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風吹一夜滿關山 第63章 山澤覆(3)

《風吹一夜滿關山》第63章 山澤覆(3)

“我事先為什麼沒想到?”喃喃道,“我為什麼——”

“阿蕁,別自責,西涼和樊國會以這樣的方式聯起手來進攻,誰也想不到,”謝瑾止住,“之前西涼和樊國結盟,我們都認為西涼只會在兵力上暗暗支持樊國,沒想到西涼這時就撕破臉明目張膽興兵侵,而且還是侵犯的主力。“他抬頭,向遠方。風咆哮著卷起落葉,天地間什麼也看不清晰。

“西涼突然撕毀協議大舉進犯,一定是上京那里出了什麼問題……你已經做了該有的準備,北境軍和靖州屏州的百姓撤離起來很快,放心吧。”

“往好想,”他的肩頭,“我們今夜深樊國腹地,在這里發現了樊軍和西涼軍的向,北境軍不至措手不及,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實力,失去的地盤,我們再一寸寸地拿回來便是。”

沈蕁抬起頭來,面容已經恢復了冷靜,只余眸中一點未曾平息的波瀾,這點余耀得他心碎。

他的臉,指尖和他臉上的面一般冰冷、堅

“如若我趕到時寄云關已失陷,我會在西境線上召集留守在各的舊部,”道,“然后再看局勢,想辦法趕往源滄江對岸的陳州和撤離的北境軍匯合。”

“好,”謝瑾迎著的目,輕聲卻又堅定地說:“不出意外的話,皇上應該會下旨讓我留在后方,而這片土地是我最悉的地方,我也想留在這里,騎龍坳的八千兵,這時候也正該發揮作用。”

注視他片刻,沒再說什麼,環著他腰的雙臂了一,隨即松開。

謝瑾退開兩步,翻上馬,深深看了一眼,調轉馬頭甩落馬鞭,駿馬怒嘶一聲,撒開四蹄,帶著馬上的人于飛沙走石間絕塵而去。

Advertisement

沈蕁長久地凝視著他的背影,直到他消失于狂瀾涌的夜中,的目仍然停留在那個方向。

這時去打探西涼軍的探子回來了,不出所料,留在伍貢山外的大批西涼軍早在幾個時辰前便轉道離開,作為先鋒撲向寄云關,只留下埋伏在山坳里的一小隊西涼軍,試圖在這里監視著熾軍的向。

沈蕁呼出一口氣。

“金,”喚道,從馬背上拿起翅銀盔戴在頭上,“走吧,去寄云關。”

孫金抖了抖九環大刀上的鈴圈,清脆的聲音在那一剎那過了嘶吼的風聲,長刀在手中旋了一轉,刀劃破黑夜和塵沙,挑起一抹亮

“走!”揚聲應道,雙一夾馬腹。

急促的馬蹄繚風幕,驚起狂舞的落葉,天空中的云浪翻滾著,終于,大片的雪花落了下來。

大宣昭興三年冬,剛被冊封為瑜妃的西涼和親郡主藍箏于宮中暴斃,西涼人幾乎在咽氣的同一時間以此為理由,撕毀與大宣的停戰協議,突然對西境線的心臟寄云關發攻勢,駐守寄云關的西境軍統帥沈淵措手不及,僅僅兩個時辰便被西涼和樊國的聯合大軍攻破了寄云關的城門。

兵強馬壯的西涼軍和樊軍像漫天的蝗蟲,洪水決堤一般從寄云關城門下沖進關,樊軍稍作整歇,隨即往北進犯。

北境高大巍峨,沿著縱橫山勢修建起來的,如蒼龍臥野一般延綿萬里的關墻形同虛設,完全喪失了以往穩固而強大的保衛功能。

不幸中的萬幸,便是北境線上駐守的北境軍幾乎分毫不損地帶著糧草和軍備撤離到了源滄江對岸,避過了如狼似虎的樊軍前后圍擊。

靖州、屏州等關墻下數個城池中的百姓,也在樊軍沖進城時早早撤離得一干二凈,窮兇極惡的樊軍眼前,只有一地和殘破零碎的鍋碗瓢盆。

Advertisement

有一支軍隊,在北境軍護著關墻下百姓撤離的時候,誓死攔住了兇悍彪勇的樊國先鋒軍,盡管死傷無數,但不曾退讓半分。激戰一天一夜后,這支大部分士兵帶著面的隊伍于第二天清晨突然撤退,從龍山脈的騎龍坳下渡過澂水,往北消失在西涼和樊國界的丘陵地帶中,去了蹤跡。

西境軍統帥、寄云關的守將云麾將軍沈淵,在頭批西涼軍先鋒到達寄云關城墻下時,率領三萬騎兵沖出城門迎戰,在城墻下開闊的谷地中被隨后上來的十數萬西涼軍和樊軍碾式攻打,西境軍騎兵兵敗如山倒,幾乎頃刻間便在寄云關的關墻下被屠殺殆盡。

