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從天后演唱會出道 第303章 《格 局》

《從天后演唱會出道》第303章 《格 局》

和央視合作節目?方澈還真沒想過這事。

除了晚會那幾個節目,方澈的作品從來沒有上過央視一套。

甚至連央視的節目邀請都沒有收到一個。

這中間有沒有針對,還真不好說。

所以許復利說想要買《士兵突擊》的重播權,方澈沒什麼意見。

說白了,這本不是錢的事,這就是給面子。

央視需要拿“買下《士兵突擊》重播權”這件事來向大眾表態。

這種時候,自己就沒必要死咬著不放了。

畢竟著名踩點藝家蕭炎曾經說過:“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世事多變,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誰在誰上面。

但是要和央視合作……

方澈沉起來。

電話那邊的許復利在經歷了一天的猶豫之后,顯然是放下了所有的包袱:“小澈,我隨單院長的法,就你小澈了,給你打電話之前我也咨詢過單老的意見,要不然你來參加個節目也行,以后央視和登峰這邊的合作多的是,你來開這個頭多好呢。”

嚯。

這話說的就藝了。

這句話里,出現了單院長和登峰兩個關鍵詞。

抬出單院長,意思是你好歹給單老個面子。這是人

抬出登峰,意思是你只要來了,以后登峰這邊的資源多的是,這是利益。

、利兩邊都占了,要不說許復利能混到這位置呢。

方澈笑了,笑得很誠懇:“許老師,您這話說的,您給我打電話還用咨詢單老的意見嘛。”

剛才這一會兒方澈也想好了。

不待許復利說話,方澈笑道:“許老師,節目我就不上了,因為我好像也不擅長上節目……”

電話那邊的許復利聽到這句話,嘆了口氣。

這時候方澈突然說道:“不過咱們合作我倒還真有個想法,要不然拍個紀錄片如何?”

Advertisement

許復利的心一下子從山谷飆到了喜馬拉雅峰上。

“紀錄片?你有想法了?來啊來啊。”

“快來,央視這邊的資源隨你調度,咱們盡快開始。”

現在《hello,樹先生》已經給了后期制作。

《一個人的武林》也在準備中。

《華夏好聲音》據陳宇說已經拍了不了。

所以方澈還真有點時間。

“行,那我這兩天就過去。”

“好嘞好嘞。”許復利那邊樂的角都快咧到后腦勺了。

就在這時,他突然想起什麼事一般,問道:“小澈,這個《士兵突擊》是你曾經說過的追夢三部曲之一嗎?強軍夢?”

現在整個外界都在猜這個事

方澈笑了笑:“還真不是。”

許復利的眼睛亮了:“那意思是說,還有另外一部劇在準備了?”

方澈還真有另外一部劇在準備,

也就是他所謂的追夢三部曲第三部。

而且這部劇還準備在國慶上線,算算時間,不多啦。

“小澈,你這劇,要不在央視播?”

方澈笑了笑:“許老師,我這劇還沒拍出來呢,咱們后面再說吧。”

許復利也清楚,現在他們和方澈之間還沒有那麼悉,方澈能答應給制作一檔節目,那已經算是分很重了。

“好,那就到時候再聊。”

隨即兩人掛掉了電話。

然后方澈打開電腦,開始碼字。

給央視制作的節目,方澈已經想好了。

名字《舌尖上的華夏》。

而他所謂的追夢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沒必要賣關子,正是《山海》。

至于為什麼要拍攝《舌尖上的華夏》以及為什麼要在2015年的國慶上線《山海》。

就說四個字。

準扶貧。

自從上次國慶晚會之后,方澈就養了看新聞的好習慣。

Advertisement

在地球上,“準扶貧”四個字是2013年11月提出來,2015年開始實施,并為政策熱點的。

而在這邊,這四個字是2014年3月提出來的,而且最近在新聞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估計離著被提到相當高的高度的時候沒有多長時間了。

把格局打開。

方澈要做的就是應景。

在地球上,《舌尖上的中國》無形之中不知道帶了多經濟、寧夏的灘羊、新疆的旅游……

而方澈也知道,在這個世界華夏很多偏遠的貧困山區,是有著很多食和土特產的。

在《舌尖上的中國》的基礎上稍微穿一點貧困地區的特產,借助目前的流,很有可能就會打開不產業。

這個嘛,正好和方澈準備建立的慈善基金理念比較符合。

方澈一向不喜歡平白無故地捐錢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所以他和周奇說哪怕是在貧困地區建廠,讓當地人務工,也盡量不要直接捐錢捐

你看這機會這不就來了嘛。

方澈是學旅游的,在旅游學中,有一個“最后一公里”的說法。

大概可以理解為,很多特別好的景點,距離主通干線有一段距離,而如果不打通這一段距離的話,這些景點是沒有人去的。

一些貧困地區的特產也有這種況。

華夏的主通干線已經鋪設了很多,高速干線可以覆蓋全國所有的地級市以及大部分的縣級市,但是從貧困地區甚至是貧困山區到主通干線這一段距離,需要克服。

這就是所謂的最后一公里。

不克服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山里的土特產本賣不出去。

如果要扶貧的話,那不如用蟬基金的錢,來打通這段距離的流。

Advertisement

建“最后一公里”的流線以及在當地的收購站。

屆時《舌尖上的華夏》一播出,這些土特產,自然有市場。

要知道,在地球上,僅僅是一集《舌尖上的中國》就把寧夏的灘羊給帶火了。

這樣的話,當地居民自然是有錢可賺的。

為什麼這麼篤定?因為方澈上輩子就干過這個。

至于方澈所架設的流線和收購站甚至是一些特產的初加工工廠能不能賺錢,這就另說了。

但是慈善,就別想著賺錢了。

再說了,就算是賺錢,按照相關條文規定,慈善基金產業下所賺的錢,70%還是要用來做慈善。

畢竟,以慈善的名義為自己斂財的渣滓也有不

方澈當即把周奇到了自己的屋子。

“我跟你說啊,這幾個地方,像什麼秦山區的西和縣,這里的半夏、花椒、八盤梨、漢中仙毫、鎮、山核桃……”

