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恕嘆道:楊廣徵戰連年,使戰士長期遠戍,今他們難以忍,不是開小差逃亡,便是叛作反,所以爹改採募兵制。在這時勢中,只要糧餉充足,自有勇力者肯賣命,遠勝徵兵之制。尤其是親衛兵隊,更必須要視之作爲終事業,並甘於高薪厚祿的正規職業軍人,否則將多而無當或尾大不掉的局面。
寇仲不解道:憑東都的財力,爲何招募的軍隊反不及李的人多勢衆?只要變賣些楊廣下來的珍寶,不是可多召大批人馬嗎?
楊公卿笑道:你沒有聽過凡兵務不務多嗎?李以數十萬大軍,扭盡謀詭計,又趁宇文化及缺糧,仍只落得個慘勝的結局,便知兵的重要。古聖有云:'兵愈多者力愈弱,餉愈多者國愈貧。'尚書大人正是深明此理,如若無休止地增兵,只會造冗兵叢集的局面,弄至生產荒廢,民不聊生。
頓了頓續道:人多是沒有用的,還要看裝備糧餉是否配合得來。所以募兵宜嚴加選擇,淘汰冗贅,以質取勝。李世民之所以每戰必勝,便在於選練出一隊由千餘名銳組的'黑甲'騎兵,伺機突擊,屢建奇功,所向被靡。人數雖,卻無懼敵陣的千軍萬馬,只要對方陣腳一,己方大軍便趁勢狂攻,外呼應,令敵人飲恨沙場。
寇仲聽得眉飛舞,這才明白'楊公寶庫'的重要,難怪王世充這二萬小軍,能今李如此忌憚。
這就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寇仲見楊公卿談興甚濃,又問起軍隊的組織況。
魯妙子的兵法書雖是說理妙,卻欠了楊公卿親治軍的實際經驗。
楊公卿捻鬚微笑道:一支軍隊,則數萬,多則數十萬,如何將衆多人馬編組可用於作戰的勁旅,只有一個法則,'治衆如治寡'是也。即是以五爲伍,二伍爲火,五火爲隊,二隊爲,二爲曲,二曲爲部,二部爲校,二校爲裨,二裨爲軍。無論十百千萬之數各有統制,一知相應,一氣相貫,如億萬爲一縷,曲綰直引,無不如意,不見一之異;此整而不之兵,而大將總其綱領,達到以簡馭繁的效。全軍從將至兵每人都明確自己的崗位和與上下左右間的關係。制定則士不,那時便有治衆如治寡的效果。
寇仲讚道:難怪剛纔那麼多人在路上,竟沒有混的況。
楊公卿道:無論是伍、火、隊、、曲、部、校、裨、軍,又或伍、隊、旗、哨、司、營、師,都只是名稱不同,但均以什伍爲基礎,其理一也。另外還要設定號統手、鼓手、旗手、大夫、馬伕、認旗手、木匠、鐵匠等人選,各司其職,組完善的作戰系統,這纔有資格到戰場與敵人決雌雄。
寇仲正要說話,外面忽地人聲擾攘,衆人變時,一名親兵撲進帳來,氣急敗壞道:
報告楊帥,大事不好了。
四人大吃一驚,難道李的奇兵已殺到偃師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