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於輔遠遠看到鄭信和陳鳴走出大帳,對站在後的閻、玉石、鮮於銀和鬍子招了招手。
送來的消息證明幽州的中、東部數郡已經全部被叛軍攻佔,他們非常擔憂家人的安危,恨不得大軍一日之間到達晉開始平叛。只要擊敗張燕,大軍就會趕赴幽州。但李弘的一句話讓他們心裏冰涼的。一天只走五十里,那至要走十天才能到晉。十天後,黃巾軍要是不戰而逃還好,要是據城死守,那多一天時間就會多一天的準備,到時攻城就更加困難了。
鮮於輔現在分寸已,他經不起閻、玉石、鮮於銀和鬍子的勸說,答應留下和他們一起勸勸李弘,希他能顧及幽州局勢,早日平定并州。從目前李弘的態度來看,他對平定叛軍已有定策,但他似乎更傾向於和黃巾軍長期作戰。鮮於輔想知道李弘這一戰到底怎麼打,他急切想回幽州。
看到幾個老部下走進大帳,李弘馬上明白了他們的來意。他有點愧疚。這些人跟著他一路征戰,無怨無悔,但他們在最需要自己幫助的時候,自己不但不為他們著想,反而一門心思想著如何避免打仗,如何留在并州,李弘無以對。他想起死去的劉政,想起陣亡在西疆的戰友,他心裏非常難。他默默地坐在案幾後面,神黯淡,久久無語。
「子民,朝廷現在沒有援軍北上幽州平叛,即使有,也人數有限,本沒有實力擊敗叛賊。」鮮於輔遲疑了一下,說道,「只有靠我們自己了。陛下在聖旨里說了,只要我們擊敗張燕,我們就可以立即回幽州,子民……」
「大人,我們是從幽州出來的,幽州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的,幽州的百姓也一定在盼著大人率軍回去,大人,求求你了,早一點回去吧。」玉石幾乎是在哀求了。
李弘心裏一,痛苦不堪。這一瞬間,他搖了,強烈的思鄉之霎時填滿了他的心。
「大人,太行山流民是人,但幽州的百姓也是人啊,幽州的百姓才是我們最親的人。你救不了太行山百萬流民,但可以解救幽州的幾十萬百姓。」鮮於銀地說道,「我們在幽州連番大戰,都是為了誰?大人難道忘了嗎?」
閻激地說道:「大人一直說要帶我們回去,現在我們可以回去了,但大人為什麼一天只走五十里?」
李弘緩緩移地圖,長時間盯著地圖上的幽州,一語不發。
大帳寂然無聲。
「大人,十二萬鮮卑鐵騎都被你一戰而定,難道這一群蟻賊你還解決不了?」鬍子終於忍不住道,「大人,你在想什麼?你告訴我們,擊敗張燕到底要多長時間?」
李弘搖搖頭,看了他一眼,無奈地說道:「兄弟啊,我們迅速擊敗張燕,對幽州半分好都沒有。」
鮮於輔等人驚愣不已。
「我們強攻張燕,張燕必然東逃太行,但上黨的楊呢?只要楊迅速北上,纏住我們,張燕就可以從容逃到冀州。這個時候,對張燕來說,最安全的地方已經不是太行山,而是到冀州和張純會合。」
「我們追到冀州,面對的就是幾十萬黃巾軍和烏丸鐵騎。」李弘苦笑道,「即使我們打贏了,我們還有多人馬能夠繼續北上進幽州?數不清的黃巾敗軍和流民逃幽州,對幽州的擄掠可想而知,再加上我們的追擊和進攻,幽州要死掉多人,你們想過嗎?」
「最重要的是誰能保證朝廷的糧草輜重能持續供應?到了冀州,又有誰給我們補充糧草?如果遠擊幽州,距離就有兩千多里,那糧草輜重又怎麼解決?」
「我們除了兩萬步兵,其餘都是胡族騎兵,其中羌人幾乎佔據了一半,他們短短時間從西疆殺到北疆,遠離家鄉三四千里,誰能保證他們一直跟著我們?」
「還有兩萬騎兵是新降的鮮卑人,他們才跟著我們不到一個月,本沒有馴服。一旦到了北疆,他們突然背叛逃回鮮卑,我們怎麼辦?」
李弘稍稍歇了一下,繼續說道:「如果我們在并州拖住張燕和楊,就象皇甫嵩大人所說,幽州叛軍孤立無援,必定不敢深冀州腹地,這樣,戰線就會穩定在幽州和冀州邊界一帶。如此一來,幽州中、東部百姓可暫時免去戰火,而朝廷的援軍也會陸續集結到達冀州。等到了十月,穀庫,糧草和軍資有了保障,集結在冀州的援軍就會開始進攻叛軍,但那時距離冬天已經很近,估計他們也只能互相消耗一下。」
