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年8月。
===
由於李瑋和宋文兩人把招方案解釋得很徹,張燕等黃巾軍首領覺到他們所有關心和擔心的問題李弘都已經替他們想到並且盡量滿足了他們的要求,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李弘也幫他們想到並且提出了非常完善的解決辦法,總之,李弘所提的招方案,詳盡完備,無懈可擊。
黃巾軍首領們從招方案中看到了李弘的誠意和決心,他們放棄了心中的疑慮,以非常信任和合作的態度全心投到了商談之中。有關招的主要條件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迅速議定。李弘隨即命令李瑋、宋文和唐放等人擬寫奏章,上奏天子。
接下來所要談的,就是一些棘手問題了。
李弘僅僅讓雙方人員休息了半天,然後立即開始了第二商談。既然同意招了,黃巾軍就要在事關自己前途和利益的問題上討價還價了。大龍山營帳里的輕鬆氣氛突然張起來,雙方人員不再談笑風生,而是劍拔弩張了。經過幾天的激烈爭論,最後的焦點問題集中在軍隊、屯田和賦稅等問題上。
黃巾軍要求保留所有軍隊,十萬郡國兵,二十萬屯田兵。李弘當然不會同意,一個太原郡養十萬士兵,本供養不起?即使這些士兵不拿軍餉,但他們所需的糧食和武數量驚人,小小的太原郡無論如何承不了。李弘只答應黃巾軍保留三萬郡國兵,十萬屯田兵,其餘的士兵一律遣散,到各地參加民屯。
黃巾軍還提出其所轄軍隊不朝廷和鎮北將軍部的控制,除了抗擊侵胡寇,其餘調派概不接。李弘苦笑,問他們,你們招之後,到底是漢軍還是黃巾軍?如果是漢軍,你們連陛下的聖旨都不遵從,你們什麼漢軍?李弘認為招之後的黃巾軍除了不剿殺其餘黃巾叛賊之外,其他的朝廷徵調都要接,否則還什麼漢軍?
黃巾軍要求太原郡的郡府和下屬十六縣的縣府全部由黃巾軍掌控,各級掾史由自己任命,朝廷和并州刺史部不得干涉。李弘更不幹了。依黃巾軍的能力,無法獨自執行軍屯和民屯,而且,假如這些府衙吏任意胡為,肆意盤剝,這事還怎麼干?李弘堅決要求郡縣兩級府衙的掾史由雙方共同招募,并州刺史部有權檢舉各級郡府中的不法者。
黃巾軍要求太原郡所有耕地由自己平均分配給流民,太原郡的屯田之事由自己主管,他們當心朝廷的吏會在其中貪贓枉法,禍害流民。對於黃巾軍的這個要求,李弘一口拒絕。黃巾軍的人當然要參加屯田,但直接掌管屯田事務的是鎮北將軍部,這一點,李弘絕不讓步。這是關係到招能否功,關係到流民能否生存,關係到并州能否穩定的關鍵所在,屯田如果失敗,招本無從談起。
黃巾軍還要求朝廷免征太原郡五年賦稅,五年後其所收賦稅也不上繳國庫而由黃巾軍自由支配。李弘不同意,只同意免征太原郡三年賦稅,三年後其所收賦稅一部分留給黃巾軍支配,一部分要上繳國庫。他費盡心招屯田,目的不是養黃巾軍,而是要強邊敵,要北上擊胡收復失地。
雙方的要求差距太遠,連續爭論幾天後,除了黃巾軍願意把郡國兵數量降到八萬之外,什麼結果也沒有。
李弘隨即提議休息一天,他問張燕道:「大帥,你看我們是到龍山看看風景還是到晉看看民風啦?」
張燕略加遲疑,笑道:「大人,這樣吧,上午我們到龍山轉轉,下去我們到晉城。大人到晉二十多天了,還沒看到晉城吧?」
===
當的諸位大臣們還在為并州招使的職權爭論不休的時候,行鎮北將軍李弘和黃巾軍大帥張燕談妥的招初步方案已經送到尚書臺了。
皇甫嵩和盧植等尚書臺員連夜就這個方案進行討論,第二天一早上奏天子。天子草草看了一下,問道:「兩位卿認為如何?」
皇甫嵩贊道:「李將軍為招一事做了心的準備,所奏之議基本上合乎條理。尚書臺草議過後,認為陛下完全可以詔令準行。」
盧植隨即做了一點說明,言辭間也頗為欣賞,「李將軍雷厲風行,行事果斷,這麼短時間就能和黃巾蟻賊達招之議,實在出人意外。」
天子冷笑,說道:「這小子現在做大了,連說話口氣都不一樣了。你們看看奏章後面寫的是什麼?要朝廷儘快作出答覆,怎麼儘快啊?朕還沒有催他,他到催起朕來了,他這麼火燒火燎的想幹什麼?」
皇甫嵩知道天子心裡高興,只不過不好放在臉上,所以說反話。他趕忙順著天子的話說道:「李將軍大概急著要回幽州,所以有點口不擇言了,陛下無須放在心上。臣認為,陛下這就可以下旨,督令李將軍立即和黃巾蟻賊商談的招容,以便儘快解決并州黃巾,安流民,早日開始墾地屯田。」