沈淵的親衛拼死把重傷的他拖回關墻,與極數西境殘兵一起退往源滄江對岸。

西樊聯軍在極短的時間占領了寄云關,西涼軍隨后對關下的梧州明州等地展開大肆屠殺。

生靈涂炭,萬野哀鳴,自此,西涼和樊國的三十二萬聯軍完全攻占了西北邊境,并很快擴張著侵略范圍,一路燒殺搶掠往南而下,戰火幾乎是在一眨眼間,便沿著廣源道燒到了源滄江以北的沿岸。

大宣廣袤的西北領土,大半壁淪陷在異族冷酷腥的烽煙蹄鐵之下。

源滄江以南的松州軍和陳州軍,聯合退回的近七萬北境軍,在大江沿岸扎了營,與大江以北駐扎下來的二十萬西樊聯軍的主力軍隊暫時形対持之勢。

大宣的這支聯合軍隊,由朝廷急派過來的武國公陸年松統領,從江北退回來的一些西境殘兵和榆州、浜州殘兵,再加上附近幾個州府急調撥過來的軍隊,一共湊了二十多萬大軍。

而西涼和樊國的其他十幾萬騎兵,以及后續陸陸續續南下進的西涼軍和樊軍,以寄云關和梧州往南,一直到源滄江這一線的廣源道為中心,分別往東西兩面擴張著攻占范圍,他們的鐵蹄縱橫在源滄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上,蠶食鯨吞著一個個還未被攻陷的城池,摧毀了大量的城郭和村莊。

Advertisement

有些城池的守軍早已風而逃,留下驚慌失措的百姓于戰火和屠殺中流離失所,倉惶南逃。

當然,也有個別城池的守軍閉城鎖門,捍衛著城中的百姓,立誓要與他們駐守的地方共存亡,流盡汗也在所不惜。

風雨飄搖中,深重創的大宣已經沒有余力再派遣軍隊去支援保衛大江北岸的這些城池,西涼和樊國的二十萬主力大軍就在大江對岸虎視眈眈伺機而,一旦這支氣勢洶洶的雄軍攻過大江,便能直取京道,勢如破竹地一路往大宣心臟攻占,撲往上京。

大宣朝堂上下都心知肚明,集結在源滄江以南的這支大宣朝廷軍,雖然人數有二十多萬之眾,然而除了經百戰、軍紀嚴明的七萬北境軍,其他州府的軍隊基本沒有經歷過什麼大型的戰事,士兵的戰斗力與兇悍的西涼人和樊人相比,完全不堪一擊,胡人一人可抵七八個人。

何況這二十幾萬軍隊派系林立,要在短期融合并凝聚強大的戰斗力,談何容易。

再說要越過源滄江一線西樊聯軍的槍林箭雨去到北岸,勢必會有巨大的犧牲和損失,憂心和焦慮中的大宣掌權者,不得不暫時放棄了那片土地。

大宣的國土,以源滄江為線,被分割了兩半。

淪陷的那一片國土硝煙彌漫,瘡痍遍布,顛沛流離的難民在荒和恐懼中嗚咽悲鳴著,不時倒在南下的逃亡路途中,為遍地殍中一新的白骨,再被風沙掩埋。

然而在大江以北這片蒼涼而慘烈的土地上,很快冒出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從殘破的西境線上一些很荒僻的關隘集結,幾乎是奇跡般地整合了近萬人的隊伍,他們從西境線的長源寨和崎門關下出發,重新扛起西境軍的大旗,與肆在遼闊西北大地上的西樊軍打起了游擊戰。

這支軍隊狡黠而勇猛,經常出現在落單的小西涼軍或樊軍的周圍,以雷霆萬鈞之勢將之圍截絞殺,然后在周圍的大批西樊軍趕到前便迅速撤退,消失在廣袤無限的大地上。

他們會把從西樊軍搶來的的食分發給途中遇上的災民,個別城池在被西樊軍隊圍攻時,也會突然得到他們的援救,他們往往從攻城的軍隊背后石破天驚地殺過來,解除了城池的圍困,稍作歇整后再度去往遠方。

他們扛著西境軍的大旗,人們卻稱呼他們為明軍。

因為他們,是這片土地上被困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唯一希,他們撕破暗無天日的殘酷屠殺和侵略,給這片悲愴而腥的天地帶來一線明。

這支隊伍的首領,便是留在源滄江以北,未隨北境軍撤離的前北境軍統帥沈蕁。

退到大江南岸的七萬北境軍已被收歸朝廷接統一指揮,自愿留在這里,率領著明軍馳騁在淪陷的山河間,在這片他們長于斯,悉于斯的土地上,依仗地利堅強地抗擊著屠刀和暴行,像蠶吞食桑葉一般,一小撮一小撮地吞噬著散落在各方的西樊散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