“這些地方,你多找些人,去當地看看能不能建個流站或者收購站之類的,幫助這些土特產往外賣。”

周奇都愣了,心說你建學校也就算了,怎麼現在還開始搞土特產了呢。

“哥,你說的這些事可要花不錢呢,那麼多人力力搭進去。”

方澈笑了笑:“三個億夠了,不夠再說。”

“行吧,我真是看不懂你,土特產往外賣,那也得有人買才行,這不是白白地往里面搭錢嘛。”

“去吧去吧,多找些人,我也不閑著,我去搞能讓這些特產賣出去的路子。”

周奇定定地看著方澈。

要把那些偏遠地方的特產賣出去,那可不是一個小工程。

但是方澈一向有自己的路子,周奇也不多說什麼。

……

如果說《舌尖上的華夏》是為了扶貧。

那麼《山海》則是為了記錄,記錄曾經的扶貧果。

小趙曾經去過閩寧鎮支教,回來之后方澈和聊過,這個世界的閩寧鎮和地球上的閩寧鎮幾乎沒有差別。

那麼《山海》就可以開拍了。

正如方澈所以為的,如果能夠產生一些好的作品,去把觀眾往積極的方向引導,那麼也不辜負這個世界打在自己上的聚燈。

《山海》有積極意義嗎?

太有了,這部作品至告訴了大家,如今的溫飽和幸福來之不易。

當然了,從功利的角度來講,有人常說很多文藝作品可以塑金

這麼說吧,在所有可以塑金的文藝作品里,《山海》是第一梯隊的。

可能《那年那兔》在這方面都比不上。

一個是這個作品和當下的政策契合,再一個……

去查查當年的對口幫扶政策的信息就知道了。

周奇走后,方澈在自己的屋子,開始寫《舌尖上的華夏》的文案。

第一季一共7集,幾顆記憶果實就可以解決。

這一寫,就寫到了晚上六點。

回家吃飯,順便和小趙告別,明后天估計又要離開秦城了。

方澈回家的時候,小趙正在屋子里寫論文。

“我回來啦。”方澈一邊換鞋一邊喊道。

“來了。”趙蟬兒從書房里穿著的小拖鞋走了出來。

“飯沒做呢吧?今天晚上我做飯?”方澈眉弄眼地笑道。

小趙一看他這德行,立馬心里了然了:“這是又準備走了?跟我這獻殷勤呢是不是?”

方澈在秦城呆的時間實在是不多,往往住不了幾天就溜了。

方澈嘿嘿笑道:“明天去齊魯看看《好聲音》的錄制,然后再去京城。”

小趙一邊收拾桌子一邊問道:“去京城干什麼?”

“和央視談個合作項目嘛。”方澈說著擼起袖子進了廚房。

米飯早就熬好了,只剩下炒菜。

方澈一邊拿過冰箱里的西紅柿開始清洗,一邊說道:“跟你說我最近可干了不正事啊,我準備拍個食節目。”

“我還準備拍個電視劇,《山海》,就是你呆過的那個閩寧鎮的故事。”

“閩寧鎮?”小趙趴在廚房的門邊上,眼睛亮了一下。

方澈點點頭:“那個地方不是準扶貧發展起來的嘛,所以我想拍個扶貧的故事。”

小趙笑了:“那這確實是個正事。”

小趙很開心。

因為這個事好像很有意義。

兩人一邊聊著一邊做飯。

飯后,小趙給方澈收拾東西。

然后小趙寫論文,方澈寫《舌尖上的華夏》的文案。

深夜,終于到了睡覺的時候。

方澈洗完澡,在沙發上把自己像條咸魚一樣晾著。

不多時,突然一抹白出現在他的面前。

方澈抬起眼睛,發現小趙不知道什麼時候,穿上了從未在家中穿過的白大褂。

方澈眼睛亮了:“敢問趙醫生這是……”

話沒說完,人就被拉走了。

“拍山海的獎勵……”

“啊這……”

雖然方澈平時在家里住的不多吧,但是房租還是要的。

而且有的時候,經常的自己空空如也。

……

第二天一大早,方澈滋滋地坐上了前往齊魯的飛機。

《華夏好聲音》的海選早就結束,而正式容已經拍了一個月了。

素材已經積累的足夠多了,目前正在剪輯。

而最后的主持人是齊魯電視臺一個葉華的男人擔任。

專業的事給專業的人辦。

飛機落地,方澈直接來到了錄制現場。

現場被布置的非常到位,尤其是許青他們那四把椅子,這玩意就花了幾百萬。

那不僅僅是把椅子,椅子上的按鈕按下來,地板磚上還會出現通往舞臺的金通道呢。

此時正有一個生在舞臺上唱著《遇見》。

“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

許青等四人背對著生。

許青的臉上表不大,時而皺眉,時而支起耳朵。

倒是戴世全,在那不停地嘬牙花子。

后面還聽哭了,那一個

最后他終于忍不住拍下來按鍵,然后椅子轉了過來。

椅子下面,還亮起了“I want you”的字母。

方澈看了看現場,沒有打擾任何人,往后臺走去。

“方導。”

“方導。”

路上有人不停地和方澈打招呼。

這時候,在后臺一個房間的門口,陳宇頂著一頭大汗出來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