,即便是個萎靡枯瘦的小豆丁,穿上這一,都能顯得神百倍!
不過有這行頭也好,畢竟,今天是要去和滿京城的文人仕子們議事,穿戴的端莊些,也是好事,起碼讓得文人仕子們瞧見,他們心心念念崇拜的偶像,並非是個不修邊幅之人。
片刻的功夫,馬車已是到了煙柳長廊的所在。
著眼前煙柳如畫的長廊瓦舍,陳槐安不由心頭生出幾分思緒來。
回想起上一次,來這煙柳長廊參加詩會時,可要比現在落魄多了,騎著一頭蠢驢跑來,了不人的譏笑,最後靠著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驚豔了滿座才子,也算是開啟了逆襲之路,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有幾分故地重遊,時過境遷的覺。
遠遠地,陳槐安已是瞧見了長廊中,已然列座了不的文人才子,瞧見他的馬車來了,才子們趕忙起相迎,有的趴在長廊邊,夠著腦袋看過來,有的趕忙整頓衫,讓自己顯得周正麵。
當年來時,無人多看他一眼,權當他是個笑話,來便來了,走便走了,無關要。
現而今,他的馬車方纔一到,就已是引得才子們紛紛翹首期盼!
“那個便是詩仙陳大人!好生年輕!”
“那你開玩笑呢?若非是陳大人如此年有為,才華橫溢,又怎會連陛下都為之驚豔,親封了詩仙二字?”
“就是!堂堂仙人,豈是你我能比的?我若能有陳大人五分,不,三分才華,平生無憾了!”
議論聲四起,皆是驚呼與慨,陳槐安走進長廊,諸多目便是一路追隨著他,眾人眼中皆是充滿了狂熱與崇敬,反倒是讓得陳槐安有些尷尬。
實則,隻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自己其實不是什麼天縱奇才,詩仙下凡,不過是站在了巨人們的肩膀上,得了上下五千年中,那些個流芳百世的名家的恩惠福澤,方纔有了今日的地位,也因此,在這件事上,他從無什麼傲氣可言,曆來,都是以一個得了恩惠的後生晚輩自居。
也因此,無論何時,隻要與這詩文才華相關的事上,他都保持著謙遜與斂,即便是當初,在雲墨軒的院牆上寫滿了詩文,在旁人看來乃是驚天壯舉,在他心頭,也不過是占了前輩們的便宜罷了。
隻是這般低調,在旁人眼中看來,那可就是另一個境界了。
半日功夫,詩上百,隨便一首都可稱得上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如此才氣,卻依舊低調斂,這般境界,在旁人眼中看來,乃是真正的仙人下凡,超凡俗!
也是因此,在文人才子們的圈子裡,陳槐安三個字,可謂是一足足的談!若是用現代的話來說,那便是,幾乎找不到任何黑點,老皆宜,男通殺的頂級優質偶像!
多的不說,微薄說千萬!
待得陳槐安席了,眾多才子們方纔落座下來。
陳槐安正要開口說話,長廊之外,卻是忽然傳來一聲吆喝聲——
“靜文公府林墨林公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