盧植也奏道:「陛下,招功僅僅是個開始,後面的百萬流民下山屯田才是最為艱苦難辦的事。如果屯田失敗,李將軍所作這一切,均將化作泡影。」
天子聞言,一雙短短的眉幾乎皺到了一起,一臉苦相。
「兩位卿,屯田的事,朝廷大概要花多錢?」
皇甫嵩和盧植互相對視一眼,滿臉憂。皇甫嵩憂心忡忡地說道:「初步估計,到明年春耕止,大約七十億錢。」
天子頓時瞠目結舌。
===
朝議上,諸大臣對李弘的招方案多方詰難,指責之聲不絕於耳。大臣們認為李弘太過弱,妥協過多,有多公然違反了大漢律。
太尉崔烈還是同意招的,在如今這種況下,一禍就能給奄奄一息的大漢國多留一份元氣。他看到有些大臣純粹沒事找事,站在朝堂上胡說一氣,崔烈氣憤不過,指責一幫高唱歪調的大臣道:「諸位既然認為李將軍的招之議有辱大漢國威,那麼我請問諸位,怎樣做才能大振國威?諸位又做了什麼大振國威的事?」
「你們願意捐出自己的家財做為平叛軍資嗎?現在國庫空竭,平叛的軍資均由府出助,你們為什麼不願意象陛下一樣,也竭力捐助?你們既不願意捐錢,又不願意帶兵去打仗,這也能大振國威嗎?」
大臣們不做聲了,但均是一臉的不屑。你崔烈又是什麼高節之士嗎?做三公的時候,是陛下的媽給你說買的,士子的臉都給你丟盡了。現在做太尉了,陛下同你窮,免了你買的錢,否則你早就滾蛋了,哪有資格在這朝堂上教訓我們。
崔烈還在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
「這招即使談了,馬上就需要上百億的錢財開始屯田,朝廷有錢嗎?李將軍有錢嗎?沒錢屯什麼田,這不就是瞎扯蛋嗎?」
「李將軍的目的無非有三,一是利用招蟻賊首領張燕,分裂黃巾軍。張燕一旦,在蟻賊當中立即聲名掃地,沒有哪個蟻賊再相信他了,他在那些蟻賊的眼裡,就是一個叛逆,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將來他即使再作,也不過就是一個小賊而已,翻不了大浪了。但蟻賊大首領,對其他蟻賊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這樣,蟻賊勢力漸弱,對朝廷的平叛大有好。」
「其次,利用招,不費一刀一槍就能把并州的幾十萬蟻賊拖住。只要這些蟻賊不越過太行山到冀州和幽州南下的蟻賊會合,劉虞劉大人就有充分的時間集結軍隊,擊敗幽州蟻賊。李將軍的大軍在并州不用打仗了,那朝廷就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支援冀州戰場。因此,并州的招其實就是朝廷可以迅速平定幽州叛的保障。」
「最後一點尤其重要,就是可以暫時解決頭痛的流民問題。散落各的流民聽說并州給地屯田,又不用上繳賦稅,必定會跋山涉水,蜂擁而去。中原和北疆各郡沒有了流民,蟻賊就沒有了兵源,他們還能支撐多長時間?能撐個一年半載就很了不起了。那一年半載之後呢?我大漢國不就沒有叛了。」
崔烈越說越生氣,破口大罵他們都是一幫酒囊飯袋,一幫蠢貨。大臣們一聽很有道理,這個太尉大人還真說得很徹,眼也看得遠。雖然被罵了,但他是太尉,也只好認了。
天子一聽,哦,原來這麼回事,這個豹子火燒火燎的催個不停,把招的事做得象真的一樣,原來都是為了騙人啦。他心裡頓時舒坦了。這一上午,他都在絞盡腦想著如何對付大臣們的糾纏以保住自己的萬金堂。這時天子心一松,緒也興起來,就象自己剛剛賺了幾十億錢一樣,很有興趣地看著太尉大人站在朝堂上大發脾氣。
但朝中有些大臣不上崔烈的當。許相就笑瞇瞇地著崔烈,心道,你說李弘是騙人就是騙人啦,我看他本就是來真的。好啊,你既然敢在朝堂上公然欺騙天子和眾臣,我就幫你一把,等李弘到了屯田要錢的時候,我看你如何收場。我看你這太尉也是做到頭了。
皇甫嵩和盧植一聽,頭都暈了。這招的事本來是目前大漢國的頭等大事,給太尉大人這麼胡扯一氣,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了。雖然通過招方案的阻力是小了,但後果很嚴重。後期的屯田怎麼辦?那可是一筆巨額費用,朝廷不出誰出?招的事如果迅速談妥,接著就是屯田,就是要錢。到時候天子和大臣們說,李將軍不是就是在并州做做樣子,騙騙蟻賊嘛,要錢幹什麼?還真屯田啊?