「我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在太原和上黨解決張燕和楊叛軍,一來可以穩定大軍,二來可以蓄積力量,三來也可以威脅河黑山的黃巾軍,震懾塞外的胡人,拱衛京師。」
「等到了明年春天,我們出雁門到代郡,由叛軍背後開始攻擊,而冀州方面則由河間國進攻涿郡,從正面攻擊,兩路夾擊之下,叛軍立即就會敗北,這才是解決幽州叛軍的最佳辦法。」
李弘看看他們,問道:「你們難道沒有理解皇甫大人的意思嗎?解決幽州叛的時間較長,皇甫大人大概當心陛下不能接,所以說的含混不清,但他的意圖非常明顯。」
鮮於輔長嘆一聲,再無話說。他雖然心急如焚,但李弘說得句句在理,他也只能接這個事實。
鬍子猶不甘心,他死死盯著李弘,一字一句地問道:「大人,你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李弘心一陣激,他再也無法抑止自己的緒,大聲說道:「有,但并州怎麼辦?冀州怎麼辦?」
他一拳砸到地圖上的上谷郡,扯著嗓子道:「我可以帶著風雲鐵騎由雁門趕到代郡,由代郡趕到上谷,我可以集結舞葉部落,白鹿部落,白山烏丸諸部的鐵騎直攻薊城,我可以把張純趕到冀州去,但并州怎麼辦?冀州怎麼辦?」
李弘猛地站起來,憤怒地吼道:「你們打算為了幽州,要讓多無辜百姓死於戰?是一百萬還是兩百萬?」
======
「我懷疑將軍大人的腦子壞了。」李瑋了上的酒漬,笑嘻嘻地說道,「我們已經討論了很久,但所有的這些辦法都需要朝廷的允許,都需要并州刺史部的同意,都需要大司農府的錢財,尤其需要一位手持并州軍政大權的大臣主持,否則,本無法滿足大人所需。」
他環視帳眾人一眼,搖頭笑道:「大人異想天開,要獨自解決這大漢國數百年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其勇氣可嘉,其魄力驚人,其舉止瘋狂,但我們的確無力做到。」
謝明淡然一笑,說道:「仲淵,大人的提議也不是無的放矢,他還是經過了一番深思慮的。我覺得并州的條件得天獨厚,完全可以解決流民問題。」
「本朝自文皇帝時期開始實行屯田制。因太原郡以北的數個邊郡是抵外族侵的重鎮,所以軍屯制首在太原郡邊郡施行。幾十萬邊軍士兵在這一帶大量墾荒,形了大片可耕之地。當時由於移民屯墾和軍屯並重,加上農改進,廣開渠,致使穀產量猛增,邊郡軍民不但可以自足,太原和上黨等地的糧食還可供應京師,但這百年來,由於胡族頻繁侵,連年南下擄掠,致使屯墾停止,百姓遷離,土地荒蕪。」
「如果我們上奏陛下,將太行山百萬流民遷太原和上黨兩郡,重開屯墾,耕種荒地,不但可以安置流民讓他們吃飽穿暖,還可以增加并州的賦稅。另外,并州的邊軍也可以就地解決糧草,這樣朝廷就無須千里迢迢地往邊郡運輸補給,國庫因此而可以節約大量錢財。同時,邊軍的實力也因為糧草的充實和并州人口的增加而得到加強。邊軍實力增強了,胡人的侵就會減,這反過來又會保障流民的安全和財產,促進流民們開荒屯田的熱和信心。」
「招黃巾,安置流民,墾地屯田,一可以解決叛,二可以防胡人侵,三可以增加國庫賦稅,這對朝廷來說,有白利而無一害,是好事啊。」
===
「斂之,這招,屯田的好是顯而易見的,但問題是,招之議陛下是否會同意?」李瑋說道,「并州叛不同於西涼叛,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西涼的羌屢平屢叛,是朝廷幾十年來的一個頑疾,朝廷在步履維艱的況下,因為擔心羌人趁侵,丟了西疆,導致關中之地失去屏障,所以才勉強答應了招王國和韓遂等一幫叛賊,但這純屬無奈之舉。朝廷對黃巾蟻賊的態度就是殺,毫不留地殺,自中平元年張角叛至今尚沒有招的先例,因此……」
李弘無奈地哼了一聲,繼續說道:「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黃巾軍願不願意。假如黃巾軍誓死不降,就算陛下答應了招之議又如何?黃巾軍不降,流民自然不會下山,這禍也就無從停止。」
「最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這事由誰來主持。如果將軍大人總督并州軍政,親自辦招和屯田的事,估計雙方之間的信任要多一點,實行起來阻力要小一點,但現實的況是,陛下會同意將軍大人主持并州軍政嗎?朝中的大臣們會同意嗎?并州刺史部會同意嗎?」
「我大漢國為防止權臣獨霸一方,為禍國家,軍政一貫是分開的。將軍主征伐,事罷即撤。朝廷既不會讓一個將軍主持州郡政事,也不會讓一個州郡刺史或太守統領軍隊。」
「這幾年因為叛不止,朝廷為了方便平叛,也曾讓個別大臣同時主掌一方軍政,但平叛一旦結束,軍政隨即也就分開。比如皇甫嵩大人曾在冀州任冀州牧,西涼刺史耿鄙曾率軍攻打叛軍。耿鄙死後,將軍大人也曾在涼州總督軍政。但那時西疆各郡幾乎給叛軍全佔了,將軍大人也就掛一個虛名而已。」
「以現今的形勢,并州的重要,將軍大人的實力,誰敢提議讓將軍大人主掌并州軍政?估計就是陛下也要權衡再三吧?」
「陛下如果不同意招,黃巾軍如果不降,將軍如果不親自主持,這流民問題如何解決?這些條件遠遠要比并州的荒地重要。沒有耕地我們可以去開墾,但沒有這些條件,我們就只能幹瞪眼。」
===
帳眾人凝神沉思,一籌莫展。
左彥上的大鬍子,緩緩說道:「仲淵,斂之,長風,文龍,還有伯翰,這些難題我們暫時不考慮好不好?大人的意思是要我們給他一個解決流民的辦法,至於這個辦法能不能實行,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我們喝著酒,總在這裏談論能不能實現的問題,恐怕一年後都商量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你們說呢?」
眾人聞言,頓時輕鬆地笑了起來。
「左大人言之有理。」余鵬笑道,「仲淵,你在這裏說了大半天,其實都是廢話。我看,你還是想幾個高招吧。」
「仲淵,酒都給你喝了不,但一個辦法都沒有。」唐雲指著李瑋說道,「你到一邊坐著去,不要老在我們眼前晃來晃去,眼睛都給你晃化了。」
李瑋大笑道:「辦法?辦法不是早就說過了嗎?」
「前朝文、景、武皇帝時期,因為採取了移民墾和軍屯等策略,推行了代田法、區田法等耕作方法,極大地繁榮和發展了并州。我記得史書記載,當年先輩們開番系渠,引汾河、黃河之水澆灌皮氏(今河津)、汾(今萬榮)、坂(今永濟)等郡縣五十萬畝土地,每年可得田賦兩百萬石,當時的河東、上黨、太原等郡,都有大批糧食由汾河、黃河、渭河運至京都長安,三郡一帶極其富裕。當年并州的人口也非常多,僅太原郡一地就達到了六十多萬,而河東郡的人口更是達到了九十六萬。」
陳昕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穿越了,成了楚商國平遠大將軍的獨子,京城知名紈绔一枚。陳昕欣喜不已,以為從此就可以過上紙醉金迷、妻妾成群、揮霍無度的紈绔生活,卻沒想到躺平不易,一切都沒他想的那麼簡單......
【架空歷史】【高武】【大明】【無系統】楊凡穿越大明朝,化身一名小太監,親眼目睹波瀾壯闊的人間大世! 千載王朝,不朽世家,江湖群雄,匹夫大豪,龍蛇並起! 既然如此,那我,楊凡,要做那天下第一人!
宋太祖趙匡胤曾言:“宰相須用讀書人。”簡單的說,這是寒門學子官至宰相的故事。
【大唐】【有系統,系統會在關鍵時刻激活】【法外狂徒】【搞笑】【爆笑】穿越大唐!成為房遺愛!開局就被定親高陽公主,寧死不屈!房玄齡:混賬!高陽公主金枝玉葉,下嫁與你,是房家的榮幸!房遺愛:呸!不娶!你別逼我!再逼我我屠你滿門!房玄齡:(⊙_⊙)滿門?【簡介無力,看前十章,不好看再來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