尚書臺的一幫僚站在那裡著憤怒的崔烈,哭笑不得。
崔烈好不容易罵完了,又意猶未盡的點名指責了幾個下,這才轉對天子奏道:「陛下,臣認為,只要是李弘上奏的招之議,統統詔令準行。臣還認為,陛下應該給蟻賊首領張燕一個大,然後下詔全國各地,將并州招之事大肆宣揚,一來可以讓天下人皆知陛下的浩皇恩,二來也可以打擊蟻賊們的士氣,三來還可以讓流落各地的流民們速速趕往并州。」
「好,好,好。」天子聞言大喜,一連說了三個好字,「并州的危難因張燕而平,朕就封張燕為平難中郎將吧,諸卿以為如何?」
許相立即高呼道:「陛下聖明,陛下聖明啦!」
眾臣中本來還有準備而出勸諫反對的,但看到三公大人都帶頭高呼陛下聖明,那自己還說什麼?算了吧,反正國庫也沒錢,不管太尉大人說的是真是假,最後并州屯田都是一場騙局,招自然也要失敗,自己管那麼多閑事幹什麼,也就跟在眾臣後面高呼陛下聖明吧。
===
趙岐連番上書,極力要求到并州參予招和屯田,但天子此時已經不再關注這件事,他天天泡在後宮避暑納涼去了。
這一天,冀州來了急書。幽州叛軍在張純和遼東屬國的烏丸首領峭王蘇仆延的帶領下,攻佔了河間國的高城。幽州刺史楊淳在撤退途中被烏丸鐵騎伏擊,全軍覆沒。現在幽州殘部在騎都尉公孫瓚的帶領下,已經退守到河間國治所樂城,而叛軍正在向安平國方向移。
黑山黃巾軍白繞的軍隊這時也衝過了冀州牧楊奇的阻擊,正在向趙國邯鄲急速前進。
天子大驚,急忙趕到尚書臺。
「河間國能否保住?」
皇甫嵩搖搖頭,說道:「陛下,當務之急,還是穩住并州的張燕吧。」
天子心痛的臉上變,十分生氣地說道:「朕不是已經同意了李弘的招之議嗎?你們怎麼還沒送去?」
蘇晨一覺醒來,系統覺醒! 可以在大唐和現實之間來回穿梭! 在大唐蘇晨結識了老友老李,兩人成為忘年交! 老李:“這土豆是何物,能畝產三十石? 老李:這二鍋頭為何如此之烈? 老李:賢弟,這電動車為何比我的烏騅寶馬還快? 當有一天蘇晨拿了一個地球儀送給老李! 從此以后老李不斷送給他一些奇怪的東西! 什麼權杖啊,王冠啊,寶刀啊! 現代社會! 專家:臥槽這是羅馬教皇的權杖!? 這王冠是天竺國王的? 這刀是第一人天皇的御刀?! 直到有一天,整個世界都插上了大唐的龍旗! 整個大唐的朝臣都來到蘇晨的酒館面前,李二在朝臣中央對著蘇晨說道:“好賢弟,你可認出來我來了,我是大唐…”
宋太祖趙匡胤曾言:“宰相須用讀書人。”簡單的說,這是寒門學子官至宰相的故事。